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养马机构及其管理体制探究

2023-01-22刘振宇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熙宁广平设置

刘振宇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北宋立国之初, “诸州监牧多废,官失其守,国马无复孳息”[1]471,监牧 “是饲养、孳生马匹的场所”[2]94,也就是宋代的养马机构。监牧在宋初多次被改称呼,先是被称之为 “牧龙坊”[3]9051,后又在景德二年(1005)被改为 “监”[1]1349, “坊监” 一词遂成为宋代养马机构的代称。前辈学者对宋代养马机构已有着墨,但对诸坊监的具体沿革的论述似有不足之处,且未见有人提及宋代养马机构的双重管理体制。

北宋政府在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优先发展京畿地区的官营养马业,待京畿地区官营养马业有所发展后,逐步将京畿外各州的牧监恢复发展,后逐渐形成了京畿、河南及河北三大养马地区。北宋政府为加强诸坊监的管理,在中央设置了群牧司总揽马政,在地方则设立了左右骐骥院、左右厢提点司等直接管理机构和转运司、州县长官等间接管理机构,形成了以群牧司为首的双重马政管理体制。

一、京畿地区的养马机构

(一)左右天厩坊

左右天厩坊始置于太平兴国五年(980), “权罢”[1]5325于熙宁八年(1075)二月。元祐年间,北宋政府又 “复左、右天厩”[4]4943。其后兴废不定,直至北宋灭亡。太平兴国五年(980),左右天驷监设置后,北宋政府将左右飞龙使改为左右天厩使来管理左右天驷监。雍熙二年(985),北宋政府改左右天厩坊为左右骐骥院,以左右骐骥院掌管全国马政,左右天厩坊自此归左右骐骥院管理。咸平三年(1000),北宋政府设立群牧司来统管全国马政,左右天厩坊依然归左右骐骥院分领,直至北宋灭亡。左右天厩坊各监各设监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

(二)左右天驷监

左右天驷监位于北宋京师开封 “景阳门外” ,始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终北宋而存。宋太宗设置天驷监的主要目的在于牧养从 “汾晋、燕蓟” 获得的四万二千余匹马。宋太宗在太平兴国五年(980)统一北汉, “观兵范阳” 后,北宋政府获取 “汾晋、燕蓟之马凡四万二千余匹” ,国马数量大量增加,于是就设置了 “左右天驷监”[1]471,并将左右飞龙使改为左右天厩使来管理左右天驷监。雍熙四年(987),北宋政府将左右天厩坊改为左右骐骥院,自此左右天驷监归左右骐骥院管理。左右天驷监因在京师开封,北宋皇帝曾多次到天驷监阅马,并赐从臣马匹。雍熙二年(985)九月,宋太宗 “幸天驷监阅马,诏宰相、枢密、三司、节度使、上将军、翰林、枢密直学士、军校自选名马。既而帝亲选赐之,历四监而还”[4]76。景德元年(1004)正月,宋真宗 “幸天驷监,赐从官马”[3]9049。熙宁三年(1068)三月,北宋政府将天驷监四监合并为 “左右两监”[5]453~454。左右天驷监各设监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

(三)牧养上下监

牧养上下监在 “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 始设于 “京城西开远门外”[6]2736, “是中国国立兽医院的开端”[7]15。牧养上下监主要是牧养 “在京诸坊监及诸军病马” 。具体而言,上监是疗养马病 “轻者” ,下监是疗养 “马重病者”[3]9049。牧养上监在天圣八年(1030)因 “去京城远,送病马非便” 而被废除。明道二年(1033)北宋又重置牧养上监,并将其改名为 “天垧” ,但之后不再牧养病马,而是牧养 “无病马”[4]4931。因牧养上监不再牧养病马,在京诸坊监和诸军的病马则均归下监牧养。牧养上下监自咸平三年(1000)至元丰五年(1082)隶属于群牧司,群牧司的马政职能被废除后,牧养上下监改隶 “太仆寺”[4]3893。崇宁二年(1103),太仆寺 “依旧制不治外” ,牧养上下监改隶尚书省兵部 “驾部”[4]3894,其具体废罢时间不详。在官员设置上,牧养上下监各设监官一人,并以三班使臣充任。

二、河南地区的养马机构

(一)郓州东平监

郓州东平监设置在北宋京东西路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始建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初废于天禧五年(1021)正月,后未几复置,于天圣五年(1027)再废,后又复置。熙宁七年(1074)再废[5]456,元祐初复置[4]4942~4943。绍圣、元符年间再 “废”[4]4944。大观四年(1110)北宋政府 “复东平监” ,政和二年(1112)北宋政府 “复罢东平监” ,宣和二年(1120) “又复东平监”[4]4945。其后东平监置废不定,直至北宋灭亡。

(二)白马灵昌监

白马灵昌监设置在北宋京西北路滑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宋初为龙马监,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宋政府将其改称为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七月北宋政府将其改为 “灵昌监”[5]455。天禧三年(1019),白马灵昌监因 “河决”[3]9051不复存在。

