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2023-01-31郭秀珍王艳娥
郭秀珍 王艳娥
陕西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内容寓于专业课程学习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1],提出要在课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教育主题,增强课程思想性。同时要通过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的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因此,我们应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想政治资源,采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改革现有教学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培养高素质、有担当的信息人才。
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要求将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水,具有思政味但又要做到自然无痕。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整合了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对促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将德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及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
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1 重智育,轻德育[2]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入人民生活。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家长给学生报名编程培训班、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比赛,教师也更多关注学生实际成绩,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培养。虽部分学校响应国家德育号召,但浮于表面,与课程融合度不够,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教学内容、方法单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多为办公软件操作讲解,常采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演示→学生修改”的单一教学方法,没有关注到学生主体,影响教学效果。且相应的内容、教法,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多有接触,因而在上课时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其余学生在课堂初始也很难静心自主探索,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契合性
2.1 中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心性还未定型,具有可塑性。在这个时间段,他们可能接受正确的教育来明确人生态度,使自己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也可能接受错误思想而成为消极社会人群。同时,较少的社会经验和较差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盲目的模仿心理,同时又容易感情用事,不够理智[3]。这迫切需要我们在中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使中学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情感,实现价值引领,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想水平协同培养的目的。
2.2 信息技术课程融入思政的优势
2.2.1 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自由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平台,但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网络环境复杂,加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不健康内容,容易使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走向歪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正确对待、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筑一道防火墙,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4]。
2.2.2 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媒介。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从量变引起质变,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学习空间等信息化环境为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提供了便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催生出了各类学习终端、智慧校园、在线学习平台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课程思政共同体,突破学校围墙,实现全程育人,全社会共同担负青少年成长成才责任[5]。在信息技术机房,电脑设备充足以及网络加持,学生可自由浏览多种思政资源、在线网络学习平台,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网络思政教师和学生搭建沟通桥梁,实现个性化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机房中的硬件设备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很好的教学媒介。
2.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课程思政教学赋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丰富了教学资源,也创新了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大家追捧,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新路径。
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注重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教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可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但学生个性化学习程度较低,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较弱,这给课程思政的实施带来挑战。线上教学自主性强、灵活度高,但无法提供师生面对面更好地互动(如微表情、肢体语言等)。混合式教学充分结合二者优势,建设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改变了传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同时也促进了课程思政教学主客体角色的转变[6],让学生在个性化、合作学习过程中持续得到教师指导,提升认知水平,陶冶情怀[7]。
课程思政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育人功能上、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达成目标和学习过程等教与学相关要求上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在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方面具有优势[8]。
3 教学模式设计
本文立足于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相契合的优势,改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以达成专业知识与思政意识协同培养的目的。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为主线,课程思政为辅线的“学—知—践—评”有效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设计了初中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该教学模式将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良好教学格局做好准备。
图1 教学过程
图2 混合式教学模式
3.1 学:即课前自学、知识了解阶段
教师根据章节内容选取适当的思政主题,合理优化课程设计,创设实际情境,发掘多样化课程思政资源并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给学生,设置主题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引领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认同。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线上交流讨论并留有痕迹,教师通过问题分析,调整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如在PS教学中发布抗击疫情视频,创设实际应用情境,如抗击疫情表情包的制作。
3.2 知:即课程教学、知识内化阶段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影响力。
3.2.1 选取思政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教师选取积极向上的思政案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增强认知,促进知识的内化。如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抗击疫情表情包的设计意图与思想,体会作者的价值观与人文素养,端正态度,理解在设计中体现价值。
3.2.2 应用线上小组合作学习,线上平台的小组合作打破空间限制,学生自由合作,取长补短,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深入。如学生合作探究抗击疫情海报设计意图与思想并发布至平台,打破时间限制,学生可自由发表言论,平台也可帮助教师快速整理学生答案,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关注度。
3.2.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思政主题,以在线匿名互动交流、摇一摇思政问答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及时调整优化下一步课堂教学策略[9]。
3.3 践:即课堂实践、知识迁移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课程,动手实践在课堂中占很大比例。传统教学中学生依据教师要求一步一动,主观能动性差,知识内化与迁移程度不够。因此,需要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创新设计,以思政为主题,优化学生实践任务。如学校将在食堂张贴疫情相关表情包、海报等,使学生保持秩序,文明用餐,请同学们帮助学校进行相关设计。在实际场景中促进知识迁移,使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协同并进。
同时,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学生们可在线上平台存取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以及作品,便于之后作品的完善。学生们也可通过网络互相浏览学习更多的作品,取长补短。
3.4 评:即教学评价、促进教学阶段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注重实践成果,注重操作的正误,对于作品内涵的关注很少。融入思政元素后,不能只简单地注重结果,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状况、操作意识等。要设计新的指标,从多维度进行评价。如主题选取、设计意识、设计效果等方面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开展自评、师评、互评,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等,使学生在挖掘组织思政材料中,引导学生担当责任、树立远大理想。
4 结束语
在德融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是有意义的。本文设计了以思政为主题导向,“学—知—践—评”为教学过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将思想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优良作风,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