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23中国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王康仕聂倩倩

农银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碳达峰商业银行转型

■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 王康仕 聂倩倩

一、国家“双碳”政策体系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加快构建“1+N”“双碳”政策体系。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1”,正式启动“1+N”政策体系构建工作。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的同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和中短期政策,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

各部委围绕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和行业陆续出台了相关方案政策,明晰了未来五到十年工业绿色发展、清洁能源、城乡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要点,助力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例如,2021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业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等6 个方向转型,以及配套实施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升级工程、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工程等8 大工程。

同时,规范标准、市场机制、金融支持、监督考察、减污降碳协同等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市场机制方面主要围绕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标准计量方面主要围绕银行业绿色金融考核标准、绿色债券项目标准、信息披露指标等。金融支持方面主要围绕碳减排支持工具、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监督考察方面主要围绕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碳减排数据治理、碳排放评价等。同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支撑碳达峰行动。

二、商业银行支持碳达峰行动的主要领域

碳达峰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碳达峰行动的扎实推进需要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持续贡献金融力量。在梳理国家“双碳”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公开数据,商业银行支持碳达峰行动的主要领域如下:

(一)能源供给体系绿色转型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中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为满足工业发展的新增电力需求,填补煤电退出缺口,以风电、光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方案》要求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依据国家电网“双碳”行动方案等公开数据,预计未来十年年均新增将超过1 亿千瓦,2030年累计装机量将超过18 亿千瓦。由于风电、光电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用电需求集中在东中部,发电供给和电力需求呈现逆向分布,从而要求配套建设更多的电力储备和输送基础设施。依据国家电网“双碳”行动方案,预计2025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 亿千瓦,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跨区域输送项目建设将持续增加。新能源发电建设项目和配套储能、运输等项目的融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也在政策中频频出现,凸显传统能源低碳转型的紧迫性。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2000 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活水支持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升级。2022年5月,人民银行等发文明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增加1000 亿元,总额度达3000 亿元,为商业银行介入煤电绿色升级项目提供了契机。

(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工业、交通、建筑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与能源体系绿色转型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工业能耗量和碳排放规模远超其他行业,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国工业领域产业结构整体偏重,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碳行业存量规模仍然较大,绿色转型压力较大。《方案》强调,坚持对“两高”项目保持高压态势。这在加大工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清退压力的同时,也为工业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依据赛迪顾问等公开数据,目前工业节能减排领域市场规模近6 万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在2030年达到30 万亿元以上,市场空间广阔。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建设也是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构成。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渗透率曲线加速上扬。同时,在政府政策和项目的推动下,绿色建筑、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相应的资金需求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三)绿色科技创新

近年来碳捕捉、利用与封存(CCUS)和氢能技术创新备受关注。CCUS 技术研发与应用是未来决定燃煤电厂、钢厂等高碳排放行业减排问题的关键。但目前全球范围内CCUS 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较高,国内相关示范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氢能在工业生产领域、交通运输燃料电池领域,以及供电、供热、供暖等领域,替代化石能源的前景广阔。现阶段如何制氢、储氢、运氢等方面均面临较大的技术难题。《方案》指出,智能电网、氢能等绿色技术将持续寻求突破。目前氢能绿色制取、安全储备、快速输配等技术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等大型能源央企纷纷加大碳减排相关技术研发投入,2030年前有可能实现相关技术突破。一旦相关技术实现突破,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前景将带来海量的融资需求。

(四)生态保护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由于生态保护项目开发周期较长、项目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尚未完全打开、相关投融资风险分担缓释机制尚未健全等,生态保护项目的发展模式仍可进一步完善。

在“双碳”目标下,生态保护领域投融资将迎来高速发展。《方案》指出,到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 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 亿立方米,并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针对生态保护项目“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各相关部门强化重点突破,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助力各类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未来碳汇的相关核算和生态补偿机制将更加完善,带动生态保护项目、碳汇开发和交易项目规模和类型逐步增加,为商业银行带来广阔的增量业务机会。

(五)绿色消费

发展绿色消费,既能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也能从需求侧“倒逼”传统产业绿色升级。针对当前绿色产品相关标准缺乏、多类绿色标识并存、绿色消费理念普及推广不足等,《方案》指出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随着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深化,绿色消费市场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及其他绿色标识产品的消费规模及比重将快速提升。一旦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主流选择,相应的绿色消费金融也将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重要领域。

三、商业银行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践情况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明确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绿色产品创新、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监督、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发展框架。近期,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并在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为商业银行提升“双碳”工作金融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明确了方向。

