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景观的交融设计
2023-01-31蔡文尊
蔡文尊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工程概况
厦门实验中学新校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中部祥平街道,汀溪南路北侧、汀溪西路西侧地块。校园总占地面积82 904m2,其中景观设计面积为65 335m2,容积率0.786,绿地率35%。南侧有架空高压电力线,场地现状以林地为主,整体场地中部高,四周低,最大高差约14m。基地位置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域,气温年差较小,盛夏无酷暑,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冬日无严寒,年均气温21℃,5—8月雨量最大,无明显干季,年均降水量1 440mm。
2 景观设计思路
2.1 设计理念
我国四大书院选址多为依山傍水,揽山川之美景,养好学有才之人。本项目选址同样可依山就势,而且同安区自古有朱子书院文化传承,本项目可借鉴书院空间形式,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开拓创新出教学地域。在空间上,基于古代书院空间布局基础,推陈出新打造新的校园空间;在文化上,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主题教育;在元素上,以“圆”融校园师生之精新,依山就势造山水书院之“园”。
2.2 设计思路
2.2.1 基于传统,推陈出新
学校的历史文化是历经多年沉积下来的宝贵财富,传承并发展学校的历史文化是必然的趋势。在新校区景观设计中,应充分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不断创新,为新校区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文化基础。
1)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地势特点和建筑结构,营造富有自然之美的生态环境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环境,用以体现读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达到在环境中学习的美好期许。
2)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文化研究领域应着力发挥其实际效力,起到先导作用。
2.2.2 体现独特的地域特色
厦门市同安区作为朱子理学发祥地和社会治理实践地,历来重视传承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用心守护这座城市的“根”与“魂”。早在2016年,同安区率先建成了全球首座实质性运行的厦门同安朱子书院,并举办了以“闽学源头,文化同安”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朱子文化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实验中学新校区有着无可比拟的文化氛围。
2.3 景观功能分区
校园规划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双轴线,采用“四廊串九园”进行布局,“四廊”即“学史长廊”“精神文化长廊”“百年建党长廊”及“书法长廊”。以4个长廊连接曲苑水园、地理园、戏曲文化园、书法园、生物园、树下讲堂、逸趣园、雨水花园、五四园。中国传统文化以“学史长廊”为根基,戏曲、书法、地理等多种形式协同发展;现代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底蕴,融合红色教育、生物与雨水花园科普形成校园精神的环形叠加,将校园空间串联起来。
3 传统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书法艺术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将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幅书法作品由正文、题款、印章三大元素构成,运用“点、横、竖、撇、擦”组成的汉字,由书者通过笔法、墨法、章法表现其气质、品格和情操,已达到美学境界。
我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即中国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书法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曾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项目主入口的百书广场,充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雕刻技法完美结合,将蕴含中国古代文化的隶书、行书、草书等百种书法字体与现代书法艺术融合,以地刻的形式展现在师生面前,使师生在校园中感受“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
以墨池命名的书法园,取义于王羲之洗笔成墨的典故,唤起“勤学苦练方有佳绩”的情感共鸣。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墨池,中心景石利用粗糙的原石和现代钢板相结合,把“惟精惟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砾石和绿化的穿插仿佛水池泛起的涟漪,在宁静中带有一丝灵动。地面局部铺装以青石作为原料,为临摹字帖提供了便捷性和可行性。庭院内还散置几组石刻书法诗词,营建带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的节点空间。景观中并未采取过多复杂的空间设计,仅提供一个活动场地。这样的空间注重的不是书法与景观的融合,而意在创建一个可提供书法活动的景观空间。
连通教学楼与宿舍区的书画长廊顶部的布幔设计让整个空间弥漫着文人的书画气息,营造一种仿佛游走于水墨山水之间的视觉感受,与行走的人组成一幅动态的画卷。干净的长廊地面犹如空白的画卷,给夜晚时分的灯光投影字帖预留出空间,营造不同的意境,展现不同的文化精神,如沈粲的行云流水,如王羲之的磅礴大气。
