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是促进水库移民村后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移民安置村为例
2023-01-30李文军王之婳
李文军,王之婳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10)
1 杨营村基本情况
杨营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安置村,全村217户826人,均为来自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移民。全村土地面积1 181.6亩,其中建设用地95.5亩,耕园地1 048.6亩,养殖用地37.5亩,人均土地资源有限。杨营村区位条件较好,距南阳市区仅7 km,交通便捷,周边建有多所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村庄建筑呈行列式布局,整体建筑风貌良好。电厂路东西贯穿对外连接,现状路况差,需要改造提升,内部道路已硬化,能满足需求。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备,配有污水处理设施,电力电信供应正常,仅供水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村民生活。村委会面积500 m2,基本功能设置齐全,设有文化室、卫生室、图书室等,村级基本公共服务,能基本满足村民需求。
杨营村一、二产业均发展较好。第一产业以企业规模经营为主,进行奶牛养殖,以及饲料和有机葡萄种植等;第二产业以租赁厂房来料加工为主,包括艾叶加工厂、厨具加工厂;村内保留古法食品作坊(如酿酒、石磨老豆腐等),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
现状产业按区域分东西两块组团集聚,西部组团以加工业为主,东部组团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辅以农产品加工。
西部组团有厂房三栋,建筑总面积11 000 m2。其中两栋总建筑面积约7 000 m2租赁给南阳德信行洲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打蛋器、咖啡机等厨具产品加工。一栋为国药蒲艾艾草加工厂,建筑面积约4 000 m2。厨具加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品出口国外,有拓展需求。
东部组团用地被南阳本地龙头企业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共占地650亩。其中80亩用于建设奶牛厂房,饲养约1 000头奶牛,并建设了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生产的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供全村免费使用,沼渣制成有机肥用于本村种植有机葡萄。180亩建设为有机葡萄采摘园,采摘剩余的葡萄加工制作金优红葡萄酒。390亩进行青贮饲料种植,产出的饲料供应本村奶牛厂。东部农业种养组团经营状况好,有品牌效应,已经在向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发展。
但是,该村发展仍存在一定劣势。包括: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少,建设用地紧张,未来空间拓展余地有限;东西两块较为分散,村庄缺乏统一规划;产业片区种养业发展较好,但自发生长,有效整合不足,还未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水资源较缺,饮水保障率低,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发展策略与发展思路
2.1 发展目标
以现代农业为支柱,龙头企业为核心驱动力,产村一体化为着力点,人居环境提升为支撑,设施配套为保障,建设宜居宜业的移民美好家园。
2.2 总体策略
(1)以农为重,产业先行。以循环农业为支柱产业,以加工业留移民,以乡村旅游为亮点,做好做活移民村产业,推动移民村实现乡村振兴,转变发展模式,催化循环农业种养科技创新,探索移民村发展新路径。
(2)分类施策,因势利导。杨营村属于城镇郊区型,在以农为重的同时,考虑与城郊尤其是附近学校联动,农旅融合,创建融合发展新业态。
(3)内联外引,调整结构。转换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龙头,借助外力,补齐短板,完成产业转型,建设循环农业新示范。
2.3 发展思路
(1)以循环农业为支柱,加工业为补充,乡村旅游为亮点。以种养一体循环农业为主,以蔬菜花卉苗木为辅,引进龙头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物业经济,形成固定资产,以厂房出租,保障移民就业;以现代化高标准农业园体验为特色,适度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2)坚持三大转变,带动产业发展。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以种养一体循环农业为核心推广种养一体的循环农业科技,巩固畜牧、水果等产业优势;从“加、养、种、肥、能”五个方面实现物质能源循环;实践生态种植、清洁能源、农村水污染治理、生态养殖、土壤改良、饲料生产六大板块的创新技术。二是分散式家庭作坊向集中式标准化生产转变。建设标准化的生产设施对外租赁,建管一体,引进环保达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移民通过厂房出租和在工厂务工获取收益。三是单一业态(农业)向复合业态转变。杨营村属于城镇郊区型,距城区近,区位条件好,周边学校居民区多,产业基础好,可以依托本村的循环农业,面向南阳市民适度发展乡村旅游。
3 产业布局特色
3.1 产业总体格局
实现循环农业、现代加工、乡村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见图1)。
图1 产业总体格局示意图
3.2 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格局为以种植奶牛饲料和有机葡萄为主、兰花等花卉种植为辅的种植业+奶牛养殖业;种养一体全部由南阳当地一家知名的乳业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现代农业实践体验园区包括田园休闲中心(40亩)、奶牛养殖基地(80亩)、有机葡萄园(250亩)、花卉基地(100亩)与饲料种植园(470亩)等5大板块。
