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古中医学论治月经后期*

2023-02-02刘文琼

光明中医 2023年2期
关键词:风轮厥阴太阴

米 雪 刘文琼

清代彭子益先生秉承仲景之法,继承和发展黄元御学术,运用《易经》河图理论和中气升降理论揭示了机体内在的活动机制,认为人之生命秉受于阴阳二气升降平和、造化旋转而生的中气,中气旋转来调控气机的升、降、沉、浮,从而形成木、火、金、水四维之气,并提出了“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的圆运动学之说[1]。《素问·阴阳离合论》曰:“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三阴三阳开阖枢的圆运动是人体圆运动的重要环节,六经开阖枢协调人体阳气的升降出入以及中气的生成,枢机不利则阴阳二气的圆运动失调,百病由生。一气圆旋,四维之气升降沉浮,五气朝元,三阴三阳开阖枢的圆运动协调,方能维持阴阳平衡、气畅血和的生理状态。彭子益认为运动圆为人之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用药以复其圆为医理,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主张有三:运轮复轴、运轴行轮、轴轮并运,强调培补脾胃中气,协调四维之气,以助运旋之力。月经周期的气血盈亏和阴阳转化的规律如环无端,周而复始,阴阳二气、各脏腑之气的圆旋正常则气血阴阳的消长和转化自如,月事按期来潮。月经周期延长推后1周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持续2个周期及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疾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历代医家对其认识和辨证思路繁多,文章将从古中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拟初探治疗该疾病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病因病机

古代圣人言:“诸世界乃大风轮所持”。圆运动的运行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机体的每个细胞均存在气机的降、沉、升、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的气血津液由一身中气协调运转,同时机体又存在无数的气旋,肝心脾肺肾各是一个气机的漩涡,古代人称之为“风轮”[2]。笔者结合古中医学理论,总结认为此病的病因病机在于人体圆运动风轮的运旋失调,三阴三阳圆运动的枢机不利。其中与肝木风轮、脾土风轮、肾水风轮三轮气机的运旋失调以及厥阴、太阴、少阴的开阖枢关系最为密切。现逐一论述。

1.1 肝木风轮升泄失司 厥阴不阖《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云:“妇人室女以肝气为主,盖肝乃血之府库,肝既受病,经候衍期,或多或少,或闭断不通”。 厥阴风木处于一个阴阳平衡、转化的节点,承接来自太阳的阳气。肝木风轮左升圆旋,阳气渐长,体内的阴气封藏转换为阳。厥阴不阖,木气不升,阳气郁遏于内圆旋运动而不渐长,圆运动的上升段运转滞涩,一身的阳气无以升发并达到一个鼎盛的状态,少阳转枢不利,影响一身圆运动的进行。《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云: “故曰气者血之帅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热则行,气寒则凝”。 肝气郁滞,出现月经量少,色黯红有块,小腹胀满,或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闷,精神抑郁,时欲太息,舌质正常或略黯,苔白,脉弦的气滞型的月经后期表现。《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然血何以寒?亦惟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阳气不升,血失温煦,寒从中生,出现月经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舌黯红苔白、脉沉紧或沉迟的血实寒证型月经后期表现。《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藏血,气行则血行,肝木风轮升泄失司,血室不开,气血瘀滞于内,经血不能下泄,出现月经量少、色黯红多块、少腹胀满、腰骶部疼痛、舌红有瘀斑或瘀点、苔白或黄、脉沉弦或沉涩的血瘀证型的月经后期表现。此外,厥阴不阖,会反侮横犯与之一体两面相对应的阳明,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化,直接和间接地导致月经不能如常来潮。