(三)中牟县淳泽监

中牟县淳泽监设置在北宋京畿路开封府中牟县(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始建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于乾兴元年(1022)四月废。[5]456

(四)郑州管城原武监

郑州管城原武监设置在北宋京西北路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后周时期,管城原武监被称为马务。建隆初年,北宋政府对其进行增葺,太平兴国五年(980)又将其改为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二月,北宋政府将牧龙坊分为第一和第二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七月,北宋政府将牧龙坊改称为广武监。大中祥符二年(1009),北宋政府将广武监改成为原武监,把第一和第二监合并为一监。熙宁七年(1074)四月,原武监被北宋政府废除,并 “分擘群马于洛阳单镇两监牧放”[3]9051。元祐初期,宋哲宗复置原武监,绍圣年间北宋政府再次废罢原武监。徽宗钦宗时期废罢不定,直至北宋灭亡。

(五)许州单镇监

许州单镇监设置在北宋京西北路颍昌府(今河南省许昌市),经由群牧制置使奏请设置。许州单镇监始建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七月,至天圣五年(1027) “凡再置而废”[5]456。神宗时期废除诸监,许州单镇监也被废除。元祐初期宋哲宗复置单镇监,绍圣年间北宋政府再次废罢单镇监[4]4944,徽宗钦宗时期废罢不定,直至北宋灭亡。

(六)河南府洛阳监

河南府洛阳监设置于北宋京西北路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河南府洛阳监原称为 “飞龙院” ,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宋政府改飞龙院为牧龙坊。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北宋政府将牧龙坊改为 “洛阳监”[3]9051。北宋政府于天圣六年(1026) “废洛阳监”[4]4930,后又在明道二年(1033)复置。熙宁八年(1075),宋神宗废诸监,洛阳监也被废。元祐初期,北宋政府复置洛阳监,绍圣年间北宋政府再次废罢洛阳监,徽宗钦宗时期时置时废。

(七)同州沙苑监

同州沙苑监设置在北宋永兴军路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建隆初年,北宋政府命人修葺同州沙苑原有的牧地复建为牧监。太平兴国五年(980)将其改称为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七月,北宋政府又将沙苑地区的牧龙坊改称为沙苑监。咸平六年(1004)十一月,北宋政府将沙苑监分为沙苑第一监和沙苑第二监,每监牧马数为 “四千五百匹”[5]455。沙苑监在咸平三年(1000)后隶属群牧司。嘉祐五年(1060)八月,北宋政府令 “同州沙苑监并凤翔府牧地勾当使臣更不下群牧司举官” ,而令 “专领本路(陕西路)监牧及买马公事” 的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 “保荐”[1]4642。熙宁元年(1068),北宋政府设立河南、河北监牧司统领京师以外的牧监,沙苑监遂属河南监牧司。熙宁八年(1075),北宋政府废除河南监牧司,沙苑监再属群牧司。熙宁十年(1077),北宋政府设群牧行司管理陕西的 “买马”[1]6930事务,沙苑监改隶群牧行司。元祐元年(1086)沙苑监改属 “右厢提点司”[1]9340,绍圣四年(1097)北宋政府罢 “提点所及左右厢” ,沙苑监复隶属于 “陕西买马监牧司”[4]4944。

(八)同州病马务

同州病马务设置于北宋永兴军路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同州病马务始建于景德元年(1004),其主要职能是 “养本监及诸处病马” 。同州病马务设置初期 “以沙苑监官兼主之” 。天圣二年(1024),为了更好地管理病马,北宋政府则派遣专门的 “使臣勾当”[3]9051~9052病马务。

三、河北地区的养马机构

(一)大名三监

大名三监设置在北宋河北东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区)。太平兴国三年(978),北宋政府将大名地区的 “内置养马务改牧龙坊” 。景德二年(1005)五月,北宋政府又将大名地区的牧龙坊 “分为二坊” 。景德二年(1005)七月,北宋政府将牧龙 “二坊” 改为 “大名第一、第二监” 。大中祥符二年(1009),北宋政府又在洺州境内设置了大名 “第三监”[3]9051。熙宁八年(1075),北宋政府废除诸监,大名诸监也被废除,此后不复设。

(二)洺州广平二监

洺州广平二监设置在北宋河北西路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建隆二年(961),北宋政府在洺州开始设置养马务。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宋政府将养马务改称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北宋政府将洺州地区的牧龙坊改为广平监。大中祥符三年(1010),北宋政府因 “河北孳生马多” ,便令群牧司在 “邢、洺、赵州境标地万顷,以广放牧”[3]9051,洺州所标牧地增置为 “第二监”[5]455。景祐元年(1034)四月,河北都转运使杜衍等言: “准敕,同群牧判官边调相度,将大名、广平两监见管马数拨并,就便牧放。已将广平两监马数内第一监拨赴大名两监。其广平第二监拨与安阳淇水第一监,就草地牧放去讫。今点记下三岁大马三千一百四十匹,乞令便拨赴左右厢大马监收管。” 这表明洺州广平二监实际上已被废除。皇祐二年(1035)二月,群牧司言: “洺州废罢广平两监,缘此监兴置年深,自来少有抛死,今拣到好骨骼马一千九百余匹,欲乞且存留广平监以就养牧。”[3]9052于是,北宋政府就将广平二监中的一监存留以牧养群牧司新拣选的马匹。广平监虽被称之为 “洺州广平监” ,但其所标划牧地却分布在 “邢、洺、赵三州” ,而非仅仅分布在广平县,其所占牧地皆为 “漳河左右良田”[8]120, “共占民田约一万五千余顷”[8]120~121。熙宁八年(1075),洺州广平二监被废。

