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海》抄本考述*
2023-01-24黄灵庚肖选搏
□黄灵庚 肖选搏
内容提要 黄宗羲晚年编纂的明代文学总集《明文海》未曾镌刻,只有抄本传世。天一阁藏《明文海》原稿本较多保存《明文海》原始形态,惜仅存26 卷。而浙图藏本是存世抄本中最为完整的善本。《四库全书》抄本现存文渊、文澜、文津、文溯四种。诸本形态各异,文渊本、文澜本、文溯本抽毀严重,文字篡改颇多。惟文津本存文最多,文字较佳。涵芬楼、皕宋楼藏抄本自四库馆抄出,同出一源,各有优劣。整理《明文海》当以浙图本为底本,文字校勘宜取各本之优。
黄宗羲在抗清复明无望的情况下,即以遗民自居,乃自处穷乡僻壤,日以著书自娱,于是有《明文海》辑纂。《明文海》是黄宗羲晚年编纂的一部明代总集,部帙最大,历时最长。“后死之责,谁任之乎”①,其目的是为了保存一代文献,不致使前朝史迹湮没。但是《明文海》问世以后未曾镌刻,只有抄本传后。本文对于《明文海》编纂及抄本传递情况,依据各抄本时间先后,分别考述如下。
一、所谓《明文海》600 卷原稿本
清邵懿辰云,《明文海》“原书六百卷。今余姚尚有传抄本。四库所剩之百十八卷,皆晚明事,有所避也”②。据其说,黄宗羲存世之时,所编纂《明文海》600 卷原稿本,已被征入京师史馆,则不得已删去了118 卷。因为118 卷皆载“晚明事”,触犯了清廷忌讳,于黄宗羲及其家人极为不利。
邵懿辰,字映垣,号位西,浙江仁和人,道光辛卯(1831 年)举人,辛丑(1841 年)考取内阁中书第一,旋即补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充军机章京,升起居注,主事刑部。他著有《尚书通义》《尚书传授异同考》《礼经通论》《孝经曾子大孝》《位西遗文》《半岩庐遗诗》等。邵氏“四库所剩之百十八卷”云云,是否即是被删削的118 卷《明文海》原稿本?而在清道光之世,被删削的118 卷原稿本是否仍在四库馆内?邵氏说得如此肯定,其在京师为官时,是真的曾目验此稿,还是别有所闻?均无从稽考。
若原稿真为600 卷,那么是谁删削的?肯定不是黄宗羲本人。谢国桢分析道:“当清康熙十八年诏举鸿博,康熙帝命徐元文担任《明史》总裁。元文用皇帝恩宠的名义,征聘黄宗羲,可以在家中为纂修《明史》提供有关明史的资料。梨洲先生自然是坚辞不就的。在此专制淫威之下,处境很困难,经过他的门生郑梁、仇兆鳌诸人的商议,认为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可拒之过甚。既经商定之后,就派梨洲的高足万斯大、万斯同(字季野)到北京来,不食俸,不受禄,不担任任何官衔,帮助徐元文纂修《明史》。又命他的小儿子黄百家到北京来参与修《明史》之事。……百家到了北京之后,徐氏兄弟对他自然亲热,就把他们兄弟传是楼、培林堂的藏书,供给百家阅读,梨洲所编的《明文案》所收明代人文集不过七百多家,经百家的传抄和梨洲到吴门、昆山去查看,徐氏兄弟所藏的明人诗文集收集到《明文海》中去的约两千多家,可谓富矣。经过黄百家抄辑的《明文海》,看起来是经梨洲老人通读过的,所以指点百家择其精华,缩编而为《明文授读》六十二卷。至于在京与徐氏兄弟及京朝人士审查的《明文海》稿本,自然是要把有触清朝政府忌讳的文章和辽东满州贵族发迹的史事删掉的,以梨洲耄耋之年,避居海滨,恐怕也不会知道”。于是谢氏推测,最有可能为其子百家“惧祸媚世而窜改”。③若其说可信,《明文授读》是由600 卷的《明文海》“缩编”的。在482 卷本的《明文海》中,不见《授读》的选文有83 篇,其中作者如顾炎武、周容、李邺嗣、叶逢春、郑满、倪宗正、王履、郑溱、郑鄤、张自烈、熊开元、李清、归庄、丘维屏、蔡懋德、孙爽、黄琜、沈寿民等,皆“晚明”人,其文所载也是“晚明”事,是否即600 卷《明文海》中选文的遗存?那么将《明文海》600 卷删削为482 卷,也极有可能是其子黄百家及梨洲门生弟子所为,梨洲老人对此也是茫然无知的。则无怪乎今存诸抄本,皆不见明末忠节及遗民直摅其情之文,致令梨洲遗民之思有所掩抑,而不得昭白于后世矣。
也有人认为本无600 卷本的《明文海》,邵懿辰的话不尽可信。如武玉梅女士直接否定《明文海》“六百卷”之说,列举了四条根据。④但是,这四条根据皆出于黄百家以后,而非出自梨洲老人本人。其时,昆山徐秉义为黄宗羲选编《明文海》提供了传是楼、培林堂所藏的明人别集等资料,当亲见《明文海》全帙,徐氏“顾其缃帙繁浩,为卷几至五百”⑤云云,似也未见600 卷本。这个疑案,值得深入研讨。
二、《明文海》482 卷誊剪本(原稿残本)
