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能导向的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28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王继娜徐开东李志新张小婷包云

内江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建设

◇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王继娜 徐开东 李志新 张小婷 包云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要使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紧跟社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本文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从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科教融合育人、健全课程育人机制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措施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社会对中国制造业提出更高标准的现状下,供给侧结构改革必然会引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种类的变化。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会使社会呈现多元化技能职位需求的趋势[1]。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关键时期,由此造成社会发展中缺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局面。青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只有“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将个人梦想融入到家国梦想中,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2]。那么,高校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接社会需求,以技能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1.1 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知识陈旧、转化率低的特征非常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十年前应届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率不足40%,所学过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甚者刚毕业所学专业知识就已经过时[3]。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情况,“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能转化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这就需要高校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4]。

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有行业性、应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因此,我们的课程体系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调整。

1.2 培养目标

有些专业根据现有软硬件条件设置培养目标,闭门造车,而不是深入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去调研人才需求,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社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所占分量较轻,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快的完成身份的转变。

1.3 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即“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便于老师组织教学和维持课堂秩序,但忽视了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不能有效发挥其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以致用,是一个普遍真理,只有让学生发现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能够拓展他们的职业发展,才能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重要性,才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把枯燥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

再者,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知识和学历本位的传统观念向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方向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不是传统的课程教学能够满足的[5]。因此对于我们的授课方式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1.4 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因此通过试卷进行考核。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多方位的,例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文献检索的能力、信息捕获的能力等等,通过试卷考核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考核方式也应该实现多元化。

2 基于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关键举措

2.1 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1)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层出不穷,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相关要求的指导下,除了完成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外,还要突出各高校的特点,对接相关产业和领域,进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允许学生有一定的个性拓展课程的选择权。而这就要求我们跟随相关产业的发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该过程必须要有企事业单位的参与,深化产教融合,企事业单位提出所需人才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专业课老师将其对应于相应的课程中,进行理论内容和实践环节的编排,对学生进行培养。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依托我校城建类专业集群优势,紧密对接建筑材料行业转型升级,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成为了以绿色建材制备和工程检测为特色的应用型专业,研究特色为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工作情况进行模拟的有力保证,能够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相关的工程问题、甚至是工程难题,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的情况下,基地指导老师相对稳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和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关注工程与社会的问题,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学生理解和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关系,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针对该专业特色,实习基地涵盖新型建材企业、混凝土搅拌站、建筑企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等,每个实习基地都固定有实习指导老师,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到生产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引导,使学生从一个高中毕业生转变为专业的工科学生,并为其成为工程师做好准备工作。

(3)共编教材、共建课程。在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新思想,例如用于施工过程的新方法和新材料等,但是在现有的教材中还没有出现,这就制约了我们的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资料。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邀请企业专家加入讲授案例,并且校内外老师合作为该课程编制讲义,进而出版为教材。这就为我们的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生产一线的知识创造了条件。

目前,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建议,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个性拓展课程包括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BIM技术基础、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材料工艺设计、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控制等,直接对接生产一线,校内教师讲原理,校外教师讲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为就业做准备,较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2 加强团队建设,推进科教融合育人

(1)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培养学生的根本保证。我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团队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色为绿色建筑材料制备及土木工程检测,专业课老师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建设一个课程群,包括“材料类基础课程群”、“建筑材料课程群”、“新技术课程群”和“土木工程结构课程群”。“材料类基础课程群”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课程,为学生搭建起材料类的基础;“建筑材料课程群”包括建筑材料、胶凝材料学、混凝土学等课程,使学生具备建筑材料的基础;“新技术课程群”主要包括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BIM技术基础和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等课程,使学生在校能够学习到生产一线的新技术;“土木工程结构课程群”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路基路面工程等,使学生在了解材料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内容也有所涉猎。课程群建设实行负责人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优化课程讲授内容。此外,建筑材料系还建设有一支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库,为学生们的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提升保驾护航。

(2)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要求老师们除了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持续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建筑材料系教师主要研究内容为固废在建筑材料制备上的应用,建设有“多元固废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两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筑材料系教师普遍担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业导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吸收部分本科生加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实践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强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建筑材料系教师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引进高学历老师,但是要送到企业去进行工程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现状,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积累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目前经学校认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人数的60%,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2.3 深化一流课程改革,健全课程育人机制

(1)理论课程建设。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突出技能培养和成果导向,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结合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目前我们建设有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建筑材料”、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河南城建学院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混凝土学”等。这些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方位改革,目前受益学生达到两万多人。

(2)实践课程建设。建筑材料系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目前通过教改项目、课程建设立项等覆盖了“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混凝土学实验”、“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实验”等。目前实验项目100%为综合性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考查,包括标准学习、课前预习、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完成报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

采取上述改革措施之后,近几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建材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等均有奖杯斩获,学生们的文献查阅、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文撰写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科生发表论文、申报专利数量逐年增加,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愈来愈好,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学校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上升。

4 结束语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全方位改革。与企事业单位协同育人、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推进课程建设、改革授课方式等均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课程建设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