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23-02-02张晓丽翟晓阳
张晓丽 翟晓阳
摘要:当前山东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是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立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机制机理分析,对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作用机制;5G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基础着力点在实体经济。我国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离不开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虚拟性、创新性、聚合性等特点,数字经济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效配置资源。同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实体经济是数字技术得以发挥效用的平台和载体,两者相互促进,为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群,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内在逻辑分析
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化。它是指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推动经济高效、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活动。
数字经济中的数字技术,主要是通过产业的数字化以及数字的产业化赋能各项产业,带动产业科技的进步,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产业生产效率,革新了生产方式,优化了产业结构。数字经济模式下,主要通过整个价值链的重塑来促进传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其作用路径主要有三条。
第一,企业内部价值升级重塑。[2]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应用数字技术来优化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形成智能性工厂,进一步打破业务部门的地域限制;企业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打破空间障碍,整合碎片化的要素资源,大幅度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加速了创新体系的构建。
第二,产业内部价值升级重塑。数字经济以数据的产生与获取、数据传输挖掘以及市场化配置等新方式显著改变传统价值链分工的治理模式,同时产业链各个活动环节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促进产业重构内部价值链,形成创新模式定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形态与结构带来了重大变革重塑。
第三,“数字+”跨界融合新业态打造。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跨界融合实现价值链相对位置的攀升 (产业内升级)或切换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 (产业间升级)。当前产生的各种新业态,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数字+医疗”“智慧销售”、智慧养老、“宅经济”等通过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新业态的打造。
二、山东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分析
(一)发展概况
数字经济在山东省经济社會发展中的引领性、主导性、支柱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21年,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5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GDP比重超过43%。产业数字化应用为山东传统产业塑造起新优势。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前11个月山东省实施的技术改革项目12 395个 (500万元以上),培育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523个,信息技术产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5万亿元,制造业的数字化指数达到80.3,居全国第一;山东省2022年入围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企业20个,移动物联网典型应用案例11个,数量居全国之首,实现数字化效益规模达到7 877亿元。“数字+农业”领域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建设801个淘宝村,超过500家成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居全国第三位;另外5G智慧海洋牧场建设 (“耕海1号”)、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船等相继投产。[3]各项数据充分说明,数字经济的强大驱动力,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新能量。
山东同步做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三个支撑体系。山东加快构建了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体系 (又称为 “5351”体系)。该体系培育了创新实验室50个;产业创新中心300个、创新服务机构50个、创新人才基地100个,累计认定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 468家。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全省5G基站数量超16.2万个,济南、青岛等12个市获评国家 “千兆城市”,5 600公里确定性骨干网络完成2.0建设升级,国内首个超算互联网工程在济南上线。物联网建设方面,全省已形成超过1.64亿个终端,物联网终端的接入流量居全国第一。
(二)现状分析
1.具备的优势
山东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经济、人口、农业和工业大省,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坚实,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具备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山东省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大,实力雄厚,拥有浪潮、海尔等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等各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面前,全省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二,山东省人才资源丰富集聚,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方式,培育了众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等要素。第三,山东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工作,2019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数字经济相关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薄弱环节
一是融合程度有待提高。数字经济可以整合各项数据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助力。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作用。但实际运行过程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各领域、各行业之间的融合状态千差万别,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数字化接受度较好,认知度较高;工业数字化受到工业互联网应用规模和效益的限制,虽然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但技术和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体系尚未完全建成。此外,在数字经济技术的应用上,不同企业的认知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中小企业基础薄弱,数字化转型升级缓慢,无法主动深入挖掘和利用数字资源。具体来说,除了浪潮、海尔、海信等少数企业外,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具有行业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尤其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企业。
二是跨界复合型人才缺乏。[4]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人才数量不足,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地区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高端数字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供给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山东省数字型人才研究领域相对较窄,企业较少,主要集中于前沿科技领域,如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要整合跨界人才、高端数字人才、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推动各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数字型人才战略。
由于缺少数字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研发、管理团队缺乏,导致数字创新动力不足,绝大部分的企业研发投入較低,新模式、新业态创新不足,产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从人才分布来看,全省数字产业相关人才多数分布于高校院所中,企业相对较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不一致,存在偏差。
三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山东省产业领域技术提升速度较快。但很多企业科研基础薄弱,缺乏专业科研团队,对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导致数字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核心技术方面,对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等方面要重点关注,并着重完善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接的重点领域。要实现产业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强技术创新,如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打造新兴数字产业新优势。
三、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路径
(一)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各项要素资源的充分供给,可以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要素基础。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光纤网络、5G网络等技术发展,连接基础设施升级和商用。同时,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另外,对全省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分层次总结各地区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因地制宜统筹构建全省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像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市基础设施较好,对数字经济的认知度较高,可以较快布局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设;德州、枣庄、聊城等地市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可以从宽带建设全面覆盖角度来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产业的更新升级;其他地区因地制宜,集中各种要素资源,加快区域内无线网络的建设和物联网的全面覆盖,为各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数字化环境。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支持
数字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尤其是前沿技术的研发、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研发。鼓励企业进行基础科研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优势,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扩大数字经济开放空间,将各项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整合后实现数据的联动共享、行业之间数据开放共享。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的统一开放,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同时,基于山东农业大省优势,推动 “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山东省特色数字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结合山东省农业发展实际,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引领,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粮食生产、植物栽培、畜禽饲养等领域。应进一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数字农业智能化、自动化新发展,加快山东省智慧农业发展步伐。
(三)完善制度治理规则
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制度保障,政府要在这个方面多做工作。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打造 “数字政府”,为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明确数据的责任主体,规范数据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数据平台的网络营商环境等,完善山东省数字经济市场的竞争规则。同时,加速出台数字安全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山东省数字安全方面的建设,构建完善的数字安全保障体系。根据构建数字山东的各项政策体系的整体要求,山东省政府应加快推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推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制定各项人才政策来吸引、引进高水平数字人才资源;[5]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省内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企业与院校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建造实习基地、现代实验室、校企合作交流、共同研发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所需要的人才要素提供保障。产学研一体协作,成果转化加速,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出更多应用型数字精英。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推动经济新动能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山东省应立足于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体系,进行核心技术创新研发,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史扬帆.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2(03):89-91.
[2] 周春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策性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9(07):11-12.
[3] 杨子葶.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N].山东商报,2023-01-14(013).
[4] 刘金旺,王娟.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浅析[J].山东工业技术,2020(02):3-8.
[5] 董浩,韩文泉.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9(03):5-7.
基金项目: 2021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项目编号:2021-YYJJ-08)。
作者简介: 张晓丽,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投资;
翟晓阳,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金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