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木国瑚与赵之琛等人交游考

2023-02-02李砚林良爽

中国书法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交游

李砚 林良爽

关键词:端木国瑚 赵之琛 林大同 交游

端木国瑚生平

端木国瑚( 一七七三— 一八三七) , 字鹤田,一字子彝,又字井伯,晚号太鹤山人,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进士,清代学者、诗人,精《易》学,著有《周易指》四十五卷、《太鹤山人诗集》十三卷、《太鹤山人文集》四卷等。端木国瑚自幼才华横溢,聪明敏颖,由于家族世代研究《周易》,他七岁便在父亲朴山的指导下修读《周易》,数月便能解其理,通其义。十二岁时,开始阅读《尚书》,短短几日已能成诵。嘉庆元年(一七九六),端木国瑚求学阮元幕府期间,他与吴文溥、陈鸿寿、陈文述、童槐、邵保初、朱为弼一起被称为幕中七子。据《太鹤山人年谱》记载,道光七年,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端木国瑚谈论《易经》,为他『乾初九不易世』的言论所折服,自叹闻所未闻。为潜心学业,他曾三次辞去县令,三度呈请调任,在归安(今湖州)任教谕十五年。道光十年(一八三0),他被召进京为道光帝占卜寿陵,次年被特授内阁中书。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九月,端木国瑚因偶感嗽疾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端木国瑚自幼便热爱金石篆刻,这得益于家乡青田盛产青田石,使他对这门艺术情有独钟。道光十三年,端木国瑚为杭县吴祺[1]所著的《吴氏印谱》撰写序言,其中他自述了篆刻经历:

余家青田饶石,少即事篆刻,意到笔赴,如诗家野战。及后窥汉印诸谱,乃瞠然废笔,无暇从事矣。友人杭州陈曼生、赵次闲,初亦以篆刻为戏,乃今皆卓立成家,与前辈龙泓丁氏、小松黄氏、铁生奚氏诸名迹相埒。忆十年前杭州何梦华集丁、黄、奚三家印作小谱,并拓款识其旁,极可把玩,曾赠余一册本,于湖州学舍惜失去。

端木国瑚也感叹自己因公务繁忙,『无暇从事矣』,很少有时间刻印,而今他羡慕好友陈曼生和赵次闲(赵之琛)起初只是把篆刻印当作玩乐,如今个个『卓立成家』。在《自识周易指后》一书中,端木国瑚写道:

二十三十走声誉,述涉猎,传记求工,诗古文辞百氏皆从事,学尽庞杂。至三十六岁,先父辞世,终丧,乃余先大父遗言及父所重命余者,废然反之《易》。

端木国瑚二十四岁至三十六岁之间,在各个领域广泛涉猎,金石篆刻就是其中之一。三十六岁以后,虽忙于公务和专注于易学,但他对篆刻仍心有所系。

《瑞安林氏印存》概况

《瑞安林氏印存》由民国瑞安名流林大同拓辑,现存一九一六年林氏钤印本,收藏于温州图书馆。[2]林大同(一八八0—一九三六),浙江瑞安人,曾任浙江铁路公司工程师、浙江省水利委员会主任兼技正、钱塘江工程局局长、钱塘江岸工程处处长兼浙江水利局局长等职,林大同与马一浮、李叔同、彭逊之、马夷初、夏承焘等名流友善。林大同善书法,著有《鉴止水斋随笔》,拓辑《瑞安林氏印存》。

《瑞安林氏印存》第一册收录了由赵之琛为端木国瑚镌刻的二十三方印;第二册原本收藏了二十四方印章,后佚失;第三册收藏了五十三方印章。《瑞安林氏印存》第一册和第三册共收藏了七十六方印章。其中,六十八方印章镌刻有边款,十七方印章镌刻了创作时间,还有八方印章的边款无法识别。第三册,包括陈曼生为端木国瑚刻制的三方印,苏璠为端木国瑚刻制的两方印,赵之谦为端木国瑚之子端木百禄刻制的三方印章,钱松为端木百禄刻制的二方印章,沈昉为端木百禄刻制的八方印章,徐三庚为端木百禄刻制的五方印章,丁柱为端木百禄刻制的二方印章,韩潮为端木百禄刻制的两方印,徐楙为端木百禄刻制的两方印。此外,还有端木百禄为友人刻制的六方印,锺以敬为林大同刻制的两方印。通过这些印章的数量,可以看出端木父子与赵之琛等篆刻家的交往甚密。

