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政策与主要经验做法*
2023-02-04陈小龙赵元凤张海勃
陈小龙,赵元凤,张海勃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市,010011; 2. 包头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3. 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通辽,028000)
0 引言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但是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约有14.117 8亿的人口规模,而根据第三次土壤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278 6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0 7 hm2,排名世界第126位,人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粮食安全具有挑战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83亿吨,连续第六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创历史最高点,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依存度也达历史新高,农产品进口依存度高达30%以上,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粮食内部结构的不平衡,主要是玉米、大豆争地矛盾突出,大豆需求缺口巨大。
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大豆需求缺口较大的背景下,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及成效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研究主要一方面集中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及优势进行研究,主要以该技术的创始人杨文钰教授及相关团队的研究为主,围绕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的除草剂、播种机等相关机械化与装备展开研究;另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试点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成效的研究。其中,吕爱淑等[2]基于2013年河南永城市试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机械性能,提高播种质量,调整株距和开展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模式试验。崔贺云[3]通过2021年5到6月专题调研的方式,发现河南省漯河市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主要存在实验研究不够深入、种收机械不配套、管理困难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加快试验示范步伐、落实配套政策以及分阶段推广。同样,张灿等[4]指出河南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存在着间作播种不规范、缺乏配套的机械设备以及政策和保险的不完善。邵科[5]通过调研河南省永城市新全家庭农场,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指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存在市场价格、农机配套、社会化服务支撑、适度规模的问题,提出要通过加大专用农机具的财政支持、订单生产及控制生产规模的办法来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对上述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作为13个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区之一的内蒙古的研究,同时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处于典型的优质绿色大豆产业带,较早地示范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因而本文基于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概念、目标、国家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进的政策,并结合内蒙古实际试点四年的情况,分析其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供相关省市在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时进行借鉴参考。
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必要性
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饲料的大豆,在国内市场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我国需要的粮食中玉米为第一位,玉米占到42.3%,大豆占15.6%,其他作物占粮食需求的42.1%,主要涵盖水稻、小麦等。而在饲料需求方面,对玉米的需求占饲料需求的62.2%,对大豆的需求占饲料需求的30%,其他如各种杂豆的饲料需求占7.8%。而与此同时,玉米的进口比例为1.8%,大豆的进口比例则为83%,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国内大豆需求缺口巨大,主要依赖进口。2021年1—11月,玉米进口28 000 kt,大豆进口96 520 kt,大豆进口量是国内当年产量的5.88倍,自给率不足15%,缺口巨大。而要实现玉米大豆自给,单作大豆生产需要近1 hm2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3.3%[6-7],在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尤其在我国玉米主产区通常也是大豆主产区,因而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就会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
表1 国内玉米、大豆需求与供给情况Tab. 1 Domestic demand and supply of corn and soybean
大国的根基是农业,农业的根基是粮食,粮食的根基是土地。玉米是碳释作物,同时也是高效利用光能的作物,其高产出需要高投入的特性,必然导致对水资源的消耗、耕地的消耗和化肥的投入相对于其他作物更高,如果只种植玉米很难实现高产出和可持续的统一。
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减少玉米、大豆争地,提高大豆的供给能力成为关键,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正好能够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同时保证多收一轮大豆,通过间套轮作,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提高大豆的供给能力,实现高产出与可持续的统一。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概念及目标
2.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概念
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采用高位作物玉米具有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采光空间,采用两行玉米二到四行豆的种植布局,实现玉米不减产,多增大豆的目标,因其在种植格局上呈现带状分布,所以叫带状复合种植。该技术由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带领团队历时22年研发,连续12年入选国家主推技术。目前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有带状套作和带状间作两种类型。带状套作主要是指良种作物共生时间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大豆苗期受共生玉米影响较大,中后期处于净作条件,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主要黄淮海地区、西南地区采用。而在内蒙古地区主要采用带状间作,其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大豆前期不受共生玉米的影响,中后期受其影响较大,该类型能够集约利用空间。
2.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目标
2.2.1 在技术到位的情况下,确保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大豆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是基于当前我国国内的大豆供给不足,在粮食供给紧平衡和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如果多种大豆就会导致少种玉米,出现大豆、玉米争地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利用高低植物的受光空间,通过缩小株距、保持与清种种植密度相当的方法,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大豆,所以其首要目标是确保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大豆。
