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店头村声环境调查与评价★
2023-02-03秦宇俏雷一彬董旭娟高建敏
秦宇俏,雷一彬,陈 磊,董旭娟,高建敏
(1.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传统村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财富和艺术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在传统村落的建设研究中,多数的规划建设者、各界学者、游客们更关注有形的视觉感受,对其无形的听觉感受关注甚少。对于这种听觉感受,我们称之为声景。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声景”定义为:特定场景下,个人或群体所感知、体验及(或)理解的声环境[1]。
国外乡村声景的研究同声景研究一并开始。自20世纪70年代,声景学创始人莫雷· 谢弗尔(R.Murray schafer)及其研究小组对瑞典、意大利、德国等欧洲五个村庄的声景进行调查[2],到2021年国外学者比较与分析不同地理位置和结构、自然和生活环境、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村庄的声景特征[3],乡村声景研究在国外受到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只增不减。我国学者对声景的研究对象更多集中于城市中的学校、商场、公园和历史街区等,从2014年任欣欣开始对严寒地区乡村声景进行研究后[4],学者们才陆续对乡村声景展开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声景研究开始于2019年池方爱等探析浙江省传统村落斯宅村的声景特点和传统村落保护策略[5],直至2022年10月夏炎等对皖南传统村落宏村现状声景进行调查与梳理,研究游客对声景的影响[6],传统村落声景的研究成为乡村振兴的热点课题。因此,针对传统村落声景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且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截止到2019年,山西省有129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中,数量上在全国排名第四,是传统村落大省,且类型多、分布集中,浓缩了我国北方的历史文化,是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独具特色和研究价值。发展传统村落旅游是山西省保护传统村落和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策略。目前,声景作为山西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建设的一环存在空白。
本文针对以声景为主要内容的声环境进行研究和调查,选择山西省省会城市太原市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之一——店头村,对店头村的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声环境优化建议,为山西省甚至是国内类似传统村落声环境评价研究和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
店头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且拥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村落依山傍水,东西绵延1 km,区位优势独特,北与蒙山景区相连,南与天龙山、龙山景区毗邻,依托南侧太古路可去到10 km范围内的太原植物园、太原古县城和晋阳湖公园等旅游胜地,交通便利。店头村内地势起伏,一座座石碹楼层式串套窑洞和堡垒建筑依势而建,造就了错落有致的宏伟景观。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存有瞭望台、射击窗等军事设施,石碾、石磨、推车等农耕设施,紫竹林寺、灯山戏台等祭祀场所,展现了军事、农耕、祭祀三方面的文化价值。目前店头村属于空心村,已被开发作为旅游胜地、青少年实践基地、影视基地等。
2 主客观实验调查
本文将以店头村主要旅游路景点为人们声环境感知场所,通过瑞士NTi-XL2型声级计测量各测点声级数据及发放并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店头村主要旅游景点的客观声环境数据以及游客的声环境主观感知评价。
2.1 客观数据测量
1)测量点选取。