《明文海》原稿残本,凡6 册,毛装本,用无阑白纸誊抄,间有乌丝阑竹纸。行款各异,或半页十行,二十字;或半页十一行,二十字。文203 篇,凡26 卷,分别是卷19 至卷22,卷38 至卷42,卷51至卷54,卷114 至卷118,卷122 至卷126,卷160至卷162,计474 页。其分册为浙图藏本的第5册、第9 册、第12 册、第29 册、第40 册,篇数完全吻合,知为浙图藏本的原稿。原为宁波藏书家朱鼎煦所藏,于1979 年赠送宁波天一阁。此稿本当是黄百家自京师带回482 卷本的残余,保留了《明文海》的原始形态。此本誊抄、剪辑两种方式并用,即除誊抄外,间又剪取选文的原本刻叶,粘贴于内。其所见剪取者,有《宋学士全集》(明韩叔阳刻)、《震川先生文集》、《白河全集》、《纺授堂文集》、《息园存稿》、《王氏家藏集》、《隐秀轩文集》、《薛考功集》、《牧斋有学集》、《皇明文则》、《皇明文范》、《皇明文衡》、《皇明文征》、《皇明经世文编》、《皇明沫化续编》、《皇明奏疏类抄》、《赖古堂文选》、《三台文献》等,凡123 页。这种剪辑方式,毁坏了原刻本,成本高昂,只能在自家藏书的复本中进行。其好处是既免去誊抄本的校勘之劳,又保存了选文原书的出处,查对方便。6 册原稿残本,与后来的抄本卷次篇目对勘,完全符合,当是经其子黄主一(百家)及梨洲门生删削为482 卷后且重新编次的《明文海》遗存。
此稿有黄宗羲眉批,如卷53 霍韬《与夏公瑾书》,于“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上批云:“深文刀笔。”卷160 王廷相《论诗》,于“若夫子美《北征》之篇、昌黎《南山》之作”一节上批云:“如是之言,则有比兴而无赋矣。”又于“然措手施斤,以法而入者有四务” 数句上批云:“作诗之法非不详备,然终是揣摩得之,不如宋景濂所谓五美者,语语见血。” 惜乎这个誊抄、剪辑兼用的482 卷稿本没有完整地传下来,其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三、《明文海》482 卷(存473 卷)誊抄本(浙图本)
邵氏所说“今余姚尚有传钞本”,当指据经删削后482 卷《明文海》誊剪本的誊抄本。这个本子,原为黄氏后裔续抄堂所藏,⑥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前后无序跋,无总目录。余姚文管所、绍兴图书馆均藏清五桂楼诸如绶《明文海总目》4 卷,实据此本誊抄。凡482 卷,实际存473 卷,佚9 卷,125册,现存123 册,大多册前有分册目录。文4557篇,作者772 人。此前或称两千人,⑦则高估其数。或称五百人,⑧则低估其数。或称近八百人,⑨则较为接近。童正伦氏亲见其书,统计为730 余人。⑩诸家统计,无一家准确。此本用无阑白纸誊写,半页10 行,行25 字,为存世《明文海》最佳抄本。誊写时间,从避讳情况判断,大部分文章誊抄于康熙时期,也有少数文章避了雍正名讳,如卷431 杨循吉《明故中顺大夫温州府知府文公墓志铭》“玄” 字、“弘”字不避,“允惟邦桢”之“桢”字空缺。卷452 黄道周《姚现闻墓铭》“有虞氏之胤也”之“胤”字,避讳作“引”。卷456 吴鼎《陈存斋墓碣》“祖胤明”之“胤”字,避讳缺末笔。类此选文,是誊抄于雍正时期。所以判定这个抄本,抄写于康熙、雍正间,且在黄宗羲下世之后。
但是这个抄本并不完整,有目无文,凡28 篇。中间缺9 卷:卷184 至卷187,卷461 至卷464,卷482。所缺第47 册卷184 至卷187,原在“书”类选文下小类“士习”与“持正”间。其所删内容,无法确定。但卷183“士习”最末一篇是徐芳《寄黄维辑》,卷188“持正”始于陈献章,缺明初文章,所缺四卷内容大略可以推测是崇祯以后明遗民之“士习”及明初“持正”类文章。卷176“书”类“数学”,只有唐顺之《与万思节》和王廷相《论五行》《答何粹夫》3篇,卷177“书”类“技术”仅辑马一龙《与星士曾克新谈命书》、童轩《与进士陶希文论〈葬书〉书》2篇,不成其卷,当有所删芟。卷393 “传”类“能臣”仅存方孝孺《詹鼎传》、顾璘《王南原传》2 篇;卷405“名将”只程敏政《汤胤传》、侯方域《左良玉传》2篇;卷408“气节”但选宋濂、凌翰、吴中行文章4篇;卷465“墓文”类“名将”只存唐顺之《沈紫江碑记》,既皆不成其卷帙,且未见晚明崇祯后人物故事。晚明“能臣”“名将”“气节”甚众,可歌可泣之事尤多,想必亦有所删芟。“墓文”类在“忠义”后所缺卷461 至卷464,其内容大略可以类推。尽管卷460 的最后一篇墓文,是李世熊《明云南永昌府通判刘公墓表》,记刘廷标、刘之谦父子于永昌之际先后殉节云南事。但“墓文”类选文,“忠义”之目,是其重点,选辑崇祯甲申以后至南明永昌间的“忠义”墓文,是重中之重,绝不会仅此一篇。故所缺4卷,为崇祯甲申以后至南明永昌间的“忠义”类墓文无疑。若每卷以7 至8 篇计,其所选此时期的“忠义”墓文,大概在30 篇。此8 卷不是零星散落,而是故意被整体抽出去的,最有可能为其子百家及梨洲门生出于“惧祸媚世”而抽毁,梨洲对此是茫然无知的。最末第482 卷,有目无文,其中宋楙澄《李福达》《陶真人》《侠客》《分宜》《海忠介》《徐文贞》六篇,均可据目录补辑。而杨锵《随笔》、徐芳《杂记》,未见具体篇名,则无法辑补。
此本凡涉及辽东满州贵族发迹之语,多所删改。如卷68 桑悦《平蛮碑》“虏益鸱张”,此本删“虏”字。卷69 任翰《建武城碑》“斩桀虏丞哉”,此本删“虏”字。或者改“虏”为“卤”。如卷296 唐时升《送钱詹事还朝序》“虏患稀少”“忧不在虏”,“虏”皆作“卤”。卷315 赵时春《李光禄使大同图序》“以与虏搏”“前掷虏颅”“虏数犯塞”“虏酋之颈”“而虏之膏血”,“虏”亦皆作“卤”。类此因讳辽满之称而妄为删改之处,举不胜举。另外,这个抄本虽然保存了钱谦益各类选文70 篇,但一律抹去其名,其原因也是不言而谕的。
