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背景以技能训练应用模式为主的混合式教学课堂重构
——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2023-02-03谢黎徐伟斌
谢黎,徐伟斌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进了我们的生产,对高等教育特别是新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最新技术的教育功能,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摸索和探讨的热门。笔者借助所在高校与文华在线的合作平台,在课程建设中,通过探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重新构造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学更能够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一、技能训练应用模式
什么是技能训练应用模式?技能训练应用模式是一种多层次技能训练应用状态,让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让它成为一群人、一个班级甚至是一个专业的事情,通过开启“圈子效应”,促进互动应用,从而促进技能训练效果的进一步演绎、提升,从而形成真正“傍身”的一技之长。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旦建立起来,将会对学习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所探讨的模式,以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能为目标,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训练,改变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度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让学生们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完成教师布置的阶段性的学习任务。这个模式有利于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审视,同伴的作用得以凸显,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不仅能使学生在线上线下进行理论学习,而且可以进行技能训练,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角色的定位,以期促进最新技术在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发展[1]。
二、应用示例
本文结合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近年来的探索,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借助文华在线的数字化课程中心,对基于技能训练应用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课堂重构进行简要分析。
(一)课前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步。对于像设计基础一类的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们自己看资料就能理解大部分。因此,如果学生们在课前做好预习资料、思考问题、完成上节课作业的话,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更加快速地进行讲解、答疑,从而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们去实操训练。
课前阶段,教师提前准备3个环节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案与资料。首先,结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安排进行课程相关资料的准备,并编制好完整、丰富的相关课件资料,上传至数字化教学平台,同时组织好相应的课外学习资源、案例等。其次,通过录制微课小视频,逐一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反复学习,并针对重点难点结合自己的学习节奏预习、学习以及复习。在课前阶段,教师主要要求学生课前浏览,完成基本内容的学习。最后,要求学生结合基本内容的学习,进行相应的作品练习或者典型作品的赏析等,从而完成预习的完整闭环。
在课前学习的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并结合不同的知识点,用短而精悍的微课小视频串联起课程的相关内容,方便学生学习。此外,知识点小视频要能突出重点难点,便于在第二环节中随时调取、再次呈现。
(二)课中
作业点评、课堂问答、自由讨论、同堂批改、课堂总结这5个部分,是教师需要在课上开展的内容。开始上课前,教师对上次作业的典型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作业点评,并进一步融入前期课程的相关内容,评点作业与课程回顾融合,学生们得到及时的作业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步伐,同时可以巩固相关重要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进行答疑与重点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对知识点的认识得到巩固和深化。
此外,教师可邀请学生自由参观作品与讨论互动。同堂批改强调了同伴学习的作用,学生们能够更多地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对比自己作品,取长补短,拓宽思路。教师在最后进行课堂的总结,系统地归纳课堂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作业的回顾是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随后,教师进行新课的提炼以及重要的课堂技能训练。结合新课内容,随机提问以及及时小结重点及难点。为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技能训练的有效性,课中加入了循序渐进的小练习,通过将技能实训步骤性地拆分,课堂上选取初阶、中阶难度技能进行小训练,教师于课堂上实时指导与沟通,从而更好地联系理论与实践。
在课中学习的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在评点作业时,不能一味地褒也不能一味地贬;在点评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课前学习的知识点,或者上堂课学习到的课程重点及难点,不能变成内容充分讲、反复讲,而应突出难点重点,结合案例讲应用,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技能应用逻辑;此外,在新课内容提炼及初阶、中阶小练习中,要评估好课堂练习的难度,以及综合评估与课后练习的连贯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技能训练应用,并能兼顾好“群体学习”的效果。
(三)课后
