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彝走廊中木雅青少年突破传统社会角色边界的快手实践

2023-01-23刘美辰

关键词:青少年

李 锦 刘美辰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在传统社会中,藏彝走廊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通道,居住在藏彝走廊通道上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吸纳和使用传播媒介时往往能够同时掌握多种媒体。自2015年开始,快手短视频就风靡乡镇地区,它为下沉用户提供了一个即时性的、能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人类学对快手的相关研究,倾向于将其作为突破既有社会边界的媒介。以朱靖江为代表的人类学学者致力于讨论草根群体利用快手的媒介力量来跨越城市精英设置的表达屏障。朱靖江和高冬娟认为快手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使得乡土文化的日常实践被展演在网络虚拟空间并进入城市文化的视野之内。乡村人群在网络空间上积极参与日常生活的互动,经由这种“内在真实性”的呈现,主动生产意义,以完成自我身份的强调与认同的连贯性。[1]刘楠和周小普发现,农民在制作自媒体视频的过程中,采取两种身体叙事,一种是呈现质朴特质的“田园想象体”,另一种是凸显人为设计的戏剧化的“剧场表演式”,无论是哪种身体叙事,都是农民作为自媒体人,希望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的表现,而这种自制视频的实践可以弥合城乡关系裂痕,促进乡村民主意识的发展。[2]2021年出版的《快手人类学》,聚焦快手上的亿万种活法,其呈现的个案包括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性别力量、业缘或趣缘群体、职业和生计等内容,这些都是成年人的快手生活。[3]笔者在康定木雅进行田野调查后发现,在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中,青少年会利用快手来突破传统社会设定的角色边界。

西方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对青少年亚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早期关注该问题的是芝加哥学派对“越轨”行为的研究,霍华德·贝克尔认为“把制定的规则使用在社会群体身上就是实现对越轨的创造,当把这些特定规则应用于特定人群身上时,这些特定人群就被划分为局外人,此中暗含着对规则的侵犯就是越轨的意味”。[4]依照霍华德·贝克尔的解释,“越轨”从本质上说,不是特定人群或边缘人群的主动选择,而是被外部规则制造出的“越轨”。人们通过“越轨”来改变结构性的压力与束缚。

尼尔·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具有打破信息区隔的作用,处于童年的不识字的群体被排除在成年群体的信息环境之外。[5]但课题组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甲根坝镇(本地人自称“木雅”)经过三个月的田野调查后发现,木雅青少年的数字社交媒体应用经历了从“公开的抖音”转向“隐蔽的快手”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群体成为排斥活动的主导者,被排斥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在抖音上的自我呈现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自我克制的,且符合社区理想角色形象的。在快手上则相反,他们机敏地利用快手来制造场景隔离,将长辈和老师排除在“观众”之外,以此来自由地呈现自己所定义的青少年角色。

一、木雅地区定义的青少年理想形象

木雅被称为“下区多康六岗”中的“木雅热岗”,其范围在雅砻江中游以东和大渡河上游以西之间,是藏文化中地域特色突出的一个区域,[6]也是藏彝走廊中最重要的一条汉藏交流通道。任乃强先生曾在《西康图经·境域篇》中指出,“‘木雅’今为康定县之上下木雅乡,与道孚泰宁乡①,雅江河东区,暨九龙县全部之地”。[7]大致包括现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折多山以西、雅江县雅砻江以东、道孚县龙灯草原以南,一直到九龙县的北部这些地区。

木雅人是藏族的一部分。木雅地区有一套维持自身运转的稳固规范,这套规范分别赋予了代表某种性别、年龄和社会身份的群体以相对固化的理想形象,每个木雅人可以依据自己所归属的群体身份来明确自身的行为准则。无论何种身份的人,都在多重训导下清醒地知悉自己的身份,即使无法时刻遵从,但在必要的环境下,也会努力扮演贴近的角色。正在上学的木雅青少年更是重要的被规训的对象,他们处于从孩童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社区对他们的监管往往尤为严格。

