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3-01-21朱桃花

名师在线 2022年36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课程标准

文/朱桃花

引 言

简单来说,群文阅读指的是以一篇经典阅读文本为中心,链接多篇文本和多种阅读材料的一种阅读模式。在群文阅读中,师生可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明确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找寻它们之间的共性规律。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要在认识群文阅读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和高效的群文阅读模式,将群文阅读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达成增加阅读数量和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群文阅读具有明显的建构性特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增添丰富的阅读和学习资源,让他们从不同的层面积累阅读素材和资料。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化积累会愈渐丰富,他们也能不断地拓宽知识视野。另外,教师以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可以使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中心和基点展开探索和分析,将与之相关的多篇文本视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解读和讨论。这样学生就不再停留于阅读文本的表层,而是向着其纵深层次展开探索,深入解读阅读材料涵盖的情感、思想等,并于比较中提炼阅读材料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初中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皆能有所提高[1]。除学生视角外,群文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以单篇文本为主,教师带领学生对单篇文本中的生字生词、修辞方法、结构特征等进行统一分析和解读,固化性特征明显,阅读教学迟迟无法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而教师以群文阅读为载体,可以突破阅读教学模式的限制,优化和完善语文课程体系,对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正确认识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全面考虑初中语文学科的特质和初中生的真实学情,探索创新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让学生能够真正在群文阅读中获益,于阅读中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鉴于群文阅读自身具备的功能和价值,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从聚焦课标、立足教材等不同的角度,优化群文阅读模式,让学生在议题的导向下,自觉组合文章,参与活动,于对比和解析中挖掘群文的共性特征,辨析它们的不同点,培养语文素养和深度阅读能力。

(一)聚焦课标,精选议题

议题是群文阅读中的话题焦点和中心,一切阅读活动都要围绕着焦点展开。鉴于议题的重要性,教师要聚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多种要素为依据,分析阅读教学的要点和学生的成长目标,精选群文阅读的议题,让学生围绕议题展开深度探析,明确语文阅读文本的中心主旨、人文主题、艺术风格或语言特色等,突破传统阅读模式的束缚[2]。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背影》为群文阅读的起点,从课文的内容、主题及《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出发,精心选择群文阅读的议题。首先,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背影》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于选文的范围,教师可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对标“第四学段(7~9)”中“阅读与鉴赏”板块“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实际要求,明确阅读应达成“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的目标,由此可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应以人文主题为要素,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目的。其次,研读课文,确定议题。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明确了议题所在的范围。基于此,教师可对《背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内涵进行解析,确定“父爱如山,亲情厚重”的人文主题,在此基础上发散和延伸,通过联想现实生活经历,明确“于亲情的伞下遮阴纳凉”的议题,引导学生围绕议题收集具有同源性的文章,如《父爱之舟》《散步》等。最后,教师针对精选出的议题,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议题的可行性,从后续阅读的形式、手段、应达成的标准等多个角度进行预设,找准群文阅读的切入点,让学生深度解读议题,这样方可体现出议题的统领性和育人价值。

历经三个阶段,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研读课文和共同讨论的过程中,由探索议题、确定议题到升华议题,能够让学生从“1”出发,主动地探寻“X”,从而构建起完善的“1+X”群文阅读体系,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整体发展。

(二)立足教材,科学选材

在群文阅读模式中,如果说议题是灵魂,那么文本便是血肉。当明确议题后,教师只有选择恰当、优质且与议题高度相关的问题,才能真正优化群文系统,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益。对此,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围绕议题科学选材和组文,构建聚合式的阅读资源体系,让学生将不同的文本串联起来,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了解群文文本的差异和共性,积累文学常识、写作经验,深度理解议题中包含的文学要素和人文元素[3]。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为例,在第一环节中,师生经过共同探究和分析,能够明确以《春》为起点的群文阅读议题为“游走在春景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科学选材,让学生成为开发和选择阅读材料的主体,使他们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增强自主体验,并建构完善的资源体系。具体而言,立足于教材展开科学选材的活动,教师可从如下两个步骤出发。