端木国瑚的金石交游

端木国瑚与赵之琛。阮元在浙江任巡抚期间,端木国瑚与赵之琛同为他的幕僚。阮元设立诂经精舍,将全省各地优秀学子集中起来,邀请饱学之士任教,并延请著名学者主讲,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强大文化圈。据《太鹤山人年谱》记载,嘉庆元年,端木国瑚获得阮元赏识,应邀赴杭州就读敷文书院。根据《赵之琛年表》的记载,嘉庆六年(一八0一),时年二十二岁的赵之琛拜在阮元门下。[3]端木国瑚比赵之琛早五年加入阮幕,『嘉庆四年己未二十七岁正月北上会试』之后离开阮幕,定居永嘉。端木国瑚与赵之琛在青年时期相识,交游半生,赵之琛陆续为端木国瑚镌刻约四十七方印章。道光七年(一八二七),端木国瑚为赵之琛《补罗迦室印谱》作序[4],这足以证明两人长久的友谊。以现存的印章为线索,具体展示两人之间的友谊。

嘉庆十年乙丑(一八0五),赵之琛为端木国瑚刻制了两方印章,其中一方是宽边古玺朱文印,印文为『子彝』,款为『乙丑端月收灯日』。另一方是浙派白文印,印文为『太鹤山馆』,款为『乙丑正月廿又四日作于竹影庵中,次闲赵之琛』,这两方印章是目前已知的记录中两人交游最早的印章。同年十月二日,又刻了一方朱文印章『太鹤洞天』,款为『次闲仿汉』。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0),赵之琛刻白文印『端木国瑚』,款为『庚午九月,赵之琛摹汉』。

嘉庆二十一年(一八一六),赵之琛以浙派切刀法为端木国瑚刻制一方白文印张『太鹤山馆』,款为『吾乡奚丈铁生制印多不刻足,盖本诸汉急就章也。丙子冬十月廿,雨窗无事,偶阅所赠诗画册子,纸尾手制名印在焉。不觉技疗,遂走笔刻此,次闲。』端木国瑚以鹤之名,得鹤之意,借鹤之势,扬鹤之名,山馆故称『太鹤山馆』。赵之琛在不同时期为端木国瑚刻制了『太鹤山馆』兩方,『太鹤山人』两方,『太鹤洞天』三方。

道光五年( 一八二五) 五月十五日, 赵之琛为端木国瑚刻制了一方古玺连朱印章,『丙父、国瑚』,连珠印的上部分为三角形印面,下面一方是扁方形,款为『干一峰似走,平虚而立,峰下有方石,径二国,坤象也,干峰形丙,离干为父,故取丙父,坤为国、为器,瑚器也,故刻名于下。子彝制此印,其用意也深矣。乙酉五月望日,次闲。』

道光九年(一八二九)九月,赵之琛为端木国瑚刻制了一方朱文印章『有井文在手』,款为『余友大鹤手握井文,自号井伯,属摹其形为印。已丑九月次闲。』这方印章设计精巧,将『井』字作为『有文在手』四字的界线处理,图形与文字结合,颇具创意。赵之琛还为端木国瑚刻了一方名为『井伯』的印章,具体时间不详,款为『次闲』。

赵之琛常来永嘉探访端木国瑚, 嘉庆十七年(一八一二)秋,端木国瑚、赵之琛、潘鼎[5]、苏璠聚集在平阳城西大雅山房,商讨篆刻印艺,通宵达旦,一连三夜。赵之琛为苏璠的《大雅山房印集》题跋中写道:

余尝摘《印人传》中『精义入神,运刀如笔』八字,谓自来论印之法莫善于此。盖印必先讲篆法,次讲刀法。篆法不通,安得入神?刀法不灵,何能如笔?二者缺一不可也。先生荟萃诸家,出以己意,一种高古之气,直得秦汉真传。篆法刀法各臻妙境,知非文、何以下所能仿佛矣。因题二截,以志心赏:『格自精严气自遒,渊源直可接嬴刘。一时浑沌全开凿,顽石如何不点头。妙手传神自得宜,精思端在运刀时。谱成已觉心心印,奠以雕虫漫见嗤。』

