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2023-02-03丁忠兵
丁忠兵
(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400020)
农村既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亿万农民长期生活的故土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路。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一些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必须加快改变。2020 年12 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1]。2023 年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指出,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近年来,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关于乡村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战略部署,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重庆近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做法、好经验,梳理发现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建议,对于重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的研究以局部、微观、个案研究为主,全域、宏观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如陈金龙[3]、沈立宏[4]、苟小玲等[5]、陈政翰[6]、沈白玉[7]、冉建[8]、王永生等[9]、周俊吉[10]、杨婧逸[11]主要从特定区县、典型乡镇视角对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进行了分析;刘峻成[12]、高立洪等[13]则分别从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维度研究了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王成等[14]、韦秀丽等[15]、皮俊锋[16]、王成等[17]虽对重庆全市层面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侧重于理论剖析、机理分析和基于典型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缺乏基于全域统计数据的现状问题分析。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两个重要行动方案为基础,从宏观、整体层面梳理近年重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政策举措,从权威报告中解析、整理反映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情况的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总结近年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吸收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8]经验做法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文章可能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有助于全社会更准确把握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二是针对短板弱项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决策部门优化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提升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1 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展
根据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两个行动方案的部署,近年来重庆人居环境整治进展大体可以202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1.1 2018—2020 年间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
2018年8月,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标志着重庆开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部署了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确定了21 个重点项目,提出的主要政策举措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资金纳入预算,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管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运营,把制定村规划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第一道工序,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与投工相结合的管护经费分担和保障制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投、建、管、运,支持村级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
这一时期,全市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一保三治”为重点内容,累计完成3 900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完成116个农村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全市7 97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按照“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区)、示范村建设,共有2 869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占比35.9%。渝北等5 个国家级、万州区等8 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区)的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全市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 600座,日处理能力16.5万吨[19]。在区县,重庆北碚区制定出台了《北碚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28亿元,采取“农户自筹+政府配套”模式集中开展“四改三提升”行动,通过评选“最美院落”“清洁农户”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清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重庆江北区围绕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近2亿元,以“村为单位、户为单元”开展危旧房及农房风貌改造,共完成农房改造1 800余栋,建成鱼嘴镇井池村、复盛镇华山村、五宝镇陈家湾、王家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基本实现全区所有农村房屋应改尽改、愿改尽改、能改尽改。
1.2 2021年以来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展
2021 年12 月,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以下简称“五年行动方案”),标志着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入新阶段。“五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以村为单位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小组团、微景观、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思路,差异化制定了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目标,部署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四大重点任务,提出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千村宜居”创建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成片整治活动等四大重点举措。与“三年行动方案”相比较,重庆的“五年行动方案”更加强调分类推进、数量服务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更重视农民的参与和评判。
2021 年,重庆共落实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7 200万元,以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新增完成281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完成6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263 km配套管网建设、39 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27 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20]。2022 年,重庆相关部门组织编印了《重庆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落实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8 684余万元,成功申报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定额奖补资金1亿元,完成39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完成118 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207 km配套建设,完成27座设施技改和41条农村黑臭水体年度整治任务[21]。在区县,重庆永川区按照“农村厕改为农民,农村厕改靠农民”的建设导向,动员周边群众、本土工匠、村社干部、乡贤、党员等共同参与到厕所改造工作中,提高群众对于厕所革命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试点“志愿者服务+公益性岗位+社会化服务”的办法,实现农村户厕常态化维护管理。重庆九龙坡区以开展“美丽庭院”“卫生清洁户”评比为切入点,“以评促改,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推广“积分制”,常晒“红黑板”,通过让“先进户”发发光、出出名,“落后户”红红脸、出出汗等方式,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2 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2.1 2018—2020年间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2020 年,重庆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6.26万千米、改造农村危房近10 万户,编制6 895 个实用性村规划,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别达到82%、99.9%[22]。完成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158个,累计清理垃圾59.74万吨、沟渠14 万千米、农业生产废弃物25.52 万吨[1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40.3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以上[19]。
与之相比较,截至2020 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5.5%,95%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23]。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行政村比例为90%,全国排查出的2.4 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整治完成99.95%。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0.2%,农药利用率为40.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75%,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6.7%,农膜回收率为80%[24]。
重庆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水平,重庆的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与全国总体水平基本持平。据此可以看出,2018—2020 年间,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重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优于全国总体水平。
2.2 2021年以来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2021年,全市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 330千米、新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 011 千米,改造农村危房5 097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占比分别达到84%、40.5%[2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以上[20]。修建生活污水管网4 742 余千米,累计创建美丽宜居乡村1 239个[26]。全市共评选最美庭院7.8 万户,带动清理积存或散落垃圾26.9万吨,清理沟渠9.4 万千米,建立起“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区域处理”四级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7]。全市7 900多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率达99%,新建农村公厕3 318座[28]。