木雅青少年的理想形象,既有整体性的,也有性别差异。勤劳、孝顺、听大人的话、努力学习等是青少年不分性别的共同的理想特质。过去木雅地区长期以农牧兼营为主要的生计方式,只要人勤劳就不难维持家中温饱问题,所以勤劳一向是当地人最看重的品质。谚语讲“别睡别懒男孩子,木头睡多了木根腐”,这是教导人们要勤劳。“听大人的话”即为孝顺的一部分,尽管家中老人逐渐不再劳作而开始念经礼佛,但他们在世俗生活中的权威仍旧不减。此外,努力学习是近些年来人们愈加意识到学习能改变命运后,对青少年提出的新要求。他们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能考上公务员,不用再经历那种辛劳的生活。

男孩理想的气质包括勇敢、有必备的谋生技能(如开货车、修房子、做生意、雕刻等)以及对家庭富有责任感等。在木雅地区传统的社会分工中,男性要做的事就是到外面挣钱,所以必要的技艺是不可缺少的。男孩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但如果既不会开车,又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往往会被认为是没有能耐的。女孩的理想气质包含温柔、顺从、能干(指农活、家务做得好)以及端庄自爱。尤其是端庄自爱,这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其他品质只是锦上添花,即使不具备,也不会被过分苛责,但若女性不够端庄,则会引起非议,整个木雅地区的人都会对其产生负面评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同龄异性保持距离,特别是对于年龄超过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来说,更要慎重地与男孩交往,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要比学校严苛得多。

特别要提及的是木雅青少年间鲜明的两性界限,尤其是在村庄,男孩与女孩之间总有明确的界限,不会在一处活动,就连在路上碰见了,彼此之间也不会打招呼。男孩子们会骑摩托去乡里打台球,或在村子篮球场上打篮球,女孩子们就找个附近的坝子野餐,拍照,聊天,就算是建立恋爱关系的情侣也不会在白天接触过密,因为如果被家中长辈发现了,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指责。

木雅地区的性别区隔在有远亲的青少年身上会更加明显。当地严格禁止父系或母系五代之内的亲属通婚。②由于本地忌讳提及逝者姓名,所以如果亲属关系远到四代以上时,就只是大概知道彼此是亲戚且不能详细说明彼此的关系。大致上,木雅的男女只要在社区的记忆中有亲戚关系,就要保持社交距离,日常生活中也绝不能相互戏谑开玩笑。如果一方不守规矩乱开玩笑,另一方则会十分生气,表示“你这是不拿我当亲戚”。

在木雅地区,性别区隔并不仅仅是用来约束未成年人的,而是在约束所有的人。哪怕是已婚人士,也断然不会在公共场合有亲昵之举,甚至在家中长辈面前,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公然牵手、拥抱,则是对长辈极大的不尊重。

二、家庭与学校的严厉训导

布迪厄所讲的惯习,是讨论人通过什么方式变成一个社会产物的学术概念。朋尼维兹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人们早期社会化主要是复制家庭组织行为倾向并构成初级惯习,再次社会化主要是接受学校组织的行为倾向并构成次级惯习,初级惯习的灌输效果制约着次级惯习的更新。[8]因此,家庭与学校的规范完成了对一个自然人关于社会规范的教导,并使其知悉个人在有序关系中的角色。

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年长者拥有教育青少年的权力。木雅的家庭形式主要是主干家庭,即由父母(或父母一方)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子女组成家庭,还有少部分为核心家庭。也就是说,每一代已婚子女都只能有一位留在家中,当地人称为坐家,选择坐家的子(女)时没有性别偏好,一般是家中长子(女)或是最能干的一个孩子,其余子女结婚前在家中居住,与别人家坐家的人结婚后进入别人家生活(无论男女),或与伴侣单独盖房子立门户,或出家为僧在寺院生活。此外,独身者可以始终留在家中,与家中已婚的兄弟或姐妹共同生活,或去寺院修行。因此,在一个家庭内部,常常有祖孙三代人,辈分越高者,权威越大。木雅青少年总是受到家中年长者的教育和规训,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以及奶奶、爷爷(因为当地继嗣是不区分性别的,所以他们将妈妈的父母也称作奶奶、爷爷),甚至是村子里相熟的长者也会对青少年耳提面命。

