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遇上“小尴尬”,怎么解
2023-01-23浙江省长兴县机关幼儿园刘少英周赛男
浙江省长兴县机关幼儿园 刘少英 周赛男
情景1 孩子不愿主动打招呼
大年初五,我带女儿去亲戚家拜年。见到女儿,大家说:“好久不见,宝贝长这么大了!”有些亲戚开起了玩笑:“宝贝怎么不说话呢?不打招呼可没礼貌哦!”这时我发现,一开始站在我身边微笑的女儿,在大人们的一番寒暄后,畏畏缩缩地退到了我的身后。
我蹲下来对女儿说:“别怕,叔叔阿姨都是姑姑家的客人,他们都很喜欢你。我们打个招呼吧!”女儿向后退了几步,露出不自在的表情说:“妈妈,我想小便……”
这一次后,我发现女儿出门遇到陌生的亲戚朋友就很拘谨,不愿意主动打招呼,因此被大人“数落”。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引导?
分析
孩子主动的前提是拥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有所了解,就能感受到安全感,主动去探索环境。过年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对于大人来说是熟悉的场景和人,然而,对孩子而言,这种嘈杂的场景与孩子平时所处的环境完全不一样,这当然挑战了孩子的安全感。因此,孩子会第一时间躲到父母身后寻求庇护,这说明孩子能意识到来自陌生环境的危险,懂得保护自己。
幼儿阶段的孩子尚不能清晰地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安全需要,也不能理解自己的需求是否合理和正当。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来自周围人的评价,然而,一些成人往往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反而批评孩子“没礼貌”。这些评价会让孩子以为自己真的没礼貌,从而越来越抗拒这样的场合。
建议
提前熟悉。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如,走亲访友前,帮助孩子熟悉人和环境:拜年会遇到哪些人,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第一次见;给孩子看看亲戚的照片,并告诉孩子,在聚会中,爸爸妈妈会做什么,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环境陌生而抗拒或逃避。
亲身示范。孩子在遇到挑战时往往会存在不安情绪,我们不能批评孩子,而是应及时化解消极情绪,给孩子练习和尝试的机会。家长可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示范如何主动打招呼,随后提醒孩子打招呼。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要强求。我们不妨自然地说:“哎呀,坐了这么久的车,真的要憋坏了。来,我们先上厕所。”先带孩子离开,化解其不安的情绪。
正向引导。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练习主动打招呼。先向孩子熟悉的、喜欢的亲朋好友打招呼,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回家后,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告诉家庭成员,孩子今天的表现有多棒,再次给孩子正向的强化。多尝试几次,相信孩子一定会有所进步。
情景2 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春节期间,我们带着女儿一起走亲戚。刚到亲戚家,女儿就被在院子里打球的哥哥们吸引了:“ 妈妈,我也想打球。”哥哥给了她一个皮球,女儿开心地加入了投篮队伍。没多久,来了一个小妹妹,眼睛一直盯着女儿怀里的皮球,想一起玩。女儿将皮球高高举过头顶。我拉过女儿说:“皮球本来就不是你的,大家一起玩吧。”女儿却“霸道”地表示:“皮球是我的,我不想给她。”
女兒上幼儿园中班,平时在家愿意分享,但出了门就显得异常“小气”,这让我感到很困惑。
分析
不愿分享与“小气”没有关系,而与孩子物权意识的发展有关。物权意识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之一,孩子通过与自己有关的物品和人来区分自我与他人,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边界。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确立,他们能够逐步将自我拥有和与他人分享之间达成平衡。
因此,家长不能一味地站在成人视角责怪孩子“小气”,而应先满足孩子的自我意识需求,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拥有权和控制权,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分享。
建议
接纳情绪。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接纳其不愿分享的情绪,巧用其他方式来引导。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投篮了,给妹妹示范一下吧!”投篮成功后,趁机说:“你看妹妹还不会呢,能不能教教她呀?”将孩子的注意力转换到活动中,引导孩子与同伴分享成功经验。
给予尊重。在引导孩子分享时,如果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玩具或零食,一定要先征求孩子的同意:“妹妹想玩你的玩具,玩好之后,这个玩具还是你的,可以给她玩一下吗?”也可以通过强化物权意识来说服孩子:“这个玩具是你的,你可以玩好多时间,妹妹只能借一会儿,给她玩一下,好吗?”借用他人的玩具,也要强化物权意识,可以告诉孩子:“皮球是哥哥的,玩好要记得还给哥哥哦。”
巧妙引导。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才会乐于分享。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如,儿歌游戏“面包,面包,真好吃,你一块,我一块,开心”。
情景3 “甜蜜”的烦恼
春节前,楷楷咳嗽断断续续,医生说要少吃零食。大年初一,楷楷在外婆家吃了很多糖果,晚上咳嗽加重了。第二天拜年时,我和亲戚说了楷楷咳嗽的事,但是亲戚热情地说:“让孩子少吃一点,没事的!”结果当天仍然是零食不断。中午,楷楷提出要边玩手机边吃饭,我不同意,他就开始“撒泼”。碍于人多,我勉强同意了。吃完饭,他仍然玩手机,不肯归还。我终于爆发了,一把夺过手机,大声训斥他。楷楷吓坏了,使劲抱着我,哭喊着:“妈妈,妈妈抱!”
事后,我很后悔。冷静下来想想,4 岁的楷楷面对极具诱惑力的零食和手机,其实是很难抗拒的。过年期间,孩子提各种要求,我们碍于面子无法拒绝。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分析
这个案例,其实是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环境学习自律的好机会。在孩子不断地挑战规则时,家长不能只考虑到当前环境,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应适度控制,引导孩子自律,即为了身体健康,延迟满足当下的需要。
建议
管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处理孩子的问题。想办法平复情绪,如:改变观念,玩得开心对孩子恢复健康也有好处;转移注意力,和亲戚聊聊有趣的事情,等等。
帮助孩子学会自律。事前预防:如,事先提醒孩子,咳嗽加重不能过量吃糖果,最好向孩子强调自然逻辑后果:“糖果吃多了,咳嗽会加重,容易转化为肺炎,需要打针甚至住院。这样的话,那些更好吃的糖果,你就没法吃了,多可惜!”同时相信孩子能做到自我控制:“妈妈觉得你是个有自控力的孩子,你吃一两块就不会吃了,对不对?”
事中提醒:面对亲戚的热情招待,用眼神或言语提醒孩子。如果孩子无法面对诱惑,就创造机会让孩子“忙起来”。带孩子到户外玩耍,或者在室内做手工和游戏,避免孩子频繁吃零食和玩手机。
事后鼓励:当孩子做到少吃糖果、少玩手机时,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延迟满足带来的积极效果。事后描述孩子做得好的行为,及时鼓励孩子,如“妈妈觉得你今天很棒,只吃了一块糖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