第一步,立足教材,分析课文。《春》是散文家朱自清代表作,作者以春景为素材,书写了一首春日的赞歌,在充满诗意的文本中注入了自身的主观情感,表现了他对人生乃至人格的理想追求,透露出了他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从文本的真实内容和风格来说,作者将理想世界与现实春景结合起来,全面且深入地展现了自己的灵魂。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春》的主要内容、文体特征、内在情感等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洗涤和升华。如此,学生便走出了科学选文的第一步。

第二步,内外交融,科学选材。在全面分析单篇文本的内容、特征和主旨后,学生基本了解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引学生结合提前设定的议题,从内外交融的角度出发,开展科学的选文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议题的理解。如此,学生的阅读储备会逐渐增多,阅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基于《春》的文本主题和特征,以及“游走在春景之中”的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寻找以描绘春景、表达主观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文本。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记忆和知识储备,将古诗词《游园不值》、现代散文《春风》和《成都的春天》等作为群文文本,与《春》置于同一平台中。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学生对课内的单篇文本展开深入分析,结合议题开展选材活动,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文本。由此出发,教师可让学生将议题和文本融合起来,于对比中明确不同文本在文体、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并了解他们在书写春景时使用的不同手法、达成的不同效果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完成了选文任务,也提升了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4]。

(三)着眼创新,设计活动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眼于创新,从改革和创新的角度出发,设计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活动中检验阅读成果,在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具体而言,以创新为导向的群文阅读活动可涵盖角色表演、主题朗读、项目汇报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依据群文文本的体裁、题材、语言风格等,选择对应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多元化活动模式和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丰富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其一,设计角色表演活动。角色表演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形象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等为基本要素,这与小说类文本的基本要素相吻合。因而,在小说类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顺群文文本的情节和内容,并在演绎和观赏一场场演出的过程中,明确每篇文本的差异。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又能创新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以《孔乙己》这篇小说为例,基于小说的文体特征,教师可将《范进中举》《阿Q正传》等小说文本作为素材,为学生的角色表演活动增添材料,让他们将小说文本改编为剧本,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展现小说的情节,渲染小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表演中对比不同小说文本的写作方法,全面了解小说的体裁特征,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达成检验阅读成果、增强阅读体验的目的。

其二,设计主题朗读活动。相对于角色表演,朗读活动主要面对的是散文和诗歌等文体。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主题朗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散文或诗歌的语言特色、节奏特征等,增强初中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以外国诗歌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中心文本,以《未选择的路》为群文文本,要求学生根据群文模式中每篇外国诗歌的语言特色,选择恰当的音乐素材,在“遨游在诗歌海洋”的伴乐主题朗读活动中,感受诗歌的美感,获得审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完成了群文阅读的任务,也能掌握外国诗歌的艺术特征。

其三,设计项目探究活动。在项目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抓住群文阅读模式中的某一个点、某一条线,将群文阅读的议题与项目探究的选题融合起来,挖掘阅读文本中蕴含的深层信息。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杜甫为群文阅读的起点,教师可确定“在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品味其人生经历”的议题,并将其作为项目探究的选题,让学生结合课内资料和网络素材,梳理杜甫的人生经历,并从杜甫不同的人生阶段中选取代表作,深度解析作品的艺术风格,由此组成群文系统,让学生通过纵横比较的方式,了解人生经历对诗人艺术风格的影响,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深度解析古诗词群文文本。

(四)以生为本,多元评价

除了精选议题、科学选材、设计活动等,学生全程参与了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展开多元化的评价活动,让学生能从客观评判中,明确自身在群文阅读中的优势与不足,这样既可为后续的阅读活动积累经验,也能使学生在弥补不足和发扬优势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动力[5]。

例如,在以《背影》《父爱之舟》《散步》为素材的“于亲情的伞下遮阴纳凉”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设计诊断性、过程性和总结性的评价方案。如在诊断性评价中,教师可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始前,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检测,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明确他们是否存在理解能力不足、语文素养不足的情况,确定学生的初始阅读水平,做好群文阅读的教学规划。又如,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将评价的内容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从学生精选议题、科学选材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出发,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是否能针对不同的文本提出独特的见解等,从而客观判定学生的阅读情况。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于精选议题、科学选材、设计活动和多元评价的过程中,创新完善群文阅读模式,不仅改变了单篇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还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局限,让学生能有意识地拓宽自身的阅读范围,积极地搜寻和整合丰富的阅读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既能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又能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