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2023-02-06薛平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文│薛平(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何菊(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李清国(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在畜禽养殖污染上大家普遍重点聚焦和关注规模养殖业污染防治,农村规模以下养殖和散养畜禽污染防治被各界忽略,防治成为无管理者的盲区,而喀斯特地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限制,农村畜禽养殖为小规模、大群体,小投入、大产出发展模式,小规模下和农户散养占主导地位,养殖粪污排放成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因素之一,防治农村规模下和散养畜禽养殖污染已势在必行。笔者阐述了喀斯特山区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状况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喀斯特山区农村畜禽养殖业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思路和治理措施,就如何解决喀斯特地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行粗浅探讨。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地貌基本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4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大部分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是全球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受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喀斯特山区农村畜禽养殖业中传统的散养比例较高,小规模养殖偏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以产业为抓手决胜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决策部署,以及随着市场畜禽需求不断增加,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畜禽养殖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满足当地群众对畜禽产品需求的同时,农村饲养畜禽产生的粪便随意排放、乱堆乱放等行为,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夏季和雨季时期,容易造成粪便污水到处流淌、臭味四溢、蚊蝇遍地,严重影响了畜禽生长和人居环境,尽快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畜禽养殖现状
1.养殖现状。近年来,贵州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2021年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530.48万头、出栏1849.7万头,牛存栏479.35万头、出栏180.06万头,羊存栏386.59万只、出栏279.97万只,家禽存栏1.2亿只、出栏1.77亿只。但因地形、交通、水利以及农户的养殖偏好等因素影响,规模养殖场数量与外省相比明显较少,而农村个体养殖较多,畜禽养殖主要以生猪、肉牛、蛋鸡、肉鸡、黑山羊等为主,养殖品种多样。同时,受经济发展和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空间等因素影响,农村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和农户散养畜禽存在养殖覆盖面大、养殖种类多,呈现零星分布,养殖环境差,防疫及粪污处置不规范等现状,农村住户散养和规模下养殖基本在农民居住房屋周边,紧邻农户生活区域。
2.污染量测算。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1头猪为1个猪当量测算,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千克、磷排泄量为1.65千克。按存栏量折算: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生猪、奶牛、肉牛固体粪便中氮素占氮排泄总量的50%,磷素占80%;羊、家禽固体粪便中氮(磷)素占100%。通过初步估算,贵州省饲养的畜禽产生粪便量约为8100万吨。
二、污染危害
目前,从畜禽养殖现状来看,畜禽养殖污染主要为固体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疫病传播污染等4个方面。
1.固体污染。喀斯特山区散养户畜禽养殖过程中,为方便收集处理畜禽粪便尿液,减少畜禽粪便尿液处理时间,往往使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禽养殖垫料,而该类垫料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畜禽疫病的复杂性,导致畜禽粪便中残留抗生素等饲料添加物,而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下降,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化,种植业中广泛使用大量化肥而替代了传统农家肥,导致畜禽粪污与种植业分离,传统畜禽粪污用于种植业的消化渠道逐渐减少,随着养殖业快速发展,农村畜禽散养废弃物产生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而农业生产畜禽粪肥需求大幅下降,致使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被利用,大量畜禽粪便消耗存在困难,粪便长期堆放、粪污直接排放至沟渠或肆意流出,污染农村人居环境。畜禽粪便的长期堆积,在生态环境中不断累积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农村固体废弃物增加,加大了环境的消耗,从而导致固体污染的产生。
2.水体污染。在喀斯特山区,由于地表崎岖、沟壑纵横、溶洞遍布,传统的农村小规模畜禽养殖和农户散养为节约成本,多数养殖户将畜禽养殖圈舍建设与农村住房交错修建,或建立于水源点附近,畜禽粪便和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溢流至河湖沟渠、溶洞或直接排放圈舍周边,含有大量的氮、磷、微量金属矿物质等有机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中浸入地下水系,容易使水中硝态氮、微生物、有机物、微量金属等含量超标,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大气污染。农村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后,粪便在自然环境中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硫醚等臭味及有害气体,会造成周边区域内空气中含氧量下降、空气污浊和空气恶臭等。
4.疫病传播污染。畜禽粪便中一般含有大量的病菌、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等,随意堆放和乱排乱放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虫卵等孵化孳生出大量的蚊蝇和寄生虫及鼠害等,从而携带病菌形成多途径传播风险。同时,粪污堆积发酵产生的气体及粉尘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携带大量病菌的粉尘容易造成人畜呼吸道等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三、污染产生原因
1.养殖技术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当前农村畜禽养殖以家庭为单位,大部分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基本处于粗放养殖模式,没有掌握现代化饲养技术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对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理比较随意,对畜禽粪污乱排乱放影响和污染生态环境、空气、水体严重性认知不足,粪污处理主要是简单随意堆沤作为有机肥,堆沤发酵中存在腐熟时间长、臭气重、氮素损失严重、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同时,存在直接将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粪便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村庄河流沟渠中,而喀斯特山区原本就生态环境脆弱,畜禽养殖粪污总量容易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农村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已凸显出各种生态问题。