店头村是太原境内一座上千年古村落,村落风貌保存完整。根据店头村的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店头村的空间组成、人流规律和景观节点等信息,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游客的声环境感受,选取村落主要旅游景点为测量点,共计6个测量点(如图1所示),分别为:却敌楼1号、却敌楼2号、古巷道、紫竹林寺、商业街和灯山戏台。
2)测量场地客观数据。
笔者于2022年6月25日、6月26日两个休息日和6月28日、6月30日两个工作日的上午、中午和下午三个时间段,对店头村6个测量点进行A计权下的10 min连续等效A声级的测量和现状主要声源的记录,拟对店头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声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及对比休息日与工作日之间的声环境差异。测量仪器为瑞士NTi-XL2型声级计,录音设备型号为iPhone 12的手机和BY-P4D全指向性麦克风。为减小测量人员和游客活动对测量过程造成的干扰,避免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误差,声级计置于三脚架上距地1.5 m,距离周围反射物体1.5 m以上。同时,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温度、湿度、风向及风速。
2.2 主观感受调查
声景系统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声音、听众、环境。这三个要素相互影响,形成了以环境为背景、声音与听众互动的格局,人作为对声音接受做出反馈的载体,对声音的感受是对声环境评价最直观的评分标准。因此,声环境的研究需要考虑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关注人在声环境中的主观感受体验,并对场所参与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调查和评价[7]。
店头村村内人群类型以游客为主,故本文选取游客为调查对象。结合调查者在店头村的声漫步实地调研,在店头村主要旅游景点对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情况、居住类型和来店头村的目的。第二部分为声景综合评价。设计从“非常不”到“非常”表示5种态度程度等级的李克特量表,并赋予1~5的分值,让受访者对宏观声环境的满意度、舒适度和协调度给予评价。第三部分为声喜好度评价。同样运用李克特量表,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喜好,评价在店头村听到系列声音的喜好程度。第四部分为声景感知评价,探讨游客对店头村声环境的主观评价感受,运用语义差异法让受访者对焦虑-放松、局部方向-全方向、平稳-起伏等15个语义词组打分,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2,1,0,1,2。
3 店头村声环境客观评价
3.1 各测点声级数据及评价
店头村各测点声压级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依据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店头村声环境的声级指标应满足Ⅰ类指标,即昼间声压级限值为55 dB(A),店头村休息日和工作日4 d内各测点的声压级大部分满足国家标准,其中超出国家标准的测点有4个时段,具体分别是25日上午时段却敌楼2号测点及古巷道测点、26日下午 时段古巷道测点和28日上午时段商业街测点。根据现状声源记录,这些测点声压级超标原因如下:
1)25日上午时段却敌楼2号测点:除鸟叫声、虫鸣声、风声、树叶沙沙声这些自然声外,却敌楼2号西侧农家饭店发出的厨灶声及油烟机通风声较大,北侧导游部屋顶上三个广播喇叭播放的音乐声,以及游客驻足较久产生的交谈声和脚步声,使得该测点声压级较大。
2)25日上午时段古巷道测点:古巷道是却敌楼2号去到紫竹林寺的必经之路,除自然声外,古巷道两侧的灯笼在风的吹动下撞击墙壁发出的声音及游客经过产生的交谈声和脚步声,东南侧导游部屋顶上的喇叭播放的音乐声,北侧紫竹林寺里游客的撞钟声,使得该测点声压级稍微超出国家标准。
3)26日下午时段古巷道测点:除自然声外,游客经过产生的交谈声、脚步声以及儿童嬉闹声导致该测点声压级稍微超出国家标准。
4)28日上午时段商业街测点:商业街是连接紫竹林寺和灯山戏台的一条重要通道,除自然声外,游客长时间的停留产生的交谈声和脚步声使得该测点声压级较大。
店头村各测点声压级见表1。
3.2 休息日和工作日整体声级数据比较评价