毋庸讳言,《明文海》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如文体分类,疏密不均。“序”是辑选最多的一类文体,据内容细分为“著述”“文集”“诗序”等13 目,而各目之中又按作者时间先后排列,甚见其次第缜密。而将“序”“题”“跋”混为一体,则又见编辑粗疏。又,个别选文归类有问题,如卷441 李元阳《杨黼墓志》,从其结语,当是人物传,非墓志,且通篇也无墓志之语。又,卷458 刘楚《王珪死事本末》,其末云“敬述而论之,俾归以附其家传云”,则亦应归入人物传记类。果若梨洲所亲定,不至于疏略到此等地步。又偶见选文重复,前后互出。如,卷208赵贞吉《与赵浚谷中丞书》,又见于卷164。卷157徐应雷《与友人论文书》,内容、文字大略与卷156徐显卿《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同。⑪四库馆臣删去徐应雷《与友人论文书》,恐怕也是出于避免重复。卷401 方孝孺《孙伯融传》,内容与卷458 宋濂《孙炎志》大略相同。并且时见个别篇目,题名或作者张冠李戴。如卷41 署名“陶允嘉”的《锦鸡赋》,原是王世贞之作。⑫当属讹误。卷163 王守仁《与陆元静书》,题误作“三答储柴墟书”。卷390 署名“刘宗周”的《王谏议传》,实为倪元璐所作。⑬卷434 文元发《清凉居士自序》,此本署名“游居敬”。同卷胡缵宗《太仆寺少卿致仕都公墓志铭》,此本“宗”作“忠”。胡缵宗字世甫,陕西秦安人。登正德戊辰进士,授翰林检讨,历南京吏部郎中,擢守安庆。而明代无名“胡缵忠”者,“忠”为“宗”之讹。卷135 王廷陈《神难》,此本目录“陈”作“臣”,明无“王廷臣”其人,“臣”乃“陈”之讹。但是,《明文海》存世抄本,以此抄写时间最早、文字最全,对比收入《四库全书》及以后的各种抄本,自然称“善本”。因此,黄灵庚教授整理校勘《明文海》,即选择此本作底本,以《文案》及四库等抄本为参校本。
四、台湾藏四库文渊阁抄本(文渊本)
四库本《明文海》虽均为两淮盐政李质颖采进本,进呈时卷数为482 卷,124 册,⑭其实现存文渊、文澜、文津、文溯四种,并不相同。此本存480卷,卷首为《四库全书明文海提要》,前后无序跋,无总目录,亦无分卷目录。文3414 篇,比浙图本少1143 篇;作651 人,比浙图本少121 人。凡艾南英、曹学佺、蔡清、陈弘绪、陈懿典、陈继儒、陈仁锡、陈龙正、陈于陛、丁元荐、董应举、董其昌、方震孺、方应祥、方应选、费元禄、傅占衡、冯琦、冯时可、冯元成、范景文、葛芝、顾大韶、顾起元、官抚辰、郭正域、何乔远、何白、黄尊素、黄辉、黄凤翔、黄洪宪、侯方域、焦竑、刘宗周、刘日升、娄坚、黎遂球、李贽、李世熊、李长庚、李日华、倪元璐、欧大任、祁承、瞿九思、钱谦益、丘兆麟、孙鑛、沈寿民、沈懋孝、沈一贯、沈士柱、沈守正、宋楙澄、陶望龄、唐时升、王好问、王锡爵、王宗沐、王穉登、吴道南、文德翼、文翔凤、魏呈润、许闻造、许自昌、徐世溥、徐时进、徐芳、徐必达、徐波、熊人霖、萧士玮、袁黄、袁中道、袁宗道、叶向高、叶灿、姚希孟、杨涟、杨嗣昌、朱长春、曾异撰、周应宾、周宗建、邹元标、祝以豳、赵南星、赵用贤、钟惺、张燮、张恒、张鼐、张凤翼、张采、张大复、张溥98 人,皆删之不存。但偶有因失名或署名错误而未删净者,如卷146 李贽《五死篇》,篇名下标“阙名”。卷159 李世熊《答伍梦符》,篇名下标“失名”。卷232 李世熊《畸人传序》《名士传序》《忠义传序》,篇名下标“阙名”。世熊字元仲,明末遗民,其文皆在删芟之列。卷237 王锡爵《弇州续稿序》,署名为“穆文熙”。卷309 黎遂球《陈耆仲近艺序》《代畊编序》,此本篇名下标“姜周”。遂球字美周,明遗民,抗清殉国,例当删。“姜周”当为“美周”之误。凡此皆其例。
四库诸本所收篇目亦互有出入。如卷125 赵南星《详刑箴》,此本删,而文津本、文澜本存。卷180 侯一元《救荒书》,此本与文津本存,然作者作“程一元”,而文澜本删。卷298 何乔新《跋韩国华神道碑》,此本、文澜本存,而文津本删。亦有误抄者,如卷434 文元发《清凉居士自序》,误署名“游居敬”。甚至文渊、文津、文澜本于卷4 末皆收录署名“汤显祖”的《秋夜绳床赋》。此赋本非汤氏所作,⑮然不知为谁人之作。浙图藏抄本亦无此篇。是馆臣窜入,还是其底本不同?未可考矣。凡此务需存细辨识之。
又,四库抄本四种,彼此文字或有歧异。四库馆臣凡涉及辽东满州称呼的文字,一律删改,而此本时见未经删改者。如卷68 桑悦《平蛮碑》“虏益鸱张”,“虏”,文澜本改作“敌”,文津本及此本仍作“虏”,属漏改。其他文字,则不可尽举。如卷108 孙慎行《诗说》“欷嘘而不忍释者”,“释”,文澜本作“舍”,文津本作“废”。卷112 何烱《杨墨辨》“天下之人卒莫辨其所归”,浙图本缺“辨”字,文澜本补作“识”,文津本补作“得”,皆据意补,无版本依据。卷231 尹民兴《两朝诗选序》“不惮惧则敢妄行”,文澜本作“不惮惧则不敢革”。卷78 郭子章《钱法》“顾今之铜,止滇南一隅”,他本“滇南”作“路南”。卷255 张世伟《王逸季遗稿序》“裒而得其十三”,他本“裒”皆讹为“衷”。卷257 王缙《刘大有诗集序》“志郁郁若酲”,四库他本“酲”皆为“醒”。凡此歧异文字,可以择其善而从,亦颇有益于校勘,不可尽废。
五、浙图藏四库文澜阁抄本(文澜本)