3.2 京剧艺术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是我国戏曲文化的国粹典范,其特点鲜明,内涵丰富,技艺精湛。园林大师沈从周曾建议园林学者学习昆曲,可见戏曲与园林之间的紧密联系。著名学者金学智把戏曲和园林概括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两个综合艺术系统,认为二者关系密切,在风格、结构与形式等方面表现契合。笔者认为,京剧作为校园文化核心之一,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应在校园中形成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创造有利于师生学习与交流的文化空间。设计在庭院中构建一处户外舞台,在建筑的基础上巧妙地搭建出一处舞台背景。舞台两侧预留出“出将”“入相”2个上下场口。为使更多人能感受到京剧的浸润,设计特意在舞台前预留出大片广场,以满足师生教学及交流使用。
由于项目依山而建,场地与路面之间难免出现高差较大的挡墙。经过思考,设计将绿化植被作为基底,利用钢板的可塑性与柔韧性以水袖的优雅艺术形式呈现,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韵味,模拟了水袖舞动过程中的流畅柔美,展现如行云流水般的艺术之美,表达了一种欢快喜悦的灵动之美(见图1)。
图1 挡墙设计
同时,从教学楼高处望去,曲苑园的地面呈现的京剧脸谱的图纹样式,以及京剧脸谱坐凳和雕塑都让师生潜移默化地在校园中感受到戏曲的文化氛围并自觉弘扬戏曲艺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传递东方审美情韵,使戏曲艺术血脉延续、发扬光大。
3.3 红色文化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渐形成的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正是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才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典型。厦门作为一座英雄之城,在福建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红色文化的宣扬尤为重要。校区南侧的树下课堂作为宣传阵地,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红色课堂”。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红色故事校本剧等突出了“红色主题”“红色宣讲”“红色展演”“红色传习”等内容,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学生耳濡目染。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本次设计的百年党建文化长廊也将红色文化与党建文化融入其中,形式生动形象,对党建知识、廉政教育、道德讲堂等内容进行了生动的展示,用寓教于乐、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绍百年党建文化。
3.4 中国传统文化在植物上的呈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其多变的色彩和灵活的组合形式为园林造景提供多样的可能性。无论是空间、时间抑或是色彩变化,均赋予景观无限变化的美感和充满生机的活力,促使整体景观更具欣赏性。而植物因其自古以来被赋予的特定寓意和象征属性而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更是用以表达创作情感的重要元素。植物在景观中除了绿化美化的作用,同时还担负着文化符号的角色,传递校园所蕴含的思想和愿望。
3.5 中国传统文化对植物造景的影响
1)天人和谐的思想 “天人和谐”思想是在“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天人和谐”是指在人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于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顾名思义,“天人和谐”思想的本质在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景观设计所追求的和谐、自然的审美情趣与传统造园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一脉相承,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应充分体现。庄子云:“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具体体现在植物造景上就是施法自然,胜于自然。因地制宜,根据植物自身特点和对环境的需求来安排,使植物都能顺应自然生长。
2)植物的象征性手法 在厦门实验中学植物配置时除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及厦门本地的特点外,也借用了植物作为媒介描述特定的情感和景观空间感受,并通过植被表达出来的空间意境,激发师生对于整体空间的思考与想象。如在校区入口中轴上设计成排列植的香樟,延续了老校区植物品种的选择,仿佛生命之树,与老校区一脉相传,寄意老校区在新校区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生物园内设计多品种果树,如嘉宝果、柚子、石榴、洋蒲桃等寓意新校区在日后的发展中必将硕果累累,形成“春华秋实”的景观效果;书法园与曲苑水庭的宫粉紫荆,向阳而生,隐喻学生茁壮成长,努力向上;戏曲文化园的凤凰木则起源于京剧百鸟朝凤,尤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站位之高,影响之大。
4 结语
校园景观承载着校园文化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延续等文化重任,对学生的学业、素质、审美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校园景观作为传达校园文化的载体,以学校文化底蕴为基底,充分尊重学校的历史文化脉络,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师生在校园景观中耳濡目染、悄无声息地浸润学生的思想与品质,进而对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发展和升华,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