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2023-02-06钟木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农业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母羊羊群

文│钟木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农业服务中心)

羊布鲁氏菌病容易出现反复发病的情况,养羊户必须高度重视,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配合实施相关防疫政策,筑起布鲁氏菌病防火墙,严防病原输入,及时清除阳性病例,保持净化状态,促进养羊业发展,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安全,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一、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1.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是通过病羊和隐性感染的带菌羊来进行传染的,尤其是被感染的孕羊,因为病原会在羊分娩过程中随着胎儿一起排出,乳汁中也会含有布鲁氏菌,其他感染的羊布鲁氏菌会随着尿液、粪便等排泄物一起排出。

2.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很广,不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等途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羊的分泌物、尿液粪便、尸体等进行传播,甚至蜱虫叮咬也可以传播。如果养殖户在放养时将羊放在一起,一旦其中有羊患病,便会造成疫病扩散,严重者还能致使人类感染。

3.羊布鲁氏菌病易感性。布鲁氏菌病对羊的感染性较强,尤其是孕羊,可能会导致孕羊胎盘坏死、流产等。患有布鲁氏菌病的羊在生产时,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因为徒手接触很容易导致人的感染。要对患病的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因为布鲁氏菌病也会通过尸体传播。

4.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布鲁氏菌病在全球地区均有发生,虽然在夏秋两季高发,但是常年都会面临发病的问题。虽然目前从国家层面在布鲁氏菌病重点防控区域已把布鲁氏菌病纳入到强免病种中,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羊群感染率仍然在持续上升,这跟平时养殖户的饲养方式不当、缺乏防控意识、防疫操作不规范有关。布鲁氏菌病免疫效果欠佳,达不到免疫保护的水平,导致广西时有输入性病例散发,防控压力较大。

二、羊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

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症状并不明显,发病初期一般也就是高烧和结膜炎。羊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在会致使孕羊流产、胎衣不下、关节炎、公羊睾丸炎。孕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会在月份较高的时候流产,胎儿在流产之前就已死去。而且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母羊会再次流产,还会有大量的分泌物流出,这些分泌物不仅颜色较深,还存在明显的恶臭味。首次妊娠母羊发病率会比较高,而且孕羊一般情况下只会有一次流产,二次流产的现象极少发生。在老疫区,流产发生的概率较低,母羊一般都是表现为无法怀孕、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等症状。公羊在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一般会出现睾丸炎以及附睾炎,发病中后期睾丸逐渐萎缩,母羊相对比公羊发病率会高一些,而且布鲁氏菌病会导致母羊的腺体受损,腺体一旦受损,母羊的泌乳量便会明显减少,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乳汁变质,丧失泌乳能力。很多病羊因为布鲁氏菌病造成长期的关节肿痛,日常生活只能处在卧躺状态。

三、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流产和公羊睾丸炎为主要特征。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少数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一旦羊感染该病,妊娠母羊出现流产、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公羊配种能力下降,精液质量差。羊群感染该病后,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几乎没有饲养和治疗价值,给养羊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布鲁氏菌分布很广,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如果不能及时消灭传染源,彻底净化布鲁氏菌病,以后再引进羊群饲养,羊群还会发生布鲁氏菌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养殖场户只重视羊群品种、外观,对布鲁氏菌病预防不重视或者预防措施不到位,引种工作准备不周密,缺乏必要的应对手段,对供应方的羊群检疫不严,不了解当地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是导致输入性布鲁氏菌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1.加强疫病防范。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控以净化为主的区域,不予全面实施布鲁氏菌病强制免疫,输入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会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养羊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在提高防范意识的同时应该大力宣传防范方法和防范措施,减少外部患病羊的输入,只有让养殖户增强疫病防范意识才能让他们重视羊的日常饲养,从而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水平。此外,应制定严格的防疫措施,减少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土羊群患病的概率,降低经济损失。

2.制定防控计划或制度。羊从饲养、运输、屠宰到销售,全链条各相关单位场所应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计划或制度,做到政府主导、群防群控。首先,作为政府行业监管和技术服务部门,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羊布鲁氏菌病长期防控规划以及短期防控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短期计划中,重点要做好防控知识宣传指导、排查、监测、检测、检查、检疫、调运、人员防护等工作,督促和指导养殖户制定羊布鲁氏菌病防控计划或相关防疫制度,落实防控义务。布鲁氏菌病高发区域应发挥农业、卫生部门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布鲁氏菌病联合防控计划,协同实施人畜防控工作。其次,作为养殖场要认真学习羊布鲁氏菌病防控专业知识和国家的防控政策,制定可行的防控计划或制度,落实防控的主体责任,有效防控羊布鲁氏菌病,提高经济效益。制定计划或制度时应围绕生物安全着重考虑引种、消毒、巡查、监测、检疫、人员防护等。再次,屠宰、无害处理等相关场所需制定包括消毒、检查、人员防护等工作在内的防控计划。

3.科学饲养。发生疫病以及对阳性羊进行扑杀后,对剩余的羊养殖应更加小心。首先,羊群的饲养环境应该尽量保持干净卫生,尤其是羊群排出的粪便应该每天清理,并进行消毒,避免菌病滋生。养殖场的卫生看似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工作量也是很大的,因为不仅要始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还要对养殖场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细菌、微生物进行消杀,避免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羊群体内造成危害。其次就是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工作应做到全面彻底,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毒细菌的存在,避免再次感染羊布鲁氏菌病。养殖户在日常消毒过程中可以选择石灰作为消毒剂,成本较低,消毒效果还好。尤其是要做好夏秋两季的消毒工作,因为这是布鲁氏菌病的高发时期,马虎不得。最后在羊群的饮食方面,尽管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不是通过口腔进入,但是对于羊群日常入口的食物、水源也要保证质量,只有羊群营养均衡、体魄强健才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抵制输入性布鲁氏菌病的入侵。

4.政府加强经费支持。羊布鲁氏菌病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安全,各地方政府应将布鲁氏菌病防控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当羊布鲁氏菌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支出防疫经费,并紧急采取控制措施,促使布鲁氏菌病处于科学可控的范围内。政府部门也要建立经济补偿办法,即使出现布鲁氏菌病时,不至于使养殖户经济损失过重。建立长久的预防控制机制,加强养殖场日常监管、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监测工作,发现阳性病例及时处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出现的菌病进行研究,给出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和办法。加强对养殖人员的防疫培训,让其充分了解该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促使其能及时配合相关工作,防止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安全危害。

5.严格调运畜禽的落地报告和检测监管。从外省引进奶羊、种羊运输抵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向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备案,并在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隔离饲养观察。调运用于养殖的商品羊要在运输抵达目的地后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备案,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派人到场核查、指导,查验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对调入的羊群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并通知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抽查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上报。

6.加强防疫技术培训。按照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计划,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相应的防疫培训,在人们防疫知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使羊布鲁氏菌病得到科学合理的防控。通过培训可组织起一支具有专业防疫技术的队伍,在实行模块化防疫管理的情况下,就能将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区域分为重点区域和基本控制区域,即使在此类疫病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控制,促使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可防、可控的范围内。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羊布鲁氏菌病危害的不只是羊的健康,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对于输入性羊布鲁氏菌病来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点关注。该病虽然没有较高的致死率,但是其检测净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降低羊布鲁氏菌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母羊羊群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母羊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基础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的几个常见疾病
产后母羊的护理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城里的羊群
梅里埃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在布鲁氏菌鉴定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