2.2.2 增产增效,绿色可持续
首先,在增产方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确保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大豆的基础上,实现增产。通过前期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当地单作产量相当,但是带状间作可以增产大豆1 500~1 950 kg/hm2,带状套作可以增产大豆1 800~2 250 kg/hm2。
记者也从中鼎集成技术管理中心总工程师赵颐处了解到,该套系统所采用的推拉式仓储方案,大大节省传统仓储中所需的托盘下部伸缩叉放和上部微升降空间,提升仓储面积近1倍,以一个3米高的仓储中心为例,传统存储堆垛最多只能设计出10层,便已是存储密度极限,而该系统能够布置25层。而且该系统还能够根据客户所储存的货品规格调节系统层间距,小至50毫米、大到100毫米均可,堆垛机运行水平速度达到240 m/分钟,无论是仓储空间还是运行速度都能有效满足企业需求。
其次,在绿色种植方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年际间套作、轮作,有助于稳定和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如通过杨文钰老师的实验表明连续两年间套、轮作后,大豆根瘤菌固氮,每公顷地可以减少纯氮施用量60 kg。
最后,在效益方面,通过增加产出,节省化肥投入量成本,实现增加农户种植收入。根据前期种植数据显示,以籽粒玉米为例,全国7省带状复合种植平均增产大豆1 680 kg/hm2,大豆平均收购价4.4元/kg,增加7 395元/hm2,增加成本2 250元/hm2,节约氮肥255元/hm2,则利润增加5 400元/hm2,实现增收目的。
2.2.3 扩大大豆面积,提高大豆产量,减少进口量
由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是在我国现有耕地有限、保证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所以其在技术过关的前提下,既可以保证玉米产能,又能提高大豆自给率,对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玉米大豆的供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突出表现之一是我国大豆优势区域布局发生了变化,2008年我国只有东北高油区和黄淮海高蛋白区两大大豆优势区域,随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最早在西南地区开始推广,2011年我国大豆优势区域由两大优势区域,变为三大优势区域,即东北高油区、黄淮海高蛋白区和西南间套作区。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国家支持政策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为实现上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标,相应的政策跟进成为粮食生产的动力所在。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豆产业发展,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及提升大豆产能(表2)。
表2 我国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相关政策Tab. 2 Related policies of promoting soybean and corn strip compound planting in China
其中2020年指出“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2021年又指出“稳定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与此同时,在202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大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1) 在产业集群、产业园和产业强镇这三个方面,单独安排内蒙古1个大豆产业园和2个产业强镇,按照顶格资金额度进行支持。另外再安排1亿元继续支持建设大豆产业集群,这三个抓手在一起不低于2亿元。
2) 技术服务方面,现有的高产创建、社会化服务、基层农技推广这一部分资金,去年合计给内蒙古安排了4.38亿元,今年将重点支持内蒙古大豆油菜示范。
3) 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去年安排11.85亿元,今年将协调争取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所需的机具优先列入补贴目录,并将2~4行播种机、2行收获机等相关机具补贴的额度测算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35%,提高5个百分点。如果内蒙古有大豆专用割台、播种机等机具,或成套的装备设备,有农机鉴定需要的,部里将开辟绿色通道。
4) 农业保险,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要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国821个,内蒙古要全覆盖。
4 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政策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优势产区集中,属于我国典型的优质绿色大豆产业带。内蒙古全区最早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是西部盟市的包头市,2018年包头市首次实验示范33.33 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19年在土右旗开了112 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当年实现带状间作玉米产量12 615 kg/hm2,带状间作大豆产量1 653 kg/hm2,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大豆。2020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2021年内蒙古在7个盟市16个旗县市,建立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高标准示范基地626.66 hm2,辐射带动面积1 766.66 hm2。实际有8个盟市21个旗县;41个新主体和涉农企业,11个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试点核心区45个;建立示范基地632.66 hm2,辐射带动2 712.66 hm2,共示范推广3 345.33 hm2,具体试点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2021年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Tab. 3 Soybean and corn strip compound planting in Inner Mongolia in 2021
2022年,计划扩种286.67 khm2大豆,其中清种233.33 k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6.67 khm2。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印发《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农牧种植发〔2022〕59号)文件,确立了坚持稳收益保供给、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改装现有农机具的基本原则,在10个盟市总计示范推广106.67 khm2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如表4所示。
表4 2022年内蒙古各盟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Tab. 4 Planting area of soybean and corn strip composite planting in Inner Mongolia in 2022
文件指出,要因地制宜选择大豆2~6行、玉米2~4行只有组合确定带型,确保玉米主产区玉米产量基本稳定,水浇地增收75 kg左右大豆,旱地增收35 kg左右大豆;大豆主产区以稳定大豆产量为目的,水浇地增收200 kg左右玉米,旱地增收100 kg左右玉米;青贮区增收500 kg左右的生物量。按照春播前、播种期分时段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工作进度。
为完成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表5所示配套政策。
表5 2022年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政策Tab. 5 Support policies for soybean and corn zonal compound planting in Inner Mongolia in 2022
表6 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全成本保险Tab. 6 Total cost insurance of soybean and corn strip compound planting in Inner Mongolia
