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现状与路径探析
2023-01-24周蕾
周 蕾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和各阶层利益关系发生了调整,统战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考验着我国能否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同时也检验着统一战线能否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形成爱国合力的效果显现[1]。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构成,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高校统战工作成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高校政治环境和育人环境的稳定面临新的考验。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关系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统一战线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新形势下把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地位在思想上确立起来、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对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的路径进行新的探索[3]。
一、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统一战线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一直在运用的一种联合战略和策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的任务和功能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高校统战工作的任务也要围绕同时期党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展开。疫情期间,高校统战工作要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当务之急,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在服务大局中体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基于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场域的新变化,高校统一战线在新时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凝聚人心
疫情对社会利益、价值选择带来冲击分化的同时,抗击疫情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也在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认同进行加固和重构。当举国上下各族人民同胞团结一致抗击疫情时,在抗疫前线涌现了无数少数民族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不畏生死、挺身而上的奋斗精神;展现了海外侨胞们纷纷驰援抗疫物资、守望互助的爱国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同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就在于扎根中华大地并深深融入人心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统一战线所特有的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宗旨,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天然的相通之处,这是统一战线法宝功能得以存在和发挥的精神源泉。
因此,在人类重大疫情灾难面前,高校统一战线可以调动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抗击疫情提供力量源泉。高校要在统战成员中充分树立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加强对统战成员的团结引导,有效协调好与之相关的利益关系,激发统战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潜能,积极投身到高校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来。
(二)凝聚共识
统一战线在各个时期不变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高校统战工作本质上是做团结人的工作。高校统战成员的团结有助于促进和谐,达成目标共识和政治共识。高校统一战线领域的目标共识指的是把统战成员团结起来服务当前抗疫的中心目标。高校统战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面对疫情内外的复杂局面,要发挥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优势,促使各方的利益充分表达从而化解矛盾,达成共识,促进团结。政治共识指的是统战成员中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人士对各自的利益诉求差异进行整合,从大团结大联合的整体利益出发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成为党和民主党派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众所周知,二级院系或机关行政部门是高校党外统战人士的具体工作部门,党外统战人士除归统战部门管辖外,还归属于二级院系或机关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由各级党组织抓实抓细基层统战工作。基层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定期召开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座谈会,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立足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行政等学校中心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面对人类命运共同的课题,统一战线的巩固可以抓住新时期社会各阶层需求、诉求最深层次的根源,有助于畅通参政议政渠道,发挥政治同盟作用。
(三)凝聚智慧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重要职能,彰显了现代高水平大学的职责和使命。高校统一战线汇集了大量的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和留学归国人员,大多学术上有造诣、社会上有影响,他们是统一战线中的人才库,有着较大的人才智力优势,可以在科技创新和学科教学方面发挥作用。
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统战成员可以结合各自优势,加大疫情科研攻关力度,随着疫情发展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加快成果研发与应用。同时,围绕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建言献策,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科教学方面,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高校的统战工作是发挥学校统战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高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之中,促进高校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从而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现实境遇
高校作为抗疫斗争的重要战场,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是防控技术研发的基地、是疫情政策宣传和落实的前沿地,是常态化防控时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但伴随着新形势下疫情的回转反复,生命安全保障、全媒体时代舆论、外部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等问题给高校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发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精神凝聚和主体多元的矛盾,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高校统一战线主体呈现多元性,他们中不乏成就感、有影响力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无党派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着国外学习生活经验的专家学者和归国留学人员等,他们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更加趋于多元化,积极进取,追求民主,注重学习且其价值观多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多元主体的情感凝聚力、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带来巨大的考验,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发挥造成影响。高校不仅要加强党对于统战工作的领导,还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民智、表达民意、协调民心的独特优势,激发党外人员的兴趣和内生动力,在自我审视建构的同时引导统战成员在疫情应对中历练成长。
(二)意识形态侵占与斗争的较量,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复杂性更加明显
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疫情暴发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故意制造舆论,恶意抹黑、转移注意力,借机向我国尤其是高校大肆地宣传和推销西方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等,加紧对我国制造西化、分化陷阱。在两个大局的现实背景下,中西方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交融,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愈加激烈,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复杂性日益增强,急切需要巩固和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高校要注重把握当前疫情的难点工作和统战工作之间的关系,使高校统战工作在交流中引导,在引导中提出观点和建议,为提出建设性意见打下基础,从而服务于社会和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提升统一战线的社会形象。
