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探究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路径
——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2023-02-06陈杭旭张艺巾龚雯瑞操思怡杨淑梅

旅游纵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渝中区红色旅游研学

陈杭旭 张艺巾 李 想 龚雯瑞 操思怡 杨淑梅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引言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决定将红色旅游规模及其内容进行拓展。而红色研学旅行作为其重要的实践形式,一方面传承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体现了红色旅游具有的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三大特点。

重庆作为国家红色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的起源地、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且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陪都这一特殊身份,因此孕育了大量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而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母城和文化发源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具有红色文化旅游地代表性,对各地发展红色研学旅行具有借鉴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红色旅游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2021年携程发布的上半年红色旅游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网站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增长208%,较前一年同期实现正增长达35%。从红色景区的消费群年龄分布来看,“00后”人数明显增加,同期增长约2.5倍,红色旅游受众群体趋于年轻化[1]。“00后”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数大幅度上涨,也与当前国家政策相关。在国家把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开展后,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逐步开展研学旅行。并且相应公布了一批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从名单上看,红色旅游景区因其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被评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比例较高。

二、渝中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一)旅游定位

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化快速扩张,城市版图和功能迅速更新迭代。《重庆市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又进一步指出,要紧紧围绕重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对照5A级景区建设标准,加快推动全域景观提升、全程智能服务、全城氛围营造[2]。依靠自身的陪都抗战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为全市乃至西部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二)资源情况

渝中区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渝中区作为著名二战名城,拥有抗战文化、陪都文化等多种文化,完整地保留着大量世界级的抗战遗址及文物,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国际在渝中区交融。各类旅游资源相辅相成,形成了具有全国乃至全世界竞争优势的资源体系[3]。

三、渝中区红色研学旅行的SWOT分析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调查问卷正式发放于2022年3月25日—2022年3月30日,通过网络发放问卷的二维码和链接,回收了问卷共计180份,有效问卷总计156份,有效率为87%。后续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渝中区为重庆的中心城区,地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为重庆母城,是重庆市的商贸、信息、金融、文化中心和水路客运交通枢纽。

2.资源优势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渝中区曾是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众多革命抗战事件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且随着时代发展形成抗战文化的新符号与新阐释。

通过对“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两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相关性分析可知,受访者对其看重的游览内容的满意度(实际感知)与期待值的相关性较强,且文化保护、科普、内涵挖掘、精神传承等多项指标的实际感知反响较好,这为研学基地的发展铺好了前路(见表1)。

表1 相关性矩阵

(二)劣势

满意度量化评分标准为5分制,由多项指标的得分平均值与标准偏差数据可见,渝中区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利用、旅游环境规划、红色教育效果等方面评分皆低于4分,研学旅行产品要素的顾客感知效果有较大提升空间(见表2)。

表2 满意度评价平均值报表

1.基础设施服务较为滞后,资源开发程度不一

旅游环境是影响游客感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具有市场筛选项目建设地的重要参考价值。渝中区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跟进不及时,与其他知名休闲景点相比,研学旅行目的地形象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民解放碑”知名度最高且满意度最高,而“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相对而言声量过小,开发程度欠缺,这不利于渝中区整体的区域资源整合。

2.资源开发形式急需更新,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发展红色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通过与传统教育情境相异的环境及方式增进游客对国情历史、民族精神的感知,而问卷显示受访者对红色资源的教育感知或共情程度较低,这与传统的“讲解+被动接收”的教学方式吸引力低、感知效果较差密切相关,单一的游览模式(游客自行浏览)难以深入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感召作用。

3.研学项目营销力度欠缺,市场影响范围较窄

一方面,渝中区多处抗战革命文化遗址景点的知名度低,开发程度低,多数游客对其未有耳闻,故游览欲望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红色研学旅行本身作为新兴旅游模式,研学项目留给受众的解读空间有限,消费者易对其存在刻板印象,这会影响消费者对红色研学旅行的体验欲望。

(三)机会

1.红色文化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

综合代际差异、地域差异、收入水平等因素,47.4%的受访者参观红色景点的意愿较高,极少数受访者持抗拒态度。近年来,重庆知名度及旅游资源吸引度增高,大量游客涌入重庆主城会相应地增加红色旅游景点的游览人次,本项目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见表3)。