在实践中,受到家庭分工的影响,女性对孩子的教育和规训力要略高于男性。本地男性大多要外出务工挣钱,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较少,很少有机会教育孩子,女性则留在家中干农活,照顾家中的老人、小孩和牲畜。母亲通常十分严厉,如果小孩子不肯帮忙干活,或者行为懒散,不努力做功课,就会被母亲责骂。若某个孩子品行不端,别人会指责那家的母亲宠坏了小孩。

木雅地区一般认为孩子到十五六岁(当地按虚岁计算年龄)就算长大成人了,应当自立,不应躲避在长辈的羽翼下,所以辍学的孩子十五岁就可以结婚,就算不结婚,也会去城里打工赚钱。老师们认为只要还在上高中,就是没长大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教育来让他们成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对成人时间认知的差异导致了一种矛盾的结果,那就是村子里的家长严防尚在读书的孩子和异性走得过近而造成恶果(因为在固有认知里,他们已经到了结婚生育的年纪),可学校为青少年两性间的相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不仅可以同桌学习,下课时还可以一起玩耍。

相比于家庭教育注重生存能力和性别区隔,学校教育则更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希望将学生教育成明辨是非、正直善良的人,也严禁早恋、早孕等影响学业的事情发生,但如果学生确实因能力不足导致成绩不佳,学校也不会过分苛责。木雅地区赋予教师极大的权威性,他们认为“怎样尊重你的上师就该怎么尊重学校老师”,不仅家长习惯嘱咐老师替自己严格管教孩子,孩子不听话时老师可以严加教育,就连学生也发自内心地敬重老师,绝不敢当面忤逆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是自上而下的教导与被教导、训诫与被训诫的关系,这种关系伴随着天然的畏惧感,这样使孩子们只会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耍一些小聪明,快手就是这样的空间。

三、快手上木雅青少年的自我角色呈现

规训越严格的地方,行为的弹性空间就越小,一旦有机会逃脱,人们的叛逆心理也会越强,呈现出了典型的两面性。木雅青少年清楚长辈对自己的期望,也了解村庄内的规矩与禁忌,所以在公开场合或长辈可见之处,都严格遵守着这些规矩,努力维系着自身的理想形象并以此为自己赢得村内的好名声。然而如果场景转移到了一个没有规训者的地方时,他们就会卸下束缚,变得更加随性,试图通过能动性的实践挣脱结构性的压力与束缚。

最早进入木雅地区的短视频应用的是抖音,时下这仍是覆盖面最广的短视频应用。抖音从2018年开始进入甲根坝地区。抖音不仅呈现出了丰富的音乐性,还能满足汉语不好的中年人的需求,因此人们纷纷创建抖音账号来自拍一些视频,或者分享照片图集。木雅青少年不仅自己创建了抖音账号,还帮助家人熟悉其使用技巧,他们成了普及抖音的推动力。他们的父母、村里的其他长辈、学校老师都在抖音平台上,抖音的算法也让人们不断地刷到社区内其他人发布的视频,这使得抖音上的青少年感觉自己时刻被关注着,村落间人与人的关注仿佛直接移植进了网络社区。于是,从2019年开始,木雅青少年普遍开始玩快手,将其作为与社区长辈们区隔的自我呈现空间。

快手的兴起依托于丰富的地方性语言、民俗文化,快手处理图片的方式也更符合青少年的期望,此外,其不限制私信数量的优势便于年轻人交友。加之快手的界面较抖音复杂而且需要逐一去点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才能浏览,所以中年人并不习惯使用快手,有的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平台,这为木雅青少年创建自己隐秘的“快手王国”提供了条件。

