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训识 从“希望学子”到“装卸全能王”
2023-01-31赵汉琪
赵汉琪
提到铁路交通的司机,大家都会想到火车司机,他们驾驶着承载上千人的列车,穿行在大江南北。其实,铁路上还有一个“冷门工种”——装卸司机。当货物运送至铁路货场后,就是由装卸司机将其一件件转运至货车上,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湛江货运中心(简称“湛江货运中心”),一排排集装箱整齐堆放,犹如巨大的钢铁城墙,龙门吊牢牢地抓着集装箱来回穿行,稳稳地将它们放在货物列车上。起升、試吊、试刹、吊运、对位、落位、脱箱……这看似是龙门吊和集装箱两个大块头之间的互动,却有着绣花般的精细功夫。门吊司机以行云流水的驾驶技艺,在离地约13米高的操控室内熟练操作门吊,将几十吨重的集装箱装卸上车,保证精准落位,误差不超过0.01米。
只要在湛江货运中心提到“装卸全能王”,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想到一个名字——吉训识。参加工作仅一年多,他就在2017年度全路货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桂冠,取得个人全能王冠军、全能团体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还陆续获得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路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入路6年,他从装卸司机华丽转身,成为湛江货运中心技术安全部的一名工程师。
至今,吉训识从未忘记10年前的那个夏天。2012年7月12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12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启动,从这一年起,贵州茅台每年向中国青基会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资助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铁路系统的品学兼优、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大学生两万名,一次性资助每人5000元,吉训识正是首批受助学子。
圆梦大学
吉训识至今还记得2012年那个酷热的暑假,18岁的他收到了来自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满怀喜悦之时,一家人也在为钱犯难。
吉训识的家乡——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是座悠久而静谧的小城,靠山临海,山清水秀。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经营着家中几亩薄田,靠种植季节性蔬菜,供三个子女读书。吉训识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十分懂事,成绩也名列前茅。填写志愿时,他特地选择了就业率比较高的铁路院校,为的是有个稳定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可大学学费、生活费这笔不小花销,让这个贫困家庭陷入窘境。
正当父母为吉训识的学费发愁之际,他偶然在网上看到铁路青少年发展捐助中心正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考上一本二本的学生都可以去申请公益助学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报了名。“当时的心情很忐忑,觉得看到了希望。”按照报名要求,需要准备一系列资料。时间紧急,还涉及许多盖章流程。八月酷暑,他东奔西走,却不觉得累。“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一定要牢牢抓住它。”
半个月后,吉训识接到电话,他成为“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12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受助学子。铁路青少年发展捐助中心为他送去茅台集团资助的5000元助学金,不仅解决了全家的燃眉之急,也让他得以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让他有了足够信心和底气面向未来。
转瞬四年已过,2016年8月,吉训识从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如愿来到南宁局集团公司湛江货运中心,成为一名起重工。
起重工是负责吊装起重货物的技术工人,是所有铁运人都佩服的岗位之一,无论刮风下雨,一年四季都在室外作业,还需要熟悉各类货物的装卸流程和作业标准,以及起重机所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和相关业务知识。吉训识是当时车间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顶着这个“光环”,同事们都对他颇多照顾,再加上他从小就爱捣鼓电器,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很快。
阳四福是吉训识工作后的第一位师傅,每当提起自己徒弟,他都十分得意:“第一次见到这个小伙子,文质彬彬却一点也不娇气,抢着和我们干粗重活,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好这个徒弟!”