2022年,全市整治农村危房4 147户,新改建农村厕所5 万户,完成30 个小城镇环境提升示范项目[2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9.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21],比上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实现全覆盖,新创建美丽宜居乡村243 个[30],累计评选出美丽宜居乡村1 482 个。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 018 千米,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实现全覆盖,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100%、95%[31]。
与2022 年相比较,截至2021 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8%左右,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打造了5 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32]。2022 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1.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33]。
重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水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略高于全国总体水平。据此可以看出,2021 年以来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明显,重庆当前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优于全国总体水平。
3 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督促下,在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安排部署下,重庆各区县积极响应,对标对表两个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重庆石柱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较明显,是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进典型。
3.1 案例选择
鉴于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缺乏可横向比较的定量指标数据,本文主要从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媒体关注度两个维度来确定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地区。
重庆市乡村振兴局是重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牵头单位。在该局的官网上,2021 年共登载“重庆乡村振兴专报”40 期,2022年共登载“重庆乡村振兴专报”73期,2023年1—9 月共登载“重庆乡村振兴专报”58 期。在近三年的171期“重庆乡村振兴专报”中,2021年第5 期、2021 年第20 期、2021 年第31 期、2022 年第35 期、2023 年第15 期、2023 年第21 期、2023 年第28 期、2023 年第45 期分别对重庆酉阳县花田乡、北碚、铜梁水口镇、潼南、石柱、万州、永川、九龙坡等8个地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据此可在较大程度上认为,重庆这8个地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做法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可,石柱县是其中之一。
在媒体关注方面,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官网的“媒体播报”“区县联播”两个版块汇聚了重庆日报、华龙网、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关于重庆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的宣传报道。经梳理,从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官网的“媒体播报”“区县联播”版块共转载关于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报道文章29 篇,其中专门报道石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报道有11 篇,占38%,居重庆各区县之首。其次是巴南区,有7篇。据此,可以认为,在重庆各区县中,石柱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受媒体关注。
基于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和媒体关注两方面因素,本文将石柱县作为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进典型进行案例分析。
3.2 石柱县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中国康养美食之乡”等称号。全县辖区面积3 014 km2,户籍人口54.41万人,常住人口38.69 万人。“全域康养、绿色崛起”是石柱县长期探索确定的发展主题,保护生态、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石柱县践行这一发展主题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综合相关报道,近年,石柱县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经验做法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下设“厕所革命”工作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组等8个工作组),形成“1+8”组织架构。建立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行业部门分类督导。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体系,层层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二是明确主攻方向。建立农村户厕问题台账,推行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旅游乡镇餐厨垃圾市场化改革,加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设施,治理农村污水。三是注重资源融合。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应急水源建设等项目,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整治管线“蜘蛛网”。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组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向村民宣传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知识。四是推动试点先行。采取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示范带。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方式,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村。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综合措施,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五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横幅、标语等多形式宣传,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良好氛围。建立乡村振兴“积分超市”,调动农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积极性。开展乡、村、组、户四级赛马比拼,形成你追我赶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截至2023 年5 月,石柱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66 459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镇、村、组通畅率达到100%,农村电力、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17%,44个行政村获得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称号,打造形成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4]。
3.3 石柱县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据笔者2022 年7 月在石柱县的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闲置、破败民房仍然较多,影响了当地农村的整体形象风貌。特别是在乡村旅游和避暑休闲产业发展重地——石柱县黄水镇,一些废弃民房的残垣断壁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大煞风景。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宅基地政策限制和补偿资金缺口影响,许多长年在外的农民家庭不愿或不能有偿退出闲置的民房和宅基地。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水平与当地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不完全匹配。石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重庆避暑、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地区,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与快速发展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夏季,当地避暑休闲旅游重点地区农村的供水、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压力较大。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的对策建议:一是积极争取改革试点,在盘活利用农民闲置宅基地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尽快实现农民闲置民房愿意退、退得出、能盘活、用得上。二是提升村两委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着眼,提升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标准和水平。
4 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纵向比较,近年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无疑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浙江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地区相比较,重庆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还不高,整治提升的任务还很艰巨。据《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0 年,重庆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0.726,低于北京(0.785)、天津(0.790)、上海(0.922)、江苏(0.779)、浙江(0.761),居全国第6 位。农村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为0.680,比周边的四川(0.747)、云南(0.689)、贵州(0.695)等省都低,居全国第14位,处于中度协调等级[35]。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当前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4.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供给需求不完全匹配
当前,重庆农村发展正处于快速分化进程之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一些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乡村,民宿、康养、运动、休闲、采摘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旅游业较快发展,对村庄环境基础设施有较强的扩容提质需求。而原有的户厕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和项目又是基于村庄原有常住人口设计的,难以满足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现实需要。一些偏远村庄、传统农业村庄,常住人口持续流失,民房闲置,土地撂荒,规划设计的各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没有多少村民响应,建成的工程、设施难以正常运维,农村继续呈现凋敝破败景象。
4.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
