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研究40 年:回顾与展望
2023-02-06代玉启于小淳
代玉启 于小淳
学科定位是寻找和确定学科的“坐标”,是把某个学科放到一定的学科背景中考察其方位,把握其意义、性质和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学科定位,不仅是明晰其在学科体系中的隶属关系,也是把握其介入社会实践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视角。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 年发展历程中,学界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归属、学科发展和学科特性,取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研究的累累硕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维度的定位,也是学科管理维度的定位[1]。因此,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学科的理论归属问题。在过去,很多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应归属于政治学;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属于教育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但在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特定利益、借助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在教育学研究领域,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处于中介地位,既立足于社会发展现实趋势促进人的发展,又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更新人的现实生活[3]。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的社会关系总和”为逻辑起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逻辑终点[4],遵循政治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在使命和内容上有其特殊性。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创新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归属愈加凸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定位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
从实践角度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相继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强调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因此,许多学者从政策角度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其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加强建设、明晰学科新的定位,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定位研究
坚定学科归属、把握学科边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根本。从学科属性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他所属二级学科关系紧密,与教育学、政治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但在学科属性上又具有根本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既有相关学科依托,也有学科自身的独特性,需要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创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他所属二级学科关系定位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中,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隶属关系达成基本共识,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所处的基本方位[5],正确判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全局中[6]。但与此同时,少部分学者趋于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级学科属性,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可以且应当定位为一级学科[7],认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学科的时机、条件业已成熟,应设置为法学门类下的第七个一级学科[8]。
虽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定位的论争仍然存在,但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关系已展开广泛讨论。学界普遍认为,二者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9],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实现互相依托、互相成就[10]。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明显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所属二级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和主体性。其他几个二级学科都从不同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导和理论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又为这些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11];应从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即与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意识形态活动相联系的教育活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区别于其他二级学科的定位[1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人为对象,明显区别于其他六个二级学科以教育内容为对象,是其他六个二级学科的基础学科[13]。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其他二级学科关系紧密。正因为如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元问题”的论争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关系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但在学科属性上又具有根本区别。因此,许多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问题。祖嘉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存在盲目的论域扩张现象,设置的研究方向严重偏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围[14]。吴宏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并从反思的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相区分[15]。孟凡丽、周贝贝具体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的“内在模糊机理”和学科意识的“外部泛化表征”[16]。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跨学科的综合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和学科交叉充分发展,学界逐渐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存在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边界划分不够清晰的问题,并试图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
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学者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众多学科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以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为主要交叉学科的讨论[17]。此外,也有学者主张借鉴和应用哲学、经济学、统计学、历史学、文化学、管理学[18]、逻辑学、语言学[19]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交叉、方法依托、知识借鉴等不同方面提出建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该在切准学科定位的同时注重学科依托,增强学科依托意识,在依托中谋发展[20]。但对于目前研究存在的“移植”多于“借鉴”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要力争在借鉴过程中能够产出本学科高水平的理论成果[21]。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整体定位
自20 世纪80 年代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得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自然离不开其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发展中的位置。从宏观视野出发,赵芳、刘新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社会功能和理论本质来看,是一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科;从实践维度看,是具有中国向度的哲学社会学科[22]。白显良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定位要将它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综合视野中加以考量和审视[23]。刘建军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可替代性,认为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全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学科[24]。孙其昂特别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价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从本义上来说是“哲学社会科学”,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学科、科学、学术、学问和知识生产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特性及职责[25]。
综合来看,正确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需要准确把握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他所属二级学科的关系,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哲学社会科学中所处的地位。学界不仅提出这几个方面定位,也力图对其进行层次划分[26]和科学分类[27]。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相比,学界对其学科归属定位还较为模糊,尚未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未来仍需增强学科意识,继续推进其归属定位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定位研究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和时代使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基础。学界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把握其定位,总结梳理了其随社会变化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历程,考察了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以及有关政策文件要求,提出了新时代新的定位和使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擘画了蓝图。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一个新的学科,是适应一定时代、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而创立的[28],是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科学[29]。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密不可分,与党的发展壮大有着紧密关联。刘建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兴起的学科,脱胎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概括的是人类社会中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般性规律[30]。张澍军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即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历史的总格局和世代绵延发展中的历史位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思想文化或主流意识形态“传导”、“承续”的基本载体和实现形式之一[3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来看,从1984—1995 年的创立与初步建设,到1996—2005 年的综合建设,再到2005 年至今的纵深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而不断发展[32]。白显良认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进入学科目录,其定位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得到极大提升[33]。孙其昂则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发展过程划分为1921—1978 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实践阶段,1978—2005 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起步阶段,以及2006 年至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真正形成阶段[34]。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新时代的新定位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新论述,对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从重要论述和政策文件出发,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分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张澍军从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密切关系出发,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实质上可看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及其依据,从而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重点学科”定位[35]。冯刚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认为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36]。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科学把握新时代的基本特点,张凯、张澍军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定位是打造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37]。李辉则从极端重要的功能定位、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内容定位、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定位、质量导向的评价标准定位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定位[38]。孟凡丽、周贝贝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提出围绕学科归属、学科使命、学科特性、学科边界、学科队伍五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五力五维一体化”学科定位体系[39]。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使命,不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地位。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定位,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学科支撑和理论支持。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性定位研究
践行学科使命、明确学科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关键。从学科使命角度来看,学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性质及方向等方面出发,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进行理解,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思维和学术思维中把握其价值,也从国家和社会发展及需要的角度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
