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在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29黄鸿铷郑华陈曼
黄鸿铷, 郑华, 陈曼
(1. 福州市第六医院 老干科,福建 福州,350009;2. 福州市第一医院 手术室,福建 福州,350009;3. 福州市第六医院 门诊,福建 福州,350009)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典型症状为腹痛,部分患者可同时伴随胃肠道症状和全身症状[1]。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容易发生腹腔脓肿、脓毒败血症等并发症,对其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常用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疗效显著[3]。但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对手术耐受性欠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且康复进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于围手术期开展科学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快速康复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是指通过优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实现快速康复的目的[4]。本研究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模式在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福州市第六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0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满足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适应证,可耐受手术,且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5];② 一般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齐全且真实;③ 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 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功能不全等;② 身体状况较差;③ 有下腹部手术治疗史;④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将纳入的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比较2组的起病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于围手术期开展常规护理至患者出院。① 术前护理:术前访视时,护理人员采取口头宣教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和类型等相关知识、手术方案和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于术前10 h禁食、术前6 h禁水、清洁灌肠、术前30 min使用广谱抗生素等。② 术中护理: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采取常规保温措施,进行开放性补液。于手术全程配合医师开展各项操作,如协助其取合适的手术体位、递送器械等,并注意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直至手术顺利完成。同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③ 术后护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肛门排气后,指导其饮用适当温开水,若无异常情况,则指导其进食流质食物,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
1.2.2 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于围手术期实施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模式,护理至患者出院。
1.2.2.1 术前管理 ①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围手术期相关知识、手术配合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其因认知错误所致不良情绪的发生。② 禁食和禁饮:调整禁食和禁饮时间分别为术前6 h和术前2 h,若无糖尿病史,则指导患者于术前2 h饮用400 mL碳水化合物饮料,减轻其口渴、饥饿的程度。③ 日常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戒烟及吹气球等术前训练,加强呼吸系统管理,不行肠道准备。若发现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则遵医嘱在手术前夜口服安定。
1.2.2.2 术中管理 ① 保温:提前将手术所需的输注液和清洗液加温至35~37 ℃,调节室内温度在25 ℃左右,湿度在60%左右,并做好患者头部、肢体等非手术区域的保温工作。② 麻醉:在保证麻醉深度的基础上优化麻醉方式,尽可能选择外周神经阻滞、脊神经阻滞等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予以切口浸润麻醉。③ 补液:进行限制性补液,充分止血,不放置引流管。
1.2.2.3 术后管理 ① 镇痛干预:根据患者的语言描述、面部表情等正确评估其疼痛程度,对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采用暗示、分散注意力及听音乐等物理方式缓解;对于重度或物理方式镇痛效果不佳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镇痛泵。② 进食干预:待患者意识恢复后,指导其通过咀嚼口香糖的方式进行假饲治疗,缩短肠麻痹时间。术后2 h,指导其饮用100 mL温开水,若无异常或不适,则指导其进食流质食物,促进肠蠕动,而后逐渐向普通食物过渡。③ 活动干预:鼓励并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早期自主活动,如四肢伸展、翻身等,而后逐渐向床边站立、行走等过渡。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感染、出血、粘连性肠梗阻的总发生率。② 于术后清醒时、术后12 h、24 h和48 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评分越低说明疼痛越轻。③ 统计并记录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④ 于术前和术后3 d,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测定其血浆促胃液素(GAS)、胆囊收缩素(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感染、出血、粘连性肠梗阻的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7.31%(P<0.05),如表2所示。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2 疼痛程度
术后清醒时、术后12 h、24 h和48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低(P均<0.05),如表3所示。
表3 2组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比较分)
2.3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首次进食、首次下床活动、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均更早(P均<0.05),如表4所示。
表4 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4 血浆胃肠激素水平
术后3 d,2组的GAS、CCK水平均较术前降低,VI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胃肠激素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如表5所示。
表5 2组GAS、CCK和VIP水平比较
3 讨论
阑尾在细菌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急性阑尾炎的发生。当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式,疗效显著[7]。但手术本身是一种应激源,即使是微创手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8]。而手术实施、术后恢复与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优化和改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的意义重大。
近年来,尽管外科和麻醉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但外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本研究将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主要是因为,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经循证医学证实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在围手术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应激反应,有效规避并发症发生风险因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更低(P均<0.05)。不同患者的疼痛阈值、耐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模式于术中、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手术所致的疼痛,从而减轻不适。李艳芳[10]的研究发现,对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使其快速康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 3 d 的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均更优,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更短(P均<0.05)。围手术期的准备不充分、负性心理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直接影响,这些也是影响其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护理比较,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模式可真正实现患者的中心地位,更加重视微创、团队合作、循证医疗和围手术期干预等,在围手术期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加速其生理、心理及机体功能等的恢复,有效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综上,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护理模式可减少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感,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