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媒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3-02-04于亮

传媒 2023年2期
关键词:伦理受众内容

文/于亮

智媒体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的智能化革新,为受众提供高效优质信息服务体验的全新媒体形态。相比于传统媒体,智媒体具有更强的信息生产分发能力、更高效的信息匹配效率和更丰富的媒体传播功能。比如,新华社在2017年发布的国内首条MGC视频新闻,通过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用时10.3秒完成制作,并借助庞大的传播矩阵实现多平台精准分发传播。在经过全媒体和融媒体的积淀后,智媒体在技术全面赋能下正重塑传媒生态格局。如何正确审视智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继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需要业内外深入思考并展开研究。

一、我国智媒体发展的现状

智媒体时代,技术赋能下的人机协同、算法逻辑、虚拟主播等,正在为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创新驱动,使得媒体深度融合迈入全新阶段。如今媒体融合在时空、主体、功能等维度不断突破原有边界,使得智媒体发展更具战略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纷纷参与其中,形成了新时代的可持续创新格局。

1.传统媒体的技术突围。在智媒体算法对传统媒体信息分发控制权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开始寻求内容生产、渠道分发、受众反馈等方面的技术变革,并由此形成技术“突围”。5G移动通信、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广电传媒领域的业务应用,释放了传统媒体的创新力与传播力。人民日报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线智能云剪辑师,利用AI技术可快速完成视频剪辑。2021年全国两会,媒体记者通过5G直播包就能与中心进行云连线,灵活便携、输出稳定。

传统媒体在近年的智能化转型中,其内容建设不再局限于机器生产、创新表达和流程重构,而是开始转向内容科技的战略布局。比如,新华社明确提出要以人工智能为根本依托进行生产方式的重塑,引入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Star、全球首个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构建以5G+AI为技术支撑的智能生产与分发体系,为受众提供优质多元的智媒体资源服务。2022年全国两会上,新华社推出天地跨屏互动,通过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与身处空间站的王亚平代表进行深度访谈,获得了众多围观与广泛好评。

2.新媒体的全面拥抱。在智媒体发展中,新媒体无疑是先行者。字节跳动是国内较早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媒体,其独立研发的今日头条APP是基于算法逻辑的新型媒体形态,开创了全新的阅读模式和分发机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开始在更多垂直领域引入更为成熟的技术,如内容生产领域的传感、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合成等技术,内容分发领域的协同推荐、内容推荐等算法技术。

封面新闻APP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智能+智慧+智库”发展战略的新媒体,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以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智媒体生态圈,极大地拓宽了产业边界与业务范围。2020年,封面传媒自主研发上线了区块链数字内容版权存证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为原创者“上链”,相当于颁发独一无二的原创证书,有效维护其原创版权。封面传媒在机器人写作、AI精准营销、大数据关系管理、“沉浸式文化+”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进一步培育提升其核心竞争优势。

3.虚拟主播的多维渗透。近年随着元宇宙的发展,虚拟主播开始从完全虚拟转向虚实融生的阶段,并在信息传播领域进行多维渗透,这代表了智媒体发展的一大方向。例如,央视选秀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中的虚拟KOL翎Ling,与知名品牌进行合作,商业代言费高达百万。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AI王冠”超仿真主播并成功主持了AI节目《“冠”察两会》,该虚拟主播属于典型的虚实融生,以科技创新与前沿思维为驱动实现了媒介形态的深层革新。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专门服务于听障人士的虚拟主播,可提供闭幕式、赛段新闻、赛事直播、现场采访等信息服务。目前,以虚拟主播为依托的人机智能交互正在成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盘”,并由此衍生出众多智能交互作品,如新华社2022年两会系列报道中的《XR看报告:绘景未来》、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我把未来写成歌》、解放军报客户端的《强军策|“弹幕”起飞!①一起迎接这场春天的盛会》等。

二、我国智媒体发展的问题

在我国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虽然智媒体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实际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价值、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智媒体发展也面临着新闻价值、算法机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1.新闻价值的弱化。智媒体时代,算法成为内容和把关核心主体,新闻从业者若对技术过度依赖,很容易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上形成惰性心理,甚至对算法技术盲目崇拜,导致新闻价值弱化以及原创性、主动性、监督性日渐缺位。人工智能本身不具备自主的监督和审核能力,也不存在大局观、审美观,若让其主宰新闻生产与传播,必然会削弱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动摇新闻价值本位,最终使得媒体退化为纯粹的信息工具。

目前,机器人写作的范围基本局限于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其中人工写作占比越来越低,使得新闻记者逐步弱化相关领域内容生产的主动性,再加上机器写作大多是程序上的范式转换,导致内容千篇一律、囿于定式、缺乏创新。调查发现,封面新闻APP的新闻作品中机器写作占比日渐提升,而原创内容如果深度、新意不够,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2.“信息茧房”问题突出。智媒体中内容分发的主导权正在被智能算法所取代。算法分发机制以受众画像为依据,推测受众阅读偏好,围绕相关兴趣点持续定向推送,使得受众信息接触范围不断缩小,沉浸于平台算法打造的“信息茧房”。平台算法常会根据受众浏览习惯重复推送从而影响其喜好,但这些往往并非受众内心的真实选择,容易陷入算法导致的偏见与歧视中,不利于平台及受众认知的健康发展。随着算法机制的成熟完善,智能化信息分发的深度、广度也会随之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平台用户受困于“信息茧房”。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受众创造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下降,还会制约个体及社会的全面发展。