(三)场域迁移与信息化趋势的交互,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时效性更加迫切
网络统战是疫情暴发和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统战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疫情发生后,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场域发生转移。首先,高校教学场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线上教育使得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由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育技术支持为辅的学习方式,对高校统战成员运用信息技术授课能力提出挑战。其次,信息传播场域发生变化。特别是自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从“去中心化”向自媒体的“再中心化”发展,这使得信息生产和发布的门槛显著降低,网络舆论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和真实性降低,这对高校统战成员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能否有效地抓住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是高校统战成员面临的急迫任务。
三、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路径探析
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疫情期间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法宝作用,做到防控和育人有机结合,这不仅对当前凝聚思想共识和青春力量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依据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境遇,可以从构建精神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精神共同体,寻求内在共鸣
在人类重大疫情灾难面前,高校统一战线要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人心凝聚作用,调动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统战成员的团结引导,在统战人员中加强价值认同和价值引领。首先,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价值认同,高校要主动结合抗疫历程中展现出的爱国、团结的精神特质,针对统一战线采取正面宣传、谈心教育、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和基本纲领教育,开展多党合作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教育培训,坚定高校统战成员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引导统战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的信仰者和自觉的实践者[4]。其次,高校党委要针对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新形势,拓宽思政工作渠道,增强思政工作吸引力和实效性,强化价值引领。高校党委要打破以往仅依靠统战部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拓宽统一战线思政工作渠道,建立大统战思维。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各级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挑战下,整合各方资源、平台和专业优势,将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大政治检验。
此外,高校统一战线还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统一战线成员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丰富组织活动内容,改进组织活动方式,由传统的单向交流模式向互动式的双向沟通转变;要把思政工作的成效纳入统一战线工作的考核中来,作为统一战线工作人员培养和提拔的依据;领导干部要和党外代表人士建立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建设党外人士之家,关心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将思政教育和自我提升相结合,关照个人成长。
(二)构建政治共同体,建立政治同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5]
统一战线政治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政治性、连续性、具体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首先,要规范民主党派的组织生活,明确高校统战成员的身份意识和政治底线。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工作上是学校教职员工,在政治上是参政党成员,二者在法律上统一于国家公民,所以要加强统一战线成员的身份意识和思想建设,使之充分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形成机制和现实运行规则,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责,巩固和加强党对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牢统战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高校要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拓宽民主监督和管理渠道。充分尊重高校统战成员的利益表达,积极支持统战成员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将高校统战成员的利益放到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推进学校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例如建立“知情问政”的民主交流平台,为统战成员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畅通民主监督的路径,健全各民主政党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络机制,提升其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意见征求和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受理等工作机制,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形式化。此外,还要积极推荐做好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推荐工作,努力为他们参政议政争取条件,不断增强他们的影响力。事实证明,越是保障、维护统一战线的利益,团结的力量就越是稳固[6]。
(三)构建命运共同体,发挥智库作用
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年)中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疫情发生后,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人才多和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攻关主体地位,为新冠肺炎的科研攻关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决策支持。
首先,加强统战智库队伍建设,发挥统一战线科研优势。教育部于2020年2月1日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科研攻关的通知》,要求高校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尽快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高校要找准科研发力口,在重大问题上投入科研力量,如清华大学设立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从诊断、治疗和防疫三个方面进行布局,聚焦疫苗、病毒传播防控、应急决策等方向组织专项研究。高校还要组织跨学科联合科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推动科研项目成果落地转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其次,高校要搭建网络统战工作平台,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网络统战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新媒体与统一战线工作结合的一种新型统战工作模式[7]。网络统战工作相对传统的统战工作具有显著优势,为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要着力建设高校统战工作网络宣传平台,培养一批做网络统战工作的专门人才,加强统战工作内容的审查和筛选,确保信息安全、健康和规范。同时,运用新媒体等工作形式,使用图片、短视频特别是虚拟体验技术的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育素材;积极阐发政治理论和国家政策,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加强理论解读和经验总结从而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结语
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今年是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高校在统战工作中既承担着必然的历史责任,也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维护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任重而道远。
高校要结合新形势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特点,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境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构建精神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发挥高校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的作用,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