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2023-02-06杨或甙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寅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文│杨或甙(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寅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的养殖业蓬勃发展,在牛养殖的过程中,多个地区都出现过牛结节性皮肤病大规模暴发的情况。该病是由于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可造成牛只全身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患病后,会造成母牛的不孕不育以及妊娠期的母牛流产等情况。使其产奶品质降低,肉质水平与营养下降,从而给养殖人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简要介绍
牛结节性皮肤病由于发病后会在全身出现结节,因此也叫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根据其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三种情况。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以及皮肤水肿等情况,导致牛的死亡率升高。该病在以色列首次出现,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地流行,且有不断蔓延的趋势。经研究发现,该病毒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以及化学因素下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染以及呼吸传染,其中运输过程中的接触传播和带毒运输车辆的接触传播尤为突出。一旦发病就会造成牛肉的品质以及产奶量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还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和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病发病率在6%~44%之间,发病后的致死率在10%以下,但是经过治愈存活下来的牛只养殖价值大大降低。
二、流行病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时间没有固定的规律,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是由于夏季的蚊虫较多,因此夏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飞虫的存在也导致传播性较强。云南地区夏天气候比较潮湿,飞虫等一些节肢动物的存活率较高,也导致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速度加快,具有比较明显的流行性特点。此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受牛只品种以及年龄阶段的影响,携带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病牛为主要传染源,染病后病牛的血液以及唾液中都会携带病毒,一旦养殖环境消毒不到位,健康牛只接触后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此外,如果病牛被蚊虫叮咬后再接触健康牛只也会因为间接性的接触导致疫病的传播。
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当牛只感染此类疾病后,根据牛只自身的健康情况,病毒会在牛只体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14~35天左右。牛只感染此类病毒后主要是寄生在牛的血液、肌肉以及各个关节等,且该病的传播途径也较多,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在牛的饲养过程中,假如牛食用了含有病毒的水或者食物也会导致该病的传染。发病后牛只的皮肤表面会隆起直径为10毫米左右的结节,触碰牛只会有痛感。经过观察发现,结节首先会在牛的头颅和胸部等部位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会蔓延到病牛的全身。情况严重的牛的牙床以及脸颊上都会出现病变。
淋巴结肿大也是临床病症的一种病变表现,位置主要表现在牛前肩以及腹股沟的淋巴结,这时牛会出现类似于水肿的状态,而且该病毒感染较为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牛全身溃烂。对比前期的发病情况可以看出公牛的染病概率更高,患病后经过及时治疗虽然不会死亡,但是牛只的经济价值明显降低。由于患病后的皮肤会产生结节以及不同程度的肿胀、溃烂,非常容易引起蚊虫的叮咬,很容易造成二次的传播。此外,除了皮肤表面的病变情况,患病牛只的消化道也会产生结节病变,特别是牛的气管、肺部以及子宫内部病变明显。其器官中会存在诸多的黏液堆积,且牛感染了相应的病症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难以康复,甚至有可能形成原发性肺炎。以奶牛为例,牛结节性皮肤病对奶牛的乳房具有比较严重的影响,产生结节后会造成乳房部位溃烂,引发乳房炎,一方面导致其产品质量达不到饮用标准,另一方面乳房表面存在结块,触碰会有痛感,影响正常的人工挤奶。
四、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方式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除了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病症确定,还可以通过实验室诊断方式最终确诊。实验室诊断的方法包含病原学方法以及血清学检测技术。在病原学检测方法中,首先需要将病原体进行分离,提取新鲜的病理结痂,分离时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处理,避免存在细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其次,将提取的病理材料放置于易感细胞中进行培养。最后,在出现细胞病变后,采用荧光试剂检测的方法进行病毒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实验进行病症确诊。临床诊断是通过与其比较相似的病症例如昆虫叮咬、贝诺孢子虫病炎等,虽然病症的表现相似,但是其发病的时间段以及病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通过结合临床病症以及病理的变化特征做出疫病的诊断。
五、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生,会影响牛的产肉量以及产奶质量,严重影响牛养殖的经济价值。牛结节性皮肤病在牛群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传播范围也很广。因此为了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带来的影响,加强预防措施是降低损失的重要手段。结合发病情况以及病理变化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控制传播途径为出发点,避免此类病症的大面积暴发。
1.及时接种疫苗。疫苗免疫是一项避免疫病暴发的手段,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生严重程度为主要依据,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免疫程序的制定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原则,避免由于免疫不规范引发其他类型的疾病,导致养殖场的疫病难以控制。目前山羊痘疫苗对牛结节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此类疫苗接种28天后,会对牛只产生保护作用。因此,结合云南地区的发病情况,科学的制定接种的时间,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
2.加强饲养管理。为了提高牛群对概病的抵抗力,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的方式提高牛群的免疫力。加强科学的喂养方式,可以提高牛只的健康指数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其主要是通过饲养管理、环境控制、药物保健、疫苗免疫等多种措施来提高牛群的健康。加强饲养管理是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播的一个有效方式。从以往的病情发生情况来看,病毒存在于饲料中进而导致牛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加强对牛群的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喂养方法以及完善的消毒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3.消灭病毒来源。牛结节性皮肤病毒主要存在于周围的环境当中,需加强对牛舍内地面、料槽以及人员行走区的清洁,对于牛舍内的粪便和尿液要进行及时清理,每天进食后都要对料槽进行清洗。改善牛群的生长环境,避免细菌的滋生。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消毒规定对牛舍严格消毒,遵循高效、低毒性、低残留物的原则,饲养人员可利用强酸强碱或者84消毒液来消灭牛结节性皮肤病毒,通过乙醚、氯仿以及甲醛、碘化物等一系列药品对牛舍内部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灭菌。此外,对牛只的饮用水以及饲料也要做好检查工作,避免其中存在病原体,导致此类病症发生。
4.强化疫情防控宣传。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对养殖场具有严重的经济影响,因此通过加强对病症发生的严重性以及基本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养殖场提高疫病预防的重视程度。借助目前的自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以及养殖行业的公共平台进行宣传普及,提高养殖户的防范意识以及病症控制的准确性,进而确保在牛群中不会大面积暴发病毒感染。
六、结语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染较强,容易在夏秋季形成流行疾病问题,对养牛业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通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的研究,可以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原理,为后续牛结节皮肤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数据基础。在牛养殖的过程中,一旦感染此类病症很容易造成牛产肉量以及产奶量下降,基于此养殖的过程中要重视此类病症的预防,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监督管理以及消灭病毒来源等一系列方式降低或者是阻断牛结节性皮肤病毒的传播。此外,通过疫苗预防以及宣传防控的方式,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