每天,吉训识都会与师傅早早来到货场,对门吊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升机钩的安全性能、抓斗机的闭合情况,进行班前安全检查,做好钢丝绳的维护保养,给机械传动部位润滑注油防护。钩头是否有裂纹、起重机每一颗螺丝是否有松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确保门吊起重作业零故障零事故。晚上,他反复揣摩现场操作过程,对照装卸规章制度一一回顾,做好工作笔记的总结和积累,加深学习印象。
吉训识不仅喜欢“琢磨”规章制度,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在门吊作业起重工信号指挥员、电动起重机司机这两个工种跟班学习时,每当门吊有维修任务,他都会主动给维修组的师傅“打杂”,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门吊作业空闲时,他会主动向师傅们请教,学习他们的门吊作业和维修保养经验。通过师傅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和传授,以往一些在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现场实践,他很快就学懂弄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很快,他就成了部门里难不住、问不倒的“小老师”。
一举获得全路“装卸全能王”冠军称号
2017年初,入路未满一年的吉训识就被单位选派,参加全路货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参加竞赛,取证是第一步,但现场经验和特种设备操作基础都不足的他,要同时考取门吊、装载机、叉车三种操作证,其难度可想而知。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和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他就顺利考取三种操作证,也顺利拿到参加全路货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的“入场券”。
首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大赛,吉训识面临巨大挑战,参赛前有半年的封闭训练期,他决心抓住这个时机,刻苦训练。“当时,我所能做的就是跟着师傅们一起训练学习操作技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动作慢慢来。”
训练时,吉训识印象最深的就是走“S”形穿越障碍和模拟装卸车的训练。一开始,作为新手司机,他不敢开叉车穿越障碍,速度一直提上不来,压坏撞坏的标杆也越来越多,心情非常沮丧和失落。后来,他调整训练方法,改用油桶代替标杆。“油桶碰不坏、碰不倒,对提升速度和快速掌握叉车性能有很大的帮助,大大增强了我练好叉车的信心。”直到竞赛时,这份信心也依然存在。
另一个难点是门吊,“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想要练好最主要的就是稳钩”。抱着“越难学,就越想把它学好”的念头,吉训识结合师傅们所教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终于在稳钩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和突破。面对钩头升降高度的难点,他在了解不同门吊的性能、工况和参数后,和师傅一起总结出通过计算钩头升降时间来把握升降的高度的方法,十分奏效。
2017年11月,全路装卸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在四川成都大亚湾货场拉开帷幕,来自18个铁路局 (公司)的装载机司机、门吊司机、叉车司机和装卸值班员四个工种300余名选手参加了竞赛。选手们是从全路十余万名各类装卸人员中严格遴选而出,都是代表各地铁路装卸作业最高水平的“武林高手”,可谓群英荟萃。
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吉训识高分通过理论考试,又在叉车穿越障碍、装载机双“S”障碍赛、门吊吊物过框架等高难度装卸实作科目中拼出了精度、比出了水平。刹车、倒档、后退、原地旋转、货物堆码……一系列娴熟而又干净利索的操作,体现出了他过硬的基本功和心理素质。成绩公布,吉训识以第一名的成绩,一举获得全路“装卸全能王”冠军称号。
2018年初,手握铁路货运起重工、门吊、叉车、装载机、正面吊司机五种操作证,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装卸标准化作业流程、特种设备操作等技能的吉训识,成为了车间的装卸值班员,统筹整个车间装卸班组的管理。在繁忙的湛江货运中心北货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逢遇到流程复杂、装车难度大、安全风险突出的作业,他几乎吃住都在货场解决,寸步不离。他尤其重视每日每班作业前检查、作业中过程盯控、作业后验收定制存放等重点环节,严格把好货物运输安全质量关,做到装一辆重车,保一路安全。
“望闻问切”解难题
大赛奖杯和证书放在书柜醒目的位置,笔记本上,吉训识一笔一划写下“用辛勤和汗水书写绚丽的青春,拥抱新时代”,激励自己不断进步。2018年底,勤勉努力、兢兢业业的吉训识成功竞聘车间助理工程师的管理岗位,他针对现场装卸机械、货运装载状态等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多次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回忆起担任助理工程师后,第一次独立带队抢修,吉训识记忆犹新。当时,正在工作的他接到同事的紧急通知,“吉工,411门吊吊架减摇钢丝绳脱槽缠死,无法操作,急需抢修”。他迅速组织维修组技术人员,奔赴现场带头抢修设备。起初,面对复杂现场,他手忙脚乱、无从下手,但是看着货场堆积的集装箱、等待卸车的车辆,他只能硬着头皮开工。通过仔细观察摸索,与现场技术人员反复沟通研究,最终确定了抢修方案,在更换了减摇钢丝绳,并重新调试后,成功解决机械故障问题。他还总结提炼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即对整台吊机外观的检查;“闻”听吊机转动声辨故障部位;“问”询问操作运行情况,做维护保养记录;“切”摸查内部结构,在部门中推广。
