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
2023-01-24张玉芳
张玉芳
(潍坊职业学院 图书馆,山东 潍坊 26273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对兴国、强村、富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实现全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位置,具有深远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和文化传播交流阵地,对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努力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一、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定功能。
(一)高校图书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铸魂”,就是要振兴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明。只有文化振兴了,农民从精神上富起来、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但是,长期以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精神食粮供给不足,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送文化下乡,为广大农民提供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能够有效提高乡村文化供给水平,缓解农村文化供需矛盾。同时,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强大的文献搜集、研究和加工能力,能够帮助农村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乡村文化传承创新,打造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高校图书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信息来源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的富集地,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包含着农民所需要的国家政策、生活生产、发家致富、文化娱乐等各类信息,是农民的重要信息来源,能够满足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信息的多层次需求。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促进农民学习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解放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对改变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保障作用[1]。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先要扮演好“信息资源供给者”的角色,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智力支持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形成了充分体现办学特色的专业化、系统化、完备性的文献保障体系。其文献资源动辄几百万册甚至上千万册,无论从文献总量上看,还是从文献涉及的领域看,其完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依托这些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能够为农民提供丰富的科技知识和生产知识,引导农民学习运用先进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高校图书馆还能依托高校强大的学者、专家高层次人才团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送科技下乡,切实为农民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高校图书馆充分依托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参与,为推动乡村振兴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面向农民开展借阅活动
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向农民开放了馆藏资源。有的高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加工,精心挑选与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发展紧密联系的图书和报刊,编制成服务乡村振兴专题书目、索引,方便农民查阅。有的图书馆还制定了专门针对农民的借阅制度,以保障面向农民的借阅服务落实到位[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的124万册纸质图书、75万种电子图书、24个网络数据库全部向农民免费开放。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整合农学、园艺、畜牧等方面的专业图书专门开辟农民阅览室,免费向农民开放,并根据农民的空闲时间确定开放时间。
(二)面向农民开展各类信息服务
伴随着农民对各类信息需求日益迫切,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和宽广的信息获取渠道,面向农民开展了各类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定期随该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专家服务团队为基地农民送去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把当地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农村致富典型事例,以及种植、养殖、经营等方面的信息汇集起来,出版了《金土地·新农村书屋》丛书35册,发放给农民,深受农民欢迎。该馆还及时从报刊、网络上搜集行业动态、致富门路、农产品行情等农业信息,定期编印《农业信息参考》,免费邮寄给全省农业部门,为农业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面向农民开展文化科技培训
开展文化培训,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化和道德素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培训,能够培育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增强农民科学生产的本领。在开展文化和科技培训中,有的高校图书馆到农村举办国家政策、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讲座或培训班,有的高校图书馆邀请专家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现场进行培训,对口开展科技帮扶活动[3]。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联合有关院系,面向农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5场,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2000多人次。华南农业大学为该校5个国家级新农村科技示范(试点)技术依托单位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检索、数据库利用培训教育。
(四)面向农村图书馆开展援建活动
当前,我国农村图书馆资金紧张,图书种类少,资源更新慢,尤其是数字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民阅读需求。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进行支援建设。一是帮助农村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向农村图书馆捐赠图书;二是帮助农村图书馆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与农村图书馆共享数字化馆藏资源;三是帮助农村图书馆培训管理人员,提高农村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与湘潭市图书馆合作在“示范村”建设图书室,捐助书刊5591册,并指导农村图书室制定规章制度。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与农村图书馆建立了网络联结,使农民能阅读该馆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图书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并根据农家书屋管理需求开发了我国第一个针对农家书屋的管理系统,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工作使用参考书。
此外,部分高校图书馆还进行了以科研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遇到的专业性强、解决难度大的需求立项为科研课题。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科研项目10余个,其中生猪养殖数据库建设获CALIS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建设三等奖。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校图书馆为推动乡村振兴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服务理念缺乏、服务程度不够深入、服务效果不够明显、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等突出问题。
(一)缺乏主动服务理念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教师和学生,面向公众提供社会服务的意识比较薄弱,面向农村农民的服务意识更加淡薄。对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责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服务乡村振兴的时间和资源有限。有些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随着师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图书馆职能不断拓展,服务好本校师生已经力不从心,服务乡村振兴就是增加额外负担,因而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服务程度不够深入
服务程度不深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高校图书馆还未完全下沉到农村中,未能建立一种与农民真正相遇、相知、相识、相助的关系和平台[4],导致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长期停留在表面。其二,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真正需求缺乏深入研究,开展工作往往从高校图书馆自身角度去考虑,导致出现提供的服务与农业农村农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其三,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层次不高、内容单调、方法单一,主要是基于图书馆的传统职能开展一些服务,挖掘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动农村图书馆事业信息化、数字化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极少。