受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消费能力和覆盖人口规模等多种因素限制,重庆绝大多数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都缺少市场投资价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财政投入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最主要资金渠道。近年,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重庆各级财政收入下降,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持续投入面临一定困难。另外,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三变”改革的扩面推进,重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不少村庄每年可以将部分集体经营收入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资渠道。但由于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可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普遍较少,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作用发挥。
4.3 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尽管相关政策文件、实施方案提出了发挥“红黑榜”“点评台”“积分超市”等激励机制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但从实践上来看,这些政策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不少地方的农民存在“等、靠”思想,将改厨改厕当成是政府的事,既不愿意出资,也不愿投工投劳。农民向房前屋后沟渠倾倒生活污水现象仍较普遍,院落周边污水集聚,环境较差。散养家禽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农户畜禽粪污清扫不及时,院坝气味重、环境差。一些农户将各类生活污水倒入厕所,加之后续清淘不及时,卫生厕所使用年限缩短。
4.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监测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侧重于农业污染,未涵盖农村人居环境,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农民对人居环境方面的诉求、反映难以及时被上级部门掌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存在自说自话的较大风险。《重庆市统计年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调查年鉴》等官方权威统计报告均无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的统计数据,既不便于全社会及时了解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最新进展,也不便于研究者、决策者对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进行客观评价。《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虽公布了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些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但存在内容结构年度差异较大、关键统计指标不连续等问题,难以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
5 加强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从坚持高位推动、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系统治理等七个方面总结了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从落实推进机制、注重规划引领、完善投入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的意见建议。朱智翔[36]、李欢[37]、黄祖辉[38]等学者也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党政领导和群众参与相互协同、科层制度与市场制度功能互补、他治与自治合理匹配等经验启示。立足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实基础,针对当前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建议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完善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政策举措。
5.1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供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关系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改善,需要以农村现实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相关政策举措,增加符合需求的优质农村人居环境产品供给。为此,一是要科学研判村庄演进趋势和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动态优化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划分,及时将发展前景较好的二类村、三类村升级为一类村、二类村,跟进相应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政策、项目。二是要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将农民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合理需求、建设转化为政策举措,在完成“规定动作”基础上不断丰富“自选动作”,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合理性、满意度。
5.2 积极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筹资渠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兼具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私人效益与公共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大工程,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完全有必要和有可能基于“共建、共享”理念争取更多社会主体从不同角度出资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可通过财政资金奖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更大比例的经营性收入用于当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二是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更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价值和意义,争取更多的企业、成功人士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家乡的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提升企业或个人的公众形象。三是可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城市退休人员通过租用、联建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完善居住功能,美化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5.3 增强农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直接的受益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程的建设、管护、使用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也不应离开农民的参与。为此建议:一是结合主题教育,经常性组织召开院坝会、田坎会,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意义及相关政策举措,增强农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二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实施机制,将农民投工投劳作为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引导农民在亲自参与、亲自施工中增强主人翁意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坚持不懈推广实施“积分制”“红黑榜”等有效政策举措,逐步提高积极奖励力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逐步形成讲卫生、爱清洁的生活习惯。四是支持成立农村环卫服务组织,村两委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一定的服务费补贴,推动服务组织长期稳定运行。
5.4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监测评价体系
客观、公正的监测评价是保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顺利推进和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诚信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的内在要求。针对重庆农村人居环境监测评价体系不健全问题建议:一是由市农业农村委牵头,联合城乡建委、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共建农村人居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监测评价工作,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市统计局在编撰统计年鉴时,在农业农村板块增设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的指标,利用农村人居环境监测评价结果,定期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三是市生态环保部门在编撰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时,在原有的耕地与农业生态环境之后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板块,动态反映当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的政策、举措、成效。
6 结论与展望
立足《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两个专项行动方案,基于对近三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权威报告相关内容的梳理解析,文章以较翔实的事实材料为支撑总结了近年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以数据比较为基础分析了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差距,基于市乡村振兴局网站和市农业农村委网站登载的有关报道材料剖析了重庆石柱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材料剖析了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短板弱项,在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文章的核心结论:(1)近年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了较好成效,重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优于全国总体水平。(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攻方向、注重资源融合、推动试点先行、激发内生动力,总结重庆作为先进典型地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益经验。(3)当前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供给需求不完全匹配、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农民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监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短板弱项。(4)建议从强化需求导向、拓展筹资渠道、增强农民参与积极性、完善监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举措。
文章的主要创新和贡献在于对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进行了较系统梳理解析,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重庆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成效及问题,也可以为后来研究者提供数据资料查询指引。另外,文章对重庆石柱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的总结、对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的分析及提出的针对性对策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价值。
后续研究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和深化,一是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完善反映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数据结构,构建可横向、纵向比较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更全面准确分析评价重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二是拓展比较参照对象,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选择代表性省(区、市),总结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为重庆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