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人才发展新引擎政校合作促乡村振兴
2023-02-01河北省保定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石伟
■ 河北省保定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伟
习近平总书记视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他提出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今年以来,为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助力乡村建设,保定市乡村振兴局积极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活动,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共谋乡村发展思路,共建校地合作基地,共育乡村建设人才,打造保定乡村振兴新样板,助力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
试点先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省级第一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涿州市与中国农大”试点工作,组织涿州与中国农大签署《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框架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建立对接机制、明晰双方权责、建立工作台账。组建以中国农大专家教授为成员的乡村建设服务队,依托中国农大教学实验基地和高校技术优势开展乡村建设服务。制定出台“种子赛道”项目种植补贴方案、三城村花生产业奖补方案、奶牛冻精补贴项目奖补方案等农业政策包,协助实施奶牛家庭牧场改造升级项目、2023 年度“博士农场”、省级精品蔬菜产业集群项目、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一批合作项目,完成三城村、宁村“科普农村路”建设。双方共建中国农大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项目,为乡镇培养“本土专家”,2023 年培训返乡入乡带头人600 余名。
扩大成果,推进行动全覆盖。2023 年保定市再次争取到“阜平县与南开大学”“博野县与河北农业大学”2 个第二批省级“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试点,指导县校双方依托高校技术优势及双方已合作项目成果,为长期开展乡村建设服务提供基础支撑,为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技术指导,培养带动乡村建设的实用型人才。扩大省级试点成果,在全市开展“保定市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组织各县(市、区)和驻保高校、市属高校、与保定有帮扶关系的高校对接,搭建合作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政校合作、促进成果转化,22 个县(市、区)分别与34 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做到了县域全覆盖。为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思路,市乡村振兴局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依托高校专家教授人才团队,在保定市阜平县、涞源县、涿州市、高碑店市、竞秀区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村,按照粮食生产型、特色农业型、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城郊融合型等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调研,提出发展建议,做到一村一策、一村一案,为打造和美乡村提供支撑和借鉴。
突出个性,注重打造县域特色。注重平台搭建,博野县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组建全省首个县级“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院”,把县域乡村治理所需和院校所能进行有效连接,实现校地“双向奔赴”。将乡村建设与高技能人才紧密联合,建设博野乡村振兴综合智库,引进广东预制菜龙头企业粤旺农业集团北方基地项目,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向产学研融合、产才融合方向深度拓展。注重打造标杆,涿州与中国农大共同推进博士农场建设,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开展“种子赛道”科技示范工作,助力马踏营鲜桃产业,更新种植技术引进新品种,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注重品牌建设,蠡县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对麻山药连作障碍的成因、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初步制定山药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进行示范应用,丰富了河北省山药种质资源,为河北省山药绿色化、标准化区域品牌打造奠定基础。注重文化交流,唐县与冀中职业学院建立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在文化交流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首次交流由冀中职业学院主要领导组织师生到唐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晋察冀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接受红色历史教育,感悟初心使命。注重技能提升,涞水县充分利用保定幼专的丰富资源,从专家库遴选幼儿专家和模范教师,对全县970余名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发展和行为的观察、聚焦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等主题培训,有效提升了涞水县幼儿教师尤其是脱贫地区幼儿教师的能力水平。注重培训育才,阜平县与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合作,举办乡村治理人才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现场沉浸式体验、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天生桥镇干部进行培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注重综合发展,竞秀区与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对城郊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紧密结合竞秀区资源特色,研究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模式,做深做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工作。
完善机制,加强保障措施。强化人才保障,从各高校优秀遴选专家,成立“保定市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服务专家团队,组成“智囊团”,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技术难点、发展痛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项目支撑,打造“政校企+村”模式,探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保定乡村振兴新场景创新实践项目,打造“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校地合作亮点工程。强化政策保障,发挥金融支持政策优势,统筹用好衔接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支持签约高校开展服务。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和监测评价体系,促进工作开展。强化服务支撑,利用已建成或有一定基础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签约高校长期开展乡村建设服务提供基础支撑。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拓展实践基地功能和服务范围,为高校师生团队开展红色教育、科技创新、实习实训、助农服务等社会实践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