(三)服务效果不够明显
从目前状况看,高校图书馆虽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但效果不够理想。一是对农业农村农民需求调研分析不够,加之缺少宣传,导致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引不起广大农民的兴趣和关注,群众参与度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农民的总体满意度较低。二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研究成果和技术产出少,难以解决长期困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三是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往往重视“做”,忽视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导致许多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和经验得不到坚持,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和特色体现不出来。
(四)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图书馆还未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机制,还未实现自身服务与乡村振兴需求的良好互动。首先,高校图书馆大多是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时间集中开展服务活动,在其他时间开展活动较少,尚未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其次,管理机制欠完善。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未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门制度,工作人员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最后,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高校在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没有给予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足够的支持,使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经费、人员不足的局面,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四、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
针对当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图书馆应从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深度广度、完善乡村振兴资源库、构建数字化服务模式、整合各方资源等方面深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形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
(一)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意识
高校图书馆要有效服务乡村振兴,必须首先提高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战略地位,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有担当、有作为。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5],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和长远发展能力。要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强力推进。高校图书馆还应重视提升工作人员的涉农业务能力,让工作人员较全面地了解农业农村工作,掌握相关领域的业务知识,以应对乡村振兴对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挑战。
(二)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
高校图书馆要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需要在服务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一方面,要扑下身子沉到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农民关切,使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建立在农民的真正需求之上,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与学校科研等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切实帮助农民解决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探索反映本馆特色和优势的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模式。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方式,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要联合高校人文学科,发挥其在发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农村特色文化与市场有机融合,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6]。
(三)建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资源库
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依托。尽管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但在一些方面仍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强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设乡村振兴专门文献信息资源库。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将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归结到一个文献信息资源库中。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民对信息的现实需求,以“三农”领域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收藏文献,加大农业科普类、涉农政策法规类等文献信息的收藏力度。此外,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针对乡村振兴的大数据信息库,构建相对完整的服务乡村振兴线上服务体系,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平台。
(四)加快构建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位于大中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比较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高校图书馆主动送服务到农村,还是农民到高校图书馆寻求服务,都存在时效性差、服务不够及时等问题。互联网的普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条件。依托互联网技术,高校图书馆要加快构建数字化服务模式,与农村图书馆甚至是农民个人数字终端建立信息互联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农民在农村就能享受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同时,随着移动网络技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高校图书馆还要建立移动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移动端信息资源服务,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地为农民提供信息资源,让农民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源[7]。
(五)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服务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局性建设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走出去,与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建立起通力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密切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联系和交流,争取实现馆际之间馆藏资源互通互联、共享共用,构建一个社会多方共同参与、资源齐全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不论什么类型的图书馆,其馆藏都会有侧重点,不可能覆盖全部领域。各类图书馆之间资源互通共享,能够有力克服单个图书馆馆藏资源领域覆盖不足的局限性,大大增强图书馆的专业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模式多样化,也便于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从而更加全面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六)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是高校图书馆持续、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机制。高校图书馆要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入图书馆整体工作,使之成为图书馆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持续开展起来。二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及其成效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以解决服务乡村振兴动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建立反馈、整改机制。每次服务结束后,要积极征求农民的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成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四是建立资金筹集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向学校争取专项经费,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乡村振兴项目,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此外,还要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赞助,争取社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