表3 受访者相关信息及参观红色景点的意愿水平

传统教学体制内的红色文化教育成效有待提高,方式有待拓展,与此同时,受访群体特别是学生群体访问红色景点的意愿高、可行性强,而红色研学旅行可在与学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弥合理论、历史与实践之间的空隙,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故而红色文化研学的需求日益增长。

2.红色资源之于上层建筑的重要地位

红色精神的继承发扬是时代发展和国家顶层设计的要求。近年来,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指导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推进红色文旅发展。202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到以渝中区解放碑为中心打造长嘉汇演艺聚集区,这为渝中区红色研学基地的打造提供了机遇。

3.全域化旅游时代与智慧化旅游时代的到来

旅游业被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使命,我国旅游业越来越重视集约和效益,这都需要通过不同于以往的智慧化手段来实现,频繁涌现的新技术为其实现提供了可能。当前资源广义化、渠道数字化、产业智能化的旅游市场正适宜拓展新领域,5G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有利于红色研学项目走向多元化、智能化。

(四)威胁

1.公共活动风险和管理体系革新的问题

在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内管理体系的革新面临着很大挑战,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景点管控需要专业化人才,而相对应的人才缺口较大;旅游研学不同于传统教育形式,教育场所及模式的转换伴随着参与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甚至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2.大重庆范围内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

重庆市内已有越来越多的文旅融合景区,如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一体的一日游线路,红色文化与景区、周边环境高度契合,发展较成熟,而渝中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未有成型的、联合的、可进入性高的旅游景区体系。除此之外,渝中区内外具有多处较为知名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南山风景区、嘉陵江滩等旅游吸引物也在相当程度上分走一部分客源。

3.渝中区红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合不充分

渝中区红色资源虽然数量多且类型丰富,但分布过于零散,景区个体与片区总体之间缺乏合理规划以至于难以整合其他资源,还未能形成集约化的产业区和较完整的产业链,红色旅游产业附加值体现得尚不明显,仍需向“旅游+红色研学”的融合形态前进。

四、渝中区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提升对策

(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促进资源整合

促进渝中区红色景点内外部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道路等级,提高景区的通达度以及合理规划各景点的布局,设计游览专线[4]。要结合重庆轨道交通、游轮、索道等设施强化景区联合,连点成线,让发展程度较好的景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从“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出发完善本地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增进与当地居民、个体经营户的合作,提升接待水平,扩大景区容量,从而延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以创造更多的旅游产业效益。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挖研学产品开发可能

红色研学旅行提供的是多种体验方式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产品的供应要深入了解受众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观看电影/纪录片”是受访者对研学基地期待值最高的参与方式,项目基地应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景区智慧化建设水平,拓展游客的体验方式,如VR、立体投影等沉浸式游览形式,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增进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感知程度。还可挖掘历史遗留的文化痕迹,结合历史人物、事件,开发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搭载现有的数字化平台建立专属的景区信息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游览预约、景区建筑、历史事件讲解、红色文化传承、线路交通、应急救助等信息,提升游客的旅游便利度,降低景区的意外发生率和风险。

(三)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者素质与服务水平

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强与本地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等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发布红色旅游专项合作,吸引相关人才的智力支持,或直接委托高校开办旅游人才培养班,针对性地培养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实际缺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在旅游业内部人才培养方面,聘请领先的培训团队,注重培养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突出能力,通过公平的考核筛选保留真正需要的人才[5]。

(四)灵活运用营销手段,扩大外宣推介影响力

如今,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收益性价比式微的新媒体时代,在线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cy,OTA)平台不断上线新功能以提升用户使用便捷度、提高商家与消费者两终端的沟通效率;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或短视频平台也已成为众多生产者的宣发阵线,其传播的实时性和极高的互动性成为供需双方互相了解的坚实桥梁。

红色旅游景区应利用好诸多数字化平台,及时接受用户反馈以改进自身产品与服务,通过大数据推算更灵活地细分市场,识别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消费群体,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和推广,提高自身市场影响力,增强消费者黏性[6]。

五、结语

通过SWOT分析渝中区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可知,红色研学旅行基地项目虽面临着公共活动风险、同质化竞争激烈、对口专业人才欠缺等威胁,但其可立足现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扎根巴蜀革命文化底蕴,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催动下以红色旅游为优势产业,对渝中区片区内公共服务、相关产业等资源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整合优化,推动红色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实现社会共建共享。

猜你喜欢

渝中区红色旅游研学
渝中区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红色旅游
重庆市渝中区噪声污染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