此本文480 卷,卷首为《四库全书明文海提要》,前后无序跋,无总目录,亦无分卷目录。文3408 篇,比文渊本少6 篇,作者只能大概统计书目为650 人。文澜、文渊二本相同较多,但仍有差异。如卷123 刘理顺《陈几亭赞》、卷327 宋濂《见山楼记》、卷466 刘节《郭清狂志》等,此本删,文渊本存。卷125 赵南星《详刑箴》,卷385 董传策《伶俐水》《石泷》,此本存,文渊本删。又,卷111 童轩《七政右旋辨》,⑯此本仅存目,篇名下题“阙”,而文渊本无目无文,上下篇之间空10 行,文津本无目无文亦无空行。
二本文字彼此差异益多。如卷103 蒋颙《旱苗说》:“求之心而罔歉,持之久而勿隳。”文渊本及文津本“久”皆作“文”。卷81 余大猷《议处日本贡夷》,篇首云:“国家幅员式廓,海隅丕冒,罔不率俾来享来王,执玉帛者万国,悉臣悉主,辑共球者九州。披《王会》之图,考职贡之籍,不特跨唐轶汉,直上掩三代五帝之隆,猗欤盛矣。”这些文字,文渊本及他本皆无。卷145 王胤东《齐大夫之谖》,此本有序,曰:“世之诈谖甚矣,其行诈而无病于世,则犹愈于不诈而济其慝者也,因感齐大夫之事而成篇。”文渊本及他本皆无序。卷444 詹事讲《近溪罗夫子墓志》,此本篇首有“贤哲之挺生,关乎运会,其生也有自来,其显也有所为,非徒夸一时、荣一乡而已,况乎附门墙之余、托桃李之列,不敢近诬以阿好,尤不敢掩美而失实。此固古今之通义,而斯人所不容已之情也。其敢以谫陋不文为辞”一段,文渊本及他本皆无。卷173 王廷相《与范以载论乐书》末“如胡瑗阮逸共商之”,浙图本“胡瑗阮逸”下阙,文渊本则无“如胡瑗阮逸”五字,下有“相与考订焉是为所祷切”九字。黄宗羲所编另一种明文选集《明文案》同此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所据底本不同,还是抄者另据文章作者本集增改,已无法考究。
六、国图藏四库文津阁抄本(文津本)
此本凡480 卷,卷首为《四库全书明文海提要》,前后无序跋,无总目录,亦无分卷目录。文4334 篇,比浙图藏抄本仅少222 篇;作者750 人,比浙图藏抄本少22 人。在四库现存《明文海》四种抄本中,此本保存原稿篇数是最多的一种,其文献价值非其他四库抄本可以比拟。此本存而他本删的篇目,如卷17 张燮《喜秋赋》、卷145 徐奋鹏《破星命地理》、卷194 瞿九思《报直指徐海石先生书》、卷231 傅占衡《离骚书后》《唐宰相年表书后》《读后汉邓彪等传》《两宋名臣集抄序》、卷275 文德翼《李升功诗稿序》、卷301 邹元标《书吴学士传后》、卷315 何乔远《高皇帝御像图识》、卷449 焦竑《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太保谥襄毅王公墓志铭》等,此本存,而文渊本、文澜本、文溯本皆删。亦偶有此本删而他本存的情况,如卷232李世熊《畸人传序》《名士传序》《忠义传序》,此本删,而文渊本、文澜本、文溯本皆存。是此本与文渊本、文澜本所据底本不同的缘故。尤有可怪者,卷253 夏允彝《侗翁先生集序》一篇,不但未见文渊本、文澜本,且浙图藏抄本也未存。此篇不可能为文津本抄写者所增,大概其所据本非但不同于四库他本,与浙图本也不甚相同,是否真有600 卷本,还有待深入考察。又,此本亦有不署或误署作者名氏者,如卷311 艾南英《戊辰房书删定序》《王康侯合并稿序》,此本有而他本无,然不署作者名氏。卷117 赵统《施敬辨》,此本误署“马统”。卷238 赵时春《胡庄肃公东游稿序》,此本误署“李默”。卷355 王鏊《五湖记》《七十二峰记》,此本误署“王世贞”。
文津本不仅篇数最多,文字亦最全。往往他本文字有缺,惟此本不缺,据此可以补全。如,卷150方孝孺《答张廷璧书》“令人惭恨”下,浙图本缺“而不能宁必致”六字;“所望”下,浙图本缺“于朋友切磋之益者为至”十字;“元采”下,浙图本缺“无异于怀足下幸因之”九字;“最”下,浙图本缺“真切而与古近”六字,他本皆缺,惟此本未缺。且此本文字或胜诸本者,甚有助于校勘。如卷376 蒋德璟《石鼓小记》“与通州合达”,浙图本及涵芬本作“达”作“远”,则不通。文渊本无“达”字,亦不通。文澜本作“道”,虽可通而属意妄改。此本如同四库他本,对于辽东满州贵族发迹之语有所避讳,而改动与他本不同。如卷82 尹耕《复河套议》:“使中国之地为虏巢穴。”“虏巢”二字,清代是忌讳的。此本改作“使中国之地为其盘据”,文澜本作“使中国之地巢穴丑类”,文渊本作“使中国之地巢穴盘固”。
七、甘肃藏四库文溯阁抄本(文溯本)
此本480 卷,卷首为《四库全书明文海提要》,前后无序跋,无总目录,亦无分卷目录。文3426篇,比文渊本多12 篇;作者669 人,比文渊本多18 人。此本深扃于甘肃兰州市四库馆,迄今未尝公示于世。幸蒙馆主获准入库,与浙图藏本篇目对勘一过,其面貌已大致清楚。
