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动员工人阶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团结奋斗

2023-01-24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陶志勇

工会博览 2022年32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工人阶级中国式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陶志勇

党的二十大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一直是中国工会和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各级工会要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勇立时代潮头,团结奋斗奉献,创新创业创造,展现主人翁风采,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首要任务,引导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化理论武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要着重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发挥工会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在广大职工中深入进行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深刻学习领会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重大意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要把“大学习”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强化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职工始终拥护核心、坚决拥戴领袖,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深化学习效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基层企业、走进职工心里,增强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广大职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二、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工人阶级是推动发展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导职工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等为主攻方向,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动员职工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把竞赛打造成为职工成长成才、创新创造的重要平台。建立健全职工创新体系,引导各地各行业企业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最大限度调动亿万职工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贡献智慧和力量。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要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产业工人的关心关怀关爱,宣传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社会认可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劳动创造幸福”“中国梦·劳动美”“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宣传教育,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

三、以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抓手,积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工人阶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我们要思考和研究怎么去培养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各级工会要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载体,全面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聚焦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加大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全过程、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改进技能评价方式,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支持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广大职工强化终身学习自觉性,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加大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让广大产业工人学习技术有热情、钻研技术有奔头、掌握技术有实惠,努力成长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四、以鼓励勤劳致富、推动工人阶级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还强调,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

衡量共同富裕的指标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足够大、占比足够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其比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我国职工总数约4亿人,为更好发挥工会促进广大职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岗位转换能力,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断做大“蛋糕”,促进社会总体富裕。另一方面要推动政府加大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健全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鼓励勤劳致富。工会要进一步提高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协商力、影响力、决策力,进一步推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推动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同时要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组织到工会中来,使他们更好享受工会提供的维权服务。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工人阶级中国式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中国式民主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产业工人新时代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