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低碳语境下高德中心夏广场的骑楼空间演绎*

2023-01-28郭建昌

南方建筑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花城骑楼广场

郭建昌,陈 欣

引言

2021年,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38.3%[1],建筑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建筑领域面临着巨大的碳达峰压力。崔愷院士提出:我们要有更多自然通风的办公和生活环境,而不要都依赖空调 ;我们要让更多的阳光和庭院深入地下空间,让封闭黑暗的空间变得更安全更明亮 ;我们要在建筑上开辟出更多的屋顶花园,让人们在绿色的平台上健身休憩[2]……。

1 缘起

1.1 问题的显现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高建筑业的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势在必行。根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在2030年前须实现“30-30-30”的目标1),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建筑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必经之路,提高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提高建筑用能系统能效为主要措施2),倡导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显得尤为紧迫,而这种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户外活动和步行交通。

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骑楼空间,不仅承载了广州近代城市建设发展史,作为一种建筑文化符号,也是广州旧城商业生活记忆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以骑楼空间为物质载体的广州旧城商业体系逐渐瓦解。那么,双碳背景下,广州新城区的公共建筑应该如何延续旧城商业空间文化特征,并助力超低能耗建筑目标的实现?如何为以步行交通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提供安全的解决方案?

1.2 绿色低碳的概念

绿色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包含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目标4)。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绿色节能改造评价标准不仅在经济、环境领域,还在社会文化等领域提出要求,如视觉舒适性、文化价值、社会文化建设、科技与人文结合[3]。2019年我国新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也增加了与人文因素有关的健康舒适、生活便利、环境宜居等理念4)。因此,绿色建筑已不仅在于“四节一环保”,也在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低碳(Low-Carbon)是指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出到大气层,目的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5)。故低碳建筑是要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减少碳的排放量,建筑的空间设计是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好的建筑空间设计可以为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可接触到的自然阳光、清新空气的舒适环境,从而延长人们的户外活动时间,为减少建筑物的耗能创造必要条件。

1.3 适应地方气候的被动式设计

超低能耗建筑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通过能效控制和能耗控制以减少建筑物的耗能。其中能效控制在于通过主动式设计,运用高效空调机电等技术,减少建筑物在运营过程中的能耗;能耗控制在于通过建筑空间设计和降低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以减少建筑物在运营过程中的能耗,称之为被动式设计。

被动式技术的要点在于建筑设计布局,一是利用场地条件合理布局,使室内、外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尽可能延长室内过渡季节,减少空调开启时间,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二是提高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可在目前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提高约50%[4];三是组织遮阳,同时满足天然采光。由于岭南地区建筑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可能盲目降低,故自然通风、遮阳和采光是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关键[4]。

骑楼空间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骑楼产生的历史沿革[5]、功能属性和风格特征[6,7],近年来在骑楼空间的声、光、热等建筑物理性能舒适性方面的研究也在展开[8],作为一种空间型式,骑楼空间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在探索中[9]。在“双碳”背景下,为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等目标,探索骑楼空间文化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并针对其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是本研究的目的。

2 骑楼空间的文化与意义

2.1 传统骑楼建筑的发展历史沿革

Mike Crang 曾提出两点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是将文化视为一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以此衍生出文化的物质呈现形式或象征;二是提出了生活方式的概念[10]。因此,骑楼作为建筑文化呈现的物质载体,也是近代广州城市商业生活方式的象征。传统骑楼建筑因其所在地域、用途、样式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多种名称(表1)。

表1 骑楼空间概念发展的历史沿革

2.1.1 东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西方建筑而言,骑楼主要是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柱廊式建筑,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工业革命以后,骑楼以连续步廊的方式成为商业空间的主要形式。在近代,柱廊式建筑在西方发展成满足商业活动需要的带有拱顶的“拱廊”,并伴随着资本输出和殖民统治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国建筑发展过程中,其原型最早可见干栏式建筑,后发展成典型的“檐廊式”木构建筑[11]。19世纪晚期,骑楼空间形式伴随着殖民商业输出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其建造方式与建筑材料的使用均发生根本变化,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东南亚和岭南地区融合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骑楼空间。

2.1.2 近代商业活动的产物

骑楼建筑的底部,前端为柱廊,后部为店铺,楼层之上为住宅。骑楼多为2~4层,临街立面常运用近代西方新古典建筑的符号,以西式造型方式呈现,或着揉和了传统中国建筑符号而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展现。骑楼建筑一般并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立面。柱廊空间可作为人行道,亦可作为商业街道空间,浓厚的商业氛围使之演变成近代商业活动的主要空间形式[12],连续的沿街立面形成整体的城市街道景观,演变成独特的骑楼风貌街区[13]。