执此本与文渊、文澜二本比勘,颇见异同,大抵两端:一是此本缺而见于文渊、文澜二本者。如卷7 屠应埈《秋怀赋》,卷70 田汝成《诛髡贼碑》,卷72 何洛文 《少司马兼御史中丞掖川侯公纪功碑》、吴国伦《平建越碑》、王道《濮州新建帝尧陵碑》,卷73 于慎行《新建平番堡城记》、汤显祖《东莞县晋黄孝子特祠碑》、黄道周《两朝忠烈祠碑》,卷82 翁万达《复河套议》,卷83 赵维寰《议东援》《拟疏清朝公论》《拟疏理财大计》《议斩帅》《议钱相国机山》,卷110 乌斯道《天辩》,卷122 杨士奇《平安南诗》,卷126 蔡潮《车戒》,卷131 王樵《法原》,卷139 于谦《祭虾蟇石文》,卷140 瞿汝稷《荆州天皇护国寺募接待檀文》,卷154 罗洪先《答陈两湖》,卷159 李世熊《答伍梦符》,卷166 唐顺之《与两湖书》、万廷言《答李孟诚》,卷176 王廷相《答何粹夫书》,卷180 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卷188 宗臣《与刘一丈书》,卷194 郭造卿《奉叶龙潭邑侯论志略》、陆容《与朱太仆》,卷205 屠隆《为瞿睿夫讼冤书》,卷212 张诩 《论孟或问序》,卷222 汤显祖《滕侯赵仲一实政录序》,卷230 金铉《于司直金石志序》,卷236 杨慎《张愈光诗文选序》,卷238 霍与瑕《胡庄肃遗稿序》,卷243 王世贞《书白沙集》、徐显卿《刘子威三草》,卷248 薛天华《陈海樵集序》、茅坤《沈青霞集序》,卷249 邢侗《谢在杭集序》、俞安期《西林集序》、刘凤《读李于鳞集》,卷251 黄道周《应本序》,卷252 赵南星《赵忠毅集序》,卷253 徐应雷《读弇州集》,卷254 谭元春《自序》,卷262 李梦阳《朝正唱和诗跋》,卷264 吴国伦《居夷漫草序》,卷265 朱浙《梦剑绪言序》,卷266 吴时来《自得园四稿序》、朱曰藩《人日草堂序》,卷269 李流芳《沈雨若诗序》,卷280 薛甲《赠吴竺原》,卷289 王守仁《送湛甘泉》、黄绾《别甘泉》、罗钦顺《送陈太守》《送欧阳太守》,卷290 罗玘 《送张锦衣》《送黎文渊》《送蔡君》《送华君》,卷296 袁宏道《黄竹石》、蒋德璟《送王东里》,卷298 何乔新《跋韩国华碑》,卷299 曾鹤龄《刘君易字序》、舒芬《三山记会录序》,卷300 李承箕《半江序》,卷302 冯梦祯《跋王右丞霁雪图》、邹观光《书赵梦白尺牍》,卷306 汤显祖《张氏纪略序》,卷308 胡胤嘉《诗艺选序》,卷313 尹民兴《任雪柯序》,卷315 陈沂《书所观苏汉臣瑞应图》、俞允文《周宪王所模兰亭序》、刘应期《甲子图》,卷316 苏伯衡《徐善进三命辨》,卷318 余孟麟《古今医统》,卷324 袁宏道《寒友》《雪照澄》,卷325 章懋《吴烈妇》,卷336 许相卿《石洲》,卷342 周瑛《壶中丘壑》、邵宝《月华》、韩世能《仙应》、祝允明《谯楼鼓声》《兴宁水》,卷348 徐学谟《盗杀周皇亲事》,卷352 王猷定《义虎》,卷367 任瀚《三司马》《显忠祠》,卷369 高攀龙《王侯祀两庑》,卷370 吴国伦《关庙》、孙宜《三神》、于慎行《龙王庙》《王象干》,卷373 屠隆《长水塔院》,卷374 汤显祖《临川永安寺》,卷378 蒋德璟《清源石》,卷384 归子慕《归氏修墓》,卷427 翁万达《东灵公》、张居正《王承奉》,卷446 高攀龙《刘静之志》,卷452 黄道周《姚现闻墓志》,卷459 陈子龙《徐太宰状》,卷471 欧阳德《西洲志》等。有些是以‘缺名’名义被保下来,如卷232 李世熊 《畸人传序》《艺文志序》《外教传序》《名士传序》《忠义传序》,卷428 文德翼《三良友》,皆未署作者名氏,盖馆臣不明何人所作而不敢轻删也。或者误录作者名氏而得以保留,如据例,当删袁宏道而不删袁中道。卷270 袁宏道《蔡不瑕诗序》、卷303 袁宏道《花雪赋引》二篇,此本“宏道”皆误作“中道”而得以保留。
二是此本存而不见于文渊、文澜二本者,如卷25 张凤翼《感遇赋》,卷59 陈于陛《纂辑本朝正史疏》,卷87 赵时春《责言》上中下,卷122 何乔远《番薯颂》,卷124 钟惺《断香铭》,卷136 陈懿典《开矿利害对》,卷142 黄辉《大司马昆田邢公帐词》,卷152 张凤翼《与人论文书》,卷182 何乔远《上石本兵》、曾异撰《上潘昭度》,卷216 薛应旂《宋元通鉴序》《宋元通鉴义例》,卷227 李长庚《杨忠烈实录序》,卷232 李世熊《艺文志序》《外教传序》,卷237 王锡爵《郑山人北游漫稿序》《袁文荣集序》、叶向高《黄离草序》《邹孚如集序》《孙宗伯集序》,卷239 孙鑛《樵史序》,卷240 蔡清《蜀阜存稿序》,卷241 陶望龄《海门集序》《马曹稿序》《徐文长三集序》《方布衣集序》、邹元标《书梁夫山遗稿》《漕抚疏草序》,卷264 王宗沐《白岩诗稿序》《梧冈诗集序》,卷271 陈懿典《郭张虚诗序》,卷273 方应祥《储东方诗序》,卷275 曾异撰《徐叔亨诗序》《叙李谷叟律诗》《张友有诗序》《叙霞屿述游》,卷276 徐世溥《须绿亭诗序》《溉园诗序》《食研堂集序》、陈弘绪《望湖亭诗序》,卷277 尹民兴《序秦汝翼诗》,卷304 娄坚《题书陶诗》《苏长公二别号》《题平淮夷雅及碑文》《题草书杜诗》《跋东坡二赋》《跋东坡问养生》《书诸家论文简》《题书赤壁赋》,卷307 方应祥《顾九畴文引》《庄尚之北游草序》,卷309 曾异撰《叙王有巢文》《周亮如制义序》《叙旅誓二集》《叙庚午程墨质》《序癸酉闱牍抄》,卷310 冯元飙《选诗经鼎来叙》、陆符《时文易书后》,卷311 顾大韶《题华林社序》《书十八房》、沈守正《许子逊序》《诗义序》,卷324 李世熊《募修义冢火化引》,卷347 邹元标《城记》《祠记》《两奄夜谈》《痴儒》《望湖亭》《彭泽舣舟》,卷453 倪元璐《刘青岳志》,卷479 马一龙《红铅法》,卷481 张维枢《琐言》、祁承《万元彦数》、赵统《崖鸡》等等。有些是因“缺名”而保留下来,如卷232 李世熊《畸人传序》《艺文志序》《外教传序》《名士传序》《忠义传序》,卷428 文德翼《三良友》,皆未署作者名氏,盖馆臣不明何人所作而不敢轻删也。或者误录作者名氏而得以保留,如据例,当删袁宏道而不删袁中道。
