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2023-02-04刘晓琼
刘晓琼
读写一体化引入到语文课堂是大势所趋。读写一体化教学不仅是语文新课标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手段。在语文课堂上要不断地对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策略。下面将对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以读带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1.注重培养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归根结底是一种表达的冲动和欲望。而如何才能葆有一种对写作的热爱和激情?笔者认为主要源于深层阅读给阅读者带来的体验和思考。当你深入到文本之中时,你可能会具有非常强烈的表达冲动。以《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生字词进行详细了解,随后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分析,了解此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理清每一个段落的写作意图,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本篇课文写作方式的应用技巧。在课程即将结束环节,选择某一个角度引导学生展开训练,比如以人物为题材,让学生选择自己的父母、恩师、同伴,参照《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灵活应用。与此同时,当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科学引导,适当进行辅助,在明确的目标制定下,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撰写技巧展开深入分析,优化教材的应用,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
在“以读促写”发展理念下,能够有效保障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授课目标,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写作需要。作为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必须深入剖析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依托教材、写作思路等多个维度的策略分析,稳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助推学生有更大的写作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对写作板块的热情和自信心。
2.注重阅读的广度,降低写作难度
“写作本位论”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在写作中,思维、结构、语言、素材等各方面都需要阅读作为积淀。透过2023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一“好故事是有力量的”,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对于“以读促写”的重要凸显。首先,就审题而言,阅读显得至关重要。面对阅读材料,考生需要迅速明晰故事情节、厘清人物关系,为立意奠定基础。其次,就立意而言,深度阅读能够举旗定向。此题符合高考作文题“以小见大"的出题原则,需要考生迅速列举出立意观点,从而进行甄别、选择。最后,就行文而言,丰富的阅读能够锦上添花。如果在行文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课文中的好故事运用其间,必然能够使得文章增色不少。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固然重要,课内阅读也不可或缺。如在考场中学生写作时能够熟练灵活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好故事,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二)“以写促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1)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中生语文学习和考试的短板和弱项。如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水平,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研究课题。通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师也摸索出许多诗歌教学方法。以宋词教学为例,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将诗歌语言转化为散文语言进行感知、理解、鉴赏,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柳永的《雨霖铃》,词中大量的意象叠加所营造出来的丰富意境,学生初读时往往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具体、生动的散文化语言叙写情节、描写景物,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生成。
(2)注重写作的温度,丰富阅读体验。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阅读过程中,作者的情感表达与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使得文字具有温度。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适当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 基于此,要求高中生在写作实践中要能够体现热爱生命、尊重自然、厚植家国情怀、关注人类发展等观念,进而彰显文字的温度。带有强烈任务驱动性的作文命题能够指引学生在完成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加深阅读体验、丰富人生阅历,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定堅实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当下,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为基本手段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必然能够从更广、更高的层面去改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百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