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广播剧的发展与制作探讨
2023-01-22杨晓慧
□ 杨晓慧
近年来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播剧面临着更多同类产品的竞争,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同时也有着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众多的广播节目中,广播剧属于戏剧艺术和传统文化结合的艺术品,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一部优秀的持久的广播剧对受众的吸引力远远超过碎片化的新闻内容。[1]因此应积极研究广播剧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提高广播剧的制作质量,以引起听众的持久注意。
当前广播剧发展现状
广播是典型的传统媒体,虽然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但是广播受众仍然有着庞大的基础。日渐匆忙的生活节奏和逐渐繁杂的娱乐形式,许多人开始追求用听觉享受来填满碎片化时间,因此广播剧也正逐渐成为受众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受众群体的覆盖面来看,当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而车载收音机、车载媒体就成为了有车一族获取信息最主要的媒介之一。与此同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很多大学生也非常喜欢收听广播电台和网络媒体广播节目。由此可见,融媒体时代广播剧仍然拥有不错的受众基础。来自《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在线音频市场规模不断呈上涨趋势,预计2022年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将超过3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1%。[2]伴随着在线音频的内容不断丰富,更多应用场景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线用户的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进而不断提升在线音频平台的创收方式,实现双向发展。
新媒体技术给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随着5G、智能音响、蓝牙耳机的普及,音频场景从移动端扩展至车载端、智能硬件端、家居端等各类场景,广播剧收听的载体从收音机变为手机。[3]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台不仅可以在数字化的传播环境下快速培养新的受众群体,而且也可以应用现代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让各种媒介的传播形态相互融合,进而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新媒体技术也为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产品形式,而这也是广播剧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当下,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收音机、车载电台来收听电台节目,还可以使用手机APP等载体来收听广播节目。在线音频平台广播剧业务不断得到开发,喜马拉雅、荔枝FM、猫耳FM、克拉克拉等音频平台大受欢迎,民间和专业配音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总之,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广播剧的创作方式和产品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广播剧的艺术魅力
当年曹禺先生曾有这样的评价:“广播剧是魅力女神,像诗、像梦,在声音世界中,使人享受到一切美妙。”广播剧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传播媒介的丰富,更依赖于高品质的内容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这是广播剧能够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一部成功的广播剧必然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从故事设计到背景音乐选择,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坚持追求完美。
一个优秀的广播品牌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高度契合受众的物质和情感需要;能够区别于其他的传播产品,辨识度高;在受众群体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众能够产生较强的忠诚度;能够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而上述五个方面的特点,优秀的广播剧基本上都具备。[4]听众通过收听广播剧而深切体会到自我的生活,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说广播剧是与人们的情感和生活密切相连的。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剧的制作
当下的广播剧题材非常广泛,知乎平台为网民总结了2021年以来出现的优质广播剧40余部,涉及历史、玄幻、刑侦、经济、穿越等内容,但是不变的衡量标准是其优良的内容和制作。作为主流媒体在生产广播剧时,更需要用精品来获得产品的公信力和引导力。在制作时要做到人物真实、贴近生活,使产品具备思想性、艺术性和可听性,使广播剧具备一定的品味和风格。
确定鲜明的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剧本。广播剧需要确定鲜明的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剧本,确定出剧本的整体感情基调,明确主要的受众群体。当确定主题后制作人员就要构建基本框架,通过巧妙的构思让内容更加吸引人。广播剧面对的受众群体会有所差异,一些是针对青少年制作,一些是针对青年人制作,还有一些是专门针对中老年人而推出的广播剧。因此,在确定受众群体后就要全面地分析该受众群体的收听习惯、收听偏好。[5]
以宁夏广播电视台广播情景喜剧《的哥哈喜喜》为例,该剧从2006年开播至今共制作播出3000余集,始终以一对开出租车的半路夫妻为男女主人公,通过他们的身边人和身边事展开情节,围绕交通安全、百姓出行,把新近发生的交通新闻、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事件和交通法规、交通常识融入剧中,折射出现代城市交通生活的众生百态。如剧集《良心》讲的是某个雨夜,哈喜喜在拉载一位乘客的途中,亲眼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因为犹豫是否该闯过红灯去截住肇事车辆而眼睁睁地看着车辆逃逸,自此,哈喜喜一直心中难安,为自己背负的良心债而后悔不已;剧集《电话情缘》则讲的是哈喜喜楼下78岁高龄的邻居刘奶奶是一个很新潮的老太太,但因为老伴儿的去世,晚年非常孤单,所以刘奶奶想再找个老伴儿,可是没想到令自己非常心仪的老爷子却是个蹭吃蹭喝的骗子……剧集采用宁夏本地方言,故事地点、场景、建筑、街道都是当地受众最熟悉的。不少出租车司机反映,该剧的故事情节、生活细节就发生在他们周围,剧中的人物仿佛是他们生活的浓缩和再现。
