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代谢对骨折康复期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2023-01-29姚华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期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腰椎

姚华龙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18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表现为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被破坏,患者通常为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当机体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或积累性劳损时多引发骨折,患者可表现为剧烈疼痛、出血、发热、休克等临床症状,若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处理,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机体功能,少数患者则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1-2]。目前临床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两种方式治疗后患者均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既往有学者指出,患者卧床康复期间不仅要承受疼痛的刺激,还要面对卧床带来的静脉血流变化、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血脂异常等问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3-4]。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存在密切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因此高脂血症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5-6]。骨折康复期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可能会对其骨代谢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腰椎L1~L4处骨密度,延缓治疗后的恢复。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血脂代谢对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的影响,以期能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5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167例,年龄24~59岁、平均(33.91±4.10)岁。纳入标准:(1)骨折康复期患者;(2)年龄≥18岁者;(3)既往无垂体、甲状腺等影响骨代谢疾病者;(4)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各项资料均完整者。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近3个月内有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使用史者;(3)合并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者;(4)合并风湿性疾病、肿瘤、结核病患者;(5)中途转院或失访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使用双能X射线仪器(型号:AKDX-09W-I;厂家: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各部位的T值,其中T值>-1.0为骨密度正常(正常组),T值-2.5~-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将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者作为异常组。查阅既往资料和相关研究[1-8],确定并采用调查法收集骨折康复期患者的相关资料,查阅院内所记录的患者入院时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并开展研究。(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饮食、吸烟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骨折部位、骨损伤程度等。(2)临床资料:包括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ApoB、同型半胱氨酸(Hcy)、钙、磷、尿素氮、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前清蛋白、总蛋白、清蛋白、各部位T值、联合用药情况、活动量、本次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4)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C、HDL-C、LDL-C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依据358例患者的腰椎L1~L4处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异常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223例)及正常组(骨密度正常,135例)。异常组的男性、BMI<18.5 kg/m2、异常饮食、骨损伤重度、骨折部位数量>2处的患者占比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在两组间比较[n(%)或

续表1 一般资料在两组间比较[n(%)或

2.2两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的TC、HDL-C、LDL-C、ApoA、ApoB水平均升高,各部位T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项临床资料在两组间比较或n(%)]

续表2 各项临床资料在两组间比较或n(%)]

2.3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异常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连续性变量以中位数为界,>中位数=2,≤中位数=1),结果提示BMI<18.5 kg/m2、骨损伤重度、骨折部位数量>2处、TC>5.18 mmol/L、HDL-C>1.91 mmol/L、LDL-C>3.40 mmol/L为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异常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TC、HDL-C、LDL-C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TC水平与BMI呈负相关,与骨损伤程度、骨折部位数量、HDL-C、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BMI呈负相关,与骨损伤程度、骨折部位数量、TC、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LDL-C水平与BMI呈负相关,与骨损伤程度、骨折部位数量、TC、H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TC、HDL-C、LDL-C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3 讨 论

既往已有较多研究指出,30%~40%的骨折患者为骨质疏松所致,且成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升高[7-8]。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近20%的人群为老年人群,因此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9]。而临床中已经明确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脂代谢紊乱会诱发冠心病、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进而影响成骨细胞水平,降低腰椎L1~L4处骨密度,诱发骨质疏松[10-11]。因此积极了解血脂代谢对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的影响,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BMI<18.5 kg/m2、骨损伤重度、骨折部位数量>2处、TC>5.18 mmol/L、HDL-C>1.91 mmol/L、LDL-C>3.40 mmol/L为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既往已有较多研究指出,BMI是反映机体营养状态、遗传、运动情况的综合指标,BMI水平较高的患者体内含有较多脂肪组织,其内的芳香化酶可促进雄激素转为雌激素,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与成骨细胞膜上的雌二醇受体相结合,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发挥骨骼保护作用,因此BMI<18.5 kg/m2的患者机体调节对于肌肉、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少,不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12-14]。而骨损伤重度、骨折部位数量>2处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骨折发生后骨折断端常存在严重出血,若出血量较大则可能出现休克,同时伴随骨折断端的血管、神经、软组织损伤,进而诱发褥疮、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坠积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延缓患者的恢复[15-17]。而TC、HDL-C、LDL-C为临床常用的血脂代谢指标,上述3项指标水平升高提示患者机体血脂代谢紊乱,而血脂代谢紊乱会造成抗氧化能力受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脑、心脏、肾脏病变,影响骨组织正常状态,造成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等,进而发展为骨质疏松。氧化型的LDL-C还可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临床中已有较多研究明确LDL-C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血脂代谢紊乱的状态下,氧化脂质会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并对破骨细胞的生成产生刺激,诱发机体炎性反应,促进骨吸收,加剧骨破坏,还会造成骨髓腔内微循环障碍,导致骨间隙内堆积脂肪而压迫腔内血管,减少骨组织血液供应量,抑制骨髓微循环,减少成骨,降低腰椎L1~L4处骨密度,影响骨折患者康复期的恢复[18-20]。

综上所述,血脂代谢异常为骨折康复期患者腰椎L1~L4处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临床对于早期发现血脂代谢紊乱的骨折康复期患者,应积极给予有效措施调控,以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骨密度骨质腰椎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知多少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