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推广探析
2023-01-21吴小玲
吴小玲
(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0)
1 引言
阅读推广主体是特定阅读推广项目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由于各自职能、拥有资源、所处角色不同,所启动的阅读推广项目目的不同,推广主体的特点和职能也有所区别[1]。高校阅读推广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行政部门、高校图书馆、各二级学院、社团、读者个人等。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推广,就是指由高校图书馆作为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开展的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其职能一直是高校阅读推广的主力,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推广进行探讨。
2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推广常见类型
2.1 展览类
展览类阅读推广活动是利用文献实物或图片形式将相关信息在一定虚拟或实体空间内陈列、发布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图书展、新书推荐、借阅排行榜等。这种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易操作,易于结合节日、社会热点,适用于日常营造文化氛围。
2.2 表演类
表演类阅读推广活动,一般是要求参与者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将文献内容表达出来,包括诗歌朗诵大赛,经典图书诵读大赛,经典角色模仿,共读演讲比赛等。这种类型的活动往往伴随竞赛,需要参与者理解作品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表达技巧,对组织者和读者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2.3 征文类
征文是图书馆较为传统的一种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公开征集有关的文章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包括书评,读书征文、阅读心得等。较为常见的如“微书评”活动。阅读推广的征文活动一般会设定主题,对阅读书目、内容、字数有一定的限定,通过设置奖项鼓励读者参加。
2.4 知识竞赛类
知识竞赛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是通过知识问答、知识比拼形式开展活动,一般设置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2]。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的“阅读文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知识竞赛[3]。这一类活着主题鲜明,需要组织者设计赛题,要求参赛者对文献要精读、记忆、理解,活动的周期较长。
2.5 现场交流类
现场交流类阅读推广活动,是围绕某一专题或某一作品面对面交换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讲座、报告会、阅读分享会、文化沙龙、论坛等。这种类型活动直接、互动、灵活、氛围轻松,程序简洁也是图书馆较常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
3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推广的特点
3.1 专业性
高校图书馆主体阅读推广活动的专业性,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组织的专业性,二是需求的专业性。“术业有专攻”,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具有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图书馆员、有专业需求的读者。这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专业化提供了可能。在阅读推广活动的设计上更能确保阅读本位、内容的知识性、专业性,活动开展过程在追求效果的同时能兼顾读者隐私、著作权的法律规范,这些无不体现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专业性特点。
3.2 服务性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4]。以其为主体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目的是希望通过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达到促进读者阅读行为的实践,提升高校读者的综合素质,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所以,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其实质就是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3.3 计划性
计划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对未来时期的活动所作的部署和安排[5]。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不是随机的偶然促发,而是经过认真规划,有序开展。一般会根据整个图书馆工作规划,经过评估现有的资源(人、财、物等)情况,制定专门的阅读推广计划。如年度计划、学期计划、月度计划等。单项的阅读推广活动也会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执行。制定计划让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部门的活动都能在时间上相互衔接,既围绕整体目标,又互相协调,让活动有序开展。
3.4 持续性
高校图书馆为主体开展的阅读推广其实质就是凭借专业人员,丰富的文献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施加影响的活动。推荐阅读文献,唤醒大学生阅读意识,引起阅读兴趣,建立阅读习惯。习惯的建立需要行为的持续强化。所以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持续性的,这种持续性不是指某一个具体活动的时间跨度。而是在活动的丰富性上建立起来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多样的、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推广贯穿整个教学周期,强化大学生阅读意识,保持大学生阅读实践行为。
3.5 广泛性
这里提及的广泛性是指合作的广泛性与受众的广泛性,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除了可以和本学校各部门、学院、社团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也可以走出学校同政府机构、公共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社区、企业等主体合作开展活动。如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的“邮芳书香共享悦读—邮票首发式与专题阅读”阅读推广活动就是与天津邮政联合开展[6]。随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与机构主体合作范围的扩大,以及新媒体作为阅读推广传播媒介的应用。阅读推广活动覆盖的人群已经超出本校范围,影响越来越广。所以高校图书馆主体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广泛性特点。
3.6 品牌化
品牌是源于经济领域的一个概念范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产品的质量、价值与信誉以及企业自身的形象和服务水平。随着品牌的价值逐渐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其概念已被泛化到社会其他领域[7]。品牌易于记忆,便于传播,能够增加人文意义。所以许多高校图书馆引入品牌概念并将其运用到阅读推广中,如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相约六点半”[8],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阅读·孵化坊”。创建阅读推广品牌,利用品牌文化符号的渗透作用,增加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接受,认同度是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推广的又一特点。
4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关注的问题
4.1 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9]。每一位读者作为独立的个体,阅读喜好,阅读行为习惯不同,阅读需求不同,所以读者是否参与活动,往往受个人偏好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这些活动多是大众化的,面向所有读者无差别开展,忽略了个体需求的差异性,难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4.2 传播的单向性问题
单向传播是高校图书馆为主体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常见现象,这种直线的单向传播,一般是由图书馆发出活动信息,经过各种传播渠道,以到达读者个人为止。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单向传播产生的原因在于,在活动的产生过程中,读者没有参与进来,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只是供给与接受的关系。图书馆作为主体主导信息供给,读者作为客体只是接收者,只能被动做出选择,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3 阅读推广效益问题
开展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本是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资源成本、运行、开发、合作、设施设备成本等[10]。随着阅读推广活动重视度的增加,高校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阅读推广部,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常态化,开展的频次越来越高,为了吸引读者活动设定的奖励也越来越高,阅读推广活动的各种投入逐渐增加。可是在成本增加的同时,图书馆依然面临借阅率与到馆率下降的危机,如何降本增效是高校图书馆需要面临的问题。
5 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议
5.1 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11]。提高阅读推广的效能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寻求。图书馆可以搭建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或独立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大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使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客体统一,增加阅读推广活动的人力资源,可以获得即时反馈,解决传播单向性的问题。大学生个体专业背景不同、阅读喜好不同,其阅读需求差异性显著,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可以保证多元化。所以让学生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可以降低成本,解决传播单向性问题与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5.2 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提升阅读推广效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合作是广泛的,但也是松散的,广泛的合作虽然可以扩大人群的覆盖范围,但是也增加了时间、人力、协调成本。高校图书馆可以按照与其他主体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可以与读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固定合作关系,借助社团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阅读推广效能;可与学校教务处、团委、学工处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设立“阅读学分”“实践基地”等,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能。可与数据商建立合法合规的合作关系,利用其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增加阅读推广活动的效能。可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建立阅读联盟,发挥各自所长,共建共享,联合联动。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可以增加各主体间的熟悉度,减少合作中协调成本,让阅读推广更有效力。
5.3 加强“需、藏、推”的关联性
需是指需求,藏是指馆藏资源,推即推广。阅读推广活动的独立性越大,与图书馆其他工作的关联性越小,其成本就会相应的增加,阅读推广的效能就低。加强“需、藏、推”的关联性,就是要加强需求、馆藏、推广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应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行为,阅读推广应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以满足需求为目标馆藏资源保障体系,立足馆藏资源开展推广,即满足现有需求也适应新的需求。
6 结论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与应用,读者阅读需求与行为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新的挑战也会不断出现。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可以发挥其资源、技术、人员的优势,在阅读推广实践中探索、学习、成长,推动阅读推广适应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