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措施分析
2023-02-06李秀山西省右玉县农业农村局
文│李秀(山西省右玉县农业农村局)
我国是养猪生产及消费大国,猪存栏量及出栏量稳居世界第一,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约42%,可见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养猪业发展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如养殖业相关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猪肉市场需求变化、猪疾病大规模暴发等,其中以猪疾病的大规模暴发最为严重。猪疾病类型多样,发生特点及危害程度具有差异性,一旦暴发较为严重且影响广泛的猪疾病,不仅会让猪养殖户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害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笔者从猪疾病发生特点入手,分析猪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并围绕具体的猪疾病探究猪常见疾病的诊疗措施,以供参考。
一、猪常见的发生特点
现阶段猪常见疾病的发生特点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其一,猪疾病的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程度愈发严重;其二,大部分猪常见疾病由多种致病因子诱发,所引发的复合性疾病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其三,数据显示,病死猪中超过90%其肺部均有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可见猪呼吸道综合征问题愈发严峻;其四,由不同病原体诱发的猪繁殖性障碍疾病目前已经十分普遍,会导致仔猪死亡,怀孕母猪流产,降低养猪业的生产能力,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其五,病毒性疾病发生愈加频繁,且此类疾病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免疫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二、猪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1.猪场选址及布局科学化。猪场需要建立在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地势较高且环境质量较好的位置,尽量远离加工屠宰场、垃圾堆放场等。科学选址是预防猪常见疾病的先决条件,因此要予以高度重视。
在科学选址的同时,要注意猪场布局的科学化,若猪场缺乏隔离沟、隔离带,将会受到地方性与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且猪场通风情况不佳、光照不足等会导致猪群易患气喘病、急性肠炎、营养性贫血等疾病。为此,需要在猪场周边建立隔离带,尤其是在养猪密集的区域,需要了解当地常见猪疾病,把握好猪常见疾病的高发时期、发生原因以及发病机制等,在新引进猪只时,要做好检查工作,保证所引入的猪只健康,避免引入新的疾病危害猪群的安全性。此外,要完善疾病防范体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设置通风、隔离等设施,为猪群的安全提供保障。
2.合理选择圈舍消毒方法。建立消毒制度、合理选择消毒方法能够阻止养猪场内病毒及细菌的传播,降低猪常见疾病的发生概率。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光照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等,不同的消毒方法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及消毒效果,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光照消毒法属于物理消毒法的范畴,利用阳光及紫外线可以消杀部分病原体及有害微生物,消毒时间较短,一般为几分钟至几小时。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在圈舍出入口、走廊等位置安装紫外线消毒等设备,其与地面的距离要低于2米,直径最好在1.5~2米范围内,每次消毒照射的时间持续2小时,可以起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3.加大猪只检测免疫力度。部分猪常见疾病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需要通过免疫的方式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增强对细菌及病毒的抵御能力。例如猪伪狂犬病会诱发化脓性脑炎,导致患病猪脑部多处坏死,在预防时注意区分不同猪龄,针对哺乳仔猪,当其达到15日龄后便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第一次注射约0.5毫升。仔猪断奶后进行二次免疫,注射量提升至1毫升,同时注射灭活疫苗。三个月以上的小猪注射1毫升,成年猪群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每次2毫升。妊娠母猪分娩前一个月注射,注射量为2毫升,6个月后再次注射。
三、猪常见疾病的诊疗措施
1.猪圆环病毒病诊疗措施。猪圆环病毒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及保育舍的仔猪,在5~16周龄的仔猪群体内较为常见,以6~8周龄的仔猪群体发病率最高,会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猪圆环病毒会通过口腔、呼吸道等多种方式入侵,妊娠母猪感染后会直接传染给仔猪,导致仔猪出生时便携带圆环病毒。感染急性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猪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在感染后快速发病继而死亡。感染普通圆环病毒的发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可以达到41℃,发病期间会出现精神萎靡、皮肤苍白、食欲不振等表现,且出现呕吐、腹泻并伴随黄疸等症状。主要原因在于猪圆环病毒病通常会与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在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障碍。发病猪在出现呼吸道症状后约在24~36小时后死亡。