赵之琛除了为好友端木国瑚篆刻印章外,还位国瑚的弟子曹应枢[6]篆刻印章。曹应枢是端木国瑚的得意门生。在『真微印网』中收录了,赵之琛为曹应枢刻制的字、号、斋馆印,分别为:『缄秋槎』『秋槎』『尊生』。孙衣言[7]在《瓯海轶闻》中记载『曹秋槎孝廉,青田端木太鹤中翰之高弟也。』曹应枢同时又是晚清瑞安『三孙五黄』中黄体正、孙衣言、孙锵鸣三人的制艺老师。孙衣言曾记录曹应枢的事迹『先生年二十余,中嘉庆己卯乡试,即绝有名。既而连应会试皆不第,最后一赴大挑亦无所得,遂不复求仕』。端木国瑚是曹应枢老师,而曹应枢则是『三黄五孙』的老师,林大同是孙诒让的学生,在《瑞安林氏印谱》中的印藏传到林大同手中,除家族的传承外,也有可能是师徒之间的传承。

端木国瑚与阮元。时任浙江学政的阮元到括州(丽水)视学,发现端木国瑚品学兼优,经学、古文均冠全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颇为激赏,函邀他到杭城敷文书院就读。此后三年,端木国瑚居阮署西园,日与名流往来,诗文唱和,蔚然成性,于诗文金石书画深受阮元的影响。端木国瑚《上阮芸台中堂书》开篇云『瑚于门下有似再世』,可见师徒情深。[8]

嘉庆元年仲春时节,瓯江水涨时,阮元与端木国瑚等众学生一同游历括苍山,并遣兴赋诗以赠端木国瑚。《太鹤山人年谱》也有记载:『仪征阮相国典学止括,以府君品学兼优大加称赏,院试桃花画虎两赋有才调斩新,得六朝真意,评语经古皆冠全部旋食,相国又以所作括苍山雨七古属和。』阮元作《栝苍山雨歌示诸生端木国瑚等》(丙辰)『阴阳开阖荡层冥,奇变?还来仙灵。丹气冲虹鼎火赤,剑光跃电炉烟青……』端木国瑚和作《括苍山雨》:『天入括苍天欲低,翠微直上云与齐。盘空触破云中壁,万丈芙蓉散马蹄……』《瑞安林氏印存》第一页是赵之琛于嘉庆十五年九月初一为端木国瑚镌刻的『括苍』宽边朱文印,款为『仿何雪渔法,次闲,庚午九月朔日。』

浙江杭州学使署西园有荷池,池中小亭翼然四围竹树蒙密,入夏后万荷竞发清芬袭人。亭旧无名,阮元用放翁诗《风定池莲》自在香意名之曰『定香亭』。阮元命青田端木子彝赋之。端木国瑚作《定香亭赋》:『谢公水月,杜老乾坤。抗心古哲,怡志名园。榜修月斧,堦斫云根。井惟客辖,市岂臣门。神清藻想,气馥兰言……』『所作《定香亭赋》,清思古藻,似齐梁人手笔。阮元以诗相赠:「谁是齐梁作赋才,走香亭上碧莲开,括苍酒监奏淮海,招待青田白鹤来。」一时海内传诵,名声益振,被誉为「青田一鹤」。』『(道光)十七年,朝鲜使臣慕名求见,说「君所为《定香亭赋》,东国人皆传诵。」』[9]

嘉庆八年甲子(一八0四),阮元题跋《朱椒堂西泠话别图》中云:『一卷新图好护持,送君应到凤皇池。邀将金石论交契,付与湖山记别离。谈遍五年书里事,藏来七子集中诗。』七子正是吴澹川、端木子彝、陈云伯、陈曼生、童萼君、邵东、朱菋堂七人。如诗中所述,阮幕期间,端木国瑚经常与诸师友诗词唱和,金石论道。

端木国瑚与李石农。在阮府这一时期是他篆刻创作的高峰期,可他存世的作品少之又少,可见他镌刻的印章仅有三方,其中一方被西泠印社珍藏,这方印章印面尺寸2.3×1.1c m,石质为青田石,白文,印文为『石农』,以浙派切刀法镌刻而成,行书款文:『端木子彝为石农作』。另外两方印章在拍卖会上被发现,其中一方印章印面尺寸3×1.5c m,石质为青田石,白文,印文为『山水有清音』,行书边款『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另一方也是青田石,白文,印文為『空镜』,边款『空不受染,子彝』,仍是行书风貌。『从印中可见其字法雅驯,章法妥帖,虚实相间,用刀波磔跌宕,乃取法浙派,又上溯汉印所成之印风,可归为浙派一脉,侧款行书也清劲流转,其印、款之意味隽永,可跻身印家无愧也。』