“门吊时常发生这类问题,极大影响作业效率和装卸安全,如何才能彻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吉训识组织车间技术骨干开展了技术攻关。经过多次现场观察、记录、调阅作业视频,反复查找问题原因,并与设备厂家沟通联系,他们终于找到问题源头。吉训识介绍,原门吊吊架减摇系统存在缺陷,减摇钢丝绳卷筒位置太靠前,容易脱槽并加剧磨损。针对这一缺陷,他经过多次现场勘测,制作图纸,确定卷筒摆放位置,最终成功对吊架减摇系统进行了改造,杜绝此类问题的反复发生。这一次技术攻关,增强了他胜任助理工程师岗位的信心,也为他今后开展课题攻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作中的吉训识善于发现,是个“有心人”。一次,他在检查正面吊时发现,上周刚更换过的空气滤清器,现在又满是灰尘。“正面吊空气滤清器灰尘多,更换频繁,不仅会损耗发动机缸体,还会加大成本支出。”他分析,只要将正面吊原来的较低进气口提高,即可减少灰尘吸入量,从而减少空气滤清器和发动机缸体的损耗,提高正面吊保养质量。想到这里,吉训识立刻向车间提出了建议,经过多次调研分析,最终确定了提高原装空气滤清器进气口改进的方案,此方案能大大减少吸进正面吊运行时扬起的灰尘,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此项建议还获得了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四等奖。
面对新业务、新技术,吉训识总是潜精研思。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装卸工作效率要求的提高,原门吊的变阻调速方式已满足不了现场作业的需求,需要引用新型的变频调速系统。他翻阅数十本技术业务书籍,将新型的变频调速系统使用说明书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并将新系统使用与现场作业联系起来,通过数个夜晚的“攻关”,終于熟练掌握。“功夫还得靠磨炼、苦练和经验,缺一不可。”他说。
为青年搭建成长平台
2020年6月,吉训识被调任湛江货运中心技术安全部助理工程师,先后负责专用线管理、货车超偏载防控、货运计量设备运用、技术规章管理、专业管理及安全评估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这对于装卸专业出身的吉训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深知,作为一名年轻的管理干部,必须要熟练掌握装卸、货运业务,才能适应铁路快速改革发展,尽快熟悉、掌握货运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迫在眉睫。
面对挑战,吉训识迅速调整心态,刻苦钻研货运规章制度,学习新业务,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为扭转专用铁路、专用线内因违章作业存在突出安全隐患的状况,他多次深入湛江、茂名、廉江各专用线进行摸查和专业督查,并现场指导专用线管理人员加强专用线安全管理,杜绝事故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为更好管理货运计量设备的运用及强化货车超偏载防控,吉训识牵头修订了货运中心的计量安全监测设备运用管理办法,制定了超期大修服役设备管控措施,还推进两台小型超偏载检测装置购置、安装、调试运用,进一步强化中心货车超偏载安全卡控。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吉训识充分发挥科技保安全作用,针对湛江地区铁路货车超偏载仅依靠人工审核装车计量磅单防控难度大、效率低,经常存在错放漏放超偏载问题车情况,开展技术攻关,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发超偏载辅助程序,自动审核货车装载质量有效提升了运输组织效率和安全保障。
“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过程肯定是很辛苦,也很累人。但是只要努力下来,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收获的肯定比想象的要多。”由于技术业务过硬,表现突出,吉训识被聘为中心“专业骨干人才”,在2022年初成功应聘工程师。
在日常工作中,吉训识不仅重视自身学习,还乐于向青工传授经验,授人以渔。作为中心团委生产委员,他主要负责青工学技练功,提升本领。湛江货运中心团委于2020年7月正式开展“双创对标·青年小班制”积分竞赛活动,以党团支部为落实单元,依托各单位党团员练功场台,立足青年生产岗位实际,按照青工安全意识教育、积分竞赛、青年技术比武、青年安全文化展示四个步骤,开展技术比武、绝活展示、网络闯关、趣味答题等线上线下比赛,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同时,为推广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作为主要完成人编写电动起重机司机必知必会手册和编制完善职工培训网络管理平台题库,助力集团公司“一书一册一片”职工教育资源建设。
作为“青年小班制”竞赛活动负责人,吉训识从精心挑选网络答题闯关赛的题目、严格把关车间级业务竞赛模式到背规赛抢答赛的组织,切实为青工业务技能提升下了大力气,也获得了一定成效。他介绍,中心团委制定下发《湛江货运中心2021年度“青年小班制”积分竞赛活动方案》,推动青年学技练功常态化,全年开展网络答题闯关赛、车间级业务竞赛、青工全能赛等共21场,覆盖青年1000余人次。期间,涌现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李水玲、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黄柄澍、谭晓彤等先进青年典型,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技练功学在日常、练在经常、比在平常。
2018年,吉訓识被评为集团公司“新时代·宁铁十大杰出青年”,多次被集团公司团委、中心团委邀请,向青年职工分享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激励更多年轻人积极向上发展。面对刚入路的青年,他总是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很幸福,成长成才的平台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广”。他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铁路的大家庭里,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人生目标。日后我也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求真务实地做好每个工作,为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