2.2 骑楼空间的绿色低碳特征

2.2.1 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地域性绿色建筑

南方炎热多雨,骑楼因为首层架空的柱廊,能够为各种商贸活动和居家生活的户外活动提供遮风、避雨的空间,此外,骑楼空间可防日晒,从而让人行走其间时感到阴凉舒适,故由连续的骑楼空间组成的城市街区,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个适宜于在骄阳和风雨的天气下便于进行各类公共活动的场所,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14]。故骑楼是岭南地区传统的绿色建筑形式,也符合被动式设计的特征。

2.2.2 绿色低碳生活空间的文化符号

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认为每一个符号都由符征与符旨组成,符征(signifer)包括形态、色彩、声音等,而符旨(signlified)则代表意涵6)。代表城市意象的符旨会瞬间消失,而符征则保留下来[15]。传统骑楼的符旨隐喻着广州在近代曾经被压迫被侵略下的城市商业生活,其符征是以架空、通透、红砖灰墙以及东西方古典建筑符号交汇的建筑样式来呈现。重商、开放、包容是广州城市文化的根基,骑楼空间作为一种符号,在代表广州近代城市商业和生活意涵的同时,也因其商业生活空间的公共性、步行交通的便利性,以及遮阳、避雨的绿色特性,将在新时代双碳语境下彰显出绿色低碳的新符旨。

早在2012年,民国政府在广州推行新政与传统城市改造时[11],就引入“有脚骑楼”进行店铺街屋的建设而形成骑楼街,在成为当时旧城改造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典范的同时,也饱含极为丰富的商业文化意涵,从而演变成广州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高德中心夏广场的公共空间设计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广州珠江新城作为城市发展的形象代表,须展示和承担城市发展的科技、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功能。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广州,骑楼空间承载着近代商业文化意蕴,通过再现这些符征,可突出广州现代商业城市的特色。

以广州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的周边公共建筑为例,从城市设计的概念设计开始,通过多轮的检讨和调整,就明确以骑楼、架空层和连廊的形式将花城广场轴线周边公共建筑联系起来[16]。经过多年建设,花城广场核心区的周边建筑群业已建成。高德中心夏广场(F1-4)是花城广场核心区周边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德中心夏广场(F1-4)西面为城市干道珠江大道西,南面为花城大道,东面为新中轴线花城广场(图1~4),北面为城市地下空间通道,地块呈东西向狭长布局。在这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结合骑楼空间文化特征,通过被动式设计来控制能耗,在建筑设计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图1 临花城广场外观日景-1

图2 临花城广场外观日景-2

图3 总平面

图4 首层平面

3.1 城市公共活动的渗透

城市自工业社会发展至信息化社会,城市生活最显著特征之一在于人们彼此需要信息的联结与情感的交流体验。公共空间具备的开放、交流和互动的属性,能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然而传统骑楼空间的商业生活模式已难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便捷和高质量的生活需求。

为促使发生在夏广场的商业活动能够使公众体验出特定的感知和记忆,夏广场从建筑所承载的日常商业活动的需求出发,通过其内外部空间形式的组织,为产生丰富的商业、娱乐等社会活动提供了宽敞开放的空间。在夏广场的首层中部设置10m高的架空层,临花城广场中轴线和珠江大道的东西向长边设置骑楼(图5~7),与建筑主体中部的架空层连成整体,在形成有效的遮阳、避雨空间的同时,也有助于骑楼商业空间组织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室内外景观的融合。在中部架空层临花城广场中轴线一侧,设有下沉式广场(图8~9),通过自动扶梯将室外花城广场中轴线的游客引导至夏广场的负一层和二层商业空间,在确保地下商场具有良好采光、通风的同时,也有利引导和疏散商业人流。

图5 临花城广场外观夜景、架空层与骑楼

图6 三层通往高德中心春广场的过街风雨连廊

图7 嵌入架空层与骑楼的垂直绿化

图8 首层架空层往地下一层商业空间的中庭

夏广场的骑楼与架空层连成一体(图3~5、10~11),这既是花城广场城市开放空间的补充,也是珠江大道西的沿街城市商业空间的延伸,开敞、遮阳和避雨的骑楼空间为城市公共生活营造了舒适愉快的体验,也通过遮蔽东西向的阳光,降低了建筑能耗。此外,夏广场借助于骑楼和架空层的公共属性,促使人们在新的场所中产生交流活动,让城市公共活动渗透其中,从而使人们拥有不同的活动选择,故夏广场的骑楼空间蕴涵着多元、差异、流动和去中心化的公共空间文化特征。

