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乎孩子的在乎

2023-02-02董一红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3年1期
关键词:棒棒糖奖品李老师

董一红

“聽到这些,真是让人欣喜。我很庆幸,回复了这个陌生号码;很庆幸,帮你们搭建了一座温暖的桥梁,把你的电话号码给了孩子,让他和你对话,有了这次愉快的体验。”我给李老师微信留言时情不自禁感叹道。

周六,我看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就回复过去。对方是一个孩子,说自己是通州实小的学生,想要找一下参加课改现场推进会,在他们班执教《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的李老师电话,他有事要和李老师说。男孩所说的李老师,是“师带徒”活动中我的徒弟,但推进会我没有去,我很诧异男孩怎么知道我号码的。他支支吾吾地说,是从李老师那儿得到的。我能感受到孩子迫切地想和李老师交流,于是打电话和李老师沟通。

李老师也很诧异,说从未与孩子聊起我,这事她百思不得其解。我询问是否可以把她的号码告知孩子,李老师立刻同意了。

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李老师的留言,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增进师生感情,李老师给孩子准备了棒棒糖,想等到上课完毕,请班主任奖励给孩子们。这个男孩,上课回答了好几个问题,觉得自己表现很棒,但班主任却说要数学大练过关才可以奖励,所以他觉得有点遗憾。

李老师告诉他,他是一个很优秀的男孩,上课时,他积极回答问题,得到了老师的握手、拥抱,得到了同学的认可、点赞,这是最好的鼓励和肯定,比起棒棒糖来,那是更加开心的事情。孩子立刻就理解了,而且很愉快地接纳了。

当时她给孩子发材料时,有一份材料后面附带着白纸,上面正好写着我的电话等信息,所以这个孩子就获知了我的电话,并通过我联系到了李老师。

李老师后来还和男孩妈妈进行了交流,因为男孩妈妈不支持孩子打电话,在孩子和李老师沟通时还一直想打断他。李老师说孩子很优秀,会想办法和他人主动沟通,这也是一种勇气,一种智慧,希望不要批评孩子。男孩妈妈也很开心。

看了李老师的留言,我感到人世间美好情感扑面而来。

或许有人认为:不就是一根棒棒糖吗?又不值几个钱,孩子有必要这样斤斤计较吗?还要打电话告诉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老师,真是不可思议,要是他们的班主任知道了,该多么失望啊。

但是,你们可知,这根棒棒糖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自己被信任、被尊重、被认可、被欣赏……为了这根棒棒糖,他有多努力,多想老师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而奖励他。孩子对这份奖品的珍视远远超越了奖品本身的价值。

《孩子不愿说,父母更要知道怎么办》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希望父母能听一听自己内心的真正声音,但是大多数大人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想法。他们只要听到孩子说话,看到他们的某种行为,就会不由自主地否定他们、训诫他们。所以,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我深以为然,这段话不仅是在提醒父母,也对所有教育者有启发。孩子那种“说不出的心情”,如果没有得到倾听,最后只能化作道道伤口。幸好,我无形中当了一座美丽的桥梁;幸好,这个孩子还愿意和李老师交流;幸好,李老师能很好地引导家长与孩子,将孩子的心结在最短时间内解开。

那么,为何孩子会那样执着,辗转找到李老师要告知她此事?我想,这不仅是对没有得到棒棒糖而遗憾,还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着对班主任没有遵守承诺的不满与抗议。

诚然,这位班主任有自己的想法,也试图让孩子通过积极进取来获得奖品,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个善于表达的孩子很快化解了自己的情绪,那么其他“沉默的一群”呢?他们的心是否会离班主任越来越远?

李老师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重,她凭借的又是什么呢?是真诚、期待与赏识。孩子们表现不错,她就与孩子握手;孩子们回答出色,她就轻轻拥抱孩子;孩子找她倾诉,她就耐心友善地与之交流。同时,随着师生身体的靠近与接触,心灵之间的距离也在缩短。如果一个孩子从成人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关爱与鼓励,就会成长为自尊自信、阳光开朗的人。

当然,对于孩子的奖励,也要丰富多样、出奇出新,不能只是让他获得更多的物质奖品,更要对他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比如,放学时让他当一回领队,享受个人因努力而获得的荣耀;给图书管理员当助手,培养他的责任感;选一本书请老师读给大家听,从而体验自主选择与权威感等。父母对孩子的奖励,也大体相似,比如,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耐心倾听孩子表达,给予积极回应;让孩子自主选择心宜的书,满足阅读欲望等。待到孩子再大一些,要引导他能专注地做一件事,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当孩子形成良好习惯时,不需要奖赏就能愉快地去做事。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指出:“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我只会在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的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当我们不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真正的教育,首先要在乎孩子的在乎,能听见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情绪,明白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信守对孩子的承诺,同时,也能了解自己,不忘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从而换位思考,对孩子温柔以待。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教科科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编辑 东篱

猜你喜欢

棒棒糖奖品李老师
Thinking思考
该得奖的李老师
折磨人的奖品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棒棒糖的求助信
摔倒后,地上还有根棒棒糖
获奖名单看过来,奖品发放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