1.2 脾土风轮中运失司 太阴不开《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卷一》云:“妇人经水后期而至者,血虚也。此由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不能生血所致”。太阴承接来自少阳的阳气,通过右降的圆运动使阳气下沉,并由阳明、少阴敛藏入三阴。素体脾胃薄弱或后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损伤脾胃,导致太阴不开、阳明不阖。李可先生认为阳明沉降为人身的最大降机,十二经、脏腑、五行之气的顺降皆由阳明大降机所统调[3]。阳明不阖,少阳、太阴之阳气承接不利,进而影响肺气的宣降、胃肠腑气的畅达以及一身之阳气的收敛沉降;太阴不开,将阳气收纳于三阴的能力下降,潜降阳气的通路被阻滞,脾土风轮中运失司,阳气无以蕴达于内来温煦和充养各脏腑,居于中轴的脾胃无力协调和运转四方之脏来化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失于温煦,出现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无块,经行小腹绵绵作痛,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爪甲不荣,舌淡苔薄,脉细弱的血虚证型的月经后期表现以及月经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迟的血虚寒证型月经后期表现。《万氏女科·卷之一·调经章》:云“脂痰凝塞者,盖妇女之身,内而肠胃开通,无所阻塞,外而经隧流利,无所碍滞,则血气和畅,经水应期。惟彼肥硕者,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中轴不运则四轮之气运旋、布散津液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停滞日久酿生痰湿,出现形体肥胖,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稠或夹杂黏液,胸脘满闷,纳呆,浮肿,倦怠乏力,带下量多且色白质稀,大便溏薄、黏滞不爽,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的痰湿证型的月经后期表现。

1.3 肾水风轮沉藏失司 少阴不枢《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提出了经本于肾的观点。少阴肾为一身阳气之本和水火交接之枢[4],封藏阳气,蕴藏元阴元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天癸为肾精肾气沉藏和充盈到一定程度而化生,是促进人生长、发育、生殖的精微物质。少阴居于圆运动中将阳气封藏的最低点,是生命圆运动的动力源泉,少阴转枢不利,圆运动滞涩,阳气无以封藏则天癸不生,肾水无阳蒸腾于上则气血不充,冲任不畅。月经的产生与天癸成熟、气血充盈、冲任二脉通畅密切相关,因此少阴之圆运动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少阴之枢为圆运动的水火之枢,阳气向下封藏的运动不足,太阳不开,阳气不生,从而出现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气短,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小腹隐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的肾阳虚证型月经后期表现;阳气蒸腾肾水的运动不足,真水不能上济心火,火热内生,煎灼真阴,且阴阳互根,阳失封藏而阴精无从化生,阴精亏损加剧,从而出现月经量少,色红质稠,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苔薄,脉细的肾阴虚证型的月经后期表现。

2 治疗

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应肝、脾、肾三脏各主时令之自然属性,予以中医妇科学大家刘奉五先生的经验方四二五合方进行加减,与此同时施用六气针法协同配合治疗。四二五合方由四物汤、二仙汤、五子衍宗丸加减化裁而成,用以治疗血虚肾亏所引起的闭经或席汉综合征[5]。刘文琼主任医师在临床上根据四二五合方进行加减来治疗月经后期,方中用熟地黄、枸杞子补肝肾之阴血,血能生气,亦能载气,以助肝气的上升及肾气的沉降;白芍调和厥阴风木及太阴湿土之气,以解因阳气郁结或亢盛引起的气机升降失调;当归、川芎、柴胡升发风木之阳气;益母草疏通畅达瘀滞之肝气;党参、麸炒山药培补中运之气,麸炒枳壳推动中运之气的运行;覆盆子固肾涩精,促进肾阳之气封藏和肾中精血的滋生;五味子大补五脏之气,其中补肾之力尤甚;菟丝子平补肾阴肾阳,淫羊藿补益肾阳,盐知母滋阴润燥,以清虚旺之肾火,使少阴枢机下行段的圆运动正常进行;车前子性降滑利,趋向沉藏,以助肾中阳气向下封藏,同时还可泄肾浊补肾精,阴阳互根,促进肾阳的滋生;川牛膝补肝肾之阴,引血、引药下行。全方肝、脾、肾三脏同调,补中寓通,散中有收,共奏补肾、疏肝、健脾之功,使一身之气机协调运转,如环往复,维持圆运动的正常运旋。临床应用上,根据患者的肝、脾、肾风轮失司的病机不同,对本方针对性地进行加减和调整药物的剂量。《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患者面南而坐,顺应一身气机左升右降、顺时针的圆运动方向,行开阖六气针法。用0.2 mm×40 mm,1.5寸针平刺厥阴、太阴、阳明、少阴的头部分区各一针。《会元针灸学》云:“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百会穴居于人身最高点,为诸阳、诸脉之会,可统摄和调节一身之气机,平衡阴阳。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机选择性地由百会穴向少阴、太阳、厥阴、少阳、太阴、阳明方向透刺一针,以起到引阳气达经的作用,留针30 min。见图1。