此本选文或为文渊、文澜、文津及涵芬楼、皕宋楼诸抄本皆无者,如卷157 徐应雷《与友人论文书》,卷405 侯方域《左良玉传》等。此外,卷18 有来知德《石泉赋》一篇,浙图本仅存目,而文渊、文澜、文津及涵芬楼、皕宋楼诸抄本皆无。四库各本之间何以参差若是?岂其时未有统一删芟标准,各馆自作主张欤?或其所据底本别异,或为六百卷本遗存欤?有待学者深考。
此本偶见抄写讹误。如,卷32 吴伯与《灯市赋》、卷225 吴伯与《艺林伐山序》、卷255 吴伯与《怀初集序》、卷271 吴伯与《翁仍诗集序》,“与”皆作“兴”。案:吴伯与字福生,宣城人。明万历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而明代无名吴伯兴之人,知“兴”为“与”之讹也。又,卷80 史明古《吴江水利议》,此本题为黄承玄所作。案:浙图本及文渊、文澜、文津、涵芬楼、皕宋楼诸抄本皆作“史明古”。此文见史明古《西村集》卷六,又见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卷22《议》,亦署史明古作。此本误也。卷77 徐来凤《一条鞭法议》,此本作“徐风来”。案:明代无名“徐风来”者。据清《南昌府志》载,称“徐来凤字仪甫,南昌人。万历拔贡生……三仕为州大夫,得师宗,敝屣去之。退而著书,博综坟典,穷极古今,有集行世。”则知此本抄误也。卷86 刘定之《宋论一》《宋论二》,此本作“周洪谟”。案:浙图本及文渊、文澜、文津、涵芬楼、皕宋楼诸抄本皆作“刘定之”。明程敏政《皇明文衡》卷11 亦收录此篇,署名“刘定之”。此本误也。又,卷91 田汝成《立后论》上下篇,此本作“罗洪先”。案:浙图本及文渊、文澜、文津、涵芬楼、皕宋楼诸抄本皆作“田汝成”。清龙文彬《明会要》卷19《礼十四·凶礼》“立后议”条“田汝成《立后论》曰古称为父后者”云云,则亦以田汝成作也。此本署名“罗洪先”,误也。卷119 王道《禘祫考》,此本“道”误作“通”。卷194 茅坤《与查近川》,此本“茅坤”误作“霍韬”。卷197 宋鉴《与凌藻泉》,此本“宋鉴”误作“陆鉴”。卷198 屠隆《与沈君典》,此本“屠隆”误作“王衡”。卷199 屠隆《奉杨太宰》,此本“屠隆”误作“吴中行”。卷217屠隆《玉合记序》,此本“屠隆”误作“章懋”。卷223张元忭《伊洛渊源序》,此本“张元忭”误作“赵忭”。卷226 董复亨《元城语录序》,此本“复”误作“后”。卷264 任瀚《吴越诗引》,此本“任瀚”误作“罗洪先”。卷273 周诗雅《刘上甫诗序》,此本“诗”误作“维”。卷279 丘濬《赠段可久》,此本“丘濬”误作“柯暹”。卷310 陆符《时文易题辞》,此本“陆符”误作“冯元飙”。卷316 程敏政《林月鉴江湖览胜卷》,此本“敏政”误作“敏求”。卷324 李世熊《修义冢引》,此本“熊”误作“芳”。卷333 冯恩《发奸亭》,此本“冯”误作“马”。卷386 高攀龙《困学记》,此本“高”误作“李”。卷416 李濂《吴伟》、郭正域《吴伟》,此本“李濂”“郭正域”皆误作“汪道昆”。卷425 史明古《吕震》《尹昌隆》,此本前者误作“郭万程”,后者误作“霍韬”。卷434 莫如忠《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此本“忠”误作“宗”。卷440 李承箕《陈石翁铭》,此本“李承箕”误作“张诩”。卷449 冯梦祯《冯丰阳志》,此本“冯梦祯”误作“张四维”。卷452 郑明选《南京兵部右侍郎北川陆公行状》,此本“选”误作“道”。卷475 戴洵《哀乞者文》,此本“戴洵”误作“唐顺之”。若此类者,则举不胜举,诚非精善之本。或偶见纠正浙图本者,如浙图诸本“石珤”多作“石瑶”。案:珤,古宝字。瑶,珤之讹字。石珤字邦彦,槀城人。与徐阶同举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明史》有传。而石瑶,明代无此人。
八、国图藏涵芬楼抄本(涵芬本)
此本存480 卷,前后无序跋,无总目录,亦无分卷目录。武玉梅统计为4373 篇,作者784 人,仍不准确。⑰此本实存文4357 篇,比文津本多13 篇,作者748 人。