图9 地下一层平面

图10 临珠江大道外观夜景与骑楼、过街廊道

图11 二层平面

3.2 城市立体步行交通

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认为建筑或城市的基本特质是由那些不断发生在那里的事件所赋予的[17],而这种事件往往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和心灵感受的源泉,通过立体步行交通的公共性和有效性,为各种事件的发生提供场地和契机。

在夏广场的设计过程中,作为商业活动的需要,花城广场的休闲人流要与春广场的商业进行有机组织起来,立体步行交通空间的组织成为重要举措,步行空间的尺度、连续性与遮阳避雨等需求显得至关重要。借助于骑楼空间的特征,除了在首层设置骑楼、架空层外,还通过引入过街天桥(图4、6、10、12)、地下隧道(图13)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夏广场的地下空间与花城广场的地下空间连结,并与城市地下轻轨APM线贯通,较好地解决了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图9、13)。珠江大道西上空的风雨连廊将夏广场的三层商业空间与西侧春广场(F1-5)商业中心连接,形成立体高效的步行系统(图14),从而将春、夏广场、花城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连成有机的商业综合体。

图12 三层平面

图13 地下二层平面

图14 高德中心夏广场的交通空间流线分析图

以高德中心夏广场为纽带,自花城广场起,自东向西形成连续的商业休闲活动空间。以夏广场的骑楼空间为主体而打造的城市立体步行交通,在为城市提供各种户外活动空间和美好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以被动式设计方式通过户内外空间的塑造而助力建筑主体的节能减碳。

3.3 垂直屋面绿化

威廉·麦唐诺(William Mcdonough)与麦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认为我们要尽可能采用自然循环的绿化系统[18]。天然的植被绿化可形成自然循环而不再成为环境的负担,建筑绿化可通过有效热阻的方式减少建筑能耗。

在夏广场的设计过程中,面向花城广场的架空层及骑楼空间,作为城市过渡的开放空间,通过垂直绿化的方式包裹架空层与骑楼的柱子(图15),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活动场地。在建筑主体的裙楼和塔楼屋面,将露台打造为室外园林绿化空间(图7、15),便于办公人群的休憩。成熟的垂直与屋面绿化技术,在加大热阻,减少能耗的同时,作为塑造景观的重要手段,也对美化建筑主体和周边建筑环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图15 屋面花园

4 骑楼空间的反思

高德中心夏广场的骑楼空间有助于规避不良气候的影响,在户外营造舒适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可减少户内空调的使用时间,从而减少空调能耗,有效助力建筑能耗目标的控制。然而,在高德中心夏广场投入使用若干年后,亦呈现个别与原初设计理念相悖的情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性与骑楼空间文化的自明性缺失,须在自身尺度的舒适性及其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

4.1 城市街道界面的整体性

公共空间的营造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公共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联系性,才能将公共空间融入到城市街道环境中,形成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的整体性。

作为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广场及其周边四组建筑群难以形成整体性的商业空间效果,这四组建筑分别为高德中心夏(F1-4)、秋广场(F2-3)、无极限(F1-2)和金穗大厦(F2-1)。地块F1-4、F2-3和F1-2、F2-1分别以对称方式分布于城市轴线两侧[19]。各用地性质相同、用地面积接近、各项控制要求也基本类似。其中,F1-4与 F2-3为同一开发商,即由广州高德置地统一开发建设,地块 F1-2与F2-1则分属不同开发商。

F2-1的金穗大厦已设置骑楼,但并未按照控制导则要求设置地面架空层,沿街骑楼空间的东西两侧尽端并未和城市公共空间连接,而是以尽端花园小品的方式和城市公共空间隔开,从而失去骑楼作为城市商业步行街和公共空间的属性,也无法与同在一侧的F2-3地块的骑楼空间形成公共性的整体空间。

地块 F1-2的无极限大厦未设骑楼空间,仅结合酒店大堂功能需求,以架空层方式设置仅供内部接待宾客而使用的停车过渡空间,它与一侧的F1-4骑楼空间没有任何关联性,更无法形成统一的骑楼街道空间。

以上两个项目在建筑三层均未考虑同相邻地块的步行连接,由广州高德置地统一开发建设F1-4与 F2-3,整体空间形式和风格呈大致对称关系,按城市设计的控制导则要求,在塔楼之间设置裙楼公共架空部分,临珠江西路和东路均设置骑楼,从而在地块使用范围的内部形成沿街的骑楼街道景观。

综上所述,在用地条件类似,设计要求基本一致的前提下[19],珠江新城花城广场周边的建筑群,在最终建成后的建筑立面的风格和空间效果各自不同,甚至相距甚远,花城广场周边城市街道界面的整体性明显不足(表2)。

