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内涵解析、核心指向与实践路径
2023-02-06吴满意
吴满意 刘 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1]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数字时代的特点使得青年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意识,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在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中强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数字技术的普及化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但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保持真实与坚定,是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发展的一大考验。
一、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的内涵解析
青年一代成长于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对于科技与信息的接触更为深入。同时,数字化的发展正深刻影响着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数字时代,青年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承担着塑造自身价值观与积极参与社会的重要责任,价值主体性的构建尤为重要。
(一)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的基本含义
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青年一代获得更多便利。然而,这种数字化生活方式对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交往模式的制约也是不可忽略的。在“数字茧房”的影响下,青年逐渐出现对数据的认知、依赖、困惑,导致主体自我认知和自我感知冲突,进而影响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行为。“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与人、主体的本性和特点相联系,它直接表现和反映着人的需要、目的和能力,它是依主体不同而不同的,是以主体为尺度的。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2]从一般意义上讲,青年的价值选择以价值主体性为基础,取决于青年一代对于自己的信仰、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社会责任的思考、选择和坚持。青年价值主体性指的是,青年在面对多样化信息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判断,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能力。它强调青年作为社会的一员,能够在数字化的信息社会中保持自我认知和主体性,在数字化环境下培养出适应性强、信息素养高和社会责任感强的特质,既不被不良因素影响,也不盲目从众。与传统的青年价值主体性相比,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这一界定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的核心在于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数字时代的青年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同时还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和有效性。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释放到社会中,这给广大青年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成为应对这些变化的关键能力。首先,在数字时代,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青年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准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数字化发展让人们更容易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加大了信息的混杂性。青年要能够筛选信息、辨别来源,形成自己的观点。他们需要超越传统思维的限制,对信息进行创造性整合,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其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大量的信息碎片,青年需要有批判思维来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批判思维不仅仅是质疑,更是审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意义所指,避免被误导,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批判思维能够帮助青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在数字时代,尽管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决策和分析,但过度依赖数据也可能带来技术迷思和巨大隐忧。因而,青年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打破“数字茧房”带来的影响,审视数据背后的假设和采集方式,破除数据至上的藩篱。
二是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突出青年的自我认知与自主意识。数字时代,青年面临着大量的信息,需要慎独,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优势,并反思和认知自己的思维盲点和行为局限。人是价值认知的主体,所有的价值都来源于人对事物的实践活动。数字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数字科技等工具不断地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的自我认知和审视能力显得尤为关键。首先,数字时代的青年因数字化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接触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更加便利。信息的丰富既可以激发青年对于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的思考,但也容易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和虚假信息的泛滥,这就需要青年具备良好的辨别能力,以区分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青年的这种辨别能力需要建立在对自己立场的深刻认知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过滤和吸收信息。其次,数字时代的青年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我、互动交流,在加强自我形象认知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焦虑和自我价值感的波动。因此,青年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动机和行为,避免追求虚荣、沉湎虚无,从而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他们需要审视自己的自尊心是建立在何种价值基础上,是否需要持续地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得满足感。此外,缘于数字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广大青年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调整和变革能力,审视自己的知识体系、技能储备以及职业规划,以便迅速地适应新的情境和变化。
三是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稳固与坚持。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与思潮,青年应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以此为行为准则。首先,在信息泛滥的数字时代,青年需要一个稳固的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准则。这样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对错,从而在面对复杂的选择时作出明智的决策。价值观作为青年思考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塑造自己的人生轨迹。其次,数字化转型导致信息过载,青年必然会受到来自不同信息的影响,进而形成价值观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青年需要有稳固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能够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避免被琐碎信息所淹没,从而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再次,数字化转型加快了社会的变革速度,青年需要具备适应和应对变化的能力,稳固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定力、稳定自我。
(二)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的主要特征
数字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全面介入、代入和融入。这是技术卷入的核心关键问题,包含“技术化”和“化技术”两个方面。同时,“技术不仅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是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转变的力量,也将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3]。在这“技术化”和“化技术”的过程中,不少青年会产生较强的信息焦虑、技术焦虑和数字焦虑。实际上,焦虑问题是青年的一种道德诉求、情感表达,数字焦虑是数字时代特有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切莫担忧过度。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有着自身的特征。
