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以HN农业大学为例
2023-01-26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罗荷花叶谊锋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罗荷花 叶谊锋
本文以HN农业大学为案例,深入剖析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现有优势、自身劣势、发展机遇和面临威胁。通过对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行SWOT分析,找准该校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的优势与特色,促使HN农业大学加快建设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实现该校金融学专业内涵式发展。
金融学专业属于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目前各大高校包括地方涉农高校都非常重视金融学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但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特色,HN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HN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办学质量,是地方涉农高校的典型代表。为此,本文以HN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现有优势、自身劣势、发展机遇和面临威胁,促使HN农业大学加快建设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将金融学专业早日成为省级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实现该校金融学专业的内涵式发展。
一、现有优势
(一)重视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校、院、系均高度重视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HN农业大学深入贯彻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HN农业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HN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文件,全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扎实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金融学作为经济学院的老牌专业,学院认真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精神,从学院层面制定一流专业建设的具体细则,通过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等来建设金融学一流专业。金融系各位教师也认识到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性,积极申报金融学一流专业。
(二)具备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
目前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发展已具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学校针对金融学专业已制定明确的办学目标,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金融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升学率和就业率较好,促使金融学特色不断形成。该校金融学专业每年招生学生人数较多,现已开设了金融学、金融CFA两个金融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已于2019年成为HN农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已有1门省级一流课程,为省级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二、自身劣势
(一)专业建设经费还不够。
地方涉农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校办企业经营性收入、校友捐款等社会资金。但地方涉农高校获得社会资金较低,校办企业经营性收入也有限,其经费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是地方涉农高校的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沈佳坤,2021)。随着我国“双一流”战略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经费集中到已入围的“双一流”高校,致使地方涉农高校经费有限。以HN省为例,省内有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为省属地方高校。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均入围“双一流”高校,2021年HN省这两所高校预算经费分别达到87.70亿元和58.44亿元。而HN省属地方高校中,HN农业大学的预算经费排名中第五,仅为9.02亿元。这说明“双非”地方涉农高校在高等院校经费分配时处于弱势地位,容易面临专业建设经费不足的困境。地方涉农高校因预算经费有限可能会使得学校无法及时淘汰那些陈旧的仪器设备、难以开展专业平台建设和难以吸引优秀金融人才,将直接影响到一流专业建设成效。
(二)优秀的教师团队建设相对滞后。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地方涉农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关键,而地方涉农高校在引进高水平教师和培养优秀师资方面均处于劣势。“双一流”高校凭借充足的经费支持、较高的平台资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等,吸引优秀金融博士或金融业界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加入教师团队,促使高校加快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而地方涉农高校由于预算经费有限、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难以获得优秀金融人才的亲睐,存在着金融类博士严重的“引进难”问题,还存在自身优秀教师“被挖被抢”的现象,造成地方涉农高校金融教师人数短缺。地方涉农高校往往存在着师生比较低的问题。另外,地方涉农高校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教学培训等活动有限,其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有限,教师团队建设相对滞后,从而影响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
三、发展机遇
(一)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涉农高校迎来新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工作文件,促进不同高等院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双一流”战略背景为不具备“211工程”、“985工程”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师生的回信中,重点提出涉农高校应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双一流”战略的提出、“双万计划”的开展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等指明地方涉农高校新发展方向,地方涉农高校迎来了新变化。以HN农业大学为代表的地方涉农高校可借助高校改革东风,结合当前农业特色,不断做大做强金融学学科,推进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培养优秀金融人才,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地方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促进地方涉农高校快速发展。
目前HN省也跟进国家“双一流”和“双万计划”各项扶持政策,结合省内特色为地方高校制定“双一流”建设和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具体实施方案。2018年HN省政府发布了《HN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本科院校)的通知》,HN农业大学成功入选HN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另外,HN省颁布了《HN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促使地方高校积极参加“双万计划”评审,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同时,HN省通过省级财政资金来扶持地方高校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给予省内高校制度和资金支持,促使地方高校加强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基地建设等。为此,HN农业大学利用省政府扶持政策和资源,根据自身办学经验,理清“双一流”建设思路,加强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通过以专业认证为引领,培养一流的金融人才。
(三)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我国已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现阶段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在于资金支持,通过金融杠杆来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乡村振兴,发挥金融活水力量,促使乡村产业发展,并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为此,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往往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尤其需要金融人才。地方涉农高校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高素质、应用型的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生产与加工、金融与投资、营销与管理等全方位人才。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金融人才,将“三农”与“金融”结合起来,建设成为特色化的金融学一流专业。同时,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可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大批高素质、应用性的金融人才,更好服务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提供智力支持。
四、面临威胁
(一)地方涉农高校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使命。
国务院“双一流”发展战略、教育部“双万计划”等高校改革政策及具体措施的出台,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建设重点、考核标准等发生了重大转变,也说明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新时期我国已经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阶段,高等教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胡明,2020)。高校新使命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校自我革新和内涵式发展,这些均对国内各高校以及HN省等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尤其要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目标,地方涉农高校需要培养一大批合适乡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即地方涉农高校还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涉农地方高校专业建设面临激烈竞争。
各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部各专业之间均会面临因竞争而带来资源分配问题,其中最重要是经费分配。从全国各省份已公布的省内“双一流”方案中,我们发现已入选国家“双一流”的高校仍然占据各省主要位置,这意味着地方高校要和已经得到国家资源倾向的“双一流”高校来争夺省内资源(张忍,2019)。以HN省为例,省内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四所高校列为HN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与国家“双一流”名单保持一致。这四所高校不仅得到国家财政大力支持,还可得到省内财力物力重点支持,这会直接挤压其余地方高校的发展空间。地方涉农高校虽有政策上利好消息,但还面临着省内地方高校的竞争,面临着政府政策扶持上的偏颇,导致地方涉农高校在获取经费时处于弱势地位。另外,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专业面临与作物学、茶学等传统优势专业的竞争,会出现不同专业建设在资源获取的差异性问题(郑永安,2021)。金融学专业在地方涉农高校处于弱势地位,获取政策和经费有限,很难在专业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有所作为,制约了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五、结束语
本文以HN农业大学为案例,对地方涉农高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行SWOT分析,促使HN农业大学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发挥现有优势,转化自身劣势,抓住发展机遇,回避面临威胁,促使该校加快金融学一流专业建设,早日建成省级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效提升金融学专业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水平,提高金融学生综合能力,构建特色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推动该校实现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