2022年开始,加强金融机构资金保障,2022年2月23日邮储银行内蒙古包头分行成功发放自治区首笔助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豆贷”,同时,积极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全成本保险,表6整理了正北方网相关内容(http://www.northnews.cn/p/2085345.html),为农户提供保险保障。
5 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经验做法
5.1 先行示范,逐步推广
由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的间套作基础上的改进,与传统的种植技术还存在的一定的区别,对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都提出了一定的技术要求,所以相对而言需要前期在本地实践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地块、品种、种植带型、播种农机具等,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达到技术过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大豆的种植目标。以内蒙古为例,2018年引进该技术后首先在包头土右旗试点,2020年、2021年逐步扩大种植范围,同时对相应的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在原有的“2行玉米:3行大豆”的种植模式基础上,结合包头山南、山北气候条件的差异,山南采用“2行玉米:2行大豆”的种植模式,山北采用“4行玉米:4行大豆”的种植模式,同时创新“一穴双株”、膜下滴灌等种植新技术。
5.2 及时改进,多部门协调推进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求高,对现有的作物品种、水利设施、农机具、除草技术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以内蒙古为例,2021年在全区7个盟市16个旗县市推广的基础上,发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存在农户种植技术不过关以及存在着认识不足,同时水利设施、专业化农机具以及配套的政府补贴和农业保险等政策不足[8],为此2022年在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时,首先,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作物品种,随着2021年306 666.66 hm2新增高标准农田的完成,内蒙古现有高标准农田3 053 333.33 hm2,有效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大农机具改良和供需对接,按照符合种植带型及对株距和施肥量的要求,对现有农机具进行适当改装,满足符合种植生产需要。同时根据各地实际,购置一体化专用播种机,研发播种、除草、收获等新机具。最后,创新性的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全成本保险,为农户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后顾之忧。
5.3 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强化绩效考核
首先,在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各盟市成立专班,实施党政同责。其次,落实落细各项措施,明确了播种前、播种期、生长季以及收获季各工作任务,实行台账化管理。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能,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开展播种、植保、收获等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种业部门要实时调度种子需求,农机部门指导靠站农机具研发生产和改造,科教部门做好种植大户培训。最后,通过报送、卫星遥感检测、工作档案、补助台账等落实精准监管,加强资金监管。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处从2022年1月底就开始对任务盟市落实情况,按旬调度。根据调度信息,针对种子、农机具短缺问题,积极与种业、农机等部门对接,将调度信息共享,由各部门依据职能逐一提出解决方法。针对落实进度缓慢的盟市,督促提醒,深入调查,查找原因。
5.4 强化技术指导,坚持新型经营主体、财政补贴和舆论多方位的引导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在于种植技术是否过关,所以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各个盟市、旗县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对农户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以确保选好大豆和玉米适宜的品种,确保不同带型下玉米的种植密度达标,水肥管理精准,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到位。
同时,发挥多方位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引导作用。首先,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选择有积极性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承担主体,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其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和短信等多种方式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引导农业生产者进一步提高对该技术的认知,同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组织召开农机及种植技术的现场观摩会,通过典型示范、新闻报道等方式扩大宣传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最后,针对种植模式成本增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大豆和玉米生产者补贴差额,对符合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给予额外补贴。农机具购置与应用补贴由原来不足30%提高到35%。在按实际种植面积享受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的同时,自治区集中调剂2.4亿元生产者补贴,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按照每公顷2 250元进行补贴。同时,统筹利用耕地轮作、绿色高质高效、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每公顷再补贴1 500元以上,实现国家自治区每公顷补贴3 750元以上。同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种业、绿色高质高效、农技推广补助、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等项目上,向承担复合种植任务的地区倾斜。通过各项措施的推进,逐渐打消农户顾虑,提高了种植积极性。
6 结论
按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标—政策支持”的结构,梳理、分析作为粮食生产动力的国家层面和以内蒙古为代表的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从中总结出内蒙古在连续几年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经验做法。
基于篇幅有限,本文只研究分析内蒙古如何推广落实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总结其在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做法,但是内蒙古各个盟市存在着不同的种植生产条件,本文未能进一步深入讨论研究不同盟市对政策落实的细化,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但是通过对内蒙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政策的梳理以及经验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项新技术,由于受农户认知水平以及风险厌恶等风险态度的影响,需要逐步试点进行推广,各地要防止一刀切。
其次,强化技术指导,坚持新型经营主体、财政补贴和舆论多方位的引导,通过各项措施的推进,逐渐打消农户顾虑,提高了种植积极性。
最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现有的作物品种、水利设施、农机具[9]、除草技术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进而实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的种植目标。在多部门协调推进中,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开展播种、植保、收获等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种业部门要实时调度种子需求,农机部门指导专业化农机具研发生产和改造,科教部门做好种植大户培训,以确保选好大豆和玉米适宜的品种,确保不同带型下玉米的种植密度达标,水肥管理精准,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到位。同时,通过报送、卫星遥感检测、工作档案、补助台账等落实精准监管,加强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