一是这种主体性体现为决策的数据驱动性。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数字技术和算法迭代的日新月异,人们更多地依赖和利用数据,在决策过程中更是如此。大数据技术所具有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问题、评估选项、预判趋势,并最终作出明智的决策。数字时代青年要具备极强的数据驱动的决策思维,用数据说话,以数据衡量,以数据支持和支撑决策行为,强化选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减少主观性和盲目性,并及时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确保行为选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是这种主体性体现为数据选择的多样性。技术化社会的发展,促使数据的来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为青年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信息基础和数字基座,在极大程度上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在凸显青年价值主体性过程中,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使得青年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以确保认知的全面性。面对海量信息,广大青年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辨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估信息,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认知与判定阈限,形成较为稳固的价值观。
三是这种主体性体现为数据接收的包容性。数据接收的包容性关键在于对多元信息的鉴别性参考和吸收。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多样的数字媒体和内容,使青年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在数字时代,青年更加倾向于尊重和接受多样性,从不同的观点中获取灵感,丰富自己的认知。同时,数据接收的包容性并不是盲目接受所有信息,而是在接收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通过认真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和价值,有选择地吸收有益的信息,从而塑造更具包容性的价值主体性。
四是这种主体性体现为数据筛选的个性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各种媒体的涌现以及信息表达权的泛化,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去中心化特征日益鲜明。然而,网络“去中心化”所产生的舆论分流,又会“在基于热度叠加算法与各种网络意见领袖的相互作用下,围绕各种意见领袖的‘新的中心’又被重新建构”[4]。面对新的“信息中心化”的产生,青年数据筛选的个性化特征逐渐呈现,青年的触屏、刷屏等信息行为总是倾向于与自身认知相近、价值观相符的内容,以完成和实现对数据承载内容的认可、认定与认同。因而,在网络空间中,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青年能够在数字化世界中处理信息,塑造自我认知方式,巩固和形塑自己的价值观,建立更坚定的信仰体系。这种个性化赋予了青年更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更注重将价值观与个人经历和偏好相结合。
二、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核心指向
在数字时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构建青年的价值主体性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要实现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应精准认识与把握青年价值主体性的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青年一代的价值需求,引导青年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更加充分的活力和创造力。
(一)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5]构建价值主体性可以帮助青年过滤信息,培养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和个人发展的信息。由此,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要求,指向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提供了主流价值导向。立德树人的核心与关键,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信息爆炸、虚拟社交、快速变革等情景,使青年在数字时代面临着更多的价值观挑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于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青年,帮助他们分辨真伪、对错,秉持正确的价值准则,从而更好地抵御非主流价值的影响,巩固自身主流价值观。
二是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反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青年在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数字时代青年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特别是随着“数字焦虑”和“数字茧房”的产生,青年容易产生对数据的依赖,影响辨别能力,导致数据支配下的成长隐忧。因而,通过价值主体性建构,青年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评估的能力,强化数字素养,从而更好地选择并接受与社会主流价值相符的信息。这一构建过程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使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二)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指向“数据育人”新样态
随着数字化的深入推进,以数字科技为支撑,以个性化引导为核心,旨在通过深入了解青年个体数据,精准开展教育和培养,引领青年构建积极价值观和全面素养的“数据育人”模式也在不断深化。在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关键就在于精准化,这既是关键点,也是落脚点。从精准化推荐、公共理性引导,到个性化培养,“数据育人”为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是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需要精准化推荐。在数字时代,信息和选择的多样性前所未有地丰富,精准化推荐则是有效引导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必然使得个体信息变得更容易获得和分析。青年的价值观和兴趣各异,传统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难以充分满足他们的多元化诉求与需求。因而,基于精准画像的精准化推荐,借助多样化的个体数据,能够为每位青年进行精准定制,以便适合其知识背景、兴趣化学习,更好地尊重个体差异,强化个性化培养与引导。“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接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场景朝着智能化、情感化、个性化方向发展。”[6]同时,面对海量信息,客观上需要青年在众多的价值观选择中能够准确定位,把好自身发展的方向。显而易见,精准化推荐能够通过分析青年的数据,过滤和筛选出对他们最有价值的信息,向他们推荐更相关和吸引人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快速地获得有益的内容,缓解信息过载问题,从而更加顺利地达成价值主体性建构。
二是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需要公共理性的引导。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应加强公共理性引导,保障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正确价值观。面对信息的碎片化、“数字茧房”造成的信息孤岛等现象,如果在青年成长道路上引导不足、引导失误,可能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影响。公共理性强调基于事实、逻辑和证据的数据作出判断,而不是盲从情绪或个人喜好。加强公共理性引导,意味着借助理性思维,审慎选择信息来源,确保获取多样化和客观性的信息,以形成更全面、准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因此,强化公共理性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的意义世界,着力引导青年朝向奋斗、吃苦、担当、奉献的价值目标与意义建构,是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重要内容。
(三)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指向“共生—共享—共建”新形态
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数字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转型的变革。在这个巨大的浪潮中,“共生—共享—共建”正成为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崭新维度。共生,强调人与人、人与数据、数据与数据的和谐共处的数字生态关系;共享,意味着信息、知识、资源的互通;共建,强调集体协作。“共生—共享—共建”不仅代表了新型社会互动模式,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更体现了青年在数字时代的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
一是共生推动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数据生存。在数字时代,青年更加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尊重,以实现和谐共生。青年要遵守网络规则和伦理,既要对不良观点说不,也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青年要培养理性、平和的价值观,促进网络空间中的和谐共生,推动多样化的数据生存。共生构建青年价值主体性数据生存的核心是强调青年对个人数据的权利和自主性。青年有权决定存储和共享哪些个人数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数字化转型为个人提供了更多掌控自己数据的机会,这种数据主权可以帮助青年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共生理念使青年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数据的可持续性。要让青年成为自己数据的主人,通过数据共享、个性化服务、数字素养教育等方式实现更自主、有意义的数字生存。
