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肌上皮癌甲状腺转移超声表现1例
2023-02-04何堃过新民
何堃 过新民
患者男,64岁,因发现左颌下肿物8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颌下腺区触及一大小约3 cm×2 cm肿块,质硬,固定,边界欠清。颌下腺超声检查:于左侧颌下腺内探及一大小约56 mm×29 mm混合回声肿块,边界尚清晰,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分叶及成角,内部回声强弱不均,以低回声为主,并可见条索状高回声(图1);CDFI于肿块周边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其内可探及短棒状血流信号。颌下腺超声提示:左侧颌下腺异常回声,性质待查,考虑颌下腺癌可能。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右侧叶大小约45 mm×11 mm×14 mm;左侧叶大小约36 mm×9 mm×8 mm;峡部厚约2.0 mm;甲状腺体积缩小,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匀,右侧叶及峡部见范围约36 mm×6 mm片状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内可见密集细点状强回声;CDFI于该低回声周边及内部探及多个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图2)。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异常回声,考虑异位胸腺可能,未排除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后免疫组化提示:CK7(+)、Ki-67热点区90%(+)、SMA(+)、P63(+)、CK(+)、Vimentin(-)、S100(-)、P40(个别细胞+)、CD117(-)、CEA(+)、DOG1(-)、AACT(-)、AAT(-);病理诊断:分化差,非甲状腺来源,考虑为涎腺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图3)。遂行左侧颌下腺及恶性肿瘤切除术,术中见颌下腺被肿瘤侵犯,已无肉眼可见的正常腺体组织,肿瘤呈分叶状。术后免疫组化提示:CK-L(+),CD10(部分+),CK-H(+),CK5/6(个别细胞+),Calponin(弱+),GFAP(-),AR(-),S100示神经侵犯,β-catenin(+),Ki-67热点区约70%(+);病理诊断:左颌下腺肌上皮癌,可见神经侵犯,癌组织浸润横纹肌组织,送检皮肤组织未见癌组织累及。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学分析,符合颌下腺肌上皮癌甲状腺转移诊断。
讨论:甲状腺转移癌的原发肿瘤主要来源于肺癌,其次是乳腺癌和胃癌[1]。肌上皮癌作为一种涎腺侵袭性恶性肿瘤,通常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转移至甲状腺较为罕见[2]。恶性肿瘤甲状腺转移的超声表现多样,其形态与原发肿瘤相关,可分为结节性和弥漫浸润性两大类。结节性甲状腺转移癌的主要超声表现为实性团块状低回声,边界欠清,无低回声晕、点状强回声,不同程度的血供;弥漫浸润性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必要时需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本例超声表现为甲状腺体积缩小,回声不均匀,片状低回声区内可见密集细点状强回声,其内血供较丰富,与弥漫浸润性甲状腺转移癌超声表现相似,并可与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鉴别,后者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弥漫分布或簇状钙化、血流信号稀少等。诊断本病需对其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患者若有涎腺恶性肿瘤病史,当发现甲状腺声像图异常改变时,应考虑转移癌可能。本例肌上皮癌甲状腺转移位置表浅,应用超声可详细了解病灶位置、浸润范围,并通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学分析完善诊断。
图1 颌下腺混合回声肿块二维超声图
图2 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异常回声CDFI图
图3 颌下腺肌上皮癌甲状腺转移病理图(HE染色,×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