对勘文津本,二者相同甚多。如卷83 赵维寰《时事杂议》,文渊本、文澜本皆删,此本缺其中《议东援》《拟疏清朝公论》《拟疏理财大计》《议斩帅》《议钱相国机山》五议,文津本、文溯本亦缺此五议。卷292 吕柟《送刘任丘序》,文渊本、文澜本、文溯本末有“惟仁与义,子其勉之,又何患明之不及、法之不立耶?不鄙予言,请以为赠”数语,文津本同此本无此数语。卷253 夏允彝《侗翁先生集序》,浙图本及文渊本、文澜本、文溯本皆无此篇,文津本、皕宋本有。说者或以为此本抄自文津本,其实并不准确,此本与文津本互有差异。例如,卷180 侯一元《救荒书》,卷224 沈懋孝《周易古注疏辑序》,卷293 赵时春 《平凉令李侯入觐序》《送易教喻序》《送应太仆诗序》《送方太仆致仕序》,卷327 宋濂《见山楼记》,卷354 刘凤《登尧峰记》、王宗沐《游罗浮山记》,卷375 胡俨 《安福县儒学贡举题名记》,卷466 刘节《明清狂郭君墓志铭》,此本删而文津本存。卷96 沈懋孝《论天下大势》,卷232 李世熊《畸人传序》《排难传序》《妖祥志序》《艺文志序》《外教传序》《名士传序》《忠义传序》,卷237 叶向高《黄离草序》《邹孚如集序》《孙宗伯集序》,卷296 唐时升《送钱詹事还朝序》,卷297 方孝孺《题二孙墓文》,卷298 何乔新《跋韩国华碑》,卷306冯梦桢《跋孙尚书仲益尺牍七条》、陈继儒《书陈穉登交情始末》,卷315 邢侗《赵子昂画》、丁养浩《跋钱塘夜潮图》,卷333 赵釴《凤嬉堂》,卷351 宋楙澄《东师野记》,卷359 徐世溥《游洪厓记》《游萧山岭记》《游鄢家山记》、傅占衡《游南济石记》、徐芳《游南姑瀑记》,卷386 王樵《使代记》,卷391 李世熊《傅相公传》,卷402 祝以豳《张见平传》、张溥《刘少司马传》,卷439 唐时升《殷无美墓铭》等,此本存而文津本删。
另外,卷129“解丙”陈献章《送张进士廷实还京序》、李承芳《送戴元之序》《送同年彭凤来知巴县序》《送王敬夫佥事福建序》《送郑温卿序》、李承箕《送王承吉序》《送许生还上虞序》七篇,原在卷288“序”类下小类“送序”中,以此卷仅瞿汝稷《乳母庙训》一篇,而移七篇“送序”于此,则乱其文体编次。文津本虽移卷128 郭造卿《问社解》《南东其亩解》、张鼐《题怀野先生大学古本解》、陈龙正《严父配天解》《统嗣解》于此,然其类别未乱。
又,此本或缺作者名氏,而文津本往往不缺。如卷78 熊人霖《钱法广议》、万恭《钱谷议》《屯田盐法议》、钱薇《盐法论》、屠中孚《屯盐议》、郭造卿《屯田》、沈概《盐法私议》,卷81 吴道南《泇河议》,卷88 黄翔凤《救时名实论》,卷106 吴延翰《观鸭说》,卷111 童轩 《辨周子无极太极图出周易列子》,卷126赵谦《三戒》,卷160 陈沂《答陈昌积》,卷194 茅坤《与查近川》,卷195 唐顺之《与王尧衢》,卷198 屠隆《与沈君典诸子》,卷216 杨继盛《志乐序》,卷245 徐渭《抄小集》,卷269 李维桢《徐文长诗选题辞》、娄坚《书程孟阳诗后》,卷270钟惺《董崇相集序》,卷288 邱濬《送林训导》,卷316 朱升《地师詹仲芳》、吴宽《石田画》,卷326 袁中道《大姊五十》,卷327 谢肃《樗舍》,卷331 吴宽《瑞贤亭》,卷332 顾璘《来雨轩》,卷333 祝允明《梦墨亭》,卷338 张维枢《致远楼》,卷340 娄坚《寿荣堂》,卷349 许烱《登瀛客》、李朴《遇仙》,卷352 张大复《吕光午》,卷381 陈沂《铁桥》、祝允明《石田》,卷382 唐虞佐《耀州文正》、靳学颜《清坷坪馆》,卷383王《山阴柘林牐》,卷384 王文禄《蛰存坯户记》、叶向高《阳岐江路》,卷386 朱廷立《循行》、吴国琦《朝发钓台》,卷398 王世懋《周贞靖》,卷434 文元发《清凉居士自序》,卷454 王九思《杨北山志》,卷475 何迁《祭甘泉》,以上此本皆无署作者名氏,而文津本皆有作者名氏。童正伦言“(涵芬楼藏本)与四库本同出一源,很可能即抄自四库底本”⑱,或接近事实真相。
据武玉梅考证,此本避康熙、雍正、乾隆讳,而未避嘉庆,抄于乾隆后、嘉庆前。⑲其说可信。此本中夹醉经阁“借书票”一张,曰“今借到醉经阁处《明文海》,计一百四十本,对票缴还,光绪六年八月十二日,慈溪修志局给”云云,则光绪六年,此本犹在慈溪冯氏醉经阁。醉经阁为清慈溪冯云濠氏的私人藏书楼,与范氏天一阁齐名。云濠(1807—1855),字文濬,号五桥,慈溪(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 年)举人,喜读书藏书,于所居观察第内构建醉经阁一区,藏书至数万卷,后转存于乡人冯孟颛的“伏跗室”。冯孟颛《伏跗室藏书目录》不载《明文海》,⑳盖其时已为涵芬楼所有。此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
美娟戴上口罩往家赶,一进门便被满屋的血腥气熏得吐了出来。这时,“咕噜——咕噜——咕噜”,卫生间又响起熟悉的声音。
九、日本静嘉堂藏原皕宋楼抄本(皕宋楼本)
此本480 卷,文4368 篇,作者748 人。卷首录《四库全书明文海提要》,次录黄宗羲《明文案序》上、下两篇,末附黄百家题记,称“先遗献初选明文,撰序二篇。后广之为《明文海》,未及撰序。今录《文案原序》于卷首”。意谓旧本《明文海》当有《文案》旧序二题也。次为《总目录》,总目录卷310 至卷312 残缺,共120 册(目录3 册)。但此本目录与正文多有出入,或失于校对,或另据他本抄录。又,总目录卷255 陈弘绪《博依堂文集序》、卷313 陈弘绪《甲戌房书序》“弘”字缺末笔,避乾隆名讳。但是,此本不避嘉庆“颙琰”名讳。如卷10 王鏊《洞庭两山赋》“周颙之俗驾自旋”,卷284 顾大韶《赠李颙所序》“予不习李颙所”,卷12 钱允治《白岳赋》“刊琬琰于苍厓”,卷17 朱淛《天马山赋》“将以殖琬琰”,卷326 潘之恒《吴门范赵两大家集叙》“蔡琰胡笳”等。则知此本抄于乾隆间矣。此本于文体名称有所改易,如原名“问答”,此本则易名为“杂体”。
