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在中小企业中的转化探索
2023-01-24向秋英
向秋英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目睹了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产业升级,因此,也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寻找转型升级的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充足、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做的成绩较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果和进步的速度。增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目前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或提高自身科技能力的重要途径。
1 中小企业的地位
从生活层面来讲,中小企业为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催化剂。从创新、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层面来说,除了大型企业高科技创新,中小企业也是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1],并丰富各方面、各层次的创新。
中小企业是大众创业变成可能性的一种途径,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小企业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2]。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为平衡市场价格与人们需求、活跃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范围提供基础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逐渐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对促进国民经济向前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中小企业资金状况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第一偏好为银行贷款,第二偏好为自筹资金[3]。本文认为一般小微企业的资金多来源于投资人的投资和民间借款,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银行贷款。因为这些企业刚开始没有什么资产,即便是高新科技企业,当科技成果未转化为生产技术或生产产品之前,市场价值可以估量和预测,但信任度不高,贷款融资难度大。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也加强了不少。如2021 年6 月4 日财政部修订并印发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供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银发〔2021〕176 号)明确提出“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提质,为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支撑”;2021 年12 月29 日国办发布的《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中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决策部署,围绕保市场主体、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截至2021 年11 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45 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 万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73 万亿元,同比增速24.1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79 个百分点。[4]
3 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中小企业的吸引程度
3.1 中小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兴趣与能力
根据上述内容,中小企业承担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但是中小企业倒闭率非常高,平均寿命不到3 年,每年超过100 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有2 家企业倒闭。能存活到5 年以上的企业不足7%,10 年以上不足2%,有80%的企业连1 年都撑不到。尤其是疫情以来,企业的倒闭率更是连创新高。我国有许多的创新项目夭折,90%以上是在中小企业。企业倒闭和创新项目夭折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一般处于创业初期或依靠创新成长阶段。此阶段创新效益不成熟,与市场需求链接程度、转化率低,而资金垫用量又非常大,加上融资难,一不小心资金链就断裂了。成熟阶段的中小企业相比之下,资金较为充足宽裕。但有许多中小企业都是私人企业,艰难的创业过程使得他们非常珍惜眼前的生存状态,不敢冒险。虽然中小企业重视科技,重视创新,也在搞研发,但有些是看起来前景好,但实际上与市场脱节或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量即便宽裕也不足以支撑与市场脱节的科研成果的研发,这导致中小企业对研发成果和外来科研成果的转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失去了兴趣。
另外,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也极其有限,得到许可的可能性也小,难以转型,淘汰严重,它们过分依赖机遇,没有长期的积累。因此,科研成果难以在中小企业进行转化。
3.2 中小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程度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都在寻找转型升级的途径,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型等企业日子不好过,转型升级成为这些企业的梦想。那么中小企业要想成功转型,除了金融杠杆之外,只能依靠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了。如果在资金不足或原技术没有提升空间时,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就得依靠外来力量了,那么转化高校科研成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资金、市场拓展能力等限制,中小企业对高校已经产出的科研技术感兴趣,对合作一起研发科技不感兴趣;而高校由于科研经费的限制或场所的限制,产出的科技成果未必符合企业的要求,未必符合实际市场的需要,因此,高校热衷于与企业合作,以解决研发过程中的资金和试产场所问题。
由于合作研发需求的错位,导致中小企业宁愿守着旧业,也不敢冒险,从而失去与高校合作的兴趣。而高校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并不都是大型企业感兴趣的能翻天覆地革新的技术,如果中小企业也不青睐的话,高校的研发热情自然降低。
4 促进科研成果在中小企业转化的措施
4.1 政府层面
4.1.1 拓宽税收优惠面,加强科研合作
目前政府在鼓励科研创新这方面所做的税收优惠力度还是很大的。例如,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2 年国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后来又将该政策覆盖至制造业的研发费用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生的委托研发费用。而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其他企业(除科技型企业、制造业和负面清单企业外的企业),在2022 年10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5]。然而这些政策是针对中小企业自己研发的项目,没有涵盖至高校和负面清单企业。
为了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政府可以减免高校从企业里获取的科研经费的税收,以及老师或科研人员从社会或企业获取的科研经费的个税,提高高校老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高校为企业研发符合市场要求的科研成果。另外,以上税收优惠政策科研涵盖至其他企业和负面清单企业,鼓励它们委托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研发,积极实施万众创新的新理念。其实,高校有些科研成果不受中小企业青睐的原因是没有合作过程,对新技术或新理念没有足够的了解,高校对市场也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甚至有些高校研发人员自己着手创办企业,但由于没有经营经验和技巧,往往以失败而告终。还有些高科技企业,在产品或技术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时资金链就断裂了,无法支撑而夭折。如果政府采取措施,鼓励没有研发能力或不能研发的单位参与研发合作行为,可能会缓解创新之初的困境。
4.1.2 科技与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些年来,政府不少出台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的政策,但现实中中小企业融资还是比较困难。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让科技与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要优化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增信、贴息和风险补偿等配套服务。二是要促进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科技贷款风险池,面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重点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问题。同时,通过风险补偿机制适当分担风险,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支持力度。三是政府搭建企业间合作平台,将科技创新与企业间的资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资金,搞活科技创新活动。四是财政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4.1.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保护权利人的权益,促进广泛合作
提到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就避免不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可以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在高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之前,利用政府公正性和威信,以及专业人士协调它们之间知识产权的分配、利用和收益。避免产生纠纷,影响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协调不成,才由司法程序解决。二是鼓励成立民间组织或协会,快速、专业地协调、平衡好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今后的继续发展方向。尽管我国有知识产权法,也有政府知识产权登记机构,但在科技成果产出之前与产出之后的效果是不同的,能有精通知识产权法且熟悉市场的专业人士进行评判和平衡双方或多双权利义务会更好。当然,这种组织或机构不是司法机构,只能起着协调疏通的作用。
4.2 企业层面
4.2.1 充分利用政府各项优惠政策
针对企业研发费用,国家不断提高税收优惠力度,尤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税收优惠政策外,各项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方政府都设有相关计划和基金,为转化科技成果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因此,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加强关注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紧跟党政方向,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各项科技研发优惠政策,使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在利用优惠政策之前,先要考察其符合的条件,针对相关条件早做准备。
4.2.2 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创新要重视市场性
中小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导轨为准则,研发符合国家、人民和市场需要的科技成果。加大企业“产学研”投入力度,加强合作,充分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转化科研成果,促进科技与经济相互推动,避免科技研发脱离市场实际,远离人们的生活需求。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应该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并强化自身科技平台的建设,落实与经济市场接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同时,在科技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又反向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4.2.3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6],能够弥补企业研发能力的薄弱。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成果管理和利用的人才,这是企业能在成果转化中获取利益的关键,如果校企合作紧密的话,企业可以利用高校院所的技术人才,结合本企业的善于利用资源的管理人才,就能完成技术、管理和利用。
4.2.4 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充裕,当一个企业无法承担科研成果转化的重担时,可以联合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共同享受转化的收益,公平分配市场份额[7],不能因为想多占市场,或保守秘密,或其他经济原因拖延科研成果的转化,甚至静置科研成果以至于最后贬值或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