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软实力“孵化器”:上海影视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2023-01-24黄意明陈丽丽
黄意明 陈丽丽
一、诸家纷说“软实力”与“元软实力”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时,把软实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独特的吸引力,与之相对的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1]。21世纪初,约瑟夫·奈教授又进一步提出了“元软实力”(meta soft power),这里的“元软实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产生软实力的资源要素,或说制约软实力水平的资源要素[2]。
自从“软实力”这一概念诞生,国内各界人士热议不断。一方面是在和平崛起的形势下,学者为中国和平崛起寻找到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研究当下如何真正有效地扩大国家影响力。事实上,纵观中国历史,可以知道从古至今中国都具有“对其他国家所特有的吸引力”的软实力。“软实力”只是一贯有之的国家影响力的当代理论化。
孟亮认为软实力的关键是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3]。进一步定义为本国对其国的吸引力、同化力、感召力和动员力,并把制约软实力发展的因素概括为国家资源、意志、行为、能力与内外环境等。陶建杰首先捋顺了“元软实力”的重要元素: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气候环境、城市景观、山水环境,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区位优势,政府效率、民众满意度、社会保障覆盖率等十二要素。他把这十二要素归入人口素质、自然环境、文化资源、社会和谐等四个维度,并认为这些现实资源都是软实力潜变量,需要通过“传播力”这个中间变量对其建构结果产生影响[4]。徐锦江认为软实力最终通过获得内部公众的认可、吸引对外部公众的注意而获得[5]。这里提到了社会和谐及内部公众的重要性。郑崇选认为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核心的推动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彰显城市文化的原创能力、推动优秀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6]。
约瑟夫·奈在2013年来华时,特别强调软实力重点来自民间社会,即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发挥着作用。他以美国的软实力举例,称其大部分来自哈佛大学和好莱坞,强调他们都是通过“吸引别人”来提高软实力,而不是“强制”的手段[7]。事实上,哈佛大学代表了学术、教育与科技前沿,好莱坞作为影视基地,代表了传媒与传播力。尤其是对好莱坞影视基地的强调,契合了学者们关于传播与媒介作为元软实力本身和影响软实力构建效果的中间变量的重要观点。
二、影视基地对软实力的影响力
顺着约瑟夫·奈的思路分析,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在软实力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影响力与推动力。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影视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影视文化产业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发展,尤其依托当地的影视基地或影视制作中心(下文统一称为影视基地)进行,市场的繁荣刺激了影视基地的集聚式发展;人口素质、自然环境、文化资源、社会和谐等四大维度中的软实力,只有在通过媒介的广泛传播和大众的普遍接受后,才能真正地产生效果。影视基地是影视产品的重要“孵化器”,是凝聚精神内涵的物质媒介;同时,影视基地直接展现出来的科技水平、管理手段、文旅融合等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也是成就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因此影视基地对提升软实力的影响可谓巨大。
以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大,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影视基地“好莱坞”为例,先作为外景取景地流行的好莱坞,后因为摄影棚、后期制作等资源的聚集,自20世纪20年代逐渐吸引了大批影视公司前来拍摄,进而集结了大量人才,形成了行业内竞争,又经过优胜劣汰、合作兼并,人才与资源逐渐整合,于是产生了大型垄断企业。这些大型垄断企业不仅提高了电影生产的规模、效率与效果,而且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不断向上、向下延伸和整合资源,将影视产业链扩展到了影视行业的各个环节,比如准备、召集、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等。最终,非政府干预地、“自然”地形成了影视基地。好莱坞影视基地被称为美国“入侵”世界的特洛伊木马,从木马冒出的好莱坞电影,为全人类提供了他们想要展示的现代生活图像,它形象生动、形式便利,而内容又通俗易懂,是信息时代传播力最为深广的信息构建方式和工具,跨文化输出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充分体现了软实力集中表现为本国对他国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说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个国家,只有源源不断地将自己的文化特性、社会价值观念向外传播,才有可能形成影响力。
