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融合信息化技术的思考
2023-01-24武汉市解放中学
■ 武汉市解放中学 沈 伟 刘 佳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化大潮之中,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转型与发展,已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在优化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希望运用技术变革教学方式,使得超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学习成为可能。
一、精准把握学情,优化教师指导
物理教学中需要应用大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果只通过简单的描述,很难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也就难以让教师了解他们到底有怎样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因而无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如若教师将课前导学的内容先通过教育云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现象或者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反馈到的学习空间,教师就可以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中的普遍性问题,教师通过课前、课中的教学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解决。例如:在《生活中的透镜》的课前预习中,学生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透镜,根据它们的形状与用途学生们制作了许多图文、视频介绍。学生充分的课前参与不仅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课堂成为了学生作品的展示台,教师则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再如像“电流”这样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传统教学中一般用水流作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海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中不仅有各种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动态模拟,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还有虚拟电学实验室能够实现与学生的操作互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获得了对物质运动的基本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受到,信息化技术能让交流共享、合作学习成为自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融合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更有效更快速地形成物理的基本观念。
二、细化学习任务,拓展教学空间
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利用的碎片化特点深刻影响着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细化学生的学习任务,拓展教与学的时空,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教师的教学备课、微课制作和学生的作业练习等,均可以在手机这个小小的客户端上全部完成,为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
由于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教学进度和难度不宜只有一个标准,因而需要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设定不同层级加以区分,以促进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尝试将大的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小的学习任务,将每一个小任务以微课形式推送到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的能力或需要选择学习。如《光的反射》这一节课包含“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三个主要知识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在一节课内教授完全部内容。因此,教师会针对三个知识点分别制作微课进行推送,指导学生预习;同时,根据在线反馈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课后,再将复习微课推送到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这些互动式的微课推送与在线分层作业的结合使用,能让学习任务细化、差异化,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很好地照顾了不同层级的学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数据分析,凸显问题导向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想发现学生学习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花费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而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则能够通过教学质量监测、数据智能分析等手段,帮助教师迅速精准把握学情,优化教学方式。
基于教育云平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实验探究到了哪一个步骤,推理计算能力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这些数据都能通过信息化技术迅速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准确掌握学情。比如:通过在线检测,教师能实时了解学生在线作业情况,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数据,以此来评估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梳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种精准的大数据检测技术能辅助教师通过差异化的解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设计和布置,引导学会自主发现和分析问题,使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校园各类数据的逐步完善,学校能够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等数据进行全程记录和分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提供实时、客观、真实的依据,有效提升了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带来的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将推动学校实现对学生素养评价的“过程”与“目标”并重的价值取向。
四、认清辅助本质,关注核心素养
凭借教学信息化技术独特的优势,线上教学平台成为促使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有效载体。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疫情的影响,网课成为常规教学重要的补充手段,如:通过班级群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以视频会议作为实时教学平台,利用在线问卷调查工具收集、统计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小测试等等。
虽然特殊时期线上虚拟空间的信息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进度和质量,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如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的物理实验。虽然数字模拟实验可以获得明晰的实验现象、精确的实验数据,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真实实验中产生的误差甚至失误本身就是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猜想是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是物理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我们一定要明确在物理教学中融合信息化技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而不是核心,我们不能舍本逐末或者本末倒置。
信息化技术解放的是简单机械性的工作,教学的智能化只能提供一般性的解决方案,真正的创造性劳动还是要依靠人本身。因此,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海量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