根据《太鹤山人年谱》的记载,端木国瑚在嘉庆十八年时『北上赶考,途径天津,曾客李石农署中,次会试不第,又归过石农家,并游芥园,有诗纪事。十九年甲戌年,端木国瑚会试不第,归过天津李石农观察,邀游芥园同徐贻山、刘鹭羽,有诗纪事。』端木国瑚与石农金石之交,他们经常互赠印章,在『真微印网』上收录了李石农为端木国瑚刻制的一方朱文印章『子诒启事』款为『同治己巳葭月,石农作于武林客邸』。李石农和秦瀛也是很好的朋友,有『前秦后李』之称。秦瀛是端木国瑚的恩人,当国瑚初到杭城,生活艰难,他向秦瀛呈上了《鹤诉篇》,秦瀛对阮元说:「此青田鹤也「乃命居署中西园,使得壹志于学』。正是在秦瀛的帮助下,国瑚才能够在阮署用心学业。可以看出,国瑚与石农关系非同寻常。

端木国瑚与陈鸿寿。端木国瑚与陈鸿寿交往甚密,当时端木国瑚二十四岁,陈鸿寿二十九岁,端木国瑚称陈鸿寿为 『友人杭州陈曼生』或『我友』,两人交情可谓深厚。陈鸿寿为端木国瑚刻制了过许多印章,包括『端木子彝』『国瑚私印』以及『子彝』。这几方印章是端木国瑚的常用印。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陈鸿寿为端木国瑚之子端木百禄刻制了一枚『石门山人』,款为『石门洞刘文成旧居也,其间□泉怪石修竹乔柯景迁气接不可禅纪其妙叔总、卜尼于此餐□秀色,卧白云,咏诗读,书□获所好,亦我辈平生志也。戊申仲冬以父太鹤山人诗集十三卷见贻索作此印,十四日慵□耐月垂缯纪于曼生□□□。』

端木国瑚与苏璠。苏璠 ( 一七七二—一八三四),字仲玙,号石缘。浙江平阳人,金石篆刻家。精金石篆刻,篆法刀法,各臻妙境。在雅山筑大雅山房,有《大雅山房印集》《石缘印存》存世。历史上,平阳从瑞安分析置县,瑞安与平阳两县接壤。苏璠与端木国瑚是好友,交往甚密。端木国瑚曾为苏璠的《大雅山房印集》写序,在序中写到:

壬申(一八一二)始偕潘氏彝长至横阳,得息其园林而乐之。怪其云容石状,咫尺灵变,而有以知其中之多奇也。亡何,观主人藏书处,壁榻俱满,又出所作隶古、所作印数百石,与商榷之,灯每至曙。其时大风雨三四日夜,秋气如海,余三人矻矻而忘之也。其所择印,主人命志之,以为一时鉴会也。余亦以为余今日之游,适固余二人之曩所期思,而今谐之者也。余志之非琐琐为印然也。彝长曰:「是乃所以为印也。「主人且以为如何?

苏璠为端木国瑚篆刻了两方印章。端木国瑚的弟子曹应枢写有《题苏石缘集刻小印谱》:

古来善书家,多兼篆刻工。点波出一手,体势无亏蒙。君能通六书,变化方圆中。规抚入意匠,刀法明虚空。利锥出运腕,善锲贵及锋。下笔如挽强,奏刀若飞风。如栎欂栌橑,为龙鸟龟虫。仓颉开秘奥,意象探鸿濛。籀书及斯邈,篆隶分昭融。石经窥趩,嵝碑摩穹窿。后来趋晓易,人巧天为封。君能彻源流,指法心相从。古印看辟邪,玉刻兼铸铜。镌名辨疾已,私印稽左隆。钱刀钟鼎文,圆谱宣和崇。摹刻示集古,花乳灯光红。一字点画殊,真赝还折衷。形虽程各各,义或从同同。君又号石缘,了义明始终。石光贵坚洁,缘意须周通。回环得善心,心印看无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璠在金石篆刻上成就。端木国瑚与苏璠的金石交往对推动浙南地方的金石篆刻艺术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了。

通过对《瑞安林氏印存》的考述,深入探讨了端木国瑚与赵之琛等浙派篆刻先哲的交游关系,揭示了清中晚期瑞安金石篆刻的兴盛史。从金石篆刻的角度研究发现,端木国瑚不仅是清中晚期浙南,特别是瑞安金石篆刻发展的核心人物,也是永嘉学派的重要复兴者之一。而永嘉学派的复兴同样也推动了金石篆刻的兴盛。这两册印谱成为了研究瑞安金石篆刻发展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

作者单位:西泠印社

猜你喜欢

交游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黑水城所出《慈觉禅师劝化集》作者宗赜生平交游新考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柳诒徵与镇江名流交游略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顾梦游与方文交游考论
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
黄公渚与周至元交游考论
论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