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970例院前创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3-02-04刘朝普刘代利
石 磊,刘朝普,刘代利Δ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院前急救部;2.创伤科 400014)
院前急救是指现场抢救、监控和运送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的全过程[1]。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已成为危害人们特别是青壮年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创伤也成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伤患者进行院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以提前做好现场急救准备,采取有效的、正确的急救方法,从而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2020年本中心院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恶意电话、中途折返、未见患者、拒绝救治、病历不一致后,纳入2019年创伤患者5 759例,2020年创伤患者7 211例,共计12 97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出诊时间、疾病谱等进行分析总结。
1.2 疾病谱分类
创伤疾病谱分类参考本中心院前急救部安克急救办公系统出诊医务人员的现场判断,统计创伤患者的初步诊断,对于创伤情况不明的外伤事件统一归类其他外伤。
1.3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的数据导入Excel20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使用圆形分布进行院前创伤急救时间分布的统计分析[3-4]。
2 结 果
2.1 患者人口学特征
12 970例创伤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1.19%。年龄段中前5位为>30~40岁,占18.12%;>60~70岁,占15.44%;>20~30岁,占15.07%;>40~50岁,占13.19%;>50~60岁,占12.68%,见表1。
表1 院前创伤患者人口学特征
2.2 出诊时间分布
2.2.1出诊月份分布
表2 院前创伤患者出诊月份分布
2.2.2出诊24 h分布
表3 院前创伤患者出诊时间段分布
2.3 疾病谱分布
从创伤患者的创伤机制来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道路交通伤49.21%,摔伤24.33%,其他外伤8.38%,斗殴伤8.03%,高处坠落伤4.24%,见表4。疾病谱排名前5位创伤的月份、24 h圆形分布结果见表5、6。
表4 院前创伤患者受伤机制
续表4 院前创伤患者受伤机制
2.4 创伤患者检伤分类及受伤部位
在12 970例创伤病例调查中各种多发伤3 190例(24.60%),单一伤9 780例(75.40%);创伤部位以体表伤最多,见表7。按院前急救现场检伤分类,发现轻伤最多,共计7 954例(61.33%),见表8。
表5 疾病谱排名前5位创伤的月份圆形分布结果
表6 疾病谱排名前5位创伤的24 h圆形分布结果
表7 创伤患者受伤部位分布
表8 创伤患者检伤分类
3 讨 论
创伤急救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多年,在创伤的治疗护理、管理模式、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近年来各种灾害和事故的频繁发生,对创伤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本次统计分析上看,男女患者比例是1.58∶1,高于北京市和上海市奉贤区[5-6],低于郑州市[7]。>20~50岁的创伤患者占46.38%(6 016/12 970);创伤患者以青中年男性为主,和多个相关文献报道相同[8-11]。这一年龄组是社会劳动参与的主力军,容易发生创伤性事件。同时,大部分危险的工作由男性承担,所以造成的创伤男性患者也较多。
从月份中的分布可以看出,10月、11月和12月秋冬季最多,与烟台市开发区夏季创伤事件较多不同[12]。圆形分布提示高峰节点及时间段分别是2019年9月25日,2019年6月6日至2020年1月4日。这可能和当地季节气候及道路情况有关,给急性创伤事件造成了客观和主观条件。
创伤事件24 h中有3个峰值9:00-9:59、10:00-10:59、14:00-14:59,彼此之间形成波谷。这一特点基本上符合社会生产生活规律。这3个时间段是道路交通、工厂和建筑作业最繁忙的时期,因此有更多的暴露危险机会,导致创伤事件的发生,和王仁颖等[13]研究基本相同。根据圆形分布提示高峰节点及时间段分别是15:12,8:04-22:20。针对这一趋势,应加强治安秩序、企业劳动和道路安全宣传,提高人群的安全意识,减少创伤事件的发生。
创伤原因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伤,和多个地区相同[14-16]。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打击力度,拒绝疲劳驾驶,醉驾毒驾,根据交通伤的规律性,在这些区域合理布局院前资源,以便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救治。可在规律月份和时间段内增加急救站点和急救人员,把握时间距离效率,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急救。摔伤和斗殴伤在院前创伤数量中排名第2和第4。摔伤主要是由于路面湿滑、行动不便造成的,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轻微的摔倒可能会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17]。为了避免意外摔倒的发生,在出行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冬季行走在湿滑的道路上时,要警惕摔倒的发生。暴力伤害是长期影响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夜市暴力事件发生率较高,还有一些歌厅、酒吧等场所,也是暴力伤害高发区;防止暴力伤害的发生,应加强治安管理,防止打架斗殴的发生;在加强治安管理的前提下,在夜市、酒吧等人员活动密集的地方,增加急救站点,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减少伤亡。本研究显示,院前创伤患者中高处坠落伤占近4.24%。高处坠落伤通常复杂多变,是创伤急救的难点。高处坠落伤病情较重,多发伤较为常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致残和高死亡率,给救援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要防止高处坠落伤的发生,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宣传教育,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对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来说,由于高处坠落伤病情复杂、危重,需要专业创伤急救人员进行抢救,应加强创伤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复苏、气道管理、液体管理、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生命体征监测等。
根据院前急救现场检伤分类[18],已死亡或无法挽救的伤者归于濒临死亡一类,共计77例(0.59%),这类创伤患者多数因严重颅脑外伤或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呼吸心搏骤停,在未纠正循环不足的前提下,很难用心肺复苏恢复。危重伤共计645例(4.97%),这类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经及时治疗能够挽救其生命,应优先急救和转运,多见于严重的头颈部创伤、胸腹伤、多发伤等导致的活动性内外出血、心包填塞、大面积烧烫伤及气道梗阻的患者。本次调查中,重伤共计4 294例(33.11%),属于有严重创伤,伤情暂时稳定,不危及生命,给予次优先转运,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四肢骨折、肋骨骨折、断指(趾)。轻伤7 954例(61.33%),这类患者伤情较轻,常见于体表伤、软组织挫伤、裂伤、血肿等。
在本研究收集的12 970例创伤病例中,多发伤3 190例,占24.60%,患者累及2个部位及以上,且大多数属于危重伤或重伤,随时有加重或死亡的可能。创伤部位最多的是体表伤,多见一般挫伤、擦伤、裂伤等,总体而言伤情较轻,无须紧急处理,虽无致命危险,但如处理不当后期也会引起伤口感染或其他风险。其次是四肢伤,多见于上下肢骨折、脱位,肢体离断伤等。四肢骨折在创伤损伤中特别常见,尤其是交通事故引起的,给驾乘人员及行人造成严重伤害。然后是头颈部伤,共计3 670例,脑外伤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并发症多,治疗及恢复周期时间长,同时消耗大量的医疗成本,增加家庭治疗负担[19]。提示高风险职业在工作中一定按规章制度工作生产。最后是胸部伤、腹部伤和颌面部伤,分别占12.44%、9.56%和2.42%,多见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后引起的肋骨骨折、肝脾破裂、颌面部骨折或挫伤等。
本研究通过对院前创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发生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及主管部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针对疾病谱及时间规律合理调配急救资源,组织院前急救人员加强针对性的培训演练,使患者得到最快最好的院前创伤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