(三)卫州淇水二监

卫州淇水二监设置在北宋河北西路卫州(今河南省新乡市)。卫州淇水二监始置于后周世宗显德年间,建隆年间北宋政府对其增葺。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宋政府改牧马监为左右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七月,北宋政府改左右牧龙坊为淇水监,后又将其分为淇水第一监和第二监。熙宁七年(1074)四月,又将淇水第一监和第二监合并为淇水监。[3]9051熙宁八年(1075),北宋政府将卫州淇水监废除。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卫州淇水监 “改为第一监,养牧孳生群马” ,随后又 “复置第二监,牧养调习杂犬马二千匹”[1]11113。绍圣年间,北宋政府又将淇水监废除。徽钦时期废罢不定,直至北宋灭亡。

(四)澶州镇宁监

澶州镇宁监设置在北宋河北东路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建隆初年,北宋政府在濮州设置养马务。开宝八年(975),北宋政府将濮州养马务转移到澶州。太平兴国五年(980),将其改称为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七月,改牧龙坊为 “澶州镇宁监”[3]9051。乾兴元年(1022)澶州镇宁监被废。[5]455澶州镇宁监自开宝八年(975)始设,至乾兴元年(1022)被废,历时47年。

(五)邢州安国监

邢州安国监设置在北宋河北西路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由群牧判官检括河北邢赵地区的 “闲田” 而得。邢州安国监始建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八月,废罢于景祐二年(1035),其地 “废后给充天庆观庄田”[3]9051。

(六)相州安阳监

相州安阳监设置在北宋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后周显德年间,后周政府在相州安阳设立马坊。[5]455北宋建隆初期,宋太祖命人对其修葺扩建,太平兴国五年(980)将其改称为牧龙坊。景德二年(1005)七月,北宋政府改相州安阳地区的牧龙坊为安阳监。熙宁八年(1075),北宋政府将安阳监废除。元祐初年又复置,绍圣年间又废除,徽钦时期兴废不定。

四、北宋诸坊监的管理体制

北宋政府十分重视对诸坊监的管理,在马政管理上逐渐形成了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种并行的管理体制。

(一)北宋马政直接管理体制

左右骐骥院和左右厢提点分别直接管理京畿诸坊监及河南、河北诸坊监。左右骐骥院隶属群牧司期间(1000-1082), “分领左右天驷监、左右天廐坊”[1]2421~2422,掌管北宋京师开封的马匹管理。左右厢提点司,其设置的实际时间应不早于群牧司设置的时间(咸平三年),其废罢时间为 “绍圣四年(1097)”[4]4944。 “群牧司之下,设左、右厢监牧提点所,分管河北、河南监牧”[9]23,左厢提点王舜臣曾考察 “河南六监”[4]4930废置的利害。由此推知,左厢提点当是管理河南诸监,而右厢提点则是管理河北诸监。故马政的具体管理在京师地区形成了群牧司——左右骐骥院的管理体制,在京师外则形成了群牧司——左右厢提点司的管理体制。

(二)北宋马政间接管理体制

咸平三年(1000),经制置群牧使陈尧叟的奏请,北宋政府令 “诸州有牧监处,知州、通判并监管内群牧事”[1]1028,自后各地牧监的事务由当地的知州或通判兼管。此外诸监各设置勾当官二人以负责牧监的具体事务。咸平六年(1003),北宋政府又令 “河北转运使副兼群牧事”[1]1187,至此在河北诸监之上形成群牧司——转运使副——知州、通判的三级管理体制。河南诸监多距京师开封较近,当未再设转运使副兼官群牧事务,故河南诸监之上当为群牧司——知州、通判的二级管理体制。

五、结语

宋自立国之初便十分重视马政,先是在京师设立坊监饲养马匹,后又将马匹分调到河北、河南诸坊监饲养,后逐渐形成京畿、河南、河北三处养马地区。马监数量的增加意味着马政事务的增加,于是,北宋政府在中央设立群牧司总管马政事务,在地方则设立左右骐骥院、左右厢提点等坊监管理机构。此外,北宋政府也令地方路级的转运使、州县级的长官兼管当地的马政事务。诸坊监的分区及双重管理体制的形成,意味着北宋马政管理走向了专业化与制度化。

猜你喜欢

熙宁广平设置
衔命而出:北宋熙宁察访使再研究
“广平建行乡村振兴杯”首届微型小说征文获奖名单
星河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专题
笼中鹦鹉
《魏书·广平王元怀传》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