近年来,商业银行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作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和调整信贷结构的重要着力点,绿色金融业务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2年3月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8 万亿元,增长迅速;绿色债券余额约1.3万亿元,居全球前列。商业银行支持碳达峰行动的主要实践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支持能源供给体系绿色转型。优化调整能源信贷政策,持续加大碳减排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光电、风电等新能源设施建设及配套储能、跨区输送电网项目建设,为优质企业产能扩张提供信贷、债券融资支持。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4.74 万亿元,占绿色贷款总额的26.2%,同比增速达39.3%,高于绿色贷款总体增速0.7 个百分点;2021年内募集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绿色债券超2000 亿元,占当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总额的46%。

二是助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持续加强对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节能改造与绿色低碳转型的服务力度。加大工业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绿色升级改造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传统车企和新兴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拓展上下游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接服务绿色建筑、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项目。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仅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贷款余额8.27 万亿元,占绿色贷款总额的45.77%。鉴于绿色金融体系尚不能完全覆盖钢铁、煤炭等高碳行业转型发展的大量资金需求,商业银行密切关注碳密集和高环境影响行业转型的金融服务创新。2022年6月,作为转型金融服务的创新探索,中国银行间市场首批5 单转型债券项目成功发行,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低碳转型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精准引入资金活水助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三是助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密切跟踪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动态,联合外部投资机构搭建创新基金,挖掘优质客户资源,择优提供投贷联动支持,培育高科技初创企业,助力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如中国工商银行依托投贷联动开展“股权+债权”、资产证券化创新,实现了对绿色经济的全产品、多渠道支持,同时灵活运用环保产业基金、扶贫开发基金等股权基金创新融资模式,重点支持符合经济转型方向、具有战略性价值的新兴产业,为绿色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引来了资金活水。

四是支持生态保护。商业银行大力支持天然林和动植物资源保护,倾力服务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性运营以及河湖湿地保护等项目,助力提升生态系统承载力。同时,与全国碳交易所开展合作,通过系统直联,信息实时交互,为碳交易提供融资结算服务,探索开展碳排放权、碳汇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如中国农业银行加大对生态种养殖、林下经济、种质资源保护等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支持,积极支持天然林和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性运营以及河湖湿地保护等项目,制定实施种业、林业、花卉、中药等多项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贷优惠政策,推出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一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和措施。

五是推进绿色消费。商业银行持续推进绿色建筑按揭贷款、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绿色信用卡等绿色消费信贷创新产品;加强科技赋能和跨界合作,加强绿色消费场景拓展,助力构建绿色消费生态圈。如2022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申报的“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入选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第四批创新应用案例。2021年,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制定实施《绿色消费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深挖绿色消费信贷潜力,健全和完善绿色消费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四、商业银行支持碳达峰行动的思考

(一)强化顶层规划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绿色产业、“1+N”双碳政策的研究分析,强化顶层设计,准确理解绿色生产、消费、经贸等产业政策导向及制度要求,持续调整优化战略布局。积极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在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将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作为重要着力点,有效提升“双碳”工作金融服务水平,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二)突出支持重点

商业银行应切实找准绿色金融业务着力点,聚焦能源绿色低碳革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积极服务绿色低碳领域发展。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大对重点业务领域的支持力度,做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新型储能、智能电网、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的营销服务,加快重点项目投放进度。加大政策指导和激励,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信贷业务,在信贷政策、资源配置、业务流程等方面,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提高绿色信贷投放积极性。

(三)加大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完善覆盖绿色信贷、绿色直接融资、碳金融等在内的产品服务体系。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保护等绿色金融服务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开展绿色制造贷、绿色交通贷、绿色建筑项目贷、清洁能源贷等产品创新和推广;加快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质押融资产品创新推广;探索与外部金融机构或其他资金提供方开展合作,创新推广“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方式;跟踪研究碳排放配额、排污权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配额等配额交易市场的发展动态,适时推出碳金融产品。

(四)区域差异布局

当前各主要区域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差异较大,选择的碳达峰路径也各有侧重。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碳达峰阶段、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差异,紧跟地方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地区差异化发展服务方案,通过“一地一策”、政策清单、绿色通道等途径,推进区域业务差异化、协同化发展。

(五)加强风险管理

落实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密切关注产业政策、技术、市场变化对“两高”行业发展和客户经营状况的影响,加强动态分析研判,渐进有序降低信贷资产组合的碳强度,推动信贷结构绿色转型。同时,将“碳思维”纳入全流程风险管理过程,将“双碳”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客户营销、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各环节和全过程,严格执行环境和社会风险“一票否决”。积极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评估高碳行业企业碳排放成本上升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防范因政策和市场变化带来的转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猜你喜欢

碳达峰商业银行转型
碳中和·碳达峰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