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二期手术同期应用3D打印临时冠在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修复中的疗效分析

2023-02-03朱房勇马红许艳华高宇峰吴祥冰侯德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食物嵌塞基台种植体

朱房勇 马红 许艳华 高宇峰 吴祥冰 侯德强

1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无锡 214021;2云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昆明 650101;3无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无锡 214021

种植牙存在种植体破裂、牙冠松动、种植体折断与螺丝松动等并发症[1-3]。其中,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为食物嵌塞[4-6]。有关食物嵌塞病因的研究很多,尤其是种植修复方面,比如牙冠的邻接关系不良、边缘嵴未到位、对颌牙的咬合关系不良等[7-8]。同样的对症治疗也有很多的研究,比如个性化愈合基台的应用、对颌牙调整等。食物嵌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种植基台作为修复过程中的可调整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9-10],在种植体植入深度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基台的穿龈高度、龈缘处的形态、与牙龈袖口的接触面都会引起食物嵌塞。临床可供选择的基台多为成品基台,角度、形态和可调改的范围局限,且都为圆柱形,与天然牙颈部形态区别大,很难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本研究对骨水平埋入的种植体,在二期手术中同期应用3D打印临时冠,根据患者食物嵌塞情况进行调改,评价与传统修复方式在修复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行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单颗后牙非游离区;②种植时间超过3个月;③可配合长期复诊。(2)排除标准:①种植二期时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超过种植体平台;②患者发生牙周炎等易感因素;③对颌无牙。基于纳排标准,最终确定30例入组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Ⅱ期手术组(15例),男、女各8、7例,年龄25~40(30.35±3.33)岁;3D打印临时冠试验组(15例),男、女各10、5例,年龄24~41(31.21±3.45)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区别,可展开比较。本研究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准可,患者知情同意。

2.方法

两组在Ⅰ期手术时植入美国Zimmer种植体,使用手术导板,由同一人设计、制作。于术后3个月行Ⅱ期手术。在Ⅱ期手术中,传统组采用常规愈合基台进行修复。3D打印临时冠试验组将Ⅰ期种植后的锥形束CT(CBCT)和口扫数据拟合后,在3shape软件中制作Ti-base基底的临时冠STL文件,3D打印后在Ⅱ期手术中临床使用。2周后,两组均利用数字化扫描杆,传输数据加工修复体。两组戴入后,以牙线具有一定的阻力为检查修复体与邻牙边界距离。操作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3、评价指标

(1)嵌塞食物采用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5分表示不同程度的嵌塞。0分为无;5分为严重。(2)咀嚼效率为悬浊液(花生米)比色法评分,2组患者咀嚼力不同,花生米破碎的程度就不同,同时悬浊液浓度也不同,相应的分光广度仪数据不同。(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种植牙相邻牙龋病、牙周炎、牙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为软件包SPSS 13.0。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统计学处理方法包括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正式修复后食物嵌塞评分对比

表1结果显示在种植修复完成后1、3、6个月时的食物嵌塞评分上,与传统Ⅱ期手术组相比,试验组皆为显著偏低表现(均P<0.01)。

表1 两组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修复患者正式修复后食物嵌塞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修复患者正式修复后食物嵌塞评分比较(分,)

组别传统Ⅱ期手术组3D打印临时冠组t值P值例数15 15 1个月3.17±0.42 2.01±0.33 8.411<0.01 3个月3.57±0.72 1.01±0.12 13.583<0.01 6个月3.62±0.45 1.21±0.32 16.904<0.01

2.两组Ⅱ期手术前、正式修复后咀嚼效率比较

Ⅱ期手术前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的咬合力与咀嚼效能上,正式修复后3D打印临时冠组显著高于传统Ⅱ期手术组(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修复患者Ⅱ期手术前、正式修复后咀嚼效率比较()

表2 两组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修复患者Ⅱ期手术前、正式修复后咀嚼效率比较()

组别传统Ⅱ期手术组3D打印临时冠组t值P值例数15 15咬合力(lbs)Ⅱ期手术前88.14±4.92 88.43±3.15-0.192>0.05咀嚼效能正式修复后100.74±8.55 130.11±8.54-9.413<0.001Ⅱ期手术前0.43±0.04 0.41±0.06 1.074>0.05正式修复后0.82±0.15 1.43±0.11-12.701<0.001

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最终修复6个月后在种植牙相邻牙龋病、牙周炎、牙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上,与传统Ⅱ期手术组相比,试验组显著偏低表现(P<0.05),见表3。

表3 两组单颗非游离后牙种植修复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讨 论

单颗后牙缺失在口腔种植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当然并发症也较多。其中食物嵌塞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种植牙因没有动度与天然牙之间易形成食物嵌塞,黄志滨等[11]的研究认为种植修复后食物嵌塞发生的比例高达84.2%。本研究中传统Ⅱ期手术组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以食物嵌塞为基线,又容易引起邻牙龋病、牙龈脓肿、牙周炎等问题的发生。食物嵌塞可分为垂直型、水平型与混合型3类[12]。本研究还发现因缺失区的牙槽嵴萎缩,软组织丧失而导致的水平型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传统的成品种植修复基台很难塑形缺牙区丧失的牙龈乳头[13-15]。此外,不同个体在口腔情况上也有所区别,潘文辉与汤春波[7]通过制作个性化的愈合基台,明显改善食物嵌塞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制作方法较为复杂。

本研究在二期手术前采用种植手术后的含种植体影像的CT和原患者口扫数据拟合后制作专门用于二期手术使用的3D打印临时冠,基台采用Ti-base基台。通过3shape等设计软件设计冠的形态,最大程度地恢复牙龈乳头的形态和穿龈轮廓。种植体上部修复结构同余留天然牙保持最适接触,对今后软组织的适应性有利,减轻种植体挤压周围牙组织的程度。此方法简便并没有增加患者的复诊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干预后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上,正式修复后3D打印临时冠组显著高于传统Ⅱ期手术组(均P<0.01)。

本研究正式修复取模均采用口内扫描杆扫描,将数据发至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保证种植体与患者软组织的一致性。3D打印临时冠组通过第二次评估缺失区三维位置和空间3D打印的临时冠可在最终修复前将食物嵌塞、咬合欠缺等修复常见问题暴露后修改[16-18]。在充分保证牙龈塑形的前提下,寻找最佳的与预留牙的接触关系,最终修复体等同于复刻调改后的临时修复体。本研究采用骨水平Zimmer种植系统种植后牙,基台选用Ti-base基台制作的一体化修复体无需粘接剂[19-20],可排除因粘合剂造成的影响的不良反应;同时还能促进袖口成形。3D打印的临时冠的戴入能提高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这与个性化愈合基台促进龈乳头恢复、保证骨量密不可分[21-22]。

综上所述,种植二期手术同期应用3D打印临时冠对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体表现在可改善食物嵌塞的现象,积极有效地减少单颗后牙种植的并发症,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当然,此项研究仅围绕后牙区的种植修复展开,存在一定不足。3D打印临时冠在临床上应用较广,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朱房勇:撰写和修改论文;马红、吴祥冰:数据采集;许艳华:研究设计及各项工作的指导;高宇峰:研究的实施和指导;侯德强:统计学分析

猜你喜欢

食物嵌塞基台种植体
种植牙后为何容易塞牙
不同修复基台经循环加载后的扭矩丧失和基台沉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数字模型分析在垂直型食物嵌塞治疗中的应用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45例种植体基台螺丝失能情况回顾分析*
种植固定修复中基台机械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塞牙也得治
种植修复基台的选择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