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邑坊的诗歌故事:草没奉诚园

2023-02-02李明

美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家宅德宗马家

在现今西安市的南二环边,北起友谊东路,南至祭台村一线,东起经九路,西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操场,这一长方形的区域为唐代长安城安邑坊的所在地。在唐代的安邑坊中,有一处著名的园林,即“奉诚园”。有关这处园林主人的传奇经历以及园林的命运变迁,折射着一段沧桑变幻的历史,让后人每每兴怀感叹。

奉诚园原为中唐名将马燧的家宅。马燧(726年—795年)字洵美,汝州人,先祖自右扶风迁徙而来。年少的时候,马燧和兄弟们一起读书时,曾废书而叹:“天下就要大乱了,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以济四海,哪能终日孜孜矻矻,甘愿做一个腐儒呢!”成年的马燧高大魁梧,性格勇敢又沉稳,又多谋略,不仅遍观群书,而且尤其擅长兵法,这也在他辉煌的戎马生涯中得到了证明。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派贾循镇守叛军大本营范阳。时年二十七岁的马燧试图劝说贾循归降朝廷,可惜消息泄露,贾循被安禄山派人杀死,马燧逃入山中,被一位隐者收留,才免一死。代宗宝应年间(762年—763年),马燧在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幕下任职。此時唐朝廷邀请回纥平叛,回纥兵居功恣肆,朝廷官员供奉稍不如意,便恣意杀害,以至于没有人敢去和他们接洽。马燧却主动请求在驿站负责接待回纥兵。他先是贿赂了回纥的首领,得到了回纥的令旗和违犯军纪者可杀的允诺,又暗中将死囚犯交给自己的手下,一旦回纥兵侵扰民众,则以死囚犯假冒回纥兵杀而儆之,回纥将士由此才恐惧不敢恣肆。由此可见马燧的谋略和胆识。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州李灵耀反,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派田悦率兵援助灵耀。马燧奉命与李忠臣一起讨伐。李忠臣惧贼而逃,马燧整合了李忠臣留下的兵马,击败田悦,进逼汴州。马燧又先后击败李灵耀的“饿狼军”和田悦的方镇援军,李灵耀夜逃,汴州光复。马燧虽立大功,却不肯入城,将功劳让给了李忠臣。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田悦又与淄青、恒冀等节度使联合反叛,围困邢州。马燧与李抱真、李晟合军救之。马燧出兵时,先是驰书田悦示弱,待大军一至,大败田悦,遂解邢州之围。建中三年(782年),田悦重整旗鼓,联合淄青、恒冀计两万余人复叛,马燧又率军设计大破之。兴元元年(784年),马燧又奉命平定河中李怀光的叛乱。李怀光派徐廷光守卫长春宫城,马燧挺身而出,在城下劝降叛军。他将衣襟打开,身处敌方弓箭之下,以示诚意,叛将感动而降。

马燧一生屡立战功,先后任河东节度使、保宁军节度使,被封北平郡王,加检校司徒,并授侍中,可谓煊赫一时。德宗兴元五年(788年),马燧与李晟等名将一同被绘图于凌烟阁,可谓无上殊荣。

据史书记载,马燧“货甲天下”,而他的儿子马畅承袭旧业,也善于理财,所以马家愈富,安邑坊马宅中有无数珍宝。不过,在贞元十一年(795年)马燧死后,他的家产却成为当朝豪幸所觊觎的对象。

唐德宗本不依信宦官。但泾原兵变后,情形有了变化。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德宗召禁军护驾,却发现无人前来。原来,负责禁军的将领为了贪污,将禁军名额贩卖于人,以吃空饷,导致有额而无人。德宗仓皇出逃奉天(今乾县)之时,只有窦文场、霍仙鸣等宦官跟随。自此之后,德宗将禁军之权交给窦、霍等宦官,设置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职,专由宦官担任。当时窦、霍可谓权倾天下,不仅掌握军队,而且操纵朝堂。

