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路径分析
2023-02-04韩宝妍
□韩宝妍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各个行业在人才需求的标准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和管理方面的运用,在为各行各业运营模式带来崭新面貌的同时,也促使各个专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当前,我国大学阶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育人理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融合和应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密切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大学阶段作为教学范围之内学生学业的最终阶段,人才培养往往是要对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的精神面貌决定了社会整个行业的精神面貌。当前我国正是推行创新战略的时期,如果大学教学一味地以现有的教育格局为背景,将会难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因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就正是对这一目标的贯彻。自从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化大学教育改革,加强大学教育创新等理念的提出,使得大学在工作改革中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当前我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在对我国大学各个专业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院校在专业的教学上仍然把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在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创新创业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大学教学发展的重点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大学在各专业的教学上并没有对时代潮流进行结合,其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并且在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也只局限于当前大学内现有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内容也更多局限在教材范围内,缺乏对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延伸,导致该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当前时代下企业对各个专业提出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没有较好表现。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当前,虽然创新创业育人理念在大学已经逐渐开始推行,但是在对大学的教学调查中仍然发现很多大学的管理人员所秉持的教育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缺乏对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视,在对教学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没有把更多资源倾斜到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导致师资队伍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进行完善。通过对各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发现,虽然我国大学各个专业的在职教师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在理论知识的积累上也较为深厚,但是这些教师都普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他们更多都是在学生生涯结束后就直接进入大学开展教学工作,这种学生和教师在身份转变上的紧密衔接,导致这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也缺乏了对市场发展以及行业动向的及时掌握,导致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结束进入企业参加工作时,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已经和企业的需求不相匹配,导致学生在就业中难以有较好的表现。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学校在课程的实践创业定位上不够清晰,譬如重视教学过程却忽视学生在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目的——实践,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以至于创新创业的环节同学习的环节相脱离。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走入社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合的本意。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未能在大学中系统建设起来,很多学校在实施相应教育时仅开设一门课程,只是将很少的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是不清楚的。基于这个问题,院校在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定位方面的不清晰就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难实行、难落地,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既不能受到学生的重视,也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正如上文所述,大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各个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应该被视为教学重点之一。在对大学各个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的专业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规划时,往往都以该专业的核心科目为中心开展,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缺乏独立的设计,有些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以大纲为主,缺乏和企业具体需求的结合,各实践环节之间的连贯性也不强,导致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当前,创新创业育人理念虽然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但是由于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上缺乏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较高的执行力,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进工作并不顺利。大学并没有将创新创业育人理念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评价体系上进行关联,对于学生而言,也没有基于创新创业育人理念下建立考核机制,导致创新创业育人理念在大学各个专业中的推行流于表面。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策略分析
(一)强化创新创业育人理念,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在教学开始前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生活阅历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客观差距,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构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通过为学生营造出积极自由的学习环境,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引导,以此挖掘学生的潜力。大学未来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仅扮演被动接受角色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学重蹈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教学困境的覆辙,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方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的形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多的理论输出,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日常教学中就给学生营造创新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攒创业经验。作为大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充分引入实战性的创业实践项目,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综合锻炼。通过在这一环节中加强对创业各环节的模拟建设,将创业所需的实践知识以及综合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促使学生从真实的创业项目出发进行实战演练,增设考核环节,以确保学生的实践创业操作水平经得起社会竞争的考验,以实现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大学在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上也要做好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添创新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通过专项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大学也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放开教材,避免过度依赖教材使得教学内容被局限在固定的框架内,鼓励教师以当前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与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式教育,通过开阔学生的行业视野来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合作,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要想提升大学各个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融合,就要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师资队伍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大学要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加强改革创新,要深入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可以联系社会上有创业经验的企业方面提供教师资源与学校方面提供的专业教师共同开展电商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增加学校与社会企业的交流,加深学校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实际创业案例的真正理解,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对教师队伍的构建上,大学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也可以发挥作用。当前大学各个专业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上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借助于社会合作平台,大学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去往社会和企业内部进行交流学习,通过深入企业和社会一线,同各行业人力资源专家进行交流来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还可以由大学和企业共同提供教学人员,大学提供在理论知识上具有深厚基础的教师,企业提供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双方共同合作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共同打造符合社会期望的教师队伍,在创新创业育人的理念下,这样的教师队伍能够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的工作经验为学生指导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也能借助于深厚的理论基础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指导,通过两种技能的结合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结合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助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积极举办创新创业类竞赛
在创新创业育人理念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要依赖于创新创业基地的使用。因此,大学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联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大学和各方资源在资金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合作,来加快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创业活动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灵感。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培养,大学可以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竞赛活动,结合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来设计竞赛主题,以证书或物质奖励等奖品来吸引学生对竞赛活动的积极参与,在竞赛活动结束后,对于在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表现的个人及其作品,大学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表扬,还可以将其推广,通过在实践环境下进行预实行来考查学生作品的适用性,以此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当前大学中的重要教育方向和教育理念之一,对于提升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同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和探索,以促进各个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创新创业育人理念的推行不仅是大学在教育改革工作上的必经之路,也是各个行业为应对时代变化所作出的改进,在创新创业育人的视角下,大学要想提高各个专业人才的实用性,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改革,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联合各方做好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完善对创新创业育人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为大学各专业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上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