木雅青少年在快手上呈现的自我角色,与村落情境下的社会角色形成了极大反差。勤劳、好学、服从的品质在快手上被隐藏,取而代之的是受到长辈反对的朦胧情愫、恋爱过程、自我肯定、文艺的知识分子形象、消费文化等内容。

日常内敛的少男少女,在快手上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朦胧的情感。最典型的快手动态是发长篇幅个人自拍并配上文案“等一个懂我的人”,就连配乐的选择也十分直白。田野调查期间,在甲根坝一带特别流行的配乐是用户“你的大表哥曲甲”翻唱的《谈恋爱》,歌词是“好想谈恋爱,在夏天甜甜的恋爱……”。生活在村庄强大规训力之下的青少年,日常总是频繁提到“害羞”一词。然而,他们到了快手上就不必表现出害羞的样子,15岁的DZZJ解释道:“大家都在快手上这么评论,所以不会觉得害羞。”③

在快手上,男孩与女孩的互动是充分自由、跨越性别区隔的。同村的男孩女孩在快手上变得亲近,不仅会相互评论,还会直接赞美彼此的颜值,他们会使用夸耀性语言,称对方为“男神”或“女神”,这已经成为必须遵守的快手社交礼仪。假期时,年轻的情侣们就很难见面,快手恰好给他们提供了情感交流的空间,尽管无法在现实空间里亲密相处,但可以在快手上亲密互动。一些中学生发的每一条快手动态都会在文案里圈出自己的恋爱对象,以表示其特殊身份,对方也会在评论区回应爱意,他们的朋友还会评论“干了这杯狗粮”“男神女神”“永远幸福”等这一类话。这些语言是属于快手的通用礼貌语言,并在日常对话中使用。

快手也是他们肯定自我的空间,他们时常说“快手上每个人都很喜欢自己”。为了呈现出自己的完美形象,他们耗费大量时间在自拍和修图上。这也导致了他们发在快手上照片的同质化,包括对着镜子用后置摄像头拍人物特写、在光影下用前置摄像头自拍,以及他人帮忙拍近景和全景。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他们纷纷购买长身镜和泡泡机作为辅助道具。打开手机电筒对着镜子拍摄全身照是目前最流行的快手拍照姿势。此外,还有许多流行的拍照姿势,比如曲臂张开五指在头部的一侧比动作,将手平放在前额处遮阳等。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戴着口罩拍照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充分展示自己的完美形象,是他们对自我肯定的呈现,也表达了当代身体审美对他们的影响。

但是,图像式的传播方式太过于易读,木雅青少年还是担心师长们会突然出现在快手上。为了应对这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入侵”和守护“王国”的独立性,中学生创造了一系列只有他们才能共享的语言符号系统来作为达成隐秘交流的基础。首先,发布动态的方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们刻意规避了父母习惯的动态秒拍形式,而是选择将多张照片上传之后,生成长图或照片电影,浏览时需向左一一滑阅,若不清楚这种浏览方式,则会误以为只有封面的一张图片。基于此,木雅青少年往往将私密的图片放在长图底部或照片电影的末尾处,只有同样了解照片发布方式的人才会知晓“通关咒语”。此外,由于木雅青少年的父母大多不识汉字,所以他们积极利用文字表意,每条动态皆配有精致的文案,在评论区也使用文字或有文字的表情包来进行互动,即使长者无意间闯入了他们的“快手王国”,也会因为无法识别这些隐秘的符号而作罢。

木雅青少年通过快手文案的书写建构自身的读书人身份,使自己在快手上的自我呈现区别于长辈们信息扁平、制作粗糙的抖音短视频。为此,他们会耗费很多精力来写出具有文学性和思辨性的文案。尽管因课外阅读有限、文学素养受限等条件的制约,但他们努力求助于快手搜索功能,及时收藏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为了在表达心意时可以进行选择。尽管大部分内容是他们从网络各处“搬运”而来的,但都寄托着他们青春懵懂时期的情愫。