课后主要由完成作业、匿名互评小组作业、作业检查以及共享优秀作业4部分组成。教师应在课后围绕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技能训练作业。以设计基础这门课为例,课程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做设计,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多角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设计才是课程的重点。课后作业完成后,利用匿名互评小组作业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针对同一份作业发表不同的观点,也能让作业的完成者拓宽自己思路,让他懂得原来还能从这么多角度来理解这个题目。最后的作业检查由教师来完成,目的主要是把控整体的作业质量。优秀的作业共享到平台上,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也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课后学习的环节中,要注意的是及时反馈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成长,既要考虑到训练效果提升的空间,也要兼顾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不能只停留在完成阶段,要和前文所提到课前形成一个完整的连贯性的闭环。
三、其他模式比较
相比较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以下简称模式1),技能训练应用模式(以下简称模式2)具有较大的区别(图1)。这些区别多体现在课程类型与学习目标上,还包括学习效果上。
图1 传统教育模式与技能训练应用模式
(一)适用的课程类型不同
模式1多用于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个人独立完成学习。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只需要学会“1+1=2”,并且学会运用加法来解决问题,得出答案即可。模式2则更适合运用在强调实践的课程当中,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融入模式2的方式,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纯粹的理论课已经不能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传统的教授型课堂以及常规的在线课堂都已无法满足与时俱进的学情发展。如何更好地完善混合式教学方式下多层次技能训练应用模式,有待人们继续探索。
(二)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同
相较于注重学会知识的模式1,模式2更强调集体学习的过程,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的方法与技能。
无论是掌握学习模式还是技能应用训练模式,都有其优点以及适用的范围,都符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就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教学。“线上”的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必备活动,“线下”的教学在前期“线上”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入的讲解。同一门课程可以运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只要教师们能够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合理将各种模式融入教学设计中,重构传统的课堂教学,让传统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得以扩展,就能充分体现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随着越来越多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或线下已经不是重要的衡量课程效果的标准,重要的还是看学生的接受、反馈情况,特别是教学效果。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一切的重点还是要结合相应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不同学生的学情。再者,技能训练应用模式的学习目标是为了在混合式教育模式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技能技法的掌握,它是有一个大的背景,即混合式教育。因此,这样的课堂有别于传统的技能教学型课堂,它更需要挖掘“线上”与“线下”的资源、师生等多方互动关系,结合不同的学习目标,才能完成最终的教学环节。
(三)课程的初步教学效果
为了对设计基础课程3年来的教学效果进行一个跟踪调查,笔者对学校教务系统每年开展教学评价,连续3年的学生综合评价均在90分以上,65.5%的学生表达了认同,27.6%的学生则认为一般,不排斥。此外,笔者连续3年对于参与该项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52名学生填写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混合式课堂的综合教学效果,87.2%的学生表示满意;对于混合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性,92.3%的学生表示认同;79.7%的学生在问卷中反馈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自身在课堂上的参与度;84.6%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满足个体差异。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的评价,73.5%的学生选择了“现场讨论”作为最受欢迎的课堂环节;82.3%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课堂可以增加与其他参与对象的交流与合作;76.3%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课堂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可以说,这些跟踪问卷调查结果增强了教师对课程进一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心。[1-4]
四、多层次技能训练应用模式探索
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从课程的理论到实践,以技能训练应用模式为主的混合式教学课堂重构势在必行。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平台?如何更好地提升技能?多层次技能训练应用模式利用课堂前、中、后的教学环节设置,恰如其分地增加了技能训练的应用场景,并及时给予指导、反馈、再指导、再反馈,巧妙地强化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进而提升技能训练应用的效能,如图2所示。
图2 以技能训练应用模式为主的混合式教学课堂重构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基础类构成课程在教学中仍然沿用西方的包豪斯体系,导致部分设计课程脱离本土实际,脱离学生课堂实际,教学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4]。基于技能训练应用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课堂改革,不仅提升了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和人才培养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课程中心平台,通过简单易用的课程设计模块,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技能训练应用模式基础上,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高等教育与最新技术的融合之道,不断提升教学效能,这能为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