通过店头村整体总平均声压级折线图(如图2所示)的纵向对比可知,店头村休息日上午和中午时段的整体总平均声压级高于工作日,下午时段的整体总平均声压级略低于工作日;横向比较可知,休息日和工作日1 d内的整体总平均声压级均是上午时段最大,下午时段次之,中午时段最小,究其原因与游客游览时间集中于上下午时段密不可分。根据表2中,店头村休息日一天的整体总平均声压级(45.9 dB(A))大于工作日(44.9 dB(A)),但相差不大,差值仅1 dB(A),可见,无论是休息日还是工作日,店头村声压级大致相同,声环境中的声源类型大同小异。
表1 店头村各测点声压级 dB(A)
表2 店头村整体总平均声压级
4 店头村声环境主观评价
依据调查问卷中受访者对店头村声环境评价的主观感受打分数值,了解受访者对店头村各种声源的喜好程度,分析其结果,为店头村声环境提供主观层面的优化建议,进而促进店头村进一步的开发与保护。在2022年7月9日~7月13日期间,在店头村内游客随机发放问卷共200份,回收194份,剔除无效问卷后,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7%。其中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如图3所示,男性与女性占比相差不多;年龄分布较均匀,占比最大的年龄层是30岁~39岁;受访者中本科学历者居多;职业为职工的受访者较多,其次是学生和退休老人;居住类型中仅有2.06%的游客为乡村,其余均为城市,且受访者几乎全为游客。
4.1 声环境整体评价
由表3可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均值均在3~4间,说明游客对店头村的整体声环境是比较满意的,声音给游客的感觉是比较舒适的,且认为声音与店头村的景观是较为协调的。进一步分析各评价占比情况可知,没有游客对店头村的声环境感到不满意;一半以上的游客感觉店头村声环境舒适度较高,有15.46%的游客感觉非常舒适,但有1.03%的游客认为店头村的声环境令其不舒适,且同时认为声环境不协调,通过询问可知,大多数游客认为店头村整体来说太安静了,让他们感觉不够放松,且声源单一,最明显听到的是鸟叫声、树叶沙沙声和游客的交谈声、儿童嬉闹声,除此之外,他们想听到一些古典、国风的歌曲或轻音乐。
表3 店头村声环境整体评价占比及评分均值
4.2 声音喜好度评价
通过运用声漫步法,以声音的来源为分类标准,将记录到的店头村内的主要声源分为自然声、人工声和生活声,让游客对其喜爱程度进行打分。经计算各声源的喜好程度总分值的平均值得出,整体而言,游客对店头村三类声源喜好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自然声(3.75)、生活声(3.29)和人工声(2.94)。
店头村的自然声声源包括鸟叫声、虫鸣声、狗叫声、流水声、风声和树叶沙沙声。结合游客对各自然声声源的喜好度总评分均值及各喜爱程度人数占比情况(见图4),游客喜爱程度最高的是流水声(4.12),且选择“喜欢”和“很喜欢”的游客高达94.84%;其次游客比较喜欢的声源是树叶沙沙声(4.08)和鸟叫声(4.06),其中对于树叶沙沙声的评价中,有超九成的游客选择“喜欢”和“很喜欢”,而对于鸟叫声的“喜欢”和“很喜欢”的游客较少些,但也属于多数,占比为84.54%;游客对于虫鸣声(3.56)和风声(3.71)的喜爱程度稍低一些,选择“喜欢”的游客占比多于“一般”;由游客对狗叫声的评分均值为2.95,且选择“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游客数为34.54%,选择“一般”的为34.54%,选择“喜欢”和“很喜欢”的为30.92%,可知游客对于狗叫声这种声源的喜好程度在不喜欢、中立和喜欢三种态度间分布较均匀。
店头村中的人工声有机动车声、交通道路声、飞机轰鸣声、钟声和广播声。计算各人工声源喜好度总得分平均值和观察图5调查结果可知,游客对于钟声的喜好程度评分均值为3.74,且选择“喜欢”和“很喜欢”的游客占比为63.40%,说明一半以上的游客喜欢钟声;游客对于广播声的喜好程度(3.34)较低于钟声,且选择“不喜欢”和“很喜欢”的游客为12.89%,选择“一般”的为47.94%,选择“喜欢”和“很不喜欢”的有39.18%,说明几乎一半的游客对于广播声的喜好程度持中立态度,喜欢广播声的游客多于不喜欢的;而对于机动车声(2.53)、交通道路声(2.52)和飞机轰鸣声(2.56)的喜好评分均值均位于2~3之间,选择“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游客与选择“一般”的占比均为45%左右,选择“喜欢”的不足10%,说明游客们不太喜欢这三种声源,可能是因为这三种声源属于交通噪声的原因。
在店头村中,生活声声源主要有交谈声、导游讲解声、脚步声、儿童嬉闹声和歌唱表演声。经计算生活声各声源喜好度评分均值和对比图6评分占比情况可知,生活声中,游客最喜欢歌唱表演声(4.09),选择“喜欢”和“很喜欢”的游客占八成以上,没有不喜欢该声源的游客;其次比较喜欢儿童嬉闹声(3.38),其中选择“喜欢”和“很喜欢”的游客占比达到了43.30%;游客对导游讲解声的喜爱程度评分均值为3.13,有七成的游客选择“一般”,说明对于导游讲解声大部分游客对其喜好度持中立的态度;游客对交谈声和脚步声的喜好度评分均值最低,分别为2.94和2.93,且选择“不喜欢”的游客占比均为20%左右,选择“一般”的均为70%左右,剩下的10%左右均为选择“喜欢”及“很喜欢”的,可见,游客们普遍对这两种声源不敏感,且不喜欢的人数多于喜欢的。