既有研究从不同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进行划分。苏振芳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分为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和方法论学科三个方面[40];钱广荣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总体上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批评三大领域[41]。部分学者关注以人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张艳红、张澍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影响人的政治倾向性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42];孙其昂提出以思政课中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43]。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有研究,也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领域提出了发展期待,具体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现实追踪研究[44]。可见,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及重点尚未形成共识,基于不同的视角和重点形成了不同定位和发展期待。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定位
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定位主要集中于意识形态性、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综合性、实践性等方面。白显良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想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对自身实践活动深刻总结的学理反映[45],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上体现出综合性特征[46]。刘建军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提出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经验化、科学化与政治化、科学化与人性化、科学化与艺术化的关系[47]。沈壮海则提出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48]。此外,还有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系统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和属性。代玉启、陈文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定位在于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兼容、综合性与创新性的融合[49]。邱伟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历史方向上判别是一门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学科,从现实方位判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50]。荆兆勋等则整体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以及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51]。可见,不同学者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角度各有不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具体理解也有所差异,但基本观点趋于一致,并在学科基本属性和特质以外融入时代背景和要求,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定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方向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论研究建设起学科形象,进而形成新的研究方向。沈壮海力图从坚持宏观视野、把握原理定位、彰显时代特色、突出中国属性、遵循教学逻辑和贯穿创新思维六个方面构建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52],并提出建设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学[53]。冯刚主张以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视野观照、审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54]。针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优势重点学科”这一定位,张澍军提出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培养体系建设六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国际交流[55]。
思想政治教育兼具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特性,因此,诸多学者从二者的统一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向。张耀灿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中要坚持史论结合,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要紧密结合[56]。白显良提出既要对古今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理综合,也要在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耕细作的基础上传承弘扬历史上一切好的实践做法[57];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中推进理论创新要立足实践创新,突出问题导向[58]。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的建议上,普遍关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与科学性,这也意味着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仍是较为薄弱的一环。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愈发凸显。学界也逐渐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在学科建设中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开始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价值的关注。代玉启、陈文旭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定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政治实践活动,具有政治优化功能、经济促进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59]。荆兆勋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明确提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社会生活诸领域中进行定位[60]。刘建军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一功能集中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其发挥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理支撑[61]。
新时代以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更多转向其社会功能,考察其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特地位。杨晓慧提出在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想引领定位、制度建设定位、风险化解与共识凝聚使命的定位[62]。叶方兴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定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指引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方向、凝聚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基础的价值共识、培育现代国家治理主体、营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精神氛围[63]。佘双好、马桂馨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功能定位,并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精神激励作用提出的迫切要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64]。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价值得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得以进一步明晰。
整体来看,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性定位的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性、科学性与政治性、社会性共同关注和推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正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中处于核心统领地位的问题。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局面,在统一学科认识、彰显学科特色基础上,构筑结构完整的学科定位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迫切需要推进的内容。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研究展望
40 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在许多基本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史、学术规范、学术概念、学术范畴等方面还缺少相关规定性。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对于本学科领域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研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差异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研究在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应有的规范性方面还有不足,使得现有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关注更多在于其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而非理论活动、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而非科学研究活动的定位。虽然这也逐渐被部分学者认识到,但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鲜明的实践性和意识形态性,使得学者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时更多关注政策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既要坚持学科的政策立场,也要坚持学科本位立场。因此,学者们在关注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共同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的特殊性;在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文本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文本的关注,既从政策文件上解读,也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上理解;既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有关政策文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特价值,把握其科学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变化中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定位,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相关表述,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予以创新性阐释。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根据学科调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定位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学界梳理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随社会变化以及学科建设而产生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的定位和使命,但还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科调整变化之下的定位变化相关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设立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个学科设立的,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设立,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具有启示意义,如何更好地与中共党史党建学进行交叉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中共党史党建学成为一级学科,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目前学界对此方面的关注还相对较少,尤其缺少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视角出发的相关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党史、党建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与党史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学科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性学科。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等文件中汲取智慧,吸收党和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定位的认识和未来发展定位的展望。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关系同样密切,“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和中心环节,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65]。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更多开展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融合研究。在党建学科逐渐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党建学科融合研究,如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融入党建学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党建学科的创新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及其定位的新命题。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社会视野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
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时,既要考察作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考察作为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众多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方面出发给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不同理解,整体来看,学者间观点的差异性主要在于研究角度及出发点的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功能定位等方面形成了基本共识。越来越多的学者摆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维和学术思维的桎梏,从国家和社会发展及需要的角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但是,有关研究尤其是期刊论文中的相关观点还较为分散,缺少系统论述,对其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论述的仅在极少数著作中有所体现,这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突破思维定式,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考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
在社会视野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时,不仅可以从学科自身出发,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二级学科的定位,也可以更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定位,充分考虑其一级学科归属,更加深入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以及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特使命。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其他二级学科的每一个学科都有所区分,同时与其他二级学科的整体也有所区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整体性的区分阐释还有待深入。尤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新的时代背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提出了新要求,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其他二级学科的定位随时代发展变化也发生一定改变。将时代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变化与其他二级学科定位变化进行比对研究,能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独特性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时代发展浪潮中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