为了贴合宁夏受众,《的哥哈喜喜》运用地道的宁夏方言,凭借调侃的风格、幽默搞笑的喜剧色彩、即兴编创演播的形式,成为本地有名的广播剧。《的哥哈喜喜》剧组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吸纳各方方言演绎人才兼职加盟,并通过节目公开征集小品题材,增强节目的互动性,缩小了与受众的距离。该剧因为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主题思想明确、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动人、结构紧凑明快,已成为广大听众每天到点必听、每天都听不够的名牌节目。
重视制作和包装。一、增强音效品质,加入契合的音乐故事。从广播剧的配乐角度来看,制作人员需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实际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人物性格而确定配乐,突出相应的音乐主题。比如在开展主奏乐器混音工作时,尤其要注意音乐音量不能够盖过台词的音效,通过加入音乐音效可以很好地渲染氛围。[6]
比如宁夏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献礼宁夏吴忠市红寺堡移民开发区成立十周年的系列微广播剧《黄河水甜》,因为有大量的黄河水音效以及农村周边环境音,要让音效配合人物的台词,就需要对背景音效的音量有精准的控制。同时,为了体现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这一伟大举措,大部分的音乐都是以民乐为主,像二胡、笛子等,在音乐渐隐或渐强的时候,时长就要靠后期制作人员对音乐的敏锐感知,音乐过长会拖沓剧情发展,音乐过短则气氛感烘托又不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
总而言之,制作人员在进行广播剧的声音编辑时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使用巧妙的手段来进行操作,可以通过融入不同版本的音乐类型,突出音乐主题,强化音乐形象,给听众营造更为良好的感受与氛围。
二、注重台词效果。台词是广播剧最重要的要素,台词也是传达一部广播剧核心信息的重要载体,台词更是广播剧影响人们心灵的重要媒介,台词风格也决定了这部剧的风格。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广播剧,不管它的节奏是快还是慢,都需要台词来表达,只有用心的台词才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演播人员在调配声音时要最大化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发挥好每一种声音的积极因素,让整部广播剧呈现出更加优质的效果。
《的哥哈喜喜》是部宁夏方言剧,主人公哈喜喜的演播者江涛和夏莉莉的演播者马茵都是专业播音员,声音条件优越,江涛嗓音浑厚,富有磁性,而马茵声音细腻,声线变化多端,加上对人物性格的揣摩,使人物呼之欲出。他们在进行台词设计时突出宁夏方言的趣味性,让听众对家乡话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方言的处理,主创人员并没有复制生活方言,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语言艺术进行了再创作,主要通过对台词进行对仗、歇后语、话语的起承转合等精心设计,加之演播者扎实的音质优势和语言功力,让受众感受到了宁夏方言的艺术美感,发现方言的艺术魅力。在台词设计中,还适当加入了普通话,以方便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覆盖更多听众。
重视合成效果,强化广播剧的内涵。对于一部广播剧的制作流程来说,合成是最后一个环节。合成就是把台词、背景、音乐音效等其他要素结合到一起,完成合成环节后,那么一部完整的广播剧就制作成功了。声音的合成也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性工作,其中蕴含着多种科技元素,使用众多的技术手段。[7]在合成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把控声音、结构、框架、音量以及节奏,尤其是要重视在剧中转场环节的前后衔接,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压缩、混响、特效等,来对声音素材进行完全自动化和高效化的处理。当然,如果在特定的环节制作人员需要强力推动剧情,那么就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有创意或者符合剧中场景情境的声音制作出来。如果想要制作立体声节目,那么制作人员就需要把控好声音的方向、空间和纵深,让声音效果更加逼真形象。总之,制作人员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细节,让整部剧更有渲染力和传播力。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剧的融合传播
面对新媒体挑战,广播剧除了在内容和制作上下功夫,还要重视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适应融媒体下受众的收听习惯,主动拥抱新媒体才是正道。[8]
宁夏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剧传播方面做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探索,除了将广播剧在电视台和广播频道播出外,还在主流网站和音频软件上开设听聚频道,并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转发、分享给手机用户。如此组合拳般的融媒体传播格局,换来的是受众人数几何级数的增长。如《的哥哈喜喜》在宁夏广电微信公众号、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音频平台以及宁夏新闻综合频率新浪微博等多平台推送,获得了很多10万+的点击量。加之这些网络新媒体平台实现了24小时的存储,可以让受众能够反复收听,方便了剧集的传播,不断吸引用户的关注。
另外,还要探索微广播剧的生产和传播。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剧编导吕卉曾介绍,近年来,他们积极与新媒体共舞,通过微数字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音图文融合传播,打造长度在10分钟之内的微型广播剧。因其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且每集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和收听的习惯,便于手机传播。该系列节目引起广泛关注、转发、点赞,成为一次成功的融媒体创新尝试。
此外,还要尝试打造专属广播剧的新媒体渠道。当前宁夏广播电视台生产的广播剧主要依靠媒体本身的公众号,比如各个频道的微信、微博公众号、音频APP平台,没有专属的传播平台,无法形成品牌,也就无法实现广播剧资源的合力。究其原因,可能是媒体的维护能力不足,用户的在线收听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培养起来。在此背景下,要抓住当前广播剧发展的时机,通过整合资源,围绕音频形成丰富的文字和视觉补充,进行有效的新媒体再造,使其在网络上拥有与其身份相符的地位和影响力。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广播剧的制作效果和整体的制作质量,就需要制作人员在全面了解剧本结构与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坚持精细化的操作和处理,从剧本设计到音效制作,从混音制作到最终合成,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和细节精细化的处理。同时在制作广播剧的时还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收听习惯和收听偏好,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灵活使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技巧,让广播剧的质量能够不断提高,获得越来越多听众群体的欢迎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