贞元十五年之后,杨志廉任护军中尉,也同样恃宠恣肆。据两《唐书》,在贞元末年,马畅曾受到杨志廉的逼迫,令其捐献田宅。而当唐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政治革新,革除宦官的权力。因此唐顺宗命令将被宦官夺去的马宅又归还于马畅。但永贞革新很快失败,唐顺宗也很快死去。唐宪宗即位后,废除了永贞革新的诸项内容,宦官权力复炽。终于,在逼迫之下,马畅还是交出了祖传的家宅。

关于马家失宅的原由,唐代的笔记小说《桂苑丛谈》中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故事中说,马畅为了示好皇帝,将宅中杏树上结的大杏献给宦官窦文场,窦文场则将杏献给了唐德宗。德宗十分惊异,认为自己从来没见过这样大而鲜美的杏子,心中竟然升起了一丝嫉妒和不安。皇帝无疑认为马家的豪奢是一种僭越。因此,德宗派宦官到马家宅中,将大杏树封存。皇帝的这一举措让马畅十分恐惧,他决定献出安邑坊的这座豪宅,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过,不论是由于得势宦官的逼迫,还是由于皇帝的猜忌,马家终于失去了自己的家宅。而“奉诚”这一名字,则在“奉效忠诚”的意味中,明明见到的,还有一丝恐惧。

此诗作者窦牟是贞元二年(786年)进士,此时马燧尚在。从诗中可以看出,窦牟在登第后在长安任职之时,曾经是马燧宅上宴请的宾客之一,亲历了当时宾主尽欢的多场华筵。而他作此诗之时,马燧已死,而马畅也已经失去家宅。昔日的马宅,已经变成了被荒草蒿莱覆盖的“奉诚园”。窦牟重游故地,追思当年高朋满座的往事,不禁感慨人世盛衰之速,也表达出了对功臣马燧的深切怀念。

在唐代以及后世的诗歌中,“奉诚园”成为一个典型的意象为后人反复援引,用以表达沧桑变幻之感。中唐著名诗人元稹《遣兴十首》其二诗云:

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

欲识短复长,君看寒又暖。

城中百万家,冤哀杂丝管。

草没奉诚园,轩车昔曾满。

昔日的马家宅前车马喧阗、宾客盈门,如今则被荒草所没。元稹慨叹,人间的权势不能久存,就像夏日和冬日互相盈虚交替一样。元稹还有《奉诚园》一诗:

萧相深诚奉至尊,旧居求作奉诚园。秋来古巷无人扫,树满空墙闭戟门。

诗题后注云:“马司徒旧宅。”“马司徒”即马燧。诗中所表达的今昔盛衰之感,和前诗是一致的。

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十首中有《伤旧宅》一首,极力铺陈豪宅主人当年的豪华煊赫,与眼下的荒凉破败、人去楼空进行对比。诗中最后感慨到: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繁华难久,盛衰循环,这一千古诗歌主题凝结在奉诚园这一意象中了。

晚唐诗人杜牧也曾经路过安邑坊南门附近,看到有权贵之家正在营造屋舍,而旁边的奉诚园却是一片野草荒芜:

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过田家宅》)

诗人的深意是,这新营造的屋舍,难免和当年的马家一样归于破败。真的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在宋元明清诗中,引用“奉诚园”这一典故的诗很多。例如,清代诗人袁枚有一位姓马的朋友死后家宅变卖为酒馆,袁枚在诗中就曾引用马家“奉诚园”这一典故来表达今昔之感:

奉诚园里石阑干,手未凭时泪已弹。我是华堂旧宾客,残花今与路人看。(《马观五侍讲身后园亭鬻为酒肆重游有感》)

可见,虽然安邑坊马家的奉诚园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在诗歌中,却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象征。

李明

辽宁锦州人,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家宅德宗马家
忆秦娥 庚子元夕二首
捡柿子
谈关键词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韩国战争电影的“家宅”记忆
现在流行男生欺负女生
Lexicon
唐朝回纥“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时期为重点
中唐宰相:文官不爱钱的典范
一句良言导致的滥杀
唐德宗:当优秀CEO遇上糊涂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