木雅的中学生群体中,最为流行的是贴上了“文艺”“小清新”“青春伤痛”标签的文案,这也是他们向外界呈现出的精神气质。快手用户中,诸如“励志语录文案馆”“快手文案馆”“执笔写他爱”“治愈文案馆”等都是他们关注并经常浏览的用户。十多年前中国出版市场上风靡一时的好词好句好段这一类的作文书,如今其内容都已经影像化,快手中不乏此类素材。优美的语句辅以唯美的照片,深刻塑造着木雅中学生的审美。比如四川省康定市藏文中学初中生的文案就有以下内容:

不要在任何人身上寄托希望,想离开你的人永远都不缺理由,笑而不语是一种成长,痛而不言是一种经历,世界真的好大,好像转身就不知道谁会消失。④

我宁愿独自熬过这崩溃十次的夜,也不愿再给你发一句我离不开你,等我熬过去了,你啥也不是。⑤

木雅青少年也在快手上毫不避讳地展示自己的物欲。他们在外读书,接触了许多新鲜事物,面对充满着消费符号的现代社会,他们逐渐学会了阅读并欣赏这套符号,积极地将其呈现在快手上。他们会刻意回避村子里日复一日的劳动生活,极力在快手上展现自己的时尚与潮流。

快手是青少年展示其消费文化的空间。消费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变得不再重要,而是异化为商品所代表的符号以及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功能。商品异化为符号,正是伴随着视觉化的审美过程发生的。观看者感受到商品的视觉刺激,迅速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符号,并把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解码出来,而这种解码是基于商品生产者所编码的含义。由此,就完成了整个商品符号化的过程,其代价是商品本身的功能性被淹没。木雅青少年在快手上反复展演一些潮流文化的商品标识,他们以此来呈现归属于时尚圈的角色。

结 语

传统社会对青少年有明确的社会角色界定,因此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反抗行为。传统的反抗行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时,青少年往往与规训者形成激烈冲突,这也使得理解青少年逆反心理和处理青少年的逆反行为等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网络虚拟空间成为青少年逃避现实社会规训的新空间,所以分析他们在其中的自我呈现,是理解数字媒介时代人们自我呈现的重要内容。

传统木雅社会对于青少年的社会角色有明确的定义,而在一个现实的熟人社会中,来自所有年长者的规训无处不在,这使得青少年的自我呈现是符合社会定义的,甚至在能够被规训者关注的虚拟空间——抖音上,他们的自我呈现都是符合社会定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快手的出现使得他们可以真实地呈现自我,包括受到长辈反对的朦胧情愫、恋爱过程、自我肯定、文艺的知识分子形象、消费文化等内容。这些自我呈现,使得快手成为青少年突破传统社会角色边界的工具。

但无论如何,青少年突破传统社会角色规训的方式仍然是相当有限的,他们仅仅能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获得一种亚社群体验,当场景转移至实在空间,他们又不得不回归社会既有的理想形象。当然,作为规训人的长者也在放任这种突破,正像他们表现的那样,他们对快手毫无兴趣,也不关心青少年在快手上精心创建的理想国,因为他们知道,总有一天,当青少年完全实现了向成人的转变时,就会自动放弃这片“化外之地”,回归主流空间。

这一事实说明,当快手作为一种新媒介进入该地区后,青少年不再是被动地被媒介塑造,而是借助新媒介建造了一个内部隐秘的社区并以此来呈现他们的角色定义。正如赵旭东为《快手人类学》所写的序中所说:“快手用户之中,很多普通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与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这些人的成长史是绑定了快手之后的生命史。”[9]木雅青少年的快手实践对于他们人生的影响,对于他们跨越年龄和族群边界融入当代社会的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

注释:

①泰宁乡为今道孚县协德乡,是惠远寺所在地,七世达赖喇嘛曾避难于此。

②也有说法是七代。

③访谈人DZZJ,女,15岁,学生,访谈地点在甲根坝镇,时间为2020年7月30日。

④来自快手用户2021年1月2日的文案。

⑤来自快手用户2021年1月15日的文案。

猜你喜欢

青少年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青少年书法》征订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