2.规模以下养殖未规划,存在乱搭乱建现象。原有传统农村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和农户散养由于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各级各部门对规模以下养殖和农户散养畜禽产生的粪污防治未高度重视,并未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规模以下养殖场、农户散养等畜禽养殖规划布局、粪便排放处理等均没有合理规划,小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在开展畜禽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圈舍乱搭乱建、建在居住区内、农村水源水域周边等问题,未按照畜禽养殖相关要求进行选址和建设,受长年累月农村养殖传统习惯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取缔散乱小养殖困难重重。
3.养殖设施不完善,养殖现代化水平不高。由于喀斯特山区地势陡峭崎岖,存在“地无三里平”因素限制,使用空间狭小,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限制,农村畜禽养殖中多为家庭式规模和散养模式,缺乏投资建设资金,养殖基础设施简陋,大多数未建设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现代化养殖水平不高,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未按照无害化标准进行处理排放和使用。
4.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违法排污处罚政策依据不足。当前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其适用范围是大型养殖场、养殖小区等规模养殖场,对散养户畜禽粪污治理主要是结合乡村振兴新农村环境整治,指导养殖户建立干粪棚和粪污沉淀池,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国家、省、市针对规模以下养殖户直接排污行为还未出台直接的法律法规,对规模以下养殖、散养户乱排污等监管处罚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监管执法部门执法无法可依和存在监管盲区漏洞,规模以下养殖、散养户养殖监管执法薄弱。
四、防治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加强污染监管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出台地方性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或综合防治法律法规,全面明确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关于农村规模以下和散养户畜禽养殖监管、违法执法等具体职责和责任分工,从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农户散养区域划定、养殖圈舍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入手,对农村地区规模以下养殖、散养户等进行规范化、台账式管理,加强对农村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和农户散养畜禽污染监管力度,帮助和指导养殖户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的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污染防治措施。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利用。充分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将畜禽粪污防治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三改”(改圈、改厕、改厨)、生态宜居村居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户施策配套建设小型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或新建配有速渗漏处理池技术设施的圈舍,因地制宜建设固定的畜禽粪便贮存专用场地,指导畜禽养殖户采取堆沤发酵、厌氧发酵、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等方式分解粪便中对作物不利的物质,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利用,有效解决规模下、散养户养殖污染问题。同时,全面修复农村现有沼气池等设施,推广畜-沼-粮生态种养模式,推进农牧绿色生产发展。
3.推广农牧结合发展新模式,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按照农畜结合、种养平衡原则和开展化肥减量行动、发展循环农业要求,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养殖户与种植户合作,打造种养殖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就近消纳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切实解决畜禽粪污收纳排放等问题。同时,有效为种植户提供更多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走农牧结合的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
4.加强畜禽养殖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农业科技下乡、农技人员下乡指导、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等资源和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和畜禽养殖户对畜禽粪污污染防治认识和环保意识,全面营造人人重视生态环境、自觉保护环境的氛围。同时,加强对畜禽养殖户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现场参观、专题讲座等方式,推广高效化、现代化的畜禽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畜禽粪污治理技术,提高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水平,推动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5.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打击直排行为。建立健全“村(居)巡查、乡镇处置、区级执法”三级网格化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成立镇干部、村干部、畜牧技术员、村(居)小组长为主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组,实行包户责任制,按照“一村一档”、“一户一策”的要求,建立畜禽养殖工作台账,实行系统化管理;对存在的养殖粪污污染问题,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明确散养整改内容及整改时限,跟踪整改进度,指导、督促养殖户按要求进行整改;成立生态环境、畜牧、林业、水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队伍,依法依规对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直排、偷排、乱排等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以严格执法倒逼农村畜禽养殖户主动做好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五、结语
畜禽养殖粪污污染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喀斯特地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业主管部门须采取政策引导、法律监管、技术指导等措施,提高养殖户科学环保养殖意识,加强规模以下和农村散养畜禽粪污的污染防治和规范治理,促进农村规模下畜禽养殖、散养生产发展与畜禽粪污污染治理并重、与生态兼顾,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畜禽养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更快实现乡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