4.3 声环境感受评价
通过运用焦虑-放松、局部方向-全方向、平稳-起伏等15组意思相反的形容词构成的五级语义差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受访者对店头村声环境整体的主观评价结果(如图7所示)。其中,游客给局部方向-全方向(0.29)、平稳-起伏(-0.05)、近-远(0.08)、快-慢(0.18)、响亮-低沉(0.18)、多样-单一(0.03)、新奇-老旧(0.48)和清晰-模糊(-0.46)这8组语义词组的评价位于“一般”和“不喜欢”之间,且评价绝对值在0~0.5之间,说明游客对这些语义词组的评价较中立;其余7组语义词组打分较高,在0.5~1.5之间,说明游客认为店头村的整体声环境是比较放松的、比较柔和的、比较有趣的、比较有特色的、比较自然的、比较安静的、比较有联想的,整体而言评价是比较积极的。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店头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主客观的调查与分析,结论如下:
1)选择两天休息日和两天工作日,对店头村主要景点6个测点进行了10 min连续等效A声级,根据国家标准昼间声压级大小为55 dB,筛选出超标测点分别为休息日时的却敌楼2号测点、古巷道测点和工作日时的商业街测点。分析其超标的主要原因得出:一是店头村播放音乐的喇叭距离测点的远近影响测点处声压级的大小,如播放音乐的喇叭距离却敌楼2号测点和古巷道测点较近,使得两测点处声压级超标;其次是测点承担的功能及游客的长时间驻足影响其位置的声压级,如古巷道和商业街均为游客去往其他景点的必要道路,且环境阴凉,游客常在两处休憩,故使得声压级较大。
2)店头村休息日和工作日均是上午时段声压级最大,下午声压级次之,中午声压级最低;休息日与工作日相比,休息日店头村的整体总平均声压级高于工作日。
3)游客对于店头村整体声环境的满意度、舒适度和协调度评价都是比较高的;对三类声源的喜好度中,自然声的喜爱程度最高,生活声次之,人工声最低,具体而言,对鸟叫声、流水声、树叶沙沙声和歌唱表演声喜爱程度较高,对机动车声、交通道路声、飞机轰鸣声这三个交通噪声喜爱程度最低;对于其主观感受评价较积极,比较突出的感受是放松的、自然的和安静的。
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店头村旅游,有更好的声环境感知,活化空心村,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店头村声环境主客观两方面的评价,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控制声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a.调整广播喇叭的位置,或者在村内分散放置一些与村庄风貌符合的扬声器取代广播喇叭,使其播放的音乐声能够在游客活动范围内听到,并控制其声音大小在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b.在主要景点外的地方规划游客休憩处,避免游客长时间逗留引起声压级较大的现象,影响其他游客的旅游体验,或设置一些提示性标语,提高游客降低交谈声音大小的自觉性。
2)减弱声源。为了减弱机动车声与交通道路声的传播和吸收一部分飞机轰鸣声这些游客不喜欢的声源,同时保持视觉上的一致性,采取一定的隔声措施,在古驿道旁和村内可种植范围内以高桩乔木、高灌木和小花小树的配置形式进行绿植种植,以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同时还可以吸引鸟类筑巢、昆虫安家,增加生物多样性,进而增加自然声丰富度。
3)增加声源。在不破坏店头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利用掩蔽效应,合理地融入电子设备模拟自然声,增加游客喜欢的声源类型作为背景声,如在河道处于枯水季节时,播放游客喜欢听到的流水声,提升游客的声音感知体验。
针对传统村落声环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仅探讨了山西省众多传统村落中的空心化村落——店头村声环境的主客观评价研究,运用更为科学的方式对村民生活与旅游开发融为一体的融合式传统村落声环境进行研究,且进行两类型传统村落声环境的对比研究将是传统村落声环境未来的研究方向。
注:此文来源于专家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