3.数据安全与管理风险攀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智媒体受众行为的量化模型不断拓展,直接带来了数据安全与管理风险的攀升。在智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中,会对受众身份、用户行为、消费能力、情感倾向、社交关系等数据进行挖掘利用。这种个人隐私的让渡虽然为受众带来许多便利,但也会引发隐私泄露、侵犯等问题,典型如脸书Facebook的数据“泄露门”事件。受众隐私侵犯机率近年来不断加大,善后处理成本也持续走高,一旦造成伤害很难补救,即便进行终端删除仍会留下影像文件与痕迹。因此,在智媒体未来发展中,如何有效维护受众数据所有权、隐私权和数据安全是需要重点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智媒体发展的对策

在未来智媒体的发展中,我国必须立足实际,加强现状审视,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拓展,积极寻求新闻伦理与技术伦理的平衡,以释放更多发展效能,助推媒体融合升级转型。

1.坚守新闻本位,注重舆论引导。智媒体时代,媒体工作者必须坚守新闻本位,用时代眼光客观审视技术价值。无论何种技术,都是服务新闻传播的工具,属于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结果,但新闻的根本内核依然是那些能够启迪受众智慧的优质内容。因此在智媒体发展中不能舍本逐末,要精准把握智媒体发展的优劣势并做好顶层设计,在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的适配中释放媒体创造力、传播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新闻舆论工作。

一方面,媒体工作者要坚持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价值诉求,坚守新闻伦理,避免陷入流量逻辑的思维泥淖,要动态监测算法机制运行,通过持续优化与调适,达成新闻价值理性与技术工具理性的平衡;另一方面,媒体工作者要加强与算法工程师的开发协作,将新闻伦理、价值诉求、舆论导向等融入算法机制,逐步完善具有公共利益考量的算法模型,实现内容供给多元化、内容分发精准化、内容理解个性化。如此不仅能发挥算法机制的优势作用,而且能够促进算法利益诉求的转向,进而实现新闻价值与受众诉求的算法协同。

2.构建层级化算法过滤机制。在智媒体的分发算法中,新闻信息通过多次加工,会让受众处于完全虚拟的场域空间内,并在持续的重复输出中让受众对真实内容产生怀疑,最终消解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在算法机制的构建中融入个性化设计,由受众自主决定是否提交相关信息,然后多维度地进行信息分发,进而形成受众自主过滤的底层逻辑。在此基础上,媒体工作者要加强新闻生产的全过程把关,严格审核数据源头,避免因重复输出令受众陷入主观偏见与歧视。

政府部门和相关主体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受众理性回归,拒绝同质化信息“轰炸”,在高度自律中实现信息过滤。如此一来,就有可能构建集受众、媒体、社会等为一体的层级化算法过滤机制,有效规避“信息茧房”问题。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发的Terra Incognita应用程序,可为用户推送个性化、差异化的新闻内容,并借助反向推送扩大受众信息接触范围,解决“信息茧房”带来的传播失衡问题。美国曾上线一款新闻客户端Read Across The Aisel,用户可借助“阅读滑杆”功能自行过滤同质化内容,过滤程度也可自行调节,进而帮助用户完成主动性、倾向性的信息检索与选择。

3.加强法律法规及伦理建设。构建适用于智媒体的法律法规和伦理体系,离不开政府、媒体、平台、专家、受众等主体的协作参与,这也是形成内在自律与外在他律监管机制的根本前提。首先,政府要以舆论安全和舆论导向为根本,动态监测算法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进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及适用条件,并构建问责机制,强制规避数据安全与伦理风险。其次,主流媒体与社交平台要加强自身算法审查机制的优化建设,明确角色定位和职权范围,细化评估规则、提高算法透明度,规避技术失控、伦理失范等问题。最后,政府、媒体在加强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上,要为受众提供有效的举报渠道,与专家合力对算法合理性、行为正确性进行监督,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从科技发展的进程逻辑不难发现,科技和伦理高度协同并对发展成果的伦理价值能有效评定时,才能正确引导科技发展方向,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在智媒体发展环境的优化建设中,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规制,媒体也需全面把关内容审核和算法评价,同时需要受众参与监督并自觉维护其权益。比如,人民网构建的风险管控体系,以人机协作为核心支撑的“风控大脑”能通过开放共享有效规制安全及伦理方面的风险,成为其智媒体布局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智媒体在未来发展中要明确优质内容、理性观点、权威信息是社会舆论与受众心态的“压舱石”,而算法技术只是服务信息传播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舆论引导、价值塑造、诉求满足是本,而技术应用、算法机制等则是末。智媒体时代,针对新闻价值弱化、“信息茧房”、数据安全与管理风险等问题,相关主体要明确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既要坚守新闻本位、注重舆论引导,又要构建层级化算法过滤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及伦理规范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智媒体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完善舆论治理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实现智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伦理受众内容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