患有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猪其胃肠道功能衰退,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可以将猪白细胞干扰素与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采取肌内注射方式对发病猪用药,发病仔猪注射量为2毫升,育肥猪注射量为4毫升,每日肌内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三天,可以提升发病猪对病毒的防御能力。针对出现高温、咳嗽、呕吐症状的发病猪,可以按照说明书将头孢唑林钠与维生素B12混合,以肌内注射方式对发病猪用药,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天,同时可以使用黄芪、板蓝根等中药经煎煮后灌服给发病猪。针对健康的猪只,要做好预防及隔离工作,在仔猪饲料内添加多西环素0.2克/千克,阿莫西林0.5克/千克,连续使用7天。在产前母猪的饲料内添加支原净0.1克/千克,多西环素0.3克/千克,连续使用7天。对于其他年龄的猪只,在饲料内添加替米考星预混料0.5克/千克,20%黄芪多糖可溶性粉剂0.5克/千克。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疗措施。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是由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疾病,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后,仔猪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达50%,母猪流产率达到30%。发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高温发热、双眼肿胀等症状,且发病后期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病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在发病4~6天后死亡。诊断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需要借助病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技术予以确诊,可以发现病死猪肾脏上出现出血点,肺脏呈紫红色或灰红色,且在肾脏周边会出现多处水肿。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疫情加以控制。针对为发病猪只,要对其紧急接种疫苗,加大注射的计量,一般为2头份/头。针对发病猪只要对症治疗,每头猪肌内注射园蓝多抗,用量约为4~5毫升。同时,在饲料内拌入药物,主要为爱乐星0.8~1克/千克,新诺威0.4克/千克,伊克康元0.8克/千克。此外,在猪只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等,通过综合防治可以控制疫情发展,促进发病猪逐渐恢复健康。
3.猪链球菌病诊疗措施。猪链球菌病包括多种类型,在一年内均可能发生,且在5~11月最为严重。败血症型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为1~3天,发病突然且病程快速,发病猪体温会升高到41~43℃,皮肤、耳及四肢末梢呈现血斑,伴有跛行、流泪、咳嗽等症状,最急性的突然死亡;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急性死亡较多,发病猪体温会升高到42℃,食欲不振、便秘、流鼻涕,出现神经症状,严重时后肢麻痹;淋巴结囊肿型猪链球菌病亦被称为“粉疱”,发病猪颈部等位置会出现1~2个鸡蛋大小的囊肿,影响发病猪的正常进食,其可以自行治愈,约在3~5周后痊愈;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程为2~3周,表现为关节肿胀,严重时发病猪因热通感而不便行走。
猪链球菌病以败血症型及脑膜炎型较为严重。在治疗时,可以对疑似发病猪注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用量以发病猪的体重为标准,青霉素为3万单位/千克,磺胺类为30毫克/千克。针对发病较为严重的患病猪,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0.9%生理盐水250毫升。
4.猪流感诊疗措施。猪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的呼吸器官疾病,具有突发性,传染性较强但死亡率较低。秋季为猪流感的高发期,在全年内均可传播。猪流感的发病率较高,潜伏期约为2~7天。发病猪在初期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低迷的症状,喜卧不喜动,伴有呼吸困难、流泪、咳嗽等症状,若诊疗不及时很容易并发支气管炎、胸膜炎等。发病后期患病猪体温会升高到40~41.5℃,眼结膜充血,个别发病猪关节疼痛,发病较为严重。猪流感病程约为1周,虽然死亡率为4%~10%,但其传染性较强,患病猪痊愈后依然会携带病毒6~8周,因此需要对该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发现猪只患病后,要清洁环境卫生,对圈舍进行消毒,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在治疗上可以将瘟感全能与龙达核酸肽混合,前者约为100千克,后者使用200千克,混合后注射,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天,便可以起到猪流感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将0.5克辣椒末与0.3克滑石粉混合后吹入发病猪鼻孔内,或者称量柴胡、知母、连翘、双花各10克,煎水拌入饲料内,每日使用2次,也可以起到治疗猪流感的作用。
四、结语
现阶段猪常见疾病的发生频率、类型、复杂性及治疗难度显著提高,为此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猪场选址及布局的科学化、合理选择圈舍消毒方法、加大猪只检测及免疫力度等方式切实降低猪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要注重对猪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把握好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病原因、致病机制等,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应对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病、猪流感等常见疾病,以此保障猪养殖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