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1-24朱金艳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 朱金艳(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小学各个年级段的教学重点进行了突出强调,对于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阅读也就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程,这一时期的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之外,还要以阅读为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教学创新,从多个角度寻求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中克服重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其在阅读学习中受到更深刻的熏陶,实现对其情感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构建更加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只是以千篇一律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严重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限制了阅读教学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过于宏大。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追求立体化,不仅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有一定要求,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更加重视。在这一标准的约束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从过于宏观的角度考虑,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大多数情况下是把爱国主义、人性道德作为语文素养培养的终极目标,并且把这两大主题融入了阅读教学课题中。但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对于这类宏观目标无法理解,没有深刻的感知,这也就使得阅读教学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很多学生在阅读中缺乏目的性,只是敷衍了事,完成课内学习的任务之后,就对阅读教学置之不理,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十分不利。
其次,教学方法脱离实际。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从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然而,在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考虑,一味地以课表为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现状,使得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轨,长期下来,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严重抹杀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时,只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难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就会遇到多重阻碍。
最后,对现代信息手段的过度使用。在新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专注度,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会过度使用电子信息设备,把文字做得精致美观,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这种教学模式短期来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但长时间就容易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使得学生容易忽视阅读教学的重点,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让阅读教学出现了喧宾夺主的局面,严重扰乱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进度。
二、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对策
1.在趣味导入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导入有趣的环节能够调动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其主动投入到阅读探究中。在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趣味化的导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语文《父爱之舟》一课的阅读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这节课堂上要突破传统导入模式的限制,采用更新颖的方法完成新课导入。具体来说,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歌曲《父亲》完成阅读氛围的渲染,让学生能够把心收回到课堂上来,或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父爱”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在自己与父亲的经历中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在这种导入模式中,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考虑,充分感受到亲情这个主题在日常和学习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这时候,教师还要抓住时机顺利借助语言完成“你在生活中都感受到哪些来自父亲的爱,父爱如山和父爱如水你更认同那种说法?”这一问题情境的导入,进而帮助学生对“父爱如舟”这个题目有更深入的思考。在歌声、对话和语言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对这节课文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能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在新颖的导入模式中,学生就能按照教师的引导主动的完成阅读学习,顺利打开阅读教学工作的大门,为打造高效高质的阅读教学课堂打下基础。
2.在问题设计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最有力的促进因素,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支撑力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而且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还要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依据,使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有机联合起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落花生》一课的阅读学习活动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这篇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后续深入的阅读学习做足准备。当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要根据深层次阅读教学的要求完成“作者以落花生为题有什么样的深意?作者借落花生阐述了怎样的道理?”这类问题的思考,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文本内容的再次阅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准确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主旨句。在完成阅读和交流讨论活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原文完成答案的归纳概括。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由浅入深的阅读学习,在问题的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引导其共同突破阅读学习的重难点,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确保高年级练的阅读教学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步。
3.在横纵向结合中提高阅读实效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精心设计阅读环节,使学生在横向和纵向阅读中拓展知识眼界,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一课的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占据主导地位,而是要利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优势引导其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进行深入探究,通过题目、题眼找出这篇文本阅读的侧重点,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段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完成这篇文本的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横向的角度探寻这篇文章与这一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在横向的比较和分析中把握这一单元的情感主线,并且在阅读活动中思考人物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横向和纵向阅读学习,就能帮助学生找到各个文本之间的异同点,逐步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比不同文本的写作手法,灵活掌握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而强化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知,推动阅读教学工作取得更突出的成效。
4.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读与写是两个相对面,其占据的地位同等重要。在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抓住时机完成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一课的阅读教学工作之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完成针对性的教案设计,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在写作中强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文本的阅读,总结这篇课文中包含的写作技巧,灵活掌握这篇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是家乡美/好/鲜”为主题完成创作,并且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根据这篇文本中作者运用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仿写训练,在片段的创作中得出更吸引眼球的文本。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知识积累完成文章题目的创作,写出更具主观特色的作品。在完成创作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与教材课文之间的区别,找到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及时改正。这样一来,就能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中提高教学课堂的实效性,优化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顺利完成全面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5.结合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对于高年级阶段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课内学习的知识很难满足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借助多种渠道完成知识的积累,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以阅读为载体构建更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阅读教学活动时,由于这篇文章的篇幅有限,这也就使得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有限,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完成这节课程的阅读学习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疑问和悬念,可以通过“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这个主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程的主要内容之后,就能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更多的历史书籍,或者借助信息技术为载体完成阅读素材的搜集,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把握作者创作这篇文本时的情感态度。在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中,就能完成阅读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加强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获得全新的体会。与此同时,在广泛的阅读学习中,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6.以科学的评价模式增强学生阅读信心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只是以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作为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严重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其阅读的动力和信心,以此来推动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阅读评价工作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整合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作为评价工作开展的依据。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富有情感的评价语言,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有效借助语言的优势,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从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研究,肯定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取得的成就,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专业化的改进意见,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评价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其次是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为了避免削弱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其认识到阅读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及时的改进自己在阅读学习上的不足,有效突出评价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学生的优势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而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也要对评价的结果作出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优化阅读教学方案的设计,调整下一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中,就能让学生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也能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原则,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学习和探索,帮助其灵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刻领悟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从多个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打造更优质的语文课堂,培养一批新时代所需的现代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