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以《智能财税应用》课程为例

2023-02-03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财税改革职业

刘 玥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1100)

职业教育在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工匠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创新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为开展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指明了方向。针对职业教育生源多样化、发展目标多元化的特点,职业教育不能参照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来进行课堂教学,而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职教改革对我国产业发展和高素质劳动力布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其最大优势。其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能让职业教育更紧密地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再次,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最后,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改革将推动职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社会地位和吸引力。改革后的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通用能力,提升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旨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主要包括引入财务共享服务、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税收等相关课程进行整合等。

目前,高职院校财税相关课程设置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税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岗位技能需求,过去以理论知识为框架的培养模式与岗位能力、职业技能相脱节,体现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或实训项目少,学生做得少、思维和逻辑训练更少。二是会计传统业态跟不上全新业态模式,过去以工业会计为对象的课程体系与远程代账共享中心相脱节,体现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课程少。三是会计记账技术无法适应多重工作任务,过去以单一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中的财务咨询职业能力相脱节,体现会计业财融合、管理决策职能的内容比较少。

文章拟按照《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以智能财税课程为例,采用以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实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行动型导向为推进动力,推动课程由“理”向“实”:通过明确需求—突破重点—实操验证—创新应用四个步骤,将企业真实业务转化为教学产品,实现企业业务与课堂教学“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企业专家成为学校导师,在校学生成为企业职工,专职教师在企业、学校双肩挑。

二是以模块化课程为改革方向,引导课程由“旧”向“新”:围绕财务咨询岗位中内控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辅助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小型企业向财务共享中心转型,以新技术新生产力赋能企业管理效能提升。

三是以项目式教学为内容载体,整合课程由“线”向“面”:通过合作企业专员指导、引入财务咨询行业手册、配套“1+X”证书体系、搭建校企共用会计工厂,实现师、册、证、厂“四维”支撑,分别落实教师、教材、教法、教具“四教”改革,共同引导学生从单一记账技能向综合财务咨询能力转变。

2 《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2.1 把握核心改革节点

《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是我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对接财务咨询岗位新技术和新规范,有机融入“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等3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 证书)要求。该课程是前面所学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向前串联多门课程,向后对接企业岗位,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奇点”,课程定位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定位

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学生以“财务咨询专员”身份调研企业,获取企业需求,针对企业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或优化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制度,通过实训平台测试优化后,为企业撰写财务咨询报告,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路径

“费用管理”“薪酬管理”主要讲授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费用管理和薪酬管理。从教学内容上看,费用和薪酬是企业经营活动最常见的活动,实务中管理需求千差万别,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和不规范行为,更能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和行为导向;从业务流程上看,两个项目是智能财税的具体应用,也是产生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关键环节,是最早进入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标准化处理的业务,也是中小型企业向财务共享中心转型的开始;在学习兴趣方面,这两个项目不仅易于被学生接受,还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课程研、学、验、用的行动学习模式,建构起职场实操认知。因此,文章以课程中的这两个模块为例,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思路。

2.2 采用数据模型掌握目标进度

当学生完成企业财务会计和纳税实务两门核心课程后,课程所需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具体如表1:

表1 教学目标前后衔接对应表

为了保证知识巩固的效果,在上课一周前,发布小型知识简报,简要复习前导课程,巩固已学知识,同时由学委以班级管理员身份调取上学期教学平台过程数据,通过分析,有部分学生产生学前预警,即可能存在已学内容未达标情况,分别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精准投放完整资源库视频和测验,差异化对待不同学生的学情。经过迷你知识简报的简要复习和针对性知识点的精准投喂,初步实现学生开课前知识储备和学习状态的同步同频,为课堂教学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针对大部分学生对于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企业常见业务处理等知识点普遍掌握不足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点,加大训练时长;调整教学难点。教学团队依据学情分析动态调整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目标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企业常见业务的处理,教学难点是业务处理流程的优化和管理制度的设计。

2.3 形成完整课程闭环

《智能财税应用》课程需要以行动导向设置课程教学,以费用管理和薪酬管理两个项目为例,具体如下。

课前通过教务平台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产生问题载体和教学重难点,差异化发布学习资源,唤醒旧知识,对学前预警学生设立监督机制,初步实现学生开课前知识储备和学习状态的同步同频,发布任务资源清单,构建新知识,引出学习任务。

课堂上学生汇报,老师点评并解答学生共性的疑问,解决重点难点,具体如下:

首先,师生分组调研,通过深度访谈、现场查看等方法,了解企业费用和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的方式总结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其次,分析总结的问题,按照“引-解-练-评-拓”五步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重点知识点讲解,即课前任务引领,课中解决难题、操作演练、评价效果,课后拓展技能,打造善思考、懂业务、能核算、会运用的会计人才。让学生掌握如工资薪金表单设计、社保核算流程设计等技能,并通过“1+X”平台进行模拟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师生针对制度设计初稿汇报情况,对比分析,进行点评,各组根据分析验证结果对成果进行梳理优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设计;最后,将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引入费用、薪酬项目,利用财务机器人、OCR 识别技术,提高费用、薪酬管理效率,引导学生撰写简单的财务咨询报告。

课后,学生深层次思考、优化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咨询报告。

2.4 整合利用相关资源

课程改革明确了师、册、证、厂四大资源方向,共同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三教改革”提升为“四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教室,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提高利用效率。

一是课程团队专职教师全部加入财务咨询公司项目团队,咨询公司业务骨干加入课程教学团队,“校中厂”岗位与课程团队教师岗位进行多层次岗位双向兼任,既承担企业的咨询项目,又负责智能财税的建设与实施工作,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岗职互兼的会计专业创新型教学团队。

二是依托“校中厂”实际业务,为团队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编写提供丰富的素材,形成以财务咨询报告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活页式教材。

三是项目结合会计专业“1+X”证书等级培养的要求逐步推进,学生按工作手册指导在实训场地完成任务,任务目标的达成也意味着掌握了“X”证书的要求。

四是引企入校,学校提供场地设施并交由师生进行管理,企业提供业务支持和技术帮助,本着合作育人、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建设校内会计工厂和财务咨询企业,实现前店后厂的“校中厂”“厂中校”模式。该模式不仅方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及时交流,岗位互通,还方便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应用的现场教学。

3 《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成效评估

3.1 学生技能水平变化分析

课程紧紧围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评价标准,实现每个项目、任务和各教学环节步步测评,在网络课程在线平台中实时查看并导出班级学习数据及学生学习报告,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可以发现课程改革班级学生在成绩、参与度和技能水平方面呈现出积极变化。

在成绩方面,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后,学生们对财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成绩稳步提升。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参与度方面,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改革还引入了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参与度。

在技能水平方面,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们掌握了企业调研核心方法,独立完成企业调研,并在调研完成后能够撰写财务咨询报告,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技能相挂钩。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财税领域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这些举措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在职场中迅速适应并发挥所学知识。

3.2 教育质量提升情况分析

课程改革带来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与优化,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的课程体系不仅涵盖了财税基础知识,还加入了智能财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传统财税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应对新时代财税挑战的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交互性增强。改革后,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师资力量的提升与更新。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校企联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力度,选拔了一批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通过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有助于教师了解财税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四是实操技能的强化与发展。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后,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加强。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财税软件的使用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后迅速融入职场奠定基础。

4 《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未来优化提升的方向

本课程坚持“结果导向、自我诊断、生态优先、重在改进”十六字方针,以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学校资源、学生情况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层面的诊断,通过过程数据和集体反思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一是前后课程衔接不畅。部分知识源于上学期已授课程,教师没有形成协同效应,导致之前学习的内容与本课内容标准不一致,目标不统一,转换成本较大。教学团队应及时开展集体备课,让同一课程不同班级任课教师明确分工、前后协同,贯彻人才培养“全渠道”理念。

二是新技术引入忽略学生职业认同。财务机器人的引入替代了多数会计工作,让会计专业学生产生职业劝退心理,所以在介绍新技术时,教师应做好规划引导,降低学生对项目式教学的抵触心理;同时加强会计新业态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与就业类课程同向同行,从技能储备、职业规划等多渠道帮助学生适应会计行业的新发展新变化。

三是课程改革增加多方成本。课程改革将增加多方成本:一是人力成本。学校需要选拔和培训一批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还需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物力成本。学校需购买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以保障教学效果;三是合作成本。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企业需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实践指导等人力物力资源。

5 结语

文章以《智能财税应用》课程改革为例,提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的职教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法,通过教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知识,推动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创新。同时可以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宣传推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案例,提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猜你喜欢

财税改革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财税史的启示:历史上的财政危机与财税变革”网络研讨会综述
改革之路
职业写作
改革备忘
我爱的职业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改革创新(二)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