此本大抵与涵芬楼本为同一祖本,相同之处颇多。如卷96 沈懋孝《论天下大势》,卷296 唐时升《送钱詹事还朝序》,卷297 方孝孺《题桐庐二孙先生墓文后》,卷306 陈继儒 《书陈穉登交情始末》,卷351 宋楙澄《东师野记》,卷352 张大复《东征献俘记》,卷359 徐世溥《游洪厓记》《游萧山岭记》《游鄢家山记》、傅占衡《游南济石记》、徐芳《游南姑瀑记》,卷391 李世熊《傅相公传》,卷402 祝以豳《张见平传》、张溥《刘少司马传》,文津本皆删,而此本、涵芬楼本存。又如,卷78 熊人霖《钱法广议》、万恭《钱谷议》《屯田盐法议》、钱薇《盐法议》、屠中孚《屯盐议》、郭造卿《屯田》、沈概《盐法私议》,卷81 吴道南《泇河议》,卷88 黄凤翔《救时名实论》,卷111 童轩《辨周子无极太极图出周易列子》,卷160 陈沂《答陈昌积》,卷194 茅坤《与查近川》,卷195 唐顺之《与王尧衡》,卷198 屠隆《与沈君典诸子》,卷216 杨继盛《志乐序》,等等,以上二本皆缺作者名。甚至错也错得一样,如上文所述涵芬楼本卷129“解”类文体,错杂7 篇送序。此本卷129“解”类文体中也夹杂了陈献章《送张进士廷实还京序》 等七篇序文,其编次错乱同涵芬楼本。由此可证,二本同出一祖本。且此本文字多与文津本同,二本皆当是从四库馆抄出。
但此本抄写疏误较多。如卷141 万时华《募准提阁疏》,此本“万”误作“华”。卷212 刘绘《春秋辅传序》,此本“绘”误作“桧”。卷221 万廷言《求正集略序》,此本“言”误作“贤”。卷222 钱允治《枝山志怪序》,此本“允”误作“永”。卷231 陈龙正《阳明要书序例》,此本“龙正”乙作“正龙”。卷324 李世熊《修义冢引》,此本“熊”误作“芳”。卷334 沈恺《采诗楼》,此本“恺”误作“垲”。卷355 雷逵《齐山》,此本“逵”误作“达”。卷444 吴道南《杨复所志》,此本“吴”误作“黄”。
此本卷71“碑戊”目录后夹一白纸,云:“以干支纪数而卷或多或少不如意以数纪之。”又云:“贺序二首、传一篇,编‘碑’类。检原文勘对,应否更正注明,不可因其文刻石,遂乱体例。”又云:“后有赠序一体,何以此赠序数篇列入‘解’内?应查。”又云:“四、五、八至十一、廿二、卅三、六十一、七十七、七十八、十七,其缺十六十。”卷256 序47“诗集”目录后夹一白纸,云:“祭文应归本类,不得以题末有文字窜入。”卷279 序70“赠序”目录末夹一白纸云:“跋应入本类,不得题有‘赠’字窜入。”盖于若干选文的文体归类有所驳正,然不知谁人所为,已不可考矣。
此本卷首多钤有“胡氏藏书”“东目胡氏”“东目馆藏本”等印章,本是胡寿芝旧藏。寿芝字七因,号内观居士,斋号“东目馆”,临安人。浙江拔贡,清嘉庆14 年任才敏学优。尝从梁闻山学书,著有《东目馆诗集》。又钤有“章绶衔印”“古鄣子之苗裔”“子檗寓赏”“荻溪章紫伯珍藏善本”“索若一字紫白”“紫伯珍玩”“庸笙” 等印章,已转为章绶衔所藏。绶衔字紫伯,一作子檗,号辛复,别号瓜纑外史,浙江归安荻溪人,咸丰间贡生。家藏书画甚富,精于鉴别。章氏与吴兴陆心源氏为知交,此书后归陆氏皕宋楼收藏。皕宋楼藏书后归海东静嘉堂,故钤有“静嘉堂珍藏”之长方印,已不复为中华所有矣,呜呼!
注释:
②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九《总集类》“明文海”条,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920 页。
③谢国桢:《黄宗羲与〈明文海〉》,载《学林漫录》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8 年版,第53~55 页。
④⑨⑰武玉梅:《〈明文海〉 诸问题考述》,《文献》2007年第1 期。
⑤徐秉义:《明文授读序》,见《明文授读》卷首,清康熙38 年味芹堂本。
⑥⑩⑱童正伦:《〈明文海〉 的编纂与传本》,《文献》2003 年第3 期。
⑦春仲:《明文海新探》,《图书馆杂志》1983 年第2 期。
⑧郭英德:《黄宗羲明文总集的编纂与流传:兼论清前期编选明代诗文总集的文化意义》,《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4 期。
⑪《明文海》作者误署“徐祯卿”。《明文授读》有收此篇,亦误署“徐祯卿”,篇末黄百家批语云:“字公望,宜兴人,隆庆戊辰进士,官吏部侍郎,其《天远楼集》……”,所指皆为徐显卿,知是黄宗羲编选时误署,而现《明文海》《明文授读》皆延其误。
⑫此文《弇州稿选》《弇州山人四部稿》有收。又见于《历代赋汇》《历朝赋格》,皆署名“王世贞”。
⑬此文《刘宗周全集》未收,而见于倪元璐《倪文贞公文集》卷14。
⑭吴慰祖校订:《四库采进书目》,商务印书馆1960 年版,第55 页。
⑮徐朔方:《编集缘起》,载《汤显祖集全编》第1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版,第6 页。
⑯此篇篇名当作《七政左旋辨》,浙图本有目无文,目录误抄为《七政右旋辨》。
⑲武玉梅:《清修〈四库全书〉对〈明文海〉之抽删探考》,《历史档案》2004 年第3 期。
⑳饶国庆等编:《伏跗室藏书目录》,宁波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