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三地”,下好人才工作“三手棋”

2023-01-23黄慧云

浙江共产党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发展

黄慧云

人才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党管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念好“引、育、留”三字经,不断壮大人才“第一资源”,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充分激活人才“源动力”,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人才事业保驾护航,广泛凝聚起人才发展的磅礴能量。

打造引才聚才的“新洼地”,下好“引才”棋。可以说,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出路也在人才。因此,要聚焦产业发展,将人才工作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整合各层面人才工作经费,进一步完善揭榜挂帅机制等柔性引才方式,善于利用项目、平台、环境引才,通过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双轮驱动,促进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促进人才与产业的联合与对接,深入开展分地区、分产业、分项目的更具针对性的招才引智活动,全面激发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形成从“政策引才”到“以才引才”和“争相成才”的蝴蝶效应。坚持线上引进与线下招聘相结合,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订单式”开展人才引进计划,注重挖掘本土人才,定期对本土人才摸底排查,精准认定本土人才类别、级别,一人一档,分层分类持续跟踪培养,科学管理促进本土人才“养成”、发展壮大,让人才引进工作全面“开花”。同时,还要科学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才发展模式,倾力打造人才培养开发、人才创新发展、人才市场服务、人才资源合作平台,努力为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打造创新创业的“新高地”,下好“育才”棋。“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要始终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这条主线培育人才,树立长远的人才发展意识,加大人才各方面资源的投入,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撬动资金,以真金白银的鼓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投产,从而实现人财两旺。深入开展“雁归工程”,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加强与在外人才的沟通和联系,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优秀能人、社会贤达等返乡创业兴业、捐资建设,将各类本地青年人才凝聚好培养好。在现有人才队伍再提升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专技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创业创新等人才培训力度,促进培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培养造就一支强大的基层“施工队”,打好“引”“育”两张牌。创新、实用、有趣的产学研融合课程是当下人才培育最有效的催化剂,也是知行合一最直接的加速器,因此要将产学研融合理念贯穿人才培育全过程,各高校要主动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发展规划,企业生产需要、攻坚迫切,深入探索专创结合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才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不断激发人才培养内生动力。

打造宜业宜居的“好福地”,下好“留才”棋。“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营造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给人才以美丽,给人才以幸福。因此要按照“政策有底线、服务无止境”的理念,在服务上做“加法”,围绕与人才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吃住购娱游”等各个方面需求,突破地域、行业、部门、户籍等刚性制约,按照“一人一措施”思路精细化高层次服务人才,探索建立实施创业创新资助,从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着手,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解人才所困,及时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创业扶持等个性化服务保障,让更多人才能够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人才能随时享受“宾至如归”的服务,千方百计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搭建发展舞台,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在本地区过得舒心顺心,真正扎根本地。坚持“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畅通引才渠道,持续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及束缚,营造留才环境,为人才提供优惠的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消除人才后顾之忧,推动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提升人才创新发展作战力,以体制优势营造“人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

猜你喜欢

人才发展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