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始于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三十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影视基地规模较大的有一百多座,各类小的影视摄制中心超过千座。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市场化运营,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北京怀柔基地等十多个较符合市场需求的影视基地相继落成。
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软实力的重要维度。影视基地建设既要根据自身地理特点,综合其地貌、景观、气候等自然资源,又要依托其历史、政治、经济、技术等文化资源,集中体现了气候环境、城市景观、山水环境、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区位优势六大“元软实力”。影视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与互动,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当地特色并在影视作品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表达,形成以地方特色为基础的影视文化表现力,影视基地天然地带有地域性、独特性、传统性特征,也只有成熟的地方特色体系,城市的特点才会更为鲜明,影视基地的特色才突出。
位于宁夏银川市的镇北堡西部影城,以粗犷、荒凉、原始为特色;云南大理作为古代南诏国及大理国都城,其天龙八部影视城按照“大理特点、宋代特色”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大理国、辽国、西夏国和女真部落四大片区;宁波象山影视城结合灵岩山等当地自然景观,后期经营中又依托城市早期工业化建设遗留下的闲置厂房,因地制宜改造成各式摄影棚;上海松江影视基地以20世纪30年代老上海场景为特点,将十里洋场、有轨电车、老爷车、里弄市井、黄包车囊括其中;长三角地区人文古迹大多保存完好,其影视基地多以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为特色,如近年来的浙江湖州、西塘等地区的影视基地兴建。这些城市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是当地影视基地建设发展、提升软实力的宝贵资源。
软实力的另外两个维度是人口素质和社会和谐,其“元软实力”为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府效率、民众满意度、社会保障覆盖率等,主要涉及了“人”与“管理”。影视基地的“人”包括影视专业人士、辅助人员和游客,管理上包括了对上述人员的管理与支持。
传统影视基地求新求变,主要在“人”与“管理”上做文章,以横店为例:在横向上为吸引游客,集多种休闲娱乐于一体,寻求创意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在文创、会展、研学、博物馆、体育等“旅游+”的新业态上取得一定成效。横店影视城在各大景区推出演员与游客可以即时互动的演艺形式,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将“影视”元素充分运用到旅游过程中,例如让游客参与吊威亚、绿幕抠像、拍摄等影视制作过程;举办横店影视节、皇宫音乐节、儿童奥斯卡、明星篮球赛、横店春节大庙会等活动。2016年,横店借助被住建部划入影视文化类特色小镇的契机,规划上开始往宜居宜业转换,目的从吸引人“到此一游”演化到留下人“常驻不走”,这是软实力的深化发展。
在纵向上,横店影视城注重长尾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影视专业人士和辅助人员的集聚,从故事孵化、人员召集、拍摄制作、宣传发行、传播流通、衍生品等角度模仿好莱坞模式。以下几方面表现尤为优异:注重后期衍生品,尤其是与文创商品、宣发活动、粉丝经济等广泛合作;提供剧组后勤服务,包括与酒店合作、带动周边村庄建设影视客栈和床位等;提供服装道具化妆、影视器材租赁、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服务;在企业注册、金融服务、发行渠道等方面提供帮助。影视基地跳出单纯提供场景的功能,向影视产业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向上”可以建立影视内容的研创基地,并搭建融资与投资平台,“向下”可以建成影视节目的交易平台,寻求盈利模式发展的多样性。
无论是横向发展,还是纵向延伸,横店影视城的落实点基本为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其满意度,政府的效率和保障覆盖程度等“元软实力”,最终助力软实力的提升。
三、上海影视基地建设沿革与现状
上文对影视基地的重点分析,为讨论上海影视基地建设如何提升软实力提供了参考。2011年,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剧组在上海取景拍摄,上海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正式设立一站式的上海电影摄制服务机构。201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上海艺术电影联盟。2014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影视局等九个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年,上海注重影视基地对接高标准,建立了符合国际最高声音制作标准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可以对接好莱坞一流技术人才;上海还启动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持续多年创新电影人才国际培养模式。
2017年底,《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后被称为文创“50条”)提出要推进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重点打造“1+3+X”影视产业发展格局。具体内容为:在松江建设“1”个大型的高科技影视基地;打造“3”类影视摄制服务功能集聚区,包括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影视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影视开发与投资功能集聚区、建立影视取景拍摄功能集聚区;“X”则是指全市零散的影视摄制资源。文创“50条”基本奠定了上海影视基地发展方向和模式。