二是共享提供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数据交互。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大量的数据生成和交换,数据资源的共享加快了数据信息的流动,推动着数字社会的发展。这些数据不仅为精准化推荐提供了数据保障,也为青年更加全面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了可能。在传统数据交互模式中,青年可能会受限于单一的信息传输渠道,但共享数据的产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数字化转型为青年构建价值主体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青年可以利用自己的数字化技能和数据资源参与到数据共享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个性化的参与使得青年在数字时代更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主体性,从而实现价值主体性建构。
三是共建打造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数据平台。共建能够有效地引导青年在数字时代实现自身的价值主体性。通过共建数据平台,为青年创造丰富的参与机会、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帮助青年在数据交互中提高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需要个性化的数据交互,更需要通过智能算法为青年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共建数字平台能够打破传统的限制,促进不同领域青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青年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主体性建构。
三、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实现路径
面对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是在数字时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立足数字时代发展的特点,坚持“机制优先、素养为本、环境为重”的逻辑,引导青年在数字时代实现价值主体性建构,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构建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支撑体系
在数字时代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过程中,既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撑,也需要重视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机制创新,从而满足青年个性化定制、精准化推动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一是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需要紧密结合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工具,能够更有效地引导青年在数字时代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和价值主体性。数字化转型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满足不同青年的需求和兴趣。同时,数字化转型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教育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和受众。这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青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了解每位青年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从而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帮助其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价值观。
二是优化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创新机制。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使青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优化价值主体性建构的创新机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培养适应性和创新性思维。这些创新机制包含个性化教育、虚拟模型构建等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构建个性化的教育平台,根据每位青年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和课程。这有助于激发青年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引入虚拟导师和角色模型,为青年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榜样。这有助于他们从多角度了解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受益于来自不同领域的经验分享。优化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创新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青年的发展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塑造价值观并适应社会的变革。这些机制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体的发展上,还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进步与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培养数字素养与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的双向融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活的开启,使人们的生产场域、生活场景、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结构性改变。”[7]培养数字素养和构建青年价值主体性是相互促进、双向融合的过程。数字素养作为适应数字时代的基本能力,不仅是青年有效参与数字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主体性的构建。数字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青年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进而构建积极的价值观;青年的价值主体性建构则增强了他们在数字时代主动掌握技能、参与社会、积极思考伦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数字素养的水平。这一双向融合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为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是数字素养促进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首先,提升青年信息获取与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字素养,能够使青年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分析和评估有价值的内容,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形成批判性思维,以真实的信息为基础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其次,加强青年的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数字素养强调科技应用的伦理和社会影响。通过了解科技带来的道德和社会问题,青年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其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形成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再次,培养青年的全球视野与文化理解能力。数字素养促进了跨地域和跨文化的交流。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青年可以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二是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助力数字素养培养。青年的价值主体性建构使他们能够树立明确的个人目标,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数字技术,提升数字素养。价值主体性建构有助于培养青年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有可能主动探索和利用数字技术和工具,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水平。同时,构建青年价值主体性意味着引领青年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青年能够更深入地体验数字技术在社会改变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数字素养。
(三)营造“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外部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同样,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命运共同体”也在数字技术的变革中孕育而生。这一概念,强调了在数字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命运紧密相连,需要通过合作共赢来应对共同的挑战,以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营造“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外部环境对于青年价值主体性建构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鼓励青年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制度差异,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增强文化互鉴,从不同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数字社会。另一方面,强化青年的价值引领,引导青年在数字时代保持文化身份认同、信仰价值认同,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