表2 花城广场周边四个公共建筑的骑楼、架空层与外观效果比较

4.2 骑楼空间文化符号的自明性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新区脱离了旧城的生活环境,骑楼空间符号的符旨将消失或不复存在,但当骑楼以符征形式在城市新区再现时,将传递出其所在旧城街区的文化意象,同时在新城区的现代生活中将呈现其新的绿色低碳符旨与意涵。因此,再现其骑楼空间符号的符征,彰显其空间文化的自明性显得至关重要。

高德中心夏广场的骑楼空间,层高达两层,街道通行净空不足2m,给人以狭长、高耸的不舒适感。一方面有关方面的要求是缺失的,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开发商,骑楼空间的使用开发权利归属于业主,就临街商铺经济价值而言,尽可能将公共街道的空间压缩至最低,保证地块商业价值的利益最大化,这是市场过度经济行为的结果。

夏广场在投入使用后,亦出现临街商铺占用骑楼空间的行为。临街商铺为扩大经营范围,彰显商业氛围,不惜破坏城市商业街道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作为物业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往往无能为力。而城市管理部门也同样遇到骑楼空间的土地使用性质的问题,毕竟土地使用权归属业主或开发商。因此,通过完善城市设计导则,以及在项目立项及可研之初,就应从城市运营整体性开发的高度,优化完善土地拍卖的条件,从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等方面约束占用骑楼公共空间的现象。

作为广州城市商业空间文化的符号,骑楼空间能够促使人们留下记忆,产生联想,起到传播信息文化,延续旧城传统文化的作用,并可调和广州新旧城区文化语境的混乱和矛盾。然而,骑楼空间的尺度及其土地使用权的归属所将会造成其空间文化自明性缺失,故处理好骑楼空间的尺度,以及解决骑楼空间的公共属性与其土地使用私人属性之间的矛盾是彰显骑楼空间文化自明性的关键。

结语

绿色低碳语境下的“双碳”目标,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助力超低能耗建筑目标的实现,饱含着岭南传统商业文化意涵的骑楼空间,提供了一种以被动式技术为特征的解决思路,那就是综合建筑物的公共活动空间布局、立体步行交通组织、垂直屋面绿化系统的建构,以及从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的整体性和以空间符号转译的自明性为特征的一套综合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延续传统的遮阳、避雨、通风和采光等适应岭南地域气候文化的功能,而且在适应岭南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能够有效助力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从人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出发,骑楼空间结合架空层及户外街道、开放空间还能够为城市公共活动提供开阔场地,从而为减少户内活动时间而节约能耗;骑楼空间在为城市提供整体和谐的街道景观基础上,也在为城市生活提供一种便利性、通达性和安全性俱佳的步行交通方案,通过减少交通路程和公共交通的能源消耗,从而有助于建构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模式。

总之,作为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接口的骑楼,既是围塑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效物质载体,也可借助其在公共性的延续、流动特征,为绿色低碳生活塑造新的场所活力。骑楼空间作为一种建筑文化符号,将在绿色低碳的语境下继续延续一种生态及人文特色,为城市美好生活留下永恒记忆。

图、表来源

表1:作者基于参考文献[5]、[12]、[14],以及台湾地区中原大学黄俊铭教授于“2021年建筑毕业设计国际论坛:台湾与东南亚 ”的骑楼空间的演讲而整理绘制;

表2:作者绘制(其中的插图,由作者实地拍摄并整理绘制);

图1~6、8~13、15:由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其余图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注释

1)摘自《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和实践》:2030年须实现三个目标即30%新建建筑达到超低能耗,30%既有建筑改造达到超低能耗,可再生能源需满足新建建筑30%的能耗。

2)引自岭南地区大型公共建筑实现近零能耗的关键技术:被动篇。能耗控制是指通过提升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用自然通风、室内二氧化碳控制新风和智能照明等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机电系统用能需求量;能效控制是通过提高制冷机房能效,采用高效空调末端、高效节能灯具等主动式技术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建筑机电系统能效。

3)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要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4)引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中除了提出节约能源、资源和提升使用功能外,还提出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

5)参考https://upimg.baike.so.com/doc/5387241-5623763.html。

6)参考https://upimg.baike.so.com/doc/5585205-5797799.html?from=2902814&sid=5797799&redirect=search。

猜你喜欢

花城骑楼广场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珠江·广钢花城营销中心正式开放
布鲁塞尔大广场
晋源区召开稻花城项目推进会
花城看花
在广场上玩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广场
花城看花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