2018年,按照文创“50条”所提出的“1+3+X”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布置,松江科技影都正式开工。第二年,《上海科技影都总体概念规划》与《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上海影视基地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强。
2020年,酝酿了近三年,位于上海松江的上海科技影都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正式开工;G60科创走廊影视文化产业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目标是集聚有利于长三角影视文创的相关资源;长三角影视基地一体化启动,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十七家影视拍摄服务机构共同成立了“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目的是形成长三角地区影视产业的联动。联盟共同确定了五个“一”共识:即一套影视拍摄服务体系、一本影视拍摄服务指南、一个影视拍摄信息共享平台、一组影视拍摄地评价机制和一批影视展会集中呈现。
2021年6月,推动国内影视摄制服务机制建设发布会召开,该发布会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宽边界,发挥各地优势,建构一套全国适用的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影视摄制服务体系,共同助力电影强国。
对于上海影视基地建设,上海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人指出,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对标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等国,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影视产业体系不完备、电影相关工种发展落后、缺乏国际一流拍摄基地、专业化配套服务不完备、科创实力待提高。他提出上海要通过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建设,打造影视产业体系闭环生产。而重点推动就在松江区建设高科技影都。[8]可见,影视基地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有学者对上海影视基地发展提出了期待,认为上海是中国电影“出品中心”,但不是“摄制中心”。上海想要发展为“摄制中心”,需要继续培育、优化电影摄制环境。从“出品中心”到“摄制中心”是一种转型升级,需要把上海放置在全球电影产业坐标中来进行定位与决策。国外电影制作方的资源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比如人才、技术、管理、培训等要素,上海可以说是国外资源向国内转移的首选地。[9]
四、如何依托影视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上海元软实力
如何依托影视基地建设,达到对“元软实力”的直接助推,同时发挥其作为影视产品的“孵化器”、凝聚精神内涵的物质媒介的中间变量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打造影视基地。
思想素质:作为软实力提升的第一要素,思想是内核。提升影响力与吸引力要有顺势而行、合道则安的态度,在思想领域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审慎。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明睿智是其城市精神,兼容并蓄是其历史传统,因此在思想素质上提升软实力,上海得天独厚。
文化素质:根据目前综合教育体系完备、专业教育缺乏的现状,上海应引进国外有关影视系统及影视基地建设的教育内容。此外,上海高校聚集,但对影视人才的培养较为单一。目前上海着力于高端人才的培养,谋求以一人带一行的效果,但更需要注重人才的多层次配合,加强影视配套与辅助人员的培养。
影视基地景观: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江南城市特色与近代西方建筑特色,运用艺术与创意的方法,提升和增强影视基地景观内涵,建立超级地标文化街区,以此构建影视景观的专业化与复合性。
文化产业: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进一步升级文化产业,做到区分明显、特色发展;注重建设影视基地高精尖的产业能力和地区特色与幻想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建设,提升优质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能力。
政府服务:上海市政府规划建立影视基地,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应统筹管理提高效率,宏观调控防控风险。同时,相关机构为影视基地工作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支持,如此,影视基地上凝聚的人气才能长久汇集,这恰好体现了软实力又提升了软实力。
民众满意度:人是软实力的核心和目的,影视基地建设需关注四个方面的民众满意度,包括影视专业人士、辅助人员、游客、当地居民。其中,前三者是目前绝大多数影视基地的目标对象,但是以提升软实力为目标的影视基地建设,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满意度,更要促进当地居民与前三者之间的流动与融合,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和谐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