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写动人事,抒发真实情
——浅谈小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策略
2023-01-24刘红娟
刘红娟
文章要黏住读者的眼球,就要写得有味道,否则读者难于卒读,自然得不到认可,考场作文也难得高分。小学生作文一般会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生活中的见闻,写成符合题意的小故事,但能打动人的佳作并不多。作文常表现为,故事内容陈旧,缺乏动人的力量;故事情节展不开,缺乏鲜活的细节;叙事语言平淡,读之寡味;缺乏具有表现力的技巧等。故事的动人因素有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下述方面考虑:
一、情趣动人,勾起品读欲望
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不是件件都有趣,都能令人动心,若不加选择地写出来,效果自然不会好。对于小学生来说,平时遇到的或亲身体验的有趣事情还是很多的,如登山观景、水边垂钓、花园捕蝶、游览动物园、野外摄影、绘画练字,等等。这些事有的赏心悦目,有的陶怡性情,有的令人醉心迷恋,有的尽显童真稚趣,只要内容有意义均可涉笔成趣。故事有情趣就能勾起读者品读的欲望。[1]以情趣见长的故事,除了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各要素外,还要着力写好情趣点。如《童年趣事》中的片段:
我们每人手里握着长木棍,睁大眼睛盯着马蜂窝,小心翼翼地靠近。“预备——捅!”木棍便一齐朝目标捅去。“嗡!”马蜂窝顿时像炸开锅,狂飞乱舞。我们转身撒腿就跑,马蜂愤怒地嗡嗡叫着追赶我们。我躲到树间缝隙,正庆幸逃脱了灾难,突然小东西撞了一下颈脖,像针扎了一下,火辣辣地疼。马蜂蜇我了,我吓得面容失色,拿起棍子胡乱舞动,“呯”的一声晃到小兵头上。他捂着头“哎哟”几声,趔趔趄趄后退几步,差点跌倒。马蜂又来了,我慌忙逃到一棵小树下,抬头一看,小东正悠闲地坐在上面。我连忙往上爬,刚刚坐上枝丫,“咔”的一声树枝断了,我和小东摔到小强身上。此刻小强被马蜂吓得晕头转向,自知跑不过马蜂,掀起上衣蒙着头伏在地上,一动不敢动。我们几个连忙往前跑,可小星脚磕了石头,摔了个“嘴啃泥”……
作者写“撩蜂被蜇”的趣事,从多方面写情趣点,如捅马蜂窝时的表现,“我”被蜇的反应,爬树摔地的状态,慌忙逃窜的情景。作者绘形绘声的描写,营造出情趣横生的紧张氛围,把一个恶作剧写得活灵活现,表现了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
二、真情动人,展示伟大情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文须有情,情感须真挚。写真情文,首先得遴选令人动情的材料,动情材料来源于真实生活。[2]作文中无论是展现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对自然的大胸怀的“大我”故事,还是叙写对家庭、对亲人、对自己的 “小我”故事,都要以情动人。我们要指导学生挖掘故事中能触动心灵的动情点,再进行细腻的描写。表现真情的故事除本身具有动人效应外,还可以进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以获得更加突出的效果。
当然,小学生写不了那些能载入史册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可以写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并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位学生写母亲下岗后在超市工作的内容就很动人:
寒气浓重,鱼腥味儿在超市满屋飘荡。我走进超市,凝视着妈妈。她身着灰色的旧工作服,正弯腰在冰冷的水池里洗刚剖好的鱼。她浮肿的双手沾满血污,斑白的头发在过堂风中肆意飘拂,风尖锐而刺骨。她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伛偻的身子在咳嗽中抖动。好一会儿,妈妈慢慢直起腰来,捶捶后背。她和我目光相遇,淡淡地笑了。我走上前抚摸着她粗糙而冰凉的手说: “妈,这工作太辛苦,别干了,你的哮喘病还没有好呢!”“没事,老毛病,干啥不辛苦,你们兄妹上学不是还需要钱吗?”妈妈腿有残疾,但整天忙里忙外。我感觉她这几年因为劳累加上病魔的折磨,苍老了很多,不像40 多岁的人。此时我泪水潸然而下。“快回家写作业吧,别待在这儿。”她把洗好的鱼放进铁桶中,提着桶一瘸一拐地走向柜台。她个儿矮,踮起脚,努力抬高桶,还是放不上柜台。她搬来一个木箱垫在脚下,身体向左倾,借助膝盖才把桶拎起抬高。我赶忙去帮她,“不用你帮,手会弄脏。”……
作者选择的是生活中真实的小材料,角度也很小,只写看到母亲在超市辛苦工作的一幕情景。文章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浓浓的真实情感。母亲是平凡的,但她的情怀是伟大的,读来感人至深。
三、细节动人,雕琢内容感点
有了饱含真情的题材,怎样才能写好呢? 那就要抓住动人的细节去写。细节包含人物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环境、场面等多方面。细节能使内容具体,人物饱满,故事能打动人。没有细节的精心雕琢,人物形象就难于做到生动具体,不能给人以立体感。细节描写有四个基本要求: 真实,不是无中生有;典型,有力表现写作重心;独特,符合特定情境下的具体情况;简洁,三言两语而又有表现力。下面以学生习作《难忘那个雨天》为例简要说明。
文章写自己周六下午去医院买药回家途中在小亭躲雨,看到一个跛足男子用雨伞护送抱幼儿看病回家的陌生妇人的一件事。故事很动人,细节描写颇具感染力。文章有下雨的天气细节: “大雨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雨扯着线往下落”,把故事置放在典型环境下写,起到衬托人物的作用。接着描写亭子里的妇人: “她怀抱着婴儿,轻轻摇晃着身子,时不时扯一下婴儿身上紧裹的小花毯,生怕冷风伤了婴儿娇嫩的肌肤。她一脸愁容,一会儿低头看看怀中婴儿,一会儿看看亭外天空。”这里写妇人的动作、神态,突出她滞留亭中心情之焦灼、回家愿望之迫切。“嗒嗒嗒……响声渐渐清晰。我循声看去,只见风雨中走来一个人。那人左手撑着伞,右手抓紧拐杖中间把手,腋下夹着拐杖的顶部,眼睛盯着地面,一步一顿,小心翼翼地朝前挪动着。突然一只微微飘动的空裤管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竟然是独腿! 水泥路水淋淋的,很滑,若摔倒就糟了。他慢慢地走到我们跟前,也躲进亭里。”这里写了男子行路的凭借、步态、挪动的动作等,这些细节写出了人物行路的艰难。写人文章不写外貌,人物形象就显得模糊。接着用“沧桑”“憨厚”“微笑”等外貌、神态细节,写出初见男子的印象。当暮色渐渐浓重时,他“热情”地询问阿姨去处,并说:“一直待在这里也不是办法,要不,我送你回家吧,天冷,别把孩子冻着了。”“这怎么行,看你这身体……”“没事。你抱好孩子,我撑伞。”他的态度很坚决。阿姨不好再拒绝,连连道谢。“路滑,小心点走啊!”他叮嘱道。妇人抱着孩子,和他一起走进雨中。男子拄着拐杖,一瘸一拐,但手中高擎的雨伞一直倾斜在阿姨头上,雨很快就将他淋湿……
选段有动作细节,也有人物语言细节,写出了人物的热情。为了更加突出动人效果,作者在文尾又加了自己的心理感受,为自己有伞却不愿护送而感到愧疚,为行动不便的男子在陌路人有难时倾力相助深为感动。
四、情节动人,设置故事波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情节摇曳多姿才能动人。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设置故事波折,如用故事悬念,吸引读者;为人物行为设置各种困难或矛盾冲突,使之做事不顺;用误会、巧合、抑扬、对比、文末陡转的写作方法;在叙事上巧变顺序;等等。情节跌宕起伏,才能吊住读者的胃口。这里举两个例子:
有位同学在《尝试》一文里写自己想“尝试”一下父母劳动的辛苦,在暑假里走村串户收酒瓶,也想挣点零花钱。他叙写了收酒瓶过程中的多种困难: 当时烈日当空,天气炎热;骑车路途颠簸,车子翻倒摔碎不少酒瓶。最后写道:
我怕再摔倒只得小心翼翼地推着车子步行,蜗牛般向前,任凭烈日暴晒,热气烘烤。我瘦弱的胸腔里小心脏怦怦直跳,舌干口也燥,近处没有人家,找不到喝水的地方。肚子突然隐隐作痛,像是要拉肚子,我匆忙停下车子跑到路边的厕所。到了收购站,想到就要获得初做生意的成果,禁不住一阵激动。老板清点了酒瓶: “115 个。”“什么,115 个?”“老板,您数错了吧?”我慌忙补上一句。“这些高颈的、螺口的你带回去吧,我们不收。”费舌求情也无济于事,希望如肥皂泡般破裂了。完了,辛苦了半天,汗水将衣服浸透了几遍,到头来本钱都没有保住啊! 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
文章叙写收废坎坷,既凸显了人物形象,也使文章显出波折,情节因波折而更显动人。
五、背景动人,凸显人物形象
有了动人的故事,只着眼于对人物的正面刻画,或者只有赤裸裸的情节,就会欠缺动人的力度。要增加文章的动情效应,还应添加相应的故事背景,即把人物放到某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去写。对其情境加以描述和渲染,一如影视剧给不同的场景配置烘染剧情的音乐一样,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触动读者的“泪点”。[3]正如莫泊桑所言: “单独看一个人行为,没有什么了不得,若赋予它某个特定背景,人物就灵动了,就有了感染力。”
有位学生在《烧烤的清香》一文里,写暑假的一个夜晚随外婆到街上吃烧烤。她先写看到的情景:中年男子在炭火上的铁架上翻烤着各种食材,衬衫全部湿透,紫色的瘦脸满是汗,不断地滑下来,他不时用毛巾擦一把。作者不敢走近摊位,烟熏火烤的滋味真难受。后来她吃着烤鱼,这样写:
“哇,怎么这么好吃!”我惊叹。他乐了,说:要想烧烤入味,赢得顾客,关键要讲诚信。要选上等配料,不能以次充好。要适时加料,控制炭火,不能太猛。要有耐心,否则食物烤焦了,味儿还没有出来。哇,还有这么多讲究啊,难怪他操作时每步都那么小心,我不由心生钦佩。“你这么好的手艺,一定干好多年了吧。”外婆递上话。“这营生才做了一年多,是边干边摸索。”“你是专业做这个吗?”“不是,我每天在工厂上班,晚上来做。”他顿了片刻又说,“生活所迫呀,父母常年治病,两个孩子读高中。光靠我与老婆每月几千块钱,哪能应对家庭开支呢!”“叔叔,你太累了!”“再苦再累,日子还得撑着过呀。”他两眼透出坚毅,没有丝毫沮丧……
文章写了自然环境,交代了酷热的天气,也写了家庭背景,交代了中年男子大热天卖烧烤的原因,突出了人物的家庭责任感。若故事没有这种背景交代,就少了感染力,人物行为就难于打动读者。
六、事理动人,强化文章意蕴
故事写完了,有时戛然而止,还不足以动人,若在文章结尾用几句优美的语言,写出能启迪读者的事理,强化文章意蕴,升华人物思想情感,会使文章再提升一个档次。
有名学生在《生命的芳香》一文中,写在坍塌的废墟里发现一丛野花,在寒冬里遭受风吹雨淋,仍然灼灼开放,非常感动。后来在温室里参观了各种美丽的花卉,而后感慨地写道:
“温室里的花真风光,它们有主人悉心呵护,享受着人类的尊贵,而眼前的花儿是多么卑微和不幸啊,我心里不禁涌起一股酸楚。或许我的心绪是多余的。你看,它们每天都笑脸盈盈地打量着脚步匆匆的路人,默默为他们送去缕缕芳香,为荒芜的角落添一抹亮色,一定还觉得挺满足幸福呢! 我以膜拜的心情瞻仰着眼前的精灵,心想,温室里的花固然美丽,但太矫情、脆弱,而逆境中顽强成长的野花岂不是更美丽? 它们才是平凡中之伟大者,生命的芳香来自顽强的坚持啊!”
伟大出自平凡,生命的精彩来自顽强的坚持,这是作者从野花的处境中得到的启迪,这是一种哲理的升华,点化的道理是动人的。
要把故事写得动人,除了运用必要的艺术写作手法外,还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打量精彩的世界,生活处处有动人的美丽,只要留心,笔下必定会闪烁出动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