图2 循环农业格局示意图
3.3 现代加工
以建设标准化厂房为重点,招商引资出租物业。巩固现有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厨具配件加工;考虑移民村现状产业基础,在现有3栋厂房总建筑面积11 000 m2的基础上,新建2栋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8 000 m2,继续引入本地企业入驻。推动循环农业加工产业,适度扩大葡萄酒酿造规模,结合电商发展定制化生产模式,结合旅游参观,增加现场果汁加工区。在花卉基地,配建小规模花卉初加工站,结合乡村旅游,进行花卉商品销售,开展插花体验活动。在移民居住区,以家庭作坊形式,结合旅游,小规模发展传统乡村美食加工。
3.4 乡村旅游
多年发展中,杨营村形成了循环农业实践体验园(东区)+宜居宜业移民社区(西区)的旅游格局。
其中循环农业实践体验园(东区)面向学生和家庭,主打“科普教育游+田园体验游”,吃有机菜、喝鲜果汁、观奶牛场、赏花卉园、学新知识。将杨营循环农业实践体验园区建设为市区周末休闲品牌农园、市级中小学科教基地。
主要旅游项目包括循环农业科普教育、奶牛场观光、葡萄采摘、插花体验、农学展览、酿酒体验、品尝乡村有机食品、流动周末集市、户外运动等。
主要建设项目为田园休闲中心(40亩),主要包括服务广场、科普游园与户外活动基地三部分。其中,服务广场包括休憩廊、服务站及活动广场(可以做流动性花卉集市、户外展览等);科普游园集中展示园区技术,户外活动基地适量建设户外拓展设施。
宜居宜业移民社区(西区)主打乡土美食游。在移民居住区,利用已有住宅,集中在沿街及村委会周边设置传统家庭作坊,利用传统古法制作酒品、多彩馒头、酸菜及豆制品等有机美食,同时适当发展手工体验活动,形成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乡土美食游。
4 乡村产业发展的启示
4.1 基层组织是乡村产业的带头人
杨营村发展得较好,除了得益于良好的区位条件,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带头人,即该村基层组织——杨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素质较高,十分团结,战斗力强,有带领全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支部主要同志年富力强,有办企业做实业的经历和创业经验,懂市场善经营,有能力选择好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
4.2 循环农业是乡村产业的支柱
传统农业生产率较低,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大多数农民为增加家庭收入,弃农进城务工,如何既保障农产品供应又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移民村帮扶乡村振兴的关键,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杨营村以较少的耕地创造了较好的效益,正是得益于此。杨营村以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作为村产业支柱(饲料种植—奶牛养殖—养殖废弃物处理—有机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观光采摘)。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功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
4.3 物业经济是乡村产业的补充
国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给予较大的政策扶持,如何用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效益,杨营村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的经验值得借鉴。杨营村利用移民扶持资金在村里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形成村集体的优良固定资产,对外招商出租,主要面向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的企业,由于厂房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且充足,对沿海加工型企业很有吸引力。发展物业经济,引进龙头企业,能就地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三者共赢,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4.4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的亮点
农村不仅是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应基地,也是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的空间,有条件的村庄适度发展乡村旅游,是进一步延长乡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有效途径。杨营村以循环农业为产业基础,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厂和奶牛挤奶活动对青少年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有机葡萄采摘以及花卉观赏等活动,再加上乡土特色美食,也能吸引城市游客。杨营村属于城镇郊区型,周边学校居民区多,客源充足,具备建设市级周末休闲品牌农园、市级中小学科教基地的条件。经过资源整合、宣传策划,再适当增加旅游设施,就可以打造一个品质高、亮点多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综上,杨营村以“循环农业”为核心,循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水库移民村后续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