图1 六气开阖针法头部分区图

3 医案举隅

庄某,女,30岁,已婚。初诊日期为2020年9月11日。患者因过度劳累及熬夜,自2020年3月5日起出现月经周期延后,40~55 d一行,伴月经量逐渐减少,现停经52 d。既往月经6~7/30 d,量质可色红,有血块,经行伴小腹隐痛,腰酸痛,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双腿乏力,余无明显不适。末次月经2020年7月21日,量较前稍少,色质及伴症同前。带下量可色黄,无阴痒和异味。孕2产1人流1次,2019年8月因胚胎发育不良于孕61 d行人工流产术。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黯苔薄白,脉沉细微弦。2020年9月4日血β-HCG:<2 mIU/ml;2020年9月10日妇科彩超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属肝肾风轮失司所引起的月经后期,治以疏肝养血,滋肾调经。方用四二五合方加减,处方:熟地黄12 g,炒白芍12 g,当归12 g,川芎12 g,党参15 g,麸炒山药30 g,柴胡9 g,麸炒枳壳9 g,覆盆子9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2 g,制五味子9 g,盐车前子9 g,益母草15 g,川牛膝12 g,淫羊藿12 g,盐知母12 g。14剂,水煎服,日2次,各250 ml。行六气开阖针法,平刺厥阴、太阴、阳明、少阴的头部分区各一针,百会穴向少阴头部分区方向透刺1针,留针30 min。于2020年9月25日二诊:自述服上药,自觉烦躁症状较前好转,带下色白,有时小腹发凉,月经9月17日来潮,量较前增多,经前乏力、经行腰酸痛症状较前减轻,余同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制巴戟天15 g,肉苁蓉15 g,以温肾助阳,养血填精。服14剂,继予六气开阖针法。10月8日三诊:自述现无小腹发凉,自觉体力增强,近日偶乳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巴戟天、肉苁蓉,加香附12 g,以疏肝行气。服7剂,六气开阖针法百会穴改为向厥阴头部分区方向透刺,余同前。10月15日四诊:述上述症状均较前改善,现有小腹隐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香附,改党参30 g,加盐续断20 g,桃仁、红花各12 g,以补肾益气,养血活血。服7剂,六气开阖针法同上。10月21日五诊:述服上药3剂后月经来潮,自觉诸证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嘱患者用初诊方药炼蜜为丸,每丸重2 g,每日2次,每次5丸,继服2个月。随访至今,述月经现已正常来潮,30~32 d一行,量色适中,无明显不适。

按:该患者过度劳累、熬夜,日久损及肝肾,伤精耗气,一身之阳气运行不畅,肾水风轮沉藏、肝木风轮升泄失司,少阴不枢,厥阴不阖,圆运动上升段运旋滞涩,气机郁滞则血行不畅,导致月经后期兼月经量减少,采用四二五合方加减方,以调整肝肾之气,同时还可健脾益气以资血之源及推动气机的运行,通过4个多月的治疗,患者月经正常来潮,经行诸证较前改善。

4 讨论

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从古中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圆运动运旋失调会影响月经的如期来潮,《寿世保元》云:“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本文通过探讨在圆运动理论的指导下,调整全身的气机来调节月经周期,以求在其辨证和治疗上拓展新的思路,化繁为简,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风轮厥阴太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厥阴病篇再论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叶片数目对风轮位移和应力的影响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不同串列布置间距下2 MW风力机尾流的研究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